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历史地位

浅析中世纪的历史地位

大约从公元5世纪开始,日耳曼人的铁蹄开始踏上原本属于西罗马人的土地,并在此后建立起了一批日耳曼人的国家,这些尚处于半开化状态的野蛮人给拥有辉煌的古典文化的修带来了一场灾难,这种灾难与西罗马帝国自身的衰败相结合拉开了一段持续近千年的历史时代——中世纪。“中世纪”意即处于光辉灿烂、成就显赫的古典希腊罗马与他们自己所处“现代时期”之间一个长期的、灰暗的时期①。“中世纪”这个概念是指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期间的这段历史时期。这漫长的一千年是非凡的一千年,一千年里我们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未来。

15世纪当一些人文主义者初次使用“中世纪”一词时,他们认为从罗马文明在5世纪的衰亡到人文主义在15世纪的兴起之间,横亘着一段文明被割断的历史。而中世纪的文明以其对古典遗产的继承,以其对基督教传统的发扬和传播,以其对日耳曼和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模式的吸收和采纳,承上启下,兼收并蓄,肩负了两希、罗马文明向欧洲文明的过渡。也许从这个“过渡”的意义上讲,而不是从“割断”的意义上讲,中世纪才是名副其实的中间阶段②。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的就是日耳曼人对欧洲古典文明的破坏,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和罗马人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如果说罗马人的文化水平处于“蒸汽时代”,那么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也就处于“刀耕火种”时代。例如公元465年汪达尔人乘罗马混乱之机,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当然,这只是毁坏古典文化的一个例子。这次对于欧洲古典文化的毁灭使西欧历史在许多方面倒退了一千多年,回到了一个蒙昧和黑暗的时代。“以致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方人回望横亘在他们与辉煌的古典时代之间的历史时期时,觉得西方文化仿佛经历一个漫漫长夜一般”③。当然这与西罗马帝国的陨落也不无关系,在罗马帝国末期那个动乱的年代,古典西方文明显然已经失去了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在这时,日耳曼人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西方古典文明一扫而光。当日耳曼人的扫荡、毁灭带来的混乱尘埃落之定后,人们发现,这个破坏的过程同时也是古典文明传递下来的过程,不同文明碰撞、组合、融汇的过程,这是新① 《世界文明史》(上卷),[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 •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伯恩斯著,赵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66页。

② 《欧洲文明扩张史》,陈乐民、周弘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1页。 ③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丛日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页。

文明孕育和创生的过程。当夜色逐渐退去之后,便露出了文艺复兴的曙光。漫长的黑夜终于托起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太阳。中世纪是继承、过渡和创生的时代④。

当然,在“落后”的日耳曼人与古典文化之间有着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形成和成长于古典文化的氛围之中,是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它在宗教上征服了日耳曼人的时候,也就将古典文明保留下来并渗透于日耳曼文化之中。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曼皇帝加冕,在罗马帝国的碎片上开始建立起了一个基督教日耳曼帝国。日耳曼民族对罗马的征服是一种双向的征服,即日耳曼用武力征服了罗马,而罗马则用宗教和文化征服了日耳曼。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多种文明在相互征服、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合成文明。日耳曼人在入侵罗马帝国,毁坏欧洲古典文明的同时,却也挽救了已经趋于衰败的修社会。“也就是说,‘日耳曼世界’,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世界’的延伸”。这种延伸即日耳曼世界把“罗马文化和宗教以完整的形式接受下来”,同“本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并将宗教文化逐渐扩大到它所征服的土地这样一个过程⑤。这就是中世纪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抑或是日耳曼人的贡献,他在继承着西欧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并没有因为“落后”的日耳曼人进入欧洲大陆而在中世纪出现文化的断层。

当欧洲大陆的居民开始走出中世纪的门槛,奔向新世纪新时代,奔向世界各地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关于欧洲文明得比较明确的定义,他们已经看到欧洲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明显的差距,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输出自己的文明。这种文明的核心就是封建制⑥。“封建制”(feudum )一词源于“采邑”或“封地”(fief ),定型于法兰克王国的卡罗林王朝时期,可以说是日耳曼人的发明创造。由于封建制在欧洲各地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欧洲人在中世纪的政治社会生活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后世有着“宪政与议会之乡”之称的英格兰在封建制的基础上与日耳曼的习惯法融合造就了不朽的《自由大宪章》,同时代议制在一个封建社会成为一个定型的政治实体并不断发展。而英国直到今天依旧保持着君主制,因为整部中世纪英国政治史都是由国王的强权和贵族的反叛所构写的,但斗争是在君主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它不是否定君主制而是改变着君主制的内涵。而在法兰西,封建制的发展及衰落造就了等级君主制。而英法在中世纪所形成的政治传统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两国日后的近现代史。

