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蜡烛导学案

3.蜡 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西蒙诺夫(1915-1979),是-----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诗集----,长篇小说-----,三部曲-----,-----,-----等.这篇文章是由------翻译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烧灼 鞠躬 匍匐 颤巍巍 耸立 僵硬 舀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3、解释成语并造句

名副其实:

造句:

永垂不朽:

造句: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概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请有感情地朗读.

3、通览全文,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4、试分析本文的内容令人感动的原因

(二)问题研究,请你就其中2-3个问题进行研究.

1、课文对炮火有多少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对蜡烛有多少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课文对黑色的大围巾有多少次描写?有什么特殊意味?

4、一个小小的坟堆,老妇人干起来为什么那么的艰难?

5、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6、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已经破坏的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周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或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文中画线句的含意是什么?

2、第五段"他们小声地谈论着",可能在谈论什么内容?

3、为什么作者在最后两段把"老妇人"改为"母亲"?

4、最后一段的含意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外连接,直击中考)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美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①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防下身价是在19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越烧越短的蜡烛究竟去哪了?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见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是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③---------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烛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1、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

①蜡烛的发展 ②------ ③---------

2、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

蜡烛的发展历程:

蜂蜡

鲸蜡

蜡油

3、第②部分在介绍烛芯的发展变化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

4、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

使用环境 作用

①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营造浪漫气氛,具有保健作用 ④日常生活中

3 蜡烛

二.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爱般的爱。

2.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3.①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②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哀思;

③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4.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轻易。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情谊。

(二)问题研究

1.首先是题材感人,突出烛光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其次是事件感人: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对烈士像亲人;四是蜡烛的特殊意义。都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2.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觉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 情。

4.一是写实,这蜡烛原是老妇人45年前结婚的喜烛,她珍藏着它,舍不得用,此时将他点燃在了红军烈士的坟头以示纪念,说明在老妇人心中,烈士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二是蜡烛从出现到结束,给文章造成了一种诗的意境,让人总是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如同眼前总是燃烧着那么一点烛光,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

1.表现了红军士兵对老妇人的关心、感谢。

2.感谢老妇人、赞扬老妇人的勇敢及对友情

的珍视。

作者从一个苏联人的角度表示对南斯拉夫

母亲的崇高敬意

4.反法西斯 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将万古长存。这烛光是精神的火花,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激励着士兵们勇敢战斗。

四.

1.②蜡烛的燃烧。

③蜡烛特殊作用。

2.脂蜡(牛羊脂蜡)、石蜡。

3.做比较。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织成的烛芯的优点。

4.②生日宴会,吹熄蜡烛希望梦想成真(大意对即可)。

③洞房花烛夜,祝福新人白头偕老。

3.蜡 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西蒙诺夫(1915-1979),是-----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诗集----,长篇小说-----,三部曲-----,-----,-----等.这篇文章是由------翻译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烧灼 鞠躬 匍匐 颤巍巍 耸立 僵硬 舀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3、解释成语并造句

名副其实:

造句:

永垂不朽:

造句: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概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请有感情地朗读.

3、通览全文,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4、试分析本文的内容令人感动的原因

(二)问题研究,请你就其中2-3个问题进行研究.

1、课文对炮火有多少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对蜡烛有多少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课文对黑色的大围巾有多少次描写?有什么特殊意味?

4、一个小小的坟堆,老妇人干起来为什么那么的艰难?

5、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6、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已经破坏的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周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或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文中画线句的含意是什么?

2、第五段"他们小声地谈论着",可能在谈论什么内容?

3、为什么作者在最后两段把"老妇人"改为"母亲"?

4、最后一段的含意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外连接,直击中考)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美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①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防下身价是在19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越烧越短的蜡烛究竟去哪了?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见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是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③---------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烛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1、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

①蜡烛的发展 ②------ ③---------

2、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

蜡烛的发展历程:

蜂蜡

鲸蜡

蜡油

3、第②部分在介绍烛芯的发展变化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

4、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

使用环境 作用

①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营造浪漫气氛,具有保健作用 ④日常生活中

3 蜡烛

二.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爱般的爱。

2.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3.①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②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哀思;

③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4.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轻易。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情谊。

(二)问题研究

1.首先是题材感人,突出烛光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其次是事件感人: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对烈士像亲人;四是蜡烛的特殊意义。都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2.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觉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 情。

4.一是写实,这蜡烛原是老妇人45年前结婚的喜烛,她珍藏着它,舍不得用,此时将他点燃在了红军烈士的坟头以示纪念,说明在老妇人心中,烈士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二是蜡烛从出现到结束,给文章造成了一种诗的意境,让人总是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如同眼前总是燃烧着那么一点烛光,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

1.表现了红军士兵对老妇人的关心、感谢。

2.感谢老妇人、赞扬老妇人的勇敢及对友情

的珍视。

作者从一个苏联人的角度表示对南斯拉夫

母亲的崇高敬意

4.反法西斯 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将万古长存。这烛光是精神的火花,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激励着士兵们勇敢战斗。

四.

1.②蜡烛的燃烧。

③蜡烛特殊作用。

2.脂蜡(牛羊脂蜡)、石蜡。

3.做比较。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织成的烛芯的优点。

4.②生日宴会,吹熄蜡烛希望梦想成真(大意对即可)。

③洞房花烛夜,祝福新人白头偕老。


相关文章

  • 失重火焰-蜡烛在太空中能否燃烧-失重燃烧_魏锐
  • 问题讨论与思考 一个有趣的驱动性问题 ---蜡烛在太空中能否燃烧 魏 锐1* 黄 婷2 杨晶晶3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1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 6北京11.00875:2.50031:3.01中学 100091 ,男,汉族,河南濮阳人.1 ...查看


  • 十二款创意蜡烛点亮圣诞节
  • 圣诞.新年12月注定是个隆重.温馨而美丽的月份,蜡烛是节日的主角之一,也是营造气氛的行家里手,不过,如何将有限的蜡烛制造出更多的意境,就需要动动脑筋了.圣诞.新年12月注定是个隆重.温馨而美丽的月份,蜡烛是节日的主角之一,也是营造气氛的行家 ...查看


  • 赞美蜡烛的作文
  • 赞美蜡烛的作文(一) 世上无奇不有,有人喜欢那娇艳的鲜花,有人喜欢顽强的小草.而我,却喜欢那普普通通的小草,因为在我心中它是平凡而伟大的. 蜡烛,他有长长的身躯,有白色,红色,彩色的颜色.白色的犹如一根根晶莹的透明的柱子:红色像一颗颗红玛瑙 ...查看


  • 透镜成像的规律
  • 1.(2013•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查看


  • 5.蜡烛的变化教案
  • 课题:蜡烛的变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制作人:王永刚 一.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查看


  • 平面镜实验
  • 1.如图17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 ...查看


  • 中考--光学实验 专题
  • 中考--光学实验 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 ...查看


  • 探索蜡烛燃烧的现象
  • 探索蜡烛燃烧的现象 --大班教学活动 汾矿集团机关幼儿园 王朝丽 活动目标: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光趣和观察. 活动准备:打火机.蜡烛.盘子一桌一个 玻璃杯(大.小)/每桌一套 活动过程:1.点蜡烛 ...查看


  • 幼儿园教案蜡烛滴画:小熊的生日礼物doc
  • 一.设计意图 "蜡烛"是一种易燃物品,通常我们是禁止孩子们玩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为它的危险性,而忽略了它的有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学习的目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会正确使用蜡烛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