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 小学语文 于斐
《草原》说课稿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语言精炼、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处于发展过程,对于体验和感悟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并且经过四年的学习经历已经掌握了解读文本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情,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境界、洒脱、迂回”等词语,背诵第一、二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3、学练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我对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解,我将教学重点设为)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学练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导而弗牵”把学生引到一种“乐学”“爱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我将采用情景导入、以读代讲、抓关键词等教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学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将这样导入: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和蒙族风情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出课题《草原》并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直观、形象、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毯、渲、襟、吟等是前鼻音。“襟飘带舞的“襟”偏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来巩固对生字的学习。
2、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这个时候我会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本环节的设计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反复的朗读,读通文章,理清脉络,从而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点名汇报文章大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总结概括,抓关键词,随即板书:人、景、美。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通过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锻炼,从而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让学生自读课文,朗读后小组交流讨论:本文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美的,哪些词语、句子表现了草原之美?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我也会参与到其中,有利于及时掌握学情,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小组代表汇报,抓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毯白花”等词语感受草原的美。
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对“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汇报,我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从而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朗读比赛的方式,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调动学生朗读得到积极性,让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对蒙汗团结的赞美之情。我特别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课件出示: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思考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其他比喻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并尝试背诵,突破本课难点。
本环节我将最大限度的调到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中,感受浓浓的深情,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结,拓展延伸
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缩写内容,我将做适当引导。请去过草原的同学说一说我心目中的草原,或我心目中的孟府、孟庙。
(五)作业设计、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不同需求,我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供学生任选,有利于照顾个别,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1、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到“语言积累”小册子上
2、搜集描写草原的文章、诗句,查阅资料了解蒙古风俗
3、用比喻、拟人手法写一篇介绍孟府、孟庙的文章,50字左右
五、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由于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我的板书简单明了。
草原
景
美
人
邹城 小学语文 于斐
《草原》说课稿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语言精炼、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处于发展过程,对于体验和感悟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并且经过四年的学习经历已经掌握了解读文本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情,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境界、洒脱、迂回”等词语,背诵第一、二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3、学练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我对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解,我将教学重点设为)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学练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导而弗牵”把学生引到一种“乐学”“爱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我将采用情景导入、以读代讲、抓关键词等教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学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将这样导入: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和蒙族风情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出课题《草原》并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直观、形象、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毯、渲、襟、吟等是前鼻音。“襟飘带舞的“襟”偏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来巩固对生字的学习。
2、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这个时候我会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本环节的设计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反复的朗读,读通文章,理清脉络,从而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点名汇报文章大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总结概括,抓关键词,随即板书:人、景、美。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通过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锻炼,从而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让学生自读课文,朗读后小组交流讨论:本文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美的,哪些词语、句子表现了草原之美?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我也会参与到其中,有利于及时掌握学情,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小组代表汇报,抓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毯白花”等词语感受草原的美。
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对“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汇报,我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从而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朗读比赛的方式,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调动学生朗读得到积极性,让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对蒙汗团结的赞美之情。我特别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课件出示: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思考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其他比喻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并尝试背诵,突破本课难点。
本环节我将最大限度的调到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中,感受浓浓的深情,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结,拓展延伸
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缩写内容,我将做适当引导。请去过草原的同学说一说我心目中的草原,或我心目中的孟府、孟庙。
(五)作业设计、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不同需求,我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供学生任选,有利于照顾个别,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1、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到“语言积累”小册子上
2、搜集描写草原的文章、诗句,查阅资料了解蒙古风俗
3、用比喻、拟人手法写一篇介绍孟府、孟庙的文章,50字左右
五、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由于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我的板书简单明了。
草原
景
美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