在文化上,中世纪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大学。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④

⑤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丛日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页。 《欧洲文明扩张史》,陈乐民、周弘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4页。

⑥ 《欧洲文明扩张史》,陈乐民、周弘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5页。

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问世与发展,使“黑暗和愚昧”的西欧,显现出前进的曙光,酿成资本主义的因素在城市的摇篮里迅速成长,从而在市民阶层中形成新兴资产阶级。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文艺复兴运动便开始了。

中世纪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的创造都为近代欧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这就是中世纪的贡献——一个创生的时代。中世纪的人们在逆境中不懈的努力,既继承了传统遗产的精粹,又在必要时创造了新的社会规范和思想体系,以适应客观的发展。可以说中世纪的一千年是丰富多彩的一千年,是继承、过渡和创生的一千年。

浅析中世纪的历史地位

大约从公元5世纪开始,日耳曼人的铁蹄开始踏上原本属于西罗马人的土地,并在此后建立起了一批日耳曼人的国家,这些尚处于半开化状态的野蛮人给拥有辉煌的古典文化的修带来了一场灾难,这种灾难与西罗马帝国自身的衰败相结合拉开了一段持续近千年的历史时代——中世纪。“中世纪”意即处于光辉灿烂、成就显赫的古典希腊罗马与他们自己所处“现代时期”之间一个长期的、灰暗的时期①。“中世纪”这个概念是指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期间的这段历史时期。这漫长的一千年是非凡的一千年,一千年里我们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未来。

15世纪当一些人文主义者初次使用“中世纪”一词时,他们认为从罗马文明在5世纪的衰亡到人文主义在15世纪的兴起之间,横亘着一段文明被割断的历史。而中世纪的文明以其对古典遗产的继承,以其对基督教传统的发扬和传播,以其对日耳曼和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模式的吸收和采纳,承上启下,兼收并蓄,肩负了两希、罗马文明向欧洲文明的过渡。也许从这个“过渡”的意义上讲,而不是从“割断”的意义上讲,中世纪才是名副其实的中间阶段②。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的就是日耳曼人对欧洲古典文明的破坏,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和罗马人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如果说罗马人的文化水平处于“蒸汽时代”,那么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也就处于“刀耕火种”时代。例如公元465年汪达尔人乘罗马混乱之机,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当然,这只是毁坏古典文化的一个例子。这次对于欧洲古典文化的毁灭使西欧历史在许多方面倒退了一千多年,回到了一个蒙昧和黑暗的时代。“以致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方人回望横亘在他们与辉煌的古典时代之间的历史时期时,觉得西方文化仿佛经历一个漫漫长夜一般”③。当然这与西罗马帝国的陨落也不无关系,在罗马帝国末期那个动乱的年代,古典西方文明显然已经失去了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在这时,日耳曼人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西方古典文明一扫而光。当日耳曼人的扫荡、毁灭带来的混乱尘埃落之定后,人们发现,这个破坏的过程同时也是古典文明传递下来的过程,不同文明碰撞、组合、融汇的过程,这是新① 《世界文明史》(上卷),[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 •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伯恩斯著,赵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66页。

② 《欧洲文明扩张史》,陈乐民、周弘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1页。 ③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丛日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页。

文明孕育和创生的过程。当夜色逐渐退去之后,便露出了文艺复兴的曙光。漫长的黑夜终于托起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太阳。中世纪是继承、过渡和创生的时代④。

