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知识准备:
1、了解下列与透镜有关的光学名词的物理意义。
2、了解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四、实验器材:
凸透镜 蜡烛 光具座 火柴 光屏
五、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焦距 cm
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 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安装: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 蜡烛、凸透镜、光屏按自左向右顺序摆
放,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3、实验时,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先移动蜡烛,然后再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物体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向移动)
思考: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应该置于距透镜左侧 cm之外,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应该是
什么范围?
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
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
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几个探究活动
1、成实像时固定凸透镜不动分别把蜡烛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观察物距和像距
的变化情况,及像的大小变化。
结论:成实像时:远离时,物距 ,像距 ,像 ,填(增大、减小) 靠近时,物距,像距,像
即:物近、像 、像变 。
成虚像时,
物远、像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用手或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部分或下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试一试,你的想法对吗?
八、课后思考
1、实验时,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想一想:光屏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3一个凸透镜不小心被摔坏了,只剩下一半,光屏上还能成完整的像吗?如果遮住一半呢?
4、若凸透镜外表面上有一个小飞虫停在上面,在光屏上的烛焰的像会不会出现小虫的阴影?
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知识准备:
1、了解下列与透镜有关的光学名词的物理意义。
2、了解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四、实验器材:
凸透镜 蜡烛 光具座 火柴 光屏
五、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焦距 cm
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 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安装: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 蜡烛、凸透镜、光屏按自左向右顺序摆
放,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3、实验时,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先移动蜡烛,然后再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物体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向移动)
思考: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应该置于距透镜左侧 cm之外,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应该是
什么范围?
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
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
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几个探究活动
1、成实像时固定凸透镜不动分别把蜡烛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观察物距和像距
的变化情况,及像的大小变化。
结论:成实像时:远离时,物距 ,像距 ,像 ,填(增大、减小) 靠近时,物距,像距,像
即:物近、像 、像变 。
成虚像时,
物远、像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用手或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部分或下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试一试,你的想法对吗?
八、课后思考
1、实验时,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想一想:光屏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3一个凸透镜不小心被摔坏了,只剩下一半,光屏上还能成完整的像吗?如果遮住一半呢?
4、若凸透镜外表面上有一个小飞虫停在上面,在光屏上的烛焰的像会不会出现小虫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