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黎励文:正性肌力药物在急性心衰中的合理应用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又称为急性心衰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源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AHF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AHF的一般处理措施包括半坐卧位、吸氧、镇静、静脉注射利尿剂及毛花甙C等,并且需要根据患者收缩压状态,一般以90mmHg为界,决定使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或血管收缩药物。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低心排出量、低灌注,“三低”表现时,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按照《2015ESC急性心衰院前院内管理指南》主要指心源性休克:即在足够液体负荷下持续超过30分钟的收缩压2-4mmol/L,也是组织低灌注的表现。

目前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以下几类:

1. 多巴酚丁胺(Ⅱa 类,C 级) :直接刺激心脏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心排量增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收缩压和脉压一般不变,或因心排量增加而增加;增加冠脉及肾脏的血流灌注;但同时心肌耗氧也增加;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时使用可增加心输出量,但不推荐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无低血压的急性心衰肺水肿患者不推荐使用。使用时检测血压。使用方法:2-20ug/kg/min。

2. 多巴胺(Ⅱa 类,C 级):是内源性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小剂量(5ug/kg/min) 时有血管收缩作用。副作用:低氧血症,应用时需要检测血氧饱和度。

3. 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药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治疗休克的主要升压药物。小剂量时(0.4μg/kg/min),以β受体激动为主,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较大剂量时,以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为主,引起血管极度收缩,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由于在临床研究中,不管是针对感染性休克,还是心源性休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尿量、肌酐清除率、血乳酸水平或28天生存率,均优于使用多巴胺的患者,因此在《2015ESC急性心衰院前院内管理指南》中,推荐当收缩压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早期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

4.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Ⅱb 类,C 级):主要包括米力农、氨力农。作用原理是抑制心肌和外周血管平滑肌的环腺苷酸(cAMP)降解,cAMP作用:一是促使心肌肌浆网钙离子内流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二是抑制血管平滑肌中钙离子与调钙蛋白结合而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每搏量和CO,降低肺动脉压、PCWP、全身和肺血管阻力,同时,不影响心率和血压,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短期应用缓解症状,长期使用引起新发生心房颤动、持续低血压等并发症,不能改善临床预后;临床缺乏持续应用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中期死亡率。适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或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禁忌证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一般米力农的使用剂量:首剂25-75ug/kg静脉注射(>10分钟),继以0.375-0.75ug/kg/min维持静脉滴注。

5. 左西孟旦(Ⅱa 类,B 级):是一种钙增敏剂和K-ATP通道开放剂。作用原理:(1)增加心肌肌丝钙反应性,与心肌细胞上的肌钙蛋白C紧密结合后,促进心肌收缩,不增加心肌细胞钙浓度;(2)通过ATP依赖性K通道开放作用使血管扩张;(3)具有轻度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独立于β肾上腺素能刺激,可用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所以,具有具有正性肌力和扩血管双重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左西孟旦在缓解AHF患者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不劣于多巴酚丁胺,并且可使患者BNP水平明显下降。但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未能改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使用方法:首剂12ug/kg静脉注射(>10分钟),维持剂量:0.1ug/kg/min静脉滴注。使用注意事项:对于SBP<100mmHg的患者,不需要负荷剂量,直接用维持剂量,以防止发生低血压。

虽然正性肌力药物在AHF中广泛应用,但是ALARM-HF注册研究,入组了9个国家,4953例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AHF患者,评估静注正性肌力药和短期(30天)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静注正性肌力药物与短期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尤其对于老年、女性、ACS导致的AHF。提示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改善A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症状,但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总之,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适应症:所谓AHF的“三低”表现,即低血压、低心排出量、低灌注, 并且需要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时间;目前观点普遍认为,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改善AHF症状,但对长期预后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又称为急性心衰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源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AHF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AHF的一般处理措施包括半坐卧位、吸氧、镇静、静脉注射利尿剂及毛花甙C等,并且需要根据患者收缩压状态,一般以90mmHg为界,决定使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或血管收缩药物。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低心排出量、低灌注,“三低”表现时,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按照《2015ESC急性心衰院前院内管理指南》主要指心源性休克:即在足够液体负荷下持续超过30分钟的收缩压2-4mmol/L,也是组织低灌注的表现。

目前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以下几类:

1. 多巴酚丁胺(Ⅱa 类,C 级) :直接刺激心脏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心排量增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收缩压和脉压一般不变,或因心排量增加而增加;增加冠脉及肾脏的血流灌注;但同时心肌耗氧也增加;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时使用可增加心输出量,但不推荐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无低血压的急性心衰肺水肿患者不推荐使用。使用时检测血压。使用方法:2-20ug/kg/min。

