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而能通(转)

(2011-06-23 15:25:0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龙虎之眼》

止而能通

龙虎之眼

[石注] 本文由《风水原理》中抽出,其中所言为一切峦头形法之总诀,我虽然没有说具体方法,但有实践经验的术家可一看即明。古典经书,往往用经验公式来描述原理,比如,“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之类的描述,使得术家换一环境就茫然无措,因其不知根本原理。“止而能通”之原理摆脱经验规则,凡沙漠、水路、山川、森林、平原等等皆可用此原理洞察气穴之所在!

《止而能通》

气之流转起于“震”,终于“艮”。“艮”谓之“止”——凡“止”者,乃为“气终”之象也;忽然得外来一气感应,此谓之“通”——凡“通”者,可点化“气终”之象,使之“止而能通”也。

故“止而能通”者,其理必出于遁甲,其事则应于两两相应之妙象。

震巽木→离火→坤土→兑乾金→坎水←艮土

震 [外来一气]

图注:

① “止而能通”之象,本缘自于“帝出震图”,然而又不可拘泥于“帝出震图”的卦象之中;术家之用,在于取其“止而能通”的原理,随机变通——或依形、或依势、或依格,虽地理之象变化万千,只此一理即可收摄。

②  外来一气为“反象”,它等价于“艮”卦相综之气。

“止”有“能止”与“所止”之别,它们分别对应风水的“后成”与“已生”之分;“通”也有“能通”与“所通”之别,“能通”是“我家内真”之状态,“所通”乃“他家外真”之状态。

或有问:气有“止”,何故?

凡天地之气,不能独大,必有所限——“能止”者,限在“思不出其位”;“所止”者,限在“力有不及”。故《易》言:阴阳二气“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止象”有四种:

1、“空亡”;

2、“破缺”;

3、“突变”;

4、“中断”。

此四种“止”象,术家要一一铭记在心,于实践中可默默领悟。

按:“止象”不是“反象”,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止象”在“我”,“反象”在“他”。

※               ※                 ※

看懂了,里面就有证据;没看懂,自然就没有证据——我是不会实实在在指出那个证据的!

蒋大鸿当年评论《玉尺经》,很多人说他没有证据,说他只是胡乱点评,但是我就看到了证据,我当初领悟玄空风水,就是看蒋大鸿的书悟入的,呵呵。

(2011-06-23 15:25:0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龙虎之眼》

止而能通

龙虎之眼

[石注] 本文由《风水原理》中抽出,其中所言为一切峦头形法之总诀,我虽然没有说具体方法,但有实践经验的术家可一看即明。古典经书,往往用经验公式来描述原理,比如,“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之类的描述,使得术家换一环境就茫然无措,因其不知根本原理。“止而能通”之原理摆脱经验规则,凡沙漠、水路、山川、森林、平原等等皆可用此原理洞察气穴之所在!

《止而能通》

气之流转起于“震”,终于“艮”。“艮”谓之“止”——凡“止”者,乃为“气终”之象也;忽然得外来一气感应,此谓之“通”——凡“通”者,可点化“气终”之象,使之“止而能通”也。

故“止而能通”者,其理必出于遁甲,其事则应于两两相应之妙象。

震巽木→离火→坤土→兑乾金→坎水←艮土

震 [外来一气]

图注:

① “止而能通”之象,本缘自于“帝出震图”,然而又不可拘泥于“帝出震图”的卦象之中;术家之用,在于取其“止而能通”的原理,随机变通——或依形、或依势、或依格,虽地理之象变化万千,只此一理即可收摄。

②  外来一气为“反象”,它等价于“艮”卦相综之气。

“止”有“能止”与“所止”之别,它们分别对应风水的“后成”与“已生”之分;“通”也有“能通”与“所通”之别,“能通”是“我家内真”之状态,“所通”乃“他家外真”之状态。

或有问:气有“止”,何故?

凡天地之气,不能独大,必有所限——“能止”者,限在“思不出其位”;“所止”者,限在“力有不及”。故《易》言:阴阳二气“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止象”有四种:

1、“空亡”;

2、“破缺”;

3、“突变”;

4、“中断”。

此四种“止”象,术家要一一铭记在心,于实践中可默默领悟。

按:“止象”不是“反象”,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止象”在“我”,“反象”在“他”。

※               ※                 ※

看懂了,里面就有证据;没看懂,自然就没有证据——我是不会实实在在指出那个证据的!

蒋大鸿当年评论《玉尺经》,很多人说他没有证据,说他只是胡乱点评,但是我就看到了证据,我当初领悟玄空风水,就是看蒋大鸿的书悟入的,呵呵。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