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年一叹》
余秋雨先生通过对世界文明的现代形态的实地考察,以日记的形式写就《千年一叹》一书。这本书完全记录了从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的考察历程,几乎囊括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古国。
他多是避开繁闹之地,寻访古堡,神殿,陋巷,陵墓这些处于隐秘状态下的文化废墟。我认为其中的景色描写部分固然精彩,但应位居其次,而余先生一次次探究文明兴衰的缘由,才是他真正要与读者分享的。这一次考察意义的所在,余秋雨先生在第一章已说得明白,“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有没有必要走到底,硬把脚印延续到今是祸是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辨别一下别人的脚印,研究一下它们离去的原因。”这无疑会引发读者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文明,一个亘古悠远的字眼,在漫长的历史宏流中,享受着几千年的孕育成长,却又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刹那间的摧残与淹没。余秋雨先生实地勘察了几大文明发祥地的古迹及今天的现实图景,经过一番梳理后的结论是:“人类几大发祥地,都已衰落,无一例外。”不过“相比之下,希腊的情况较好,希腊当初衰败的直接原因我看有两个,一是雅典人和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政治内耗,二是既要迎接外敌又要不断远征,造成致命劳损。”至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恒河印度文明则等而下之了,前者“一开始就缺少明澈的理性,沉醉于自身的神秘。”中者,“整体倾向实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座,”因此直接诱发大量的战争,而后者,其内部原因,“至少有一半与宗教迷误有关”。他们的文明曾与中华文明一起辉煌过,辉煌的程度一点不比中华文明差,但今天都已衰落,无一例外。昔日的辉煌已被风雨侵蚀的黯然失色,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余秋雨先生通过对这几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的探讨,在对比中又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他认为战争、社会失序、愚昧和保守是文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恰恰避免了这些。虽说也有战争,却是世界上唯一没被长期役使的民族。而一种文明能否保存下来应该在于它是否能在文明的初期将文明大众化、多元化。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之初,都是个人的、单一的,当这种文明被一类群体接收后,就从个体崇拜阶段进入全体认可阶段,这种认可就是多元化的基础。当认可经过一段思考,到适当时期,尤其是思想政治放松的阶段,多元化就会萌发、发展,迅速到达高潮,经过一个时期的沉淀,再多样化。如此下去,循环反复,生生不息。只有大众化,文明才不会随一个或几个个体的消亡而灭亡,只有多元化,才能彼此平衡协调,并为每个不同的时代提供最优的选择。才能使人们解放思想,思考更新的思想。
中国的文明刚开始时也不过是一种原始的造物文明,之后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至今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没有大众化、多元化的文明,一两个人的死或一两次战乱就足以至其于死地。而大众化、多元化的文明,一个统治者的死或几次战乱反而为文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较大的自由度,从而使文明得以蓬勃发展。说到这儿,我倍感欣慰。中华文明是幸运的,创造了文明,守护着文明,传承着文明,自成体系的多元发展又不忘引进优秀的思想,让外域文明在中华土地上焕发新奇色彩。看着那些古文明的残照,我暗自庆幸中华文明的辉煌,但他的付出有谁能看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必要看看《千年一叹》,它让我们更了解世界,更理解中国。文明,走过了几千年,仍会继续走下去。我们用流传了几千年的语言交谈,每一步都是祖先的脚印。请允许我,向天祈祷:中华文明,有天地同在。
读《千年一叹》
余秋雨先生通过对世界文明的现代形态的实地考察,以日记的形式写就《千年一叹》一书。这本书完全记录了从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的考察历程,几乎囊括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古国。
他多是避开繁闹之地,寻访古堡,神殿,陋巷,陵墓这些处于隐秘状态下的文化废墟。我认为其中的景色描写部分固然精彩,但应位居其次,而余先生一次次探究文明兴衰的缘由,才是他真正要与读者分享的。这一次考察意义的所在,余秋雨先生在第一章已说得明白,“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有没有必要走到底,硬把脚印延续到今是祸是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辨别一下别人的脚印,研究一下它们离去的原因。”这无疑会引发读者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文明,一个亘古悠远的字眼,在漫长的历史宏流中,享受着几千年的孕育成长,却又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刹那间的摧残与淹没。余秋雨先生实地勘察了几大文明发祥地的古迹及今天的现实图景,经过一番梳理后的结论是:“人类几大发祥地,都已衰落,无一例外。”不过“相比之下,希腊的情况较好,希腊当初衰败的直接原因我看有两个,一是雅典人和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政治内耗,二是既要迎接外敌又要不断远征,造成致命劳损。”至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恒河印度文明则等而下之了,前者“一开始就缺少明澈的理性,沉醉于自身的神秘。”中者,“整体倾向实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座,”因此直接诱发大量的战争,而后者,其内部原因,“至少有一半与宗教迷误有关”。他们的文明曾与中华文明一起辉煌过,辉煌的程度一点不比中华文明差,但今天都已衰落,无一例外。昔日的辉煌已被风雨侵蚀的黯然失色,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余秋雨先生通过对这几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的探讨,在对比中又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他认为战争、社会失序、愚昧和保守是文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恰恰避免了这些。虽说也有战争,却是世界上唯一没被长期役使的民族。而一种文明能否保存下来应该在于它是否能在文明的初期将文明大众化、多元化。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之初,都是个人的、单一的,当这种文明被一类群体接收后,就从个体崇拜阶段进入全体认可阶段,这种认可就是多元化的基础。当认可经过一段思考,到适当时期,尤其是思想政治放松的阶段,多元化就会萌发、发展,迅速到达高潮,经过一个时期的沉淀,再多样化。如此下去,循环反复,生生不息。只有大众化,文明才不会随一个或几个个体的消亡而灭亡,只有多元化,才能彼此平衡协调,并为每个不同的时代提供最优的选择。才能使人们解放思想,思考更新的思想。
中国的文明刚开始时也不过是一种原始的造物文明,之后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至今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没有大众化、多元化的文明,一两个人的死或一两次战乱就足以至其于死地。而大众化、多元化的文明,一个统治者的死或几次战乱反而为文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较大的自由度,从而使文明得以蓬勃发展。说到这儿,我倍感欣慰。中华文明是幸运的,创造了文明,守护着文明,传承着文明,自成体系的多元发展又不忘引进优秀的思想,让外域文明在中华土地上焕发新奇色彩。看着那些古文明的残照,我暗自庆幸中华文明的辉煌,但他的付出有谁能看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必要看看《千年一叹》,它让我们更了解世界,更理解中国。文明,走过了几千年,仍会继续走下去。我们用流传了几千年的语言交谈,每一步都是祖先的脚印。请允许我,向天祈祷:中华文明,有天地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