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专项训练题
一、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 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 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11~15题。(12分)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布囊其口(口袋) B .贼易之(轻视)
C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 .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 .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译文: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译文:
1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2分)
15.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
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 , 以“雨打萍”比喻 。
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试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 【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 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 【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3、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 .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8、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石潭记》中考测试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天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 ) (2)( )
(3)( ) (4)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测试题(二)
三、(永州)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1.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2.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四、(遵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_ ②下见小潭 见: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五、(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 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3、潭上有什么景物?
4、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5、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6、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7、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8、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二、理解运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 、曰:非然也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 、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 、“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 、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 、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 解决
C 、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8————21题。(10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札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通籍:做官。②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③素蝉(yín) :指书里的蠹虫。④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1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____ ②录毕,走送之:____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意思。(2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段(一) 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试作简要说明(至少说出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段(—) 和文段(二) 作者都写到幼年读书情况,从选文看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作简要分析。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3.断肠人在天涯。4.D 5.C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40分)(一)14分10.(2分) D 11.(2分) A 12.(2分) D
13. (1)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准确译出“童”、“荛牧”1分,句式正确,句子通顺1分)
(2)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14. (2分)区寄智杀强盗。
15. (2分)有备而来,主动出击 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4、 儒家经典5、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6、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7、 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三、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
4.(1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 【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7.(2分)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四、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 ②这(个) 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手段)” 2.D (过:犯错误) 3.A 4.A (A 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 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 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5.B (A 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 “行/拂乱/其所为”;D “入/则/无法家拂士”) 6.C (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7.A 、D 8.D 9.(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臣子 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10.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11.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
中考答案:一、(河北)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天门)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 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 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三、(永州)19.(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 21.(4分,每句
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 幽静。(1分)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2分)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 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四、(遵义)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五、荷泽市10. 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11. 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 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 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2、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5、① 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 《孔孟论学习》 1、⑴思而不学则殆。⑵愤 启 悱 发 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3、⑴D ⑵A 4、丘 仲尼 春秋 鲁 儒 思想 教育 《论语》 柯 子舆 儒 《孟子》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6、pù yì huì hú zhuó 7、⑴“暴”通“曝”,意思:晒⑵“辟”通“譬”,意思:比如⑶“奕”通“弈”,意思:围棋⑷“知”通“智”,意思:聪明⑸“原”通“源”,意思:水源8、C 10、D 11、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2、D 13、⑴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⑵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道理明确起来。 14、⑴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⑵问焉以资砌磋。15、略
参考答案:18.(1)假:借。 (2)走:跑。(每空1分,共2分)
19.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得分点:“或”,“叱咄”“色”“至”)(或: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20.①作者勤奋读书,不畏严寒,从藏书之家借书抄录,得以遍观群书。②他寻求名师指点,跑到百里之外,向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③色愈恭,礼愈至,态度谦和恭敬。(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
21.相同点:都很爱读书,但家境贫寒,没办法买书看;都有过借书的经历。(2分)
不同点:文段(一)写了作者能够借到书,抄录阅读,得以遍观群书,刻苦读书的状态。文段(二)写了作者很难借到书却又很想读书的心理。(2分)
11
中考古文专项训练题
一、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 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 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11~15题。(12分)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布囊其口(口袋) B .贼易之(轻视)
C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 .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 .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译文: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译文:
1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2分)
15.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
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 , 以“雨打萍”比喻 。
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试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 【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 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 【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3、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 .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8、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石潭记》中考测试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天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 ) (2)( )
(3)( ) (4)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测试题(二)
三、(永州)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1.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2.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四、(遵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_ ②下见小潭 见: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五、(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 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3、潭上有什么景物?
4、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5、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6、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7、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8、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二、理解运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 、曰:非然也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 、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 、“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 、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 、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 解决
C 、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8————21题。(10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札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通籍:做官。②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③素蝉(yín) :指书里的蠹虫。④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1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____ ②录毕,走送之:____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意思。(2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段(一) 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试作简要说明(至少说出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段(—) 和文段(二) 作者都写到幼年读书情况,从选文看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作简要分析。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3.断肠人在天涯。4.D 5.C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40分)(一)14分10.(2分) D 11.(2分) A 12.(2分) D
13. (1)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准确译出“童”、“荛牧”1分,句式正确,句子通顺1分)
(2)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14. (2分)区寄智杀强盗。
15. (2分)有备而来,主动出击 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4、 儒家经典5、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6、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7、 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三、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
4.(1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 【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7.(2分)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四、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 ②这(个) 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手段)” 2.D (过:犯错误) 3.A 4.A (A 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 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 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5.B (A 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 “行/拂乱/其所为”;D “入/则/无法家拂士”) 6.C (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7.A 、D 8.D 9.(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臣子 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10.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11.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
中考答案:一、(河北)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天门)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 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 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三、(永州)19.(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 21.(4分,每句
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 幽静。(1分)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2分)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 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四、(遵义)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五、荷泽市10. 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11. 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 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 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2、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5、① 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 《孔孟论学习》 1、⑴思而不学则殆。⑵愤 启 悱 发 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3、⑴D ⑵A 4、丘 仲尼 春秋 鲁 儒 思想 教育 《论语》 柯 子舆 儒 《孟子》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6、pù yì huì hú zhuó 7、⑴“暴”通“曝”,意思:晒⑵“辟”通“譬”,意思:比如⑶“奕”通“弈”,意思:围棋⑷“知”通“智”,意思:聪明⑸“原”通“源”,意思:水源8、C 10、D 11、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2、D 13、⑴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⑵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道理明确起来。 14、⑴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⑵问焉以资砌磋。15、略
参考答案:18.(1)假:借。 (2)走:跑。(每空1分,共2分)
19.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得分点:“或”,“叱咄”“色”“至”)(或: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20.①作者勤奋读书,不畏严寒,从藏书之家借书抄录,得以遍观群书。②他寻求名师指点,跑到百里之外,向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③色愈恭,礼愈至,态度谦和恭敬。(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
21.相同点:都很爱读书,但家境贫寒,没办法买书看;都有过借书的经历。(2分)
不同点:文段(一)写了作者能够借到书,抄录阅读,得以遍观群书,刻苦读书的状态。文段(二)写了作者很难借到书却又很想读书的心理。(2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