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公开课
时 间:2008-10-10 地 点:九年级
授课人:张东青 课 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
识分子和原子。
5、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烧杯 量筒 水 品红 浓氨水 酚酞
课 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情景激疑
1、生活中选取问题激疑导入: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我们可以闻见花香是怎么回事?
3、冲糖水时,我们感到迷惑,白砂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铁轨每隔一段就会有缝隙,这是为了什么?
二、 互动探究
实验 品红在水中扩散
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明确 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物质都是有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所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是存在的。
实验 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提问 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么?那怎样才能看到呢?
讲解 引导看图3-6和3-7
必须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
果拿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2: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活动与探究
P56页改进活动(将氨水换做硝酸, 指示剂选择石蕊试剂) 。
趣味实验 变色花
激起学生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学生分析总结。
获得结论
1、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2、C 烧杯中浓硝酸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飘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 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拓展结论
结论3: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解释 (1)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走到花店旁边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3)湿衣服为什么会晒干?
(4)糖块为什么在水中消失,水变甜了?
活动探究2
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结论4: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解释 (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火车的铁轨每隔一段就会有间隔,这是为了什么?
考一考
1、小明发现100mL 的酒精和100mL 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这是什么原因?
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后在壶口处看见的白雾,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总结:引导学生复习一遍本课内容.
作业:课后习题及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公开课
时 间:2008-10-10 地 点:九年级
授课人:张东青 课 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
识分子和原子。
5、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烧杯 量筒 水 品红 浓氨水 酚酞
课 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情景激疑
1、生活中选取问题激疑导入: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我们可以闻见花香是怎么回事?
3、冲糖水时,我们感到迷惑,白砂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铁轨每隔一段就会有缝隙,这是为了什么?
二、 互动探究
实验 品红在水中扩散
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明确 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物质都是有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所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是存在的。
实验 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提问 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么?那怎样才能看到呢?
讲解 引导看图3-6和3-7
必须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
果拿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2: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活动与探究
P56页改进活动(将氨水换做硝酸, 指示剂选择石蕊试剂) 。
趣味实验 变色花
激起学生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学生分析总结。
获得结论
1、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2、C 烧杯中浓硝酸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飘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 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拓展结论
结论3: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解释 (1)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走到花店旁边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3)湿衣服为什么会晒干?
(4)糖块为什么在水中消失,水变甜了?
活动探究2
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结论4: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解释 (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火车的铁轨每隔一段就会有间隔,这是为了什么?
考一考
1、小明发现100mL 的酒精和100mL 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这是什么原因?
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后在壶口处看见的白雾,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总结:引导学生复习一遍本课内容.
作业:课后习题及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