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30分)

A)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为汉字注音。(4分)

1. yùn niàng ( ) 2. yé yú ( )

3. 哽咽 ( ) 4. 诽谤 ( )

B)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5、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 )

6、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很害怕。 ( )

7、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 )

8、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

C)理解性记忆。(5ⅹ2’=10)

9、《望岳》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的乐观豁

达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千古名句是( ),

( )。

11、《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 )。

12、美国的哲学家欧文说过,“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

一起”,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

( ),( )。

13、沿用《三峡》中 “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诗却艺术造诣比它更高的一句

唐诗是:( ),( )。

二、拓展与运用。(4分) 17、依照例句,任选一句仿写句子。 (2

分)

例句(1):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

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2):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

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要求完成(1)(2)(3)小题。(6分)

为了迎接期中考试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诚信考试的宣传

教育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诚信考试”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2)请你就“考试的诚信”展开问卷调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两

个问题,并在后面注明你的调查目的。(2分)

问题一: 目的:

问题二: 目的:

(3)在调查中,你说:“考试时,同学给你抄,你会怎么做?”

调查对象说:“不抄白不抄。”对他人的说法你无法认同。(2分)

你会说: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

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

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

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阅读理解(40分)

课内阅读( 13分)

《空城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

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

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

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

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

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

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

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

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

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

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

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

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2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司马懿为什么中计?(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孔明的“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找出描写孔明笑的词语,并分析他当时的心理。(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除了描写孔明,还对众官进行了描写,这是否多余?为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你是司马懿,也同样了解孔明,遇到此种战况,你会如何应战?(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2分)

23、请用横线划出本段中写读书好的句子。(2分)

24、本文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两方面阐述了好书的标准,从语段中找出词句概括。(2分)

古典文学:

现代文学: 25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课外阅读(12分)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

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置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

“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26、请为这篇选文加一个简要鲜明的标题。(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这个评价?请说明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2分)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夫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亦?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回: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人,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谁手熟尔。”康肃笑而造之。

31.陈康肃公自矜的“资本”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32.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康肃公射技的态度? 33.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陈康市公性格上的什么特点?

34.卖油翁演示倒油技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35.“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四、作文:50分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也曾经历过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

吧。请你以“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了解你所经历的事,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1. 酝酿 2.揶揄 3. gěng yè 4.fěi bàng 5.虔 6. 匝

B) (5ⅹ1’)

7、崭露头角8、心有余悸9、喜不自胜10、望洋兴叹11、名副其实

C) (5ⅹ1’)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二、拓展与运用。(7分)

17、(2分)答案不一,略。

18、(2分)答案:D

提示:A、不合逻辑顺序,应:提出、分析、解决(问题)。B、搭配不当,“详细的规定”是对“政策”而言,“深刻的说明”是对“理论”而言。C、成分赘余,或删去“防止”,或删去“不再”或“不”。

19、(3分)(1)夸张(2)反问(3)反复

二、阅读理解

(一) 课内阅读( 15分)

20、(2分)诸葛亮自己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临危不惧;而他还命令一些士兵假扮百姓在城门内外低头洒扫,做旁若无人状。

21、(2分)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而他料定自己很了解诸葛亮,认为诸葛亮生平不曾弄险,所以误下判断……

22、(2分)A、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知道他生性多疑 B、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演得十分逼真。

23、(3分)(1)笑容可鞠:故做镇定的笑

(2)抚掌而笑:脱离险境,开怀的笑

(3)拍手大笑:计谋成功,得意的笑

24、(2分)不多余,可以侧面凸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25、(3分)答案不一,略。

(二) 课外阅读(13分)

26、(2分)老师的忏悔、蒙迪的梦想、一份“差等”作业、一份打“F”的作业。(所拟标题文字简洁,内容鲜明,紧扣主旨皆可)

27、(1分)是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1分)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无论肯定还是否定老师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皆可肯定(2分)。

28、(2分)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意思正确即可)

