0390.超滤和微滤技术的过程原理

超滤和微滤技术的过程原理 超过滤(简称超滤) 和微孔过滤(简称微滤) 也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一般用于液相分离,也可用于气相分离,比如空气中细菌与微粒的去除。

超滤所用的膜为非对称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平均孔径约为10一200? ,能够截留分子量为500以上的大分子与胶体微粒,所用操作压差在0.1—0.5MPa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限侧,为透过液,大分子物质或胶体微粒被膜截留,不能透过膜,从而实现原料液中大分子物质与胶体物质和溶剂的分离。超滤膜对大分子物质的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决定截留效果的主要是膜的表面活性层上孔的大小与形状。除了筛分作用外,膜表面、微孔内的吸附和粒子在膜孔中的滞留也使大分子被截留。实践证明,有的情况下,膜表面的物化性质对超滤分离有重要影响,因为超滤处理的是大分子溶液,溶液的渗透压对过程有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与反渗透类似。但是,由于溶质分子量大、渗透压低,可以不考虑渗透压的影响。

微滤所用的膜为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 ,能够截留直径0.05—10 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0万的高分子物质,操作压差一般为 1

0.01~0.2MPa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 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其制造方法与反渗透法类似。超滤膜的活性分离层上有无数不规则的小孔,且孔径大小不一,很难确定其孔径,也很难用孔径去判断其分离能力,故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均用截留分子量来予以表述。定义能截留90%的的物质的分子量为膜的截留分子量。工业产品一般均是用截留分子量方法表示其产品的分离能力,但用截留分子量表示膜性能亦不是完美的方法,因为除了分子大小 以外,分子的结构形状,刚性等对截留性能也有影响,显然当分子量一定,刚性分子较之易变形的分子,球形和有侧链的分子较之线性分子有更大的截留率。目前用 作超滤膜的材料主要有聚砜、聚砜酰胺、聚丙烯氰、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等。

微滤膜一般均为均匀的多孔膜,孔径较大,可用多种方法测定,可直接用测得的孔径来表示其膜孔的大小。

超滤与微滤原理

超滤及微滤是依托于材料科学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超滤和微滤均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 2

大小的杂质颗粒。在压力驱动下,溶液中水、有机低分子、无机离子等尺寸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溶液中菌体、胶体、颗粒物、有机大分子等大尺寸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目的。该过程为常温操作,无相态变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超滤是利用超滤膜的微孔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将直径为

0.002-0.1μm 之间的颗粒和杂质截留,去除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应用于锅炉给水处理、工业废污水处理、饮用水的生产及高纯水制备等。在给水处理中常作为反渗透、离子交换的预处理。

微滤也是利用微滤膜的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截留直径在0.1~1μm 之间的颗粒,如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寸胶体,多用于给水预处理系统。

膜的分类及其分离对象的比较

膜是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钠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3

超滤和微滤技术的过程原理 超过滤(简称超滤) 和微孔过滤(简称微滤) 也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一般用于液相分离,也可用于气相分离,比如空气中细菌与微粒的去除。

超滤所用的膜为非对称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平均孔径约为10一200? ,能够截留分子量为500以上的大分子与胶体微粒,所用操作压差在0.1—0.5MPa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限侧,为透过液,大分子物质或胶体微粒被膜截留,不能透过膜,从而实现原料液中大分子物质与胶体物质和溶剂的分离。超滤膜对大分子物质的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决定截留效果的主要是膜的表面活性层上孔的大小与形状。除了筛分作用外,膜表面、微孔内的吸附和粒子在膜孔中的滞留也使大分子被截留。实践证明,有的情况下,膜表面的物化性质对超滤分离有重要影响,因为超滤处理的是大分子溶液,溶液的渗透压对过程有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与反渗透类似。但是,由于溶质分子量大、渗透压低,可以不考虑渗透压的影响。

微滤所用的膜为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 ,能够截留直径0.05—10 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0万的高分子物质,操作压差一般为 1

0.01~0.2MPa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 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其制造方法与反渗透法类似。超滤膜的活性分离层上有无数不规则的小孔,且孔径大小不一,很难确定其孔径,也很难用孔径去判断其分离能力,故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均用截留分子量来予以表述。定义能截留90%的的物质的分子量为膜的截留分子量。工业产品一般均是用截留分子量方法表示其产品的分离能力,但用截留分子量表示膜性能亦不是完美的方法,因为除了分子大小 以外,分子的结构形状,刚性等对截留性能也有影响,显然当分子量一定,刚性分子较之易变形的分子,球形和有侧链的分子较之线性分子有更大的截留率。目前用 作超滤膜的材料主要有聚砜、聚砜酰胺、聚丙烯氰、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等。

微滤膜一般均为均匀的多孔膜,孔径较大,可用多种方法测定,可直接用测得的孔径来表示其膜孔的大小。

超滤与微滤原理

超滤及微滤是依托于材料科学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超滤和微滤均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 2

大小的杂质颗粒。在压力驱动下,溶液中水、有机低分子、无机离子等尺寸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溶液中菌体、胶体、颗粒物、有机大分子等大尺寸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目的。该过程为常温操作,无相态变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超滤是利用超滤膜的微孔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将直径为

0.002-0.1μm 之间的颗粒和杂质截留,去除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应用于锅炉给水处理、工业废污水处理、饮用水的生产及高纯水制备等。在给水处理中常作为反渗透、离子交换的预处理。

微滤也是利用微滤膜的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截留直径在0.1~1μm 之间的颗粒,如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寸胶体,多用于给水预处理系统。

膜的分类及其分离对象的比较

膜是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钠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3


相关文章

  • 膜分离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
  •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论文 题 目:膜分离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 学 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 名:熊慧欣 班 级:生物201301 学 号:[1**********]4 指导老师:何璐 年 月 日:2015/12/7 目录 摘 要 .......... ...查看


  • 膜分离技术概述
  • 膜分离技术概述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 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ng)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的方法.膜分离法可以用于液 ...查看


  • 现代分离技术 课程考核
  • 课程考核 第一部分:课程总结 第二部分:综述论文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 ...查看


  • 膜过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徐新阳
  • 第23卷第4期 2007年8月JOURNA L Vol . 23No . 4气象与环境学报 A ugust 2007 OF M ETEOROLOGY AND ENVIRONM EN T 膜过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新阳 马铮铮 (东 ...查看


  • 1 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 1. 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2. 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原理. 3. 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以及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4. 解释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 5. 以枯草杆菌为菌中发酵生产蛋白酶,拟用过滤法分离菌体,为强化过滤 ...查看


  • GE超滤膜提纯分离运用原理与技术详解
  • GE超滤膜提纯分离运用 原理与技术详解 成熟的GE超滤膜在酿造行业中发挥着浓缩.分离.提纯.除菌等重要作用.超滤与传统制备工艺相比,具有安全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还能使成品酒质具有较好的芳香度及清澈度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应 ...查看


  • 新型过滤设备
  • 板框式压滤机: 它由多块带棱槽面的滤板和滤框交替排列组装于机架所构成,滤板和滤框的个数在机座长度范围内可自动调节,一般为10-60块不等,过滤面积约2-80m2.板和框的四角开有小孔,组装叠合后即分别构成供滤浆.滤液.洗涤液进出的通道,操作 ...查看


  • 生物分离技术综述
  • 生物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摘要:生物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产品.多数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由菌体选育-菌体培养(发酵)-预处理-浓缩-产物捕集-纯化-精制等单元组 ...查看


  •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一.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