2. 多巴胺(Ⅱa 类,C 级):是内源性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小剂量(5ug/kg/min) 时有血管收缩作用。副作用:低氧血症,应用时需要检测血氧饱和度。

3. 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药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治疗休克的主要升压药物。小剂量时(0.4μg/kg/min),以β受体激动为主,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较大剂量时,以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为主,引起血管极度收缩,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由于在临床研究中,不管是针对感染性休克,还是心源性休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尿量、肌酐清除率、血乳酸水平或28天生存率,均优于使用多巴胺的患者,因此在《2015ESC急性心衰院前院内管理指南》中,推荐当收缩压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早期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

4.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Ⅱb 类,C 级):主要包括米力农、氨力农。作用原理是抑制心肌和外周血管平滑肌的环腺苷酸(cAMP)降解,cAMP作用:一是促使心肌肌浆网钙离子内流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二是抑制血管平滑肌中钙离子与调钙蛋白结合而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每搏量和CO,降低肺动脉压、PCWP、全身和肺血管阻力,同时,不影响心率和血压,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短期应用缓解症状,长期使用引起新发生心房颤动、持续低血压等并发症,不能改善临床预后;临床缺乏持续应用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中期死亡率。适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或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禁忌证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一般米力农的使用剂量:首剂25-75ug/kg静脉注射(>10分钟),继以0.375-0.75ug/kg/min维持静脉滴注。

5. 左西孟旦(Ⅱa 类,B 级):是一种钙增敏剂和K-ATP通道开放剂。作用原理:(1)增加心肌肌丝钙反应性,与心肌细胞上的肌钙蛋白C紧密结合后,促进心肌收缩,不增加心肌细胞钙浓度;(2)通过ATP依赖性K通道开放作用使血管扩张;(3)具有轻度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独立于β肾上腺素能刺激,可用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所以,具有具有正性肌力和扩血管双重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左西孟旦在缓解AHF患者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不劣于多巴酚丁胺,并且可使患者BNP水平明显下降。但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未能改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使用方法:首剂12ug/kg静脉注射(>10分钟),维持剂量:0.1ug/kg/min静脉滴注。使用注意事项:对于SBP<100mmHg的患者,不需要负荷剂量,直接用维持剂量,以防止发生低血压。

虽然正性肌力药物在AHF中广泛应用,但是ALARM-HF注册研究,入组了9个国家,4953例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AHF患者,评估静注正性肌力药和短期(30天)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静注正性肌力药物与短期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尤其对于老年、女性、ACS导致的AHF。提示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改善A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症状,但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总之,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适应症:所谓AHF的“三低”表现,即低血压、低心排出量、低灌注, 并且需要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时间;目前观点普遍认为,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改善AHF症状,但对长期预后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进展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进展 马依彤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 )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焦点.因为AD ...查看


  • 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 近期,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在会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黎励文教授做了题为"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 在临床上,医生可根据患者体温的 ...查看


  • 内科护理学常见考点归纳(循环系统护理)
  • 循环系统 31心源性呼吸困难有 1劳力性呼吸困难: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端坐呼吸. 3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的部位,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的病因是右心衰竭. 胸痛 心悸 心源性晕厥 33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 ...查看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 ・691・ ・进修苑・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2005ACC/A HA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简介 卢永昕1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 R54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14 ...查看


  • 黄峻:中国"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
  • 黄峻:中国"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 2010-05-19 [发表评论] 打印|推荐给好友 向好友发送电子邮件 收件人: (请填写电子邮箱地址,如果有多个邮箱请用逗号","分开.) 发件人:(电子 ...查看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1
  • ・691・ ・进修苑・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2005ACC/A HA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简介 卢永昕1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 R54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14 ...查看


  • 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肺功能表现
  • 肺功能专家系列讲座-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肺功能表现 2016-01-11 呼吸功能检查及评估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他专科医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呼吸功能评估在本专科疾病中的重要性,由此根据本专业疾病特点针对呼吸功 ...查看


  • 洋地黄类药物
  • 已经是开学第五周 内科其实是一本相当深刻的书,每种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写得面面俱到,让你可以深入浅出或者越陷越深地了解某种疾病,把握其血脉深处的特征而不致流于浅薄. 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夸张了,今天先来关 ...查看


  •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 临床药理学 名词解释: 1.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又称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2.生物利用度F:是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