29、(1分)是或否都可。(2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说他未能完全实现作业中的构想,可举他的牧马场只有20多英亩,距他设想的200英亩所差甚远为据;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构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马场为据。评价方面,既可肯定他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自己的奋斗占实践它;也可肯定定老师有责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是完全必要的。

30、(3分)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从老师、父亲、蒙迪上都可以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学生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5分)

31、(1分)(1)不久(2)怎么有

32、(1分)A

33、(1分)而且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

34、(2分)略。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二)课外阅读(5)

35、 (1分)①高兴的样子 ②不久或不一会儿

36、 (2分)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你们说说它像什么?

37、(2分) 谢道韫;因为雪花的特点是洁白、轻盈,胡儿用“撒盐”作比,只注重了色彩的相似,而忽视了雪花轻盈飘动的形态。谢道韫用“柳絮”作比,不仅抓住了色彩洁白这个相似点,而且又抓住了形态轻盈这一更具特征的相关点。它的比喻巧妙贴切,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30分)

A)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为汉字注音。(4分)

1. yùn niàng ( ) 2. yé yú ( )

3. 哽咽 ( ) 4. 诽谤 ( )

B)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5、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 )

6、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很害怕。 ( )

7、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 )

8、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

C)理解性记忆。(5ⅹ2’=10)

9、《望岳》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的乐观豁

达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千古名句是( ),

( )。

11、《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 )。

12、美国的哲学家欧文说过,“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

一起”,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

( ),( )。

13、沿用《三峡》中 “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诗却艺术造诣比它更高的一句

唐诗是:( ),( )。

二、拓展与运用。(4分) 17、依照例句,任选一句仿写句子。 (2

分)

例句(1):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

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2):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

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要求完成(1)(2)(3)小题。(6分)

为了迎接期中考试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诚信考试的宣传

教育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诚信考试”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2)请你就“考试的诚信”展开问卷调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两

个问题,并在后面注明你的调查目的。(2分)

问题一: 目的:

问题二: 目的:

(3)在调查中,你说:“考试时,同学给你抄,你会怎么做?”

调查对象说:“不抄白不抄。”对他人的说法你无法认同。(2分)

你会说: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

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

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

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阅读理解(40分)

课内阅读( 13分)

《空城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

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

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

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

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

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

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

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

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

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

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

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

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2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司马懿为什么中计?(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孔明的“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找出描写孔明笑的词语,并分析他当时的心理。(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除了描写孔明,还对众官进行了描写,这是否多余?为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你是司马懿,也同样了解孔明,遇到此种战况,你会如何应战?(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2分)

23、请用横线划出本段中写读书好的句子。(2分)

24、本文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两方面阐述了好书的标准,从语段中找出词句概括。(2分)

古典文学:

现代文学: 25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课外阅读(12分)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

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置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

“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26、请为这篇选文加一个简要鲜明的标题。(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这个评价?请说明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2分)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夫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亦?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回: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人,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谁手熟尔。”康肃笑而造之。

31.陈康肃公自矜的“资本”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32.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康肃公射技的态度? 33.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陈康市公性格上的什么特点?

34.卖油翁演示倒油技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35.“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四、作文:50分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也曾经历过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

吧。请你以“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了解你所经历的事,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1. 酝酿 2.揶揄 3. gěng yè 4.fěi bàng 5.虔 6. 匝

B) (5ⅹ1’)

7、崭露头角8、心有余悸9、喜不自胜10、望洋兴叹11、名副其实

C) (5ⅹ1’)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二、拓展与运用。(7分)

17、(2分)答案不一,略。

18、(2分)答案:D

提示:A、不合逻辑顺序,应:提出、分析、解决(问题)。B、搭配不当,“详细的规定”是对“政策”而言,“深刻的说明”是对“理论”而言。C、成分赘余,或删去“防止”,或删去“不再”或“不”。

19、(3分)(1)夸张(2)反问(3)反复

二、阅读理解

(一) 课内阅读( 15分)