当然,在“落后”的日耳曼人与古典文化之间有着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形成和成长于古典文化的氛围之中,是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它在宗教上征服了日耳曼人的时候,也就将古典文明保留下来并渗透于日耳曼文化之中。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曼皇帝加冕,在罗马帝国的碎片上开始建立起了一个基督教日耳曼帝国。日耳曼民族对罗马的征服是一种双向的征服,即日耳曼用武力征服了罗马,而罗马则用宗教和文化征服了日耳曼。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多种文明在相互征服、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合成文明。日耳曼人在入侵罗马帝国,毁坏欧洲古典文明的同时,却也挽救了已经趋于衰败的修社会。“也就是说,‘日耳曼世界’,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世界’的延伸”。这种延伸即日耳曼世界把“罗马文化和宗教以完整的形式接受下来”,同“本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并将宗教文化逐渐扩大到它所征服的土地这样一个过程⑤。这就是中世纪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抑或是日耳曼人的贡献,他在继承着西欧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并没有因为“落后”的日耳曼人进入欧洲大陆而在中世纪出现文化的断层。

当欧洲大陆的居民开始走出中世纪的门槛,奔向新世纪新时代,奔向世界各地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关于欧洲文明得比较明确的定义,他们已经看到欧洲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明显的差距,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输出自己的文明。这种文明的核心就是封建制⑥。“封建制”(feudum )一词源于“采邑”或“封地”(fief ),定型于法兰克王国的卡罗林王朝时期,可以说是日耳曼人的发明创造。由于封建制在欧洲各地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欧洲人在中世纪的政治社会生活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后世有着“宪政与议会之乡”之称的英格兰在封建制的基础上与日耳曼的习惯法融合造就了不朽的《自由大宪章》,同时代议制在一个封建社会成为一个定型的政治实体并不断发展。而英国直到今天依旧保持着君主制,因为整部中世纪英国政治史都是由国王的强权和贵族的反叛所构写的,但斗争是在君主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它不是否定君主制而是改变着君主制的内涵。而在法兰西,封建制的发展及衰落造就了等级君主制。而英法在中世纪所形成的政治传统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两国日后的近现代史。

在文化上,中世纪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大学。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④

⑤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丛日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页。 《欧洲文明扩张史》,陈乐民、周弘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4页。

⑥ 《欧洲文明扩张史》,陈乐民、周弘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5页。

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问世与发展,使“黑暗和愚昧”的西欧,显现出前进的曙光,酿成资本主义的因素在城市的摇篮里迅速成长,从而在市民阶层中形成新兴资产阶级。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文艺复兴运动便开始了。

中世纪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的创造都为近代欧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这就是中世纪的贡献——一个创生的时代。中世纪的人们在逆境中不懈的努力,既继承了传统遗产的精粹,又在必要时创造了新的社会规范和思想体系,以适应客观的发展。可以说中世纪的一千年是丰富多彩的一千年,是继承、过渡和创生的一千年。


相关文章

  • [外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 <外国法制史>各章习题 导 论 1.试述东西方奴隶制法的异同. 2.试述东西方封建制法的异同. 3.试述西方两大法系的历史发展,比较两者的特点 . 4.20世纪以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律的发展概况. 5.在人类社会中,法律最早产生在 ...查看


  •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学习心得
  • 三个提供 一个发挥学习心得.txt解放军历史使命"三提供一发挥" 将军研讨侧记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题: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理论研讨班侧记 新华社记者贾永.曹智 解放军报记者徐生.夏洪 ...查看


  • 对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探究
  • 对中世纪欧洲教堂地位的探究 摘要 探究目的:通过对欧洲中世纪教堂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生活等的探究,得出教堂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得出教堂对社会的影响. 教堂对政治的影响 在中世纪西欧,政治被严重"弱化", 政治权力和政 ...查看


  •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纲
  •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教学要点: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 紫禁城与传统民居四合院 ...查看


  • 商法的独立和独立的商法
  • 摘要:本文采用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方法,在研究商法独立的历史轨迹.商法独立后面临的危机和商法独立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独立商法的内在本质和外部边界.并主张,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法既不应认为是民法的特别法,也不应将其纳 ...查看


  • 双传学: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不久前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他再次提出要求,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查看


  •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 高堡初中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 第四单元 第 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新授 课型 主备人: 审定组: 审核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2.讲述丕 ...查看


  • 新世纪以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2)
  • 二.重要热点问题及研究方法评析 1.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 过去长期以来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现在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因 ...查看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学术专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 类型及其特征 口 曾小华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类型并不符合一些经典理论家的概括,它是非常独特的,它不是"封建专制集权制度",而是宗法家族专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