20、(2分)诸葛亮自己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临危不惧;而他还命令一些士兵假扮百姓在城门内外低头洒扫,做旁若无人状。

21、(2分)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而他料定自己很了解诸葛亮,认为诸葛亮生平不曾弄险,所以误下判断……

22、(2分)A、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知道他生性多疑 B、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演得十分逼真。

23、(3分)(1)笑容可鞠:故做镇定的笑

(2)抚掌而笑:脱离险境,开怀的笑

(3)拍手大笑:计谋成功,得意的笑

24、(2分)不多余,可以侧面凸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25、(3分)答案不一,略。

(二) 课外阅读(13分)

26、(2分)老师的忏悔、蒙迪的梦想、一份“差等”作业、一份打“F”的作业。(所拟标题文字简洁,内容鲜明,紧扣主旨皆可)

27、(1分)是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1分)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无论肯定还是否定老师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皆可肯定(2分)。

28、(2分)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意思正确即可)

29、(1分)是或否都可。(2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说他未能完全实现作业中的构想,可举他的牧马场只有20多英亩,距他设想的200英亩所差甚远为据;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构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马场为据。评价方面,既可肯定他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自己的奋斗占实践它;也可肯定定老师有责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是完全必要的。

30、(3分)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从老师、父亲、蒙迪上都可以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学生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5分)

31、(1分)(1)不久(2)怎么有

32、(1分)A

33、(1分)而且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

34、(2分)略。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二)课外阅读(5)

35、 (1分)①高兴的样子 ②不久或不一会儿

36、 (2分)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你们说说它像什么?

37、(2分) 谢道韫;因为雪花的特点是洁白、轻盈,胡儿用“撒盐”作比,只注重了色彩的相似,而忽视了雪花轻盈飘动的形态。谢道韫用“柳絮”作比,不仅抓住了色彩洁白这个相似点,而且又抓住了形态轻盈这一更具特征的相关点。它的比喻巧妙贴切,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 广州各区期末试卷(初中)
  • 初一试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 http://bbs.eduu.com/thread-1780967-1-1.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语文)http://bbs.eduu.com/thread-17 ...查看


  • 五年级语文试题库[6]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WORD版 http://www.docin.com/p-534894762.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期末试题(试卷) http://www.docin.com/p-534894689.html 苏教版 ...查看


  • 小学语文三年级试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 自己收集整理的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小学语文三年级试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三年级语文试卷 一.按拼音写汉字 (9分) jǐng tì chí xù tān lán qǐ shì fèn nù ( ) ( ) ( ) ...查看


  • 小学期末考试工作方案
  • 小学期末考试工作方案 一.考试时间 2012年1月12日 午别 时间 年级 科目 上午 8:00--9:00 1--2 数学 8:00--9:20 3--4 8:00--9:30 5--0:00--11:00 1--2 语文 10:00--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精选.doc
  • 您好!请登录 收藏本站 爱问 关闭 确定 关闭 封号提示 内容 确定 搜索 全部 TXT DOC PDF PPT 首页 资源分类 排行榜 共享资料首页 >教育资料 >小学初中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精选.doc 小学 ...查看


  • 一年级语文期末评价方案
  • 一年级语文期末评价方案 考试与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育教学反馈功能,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导向.调控.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从小学语文考试的基础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出发,进行考试改革,积极探索体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分析与反思
  • 2014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反思 一. 试卷分析: 本次三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测试 ...查看


  • 四年级语文期末成绩分析
  •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素质检测四年级共有233人参加考试,总分18259分 ,平均分78.36分,及格率为 91 %,优秀率为 34%.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 ...查看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迁西二小 陈爱民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答题时间是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点,涵盖了小学六年级下册整个小学阶段的主要知识点,是一份切合农村小学 ...查看


  • 语文试卷分析-期末考试
  • 七(2)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3年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已经翻过一页了,为今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教学,查缺补漏,作为七(2)班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期末考试卷面表现,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解析,情况如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