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

教材名称: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

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学时:3

授课教师:李建华 单位:贵阳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学生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 李雍龙 主编

起止章节页码 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九节;第六章

计划用学时 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及致病;

讲授题目 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原虫概论

熟悉内容 圆叶目绦虫与假叶目绦虫的比较;

原虫生活史类型;

了解内容 2种绦虫诊断、流行与防治;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及致病;

原虫致病特点;

教学进程 1.细粒棘球绦虫 50分钟 (步骤) 2.曼氏迭宫绦虫 60分钟

3.圆叶目与假叶目鉴别要点 10分钟

教学方法 1.CAI教学片

2.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以提问式为主;辅以图片、病案,

视频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资料

Foundations of Parasitology

作业

原虫的致病要点?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与分布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属于带绦虫的一种,成虫寄生在犬科食肉动物如狗、狼等,幼虫寄生于食草动物如牛、羊、骆驼等,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

一、形态学

成虫属于较小的带绦虫,体长仅2~7mm,虫体分3~4节,头节与猪带绦虫相似,有顶突、小钩、幼节一个、成节一个,与猪带绦虫相似,睾丸45~65个。孕节1~2节,子宫具不规则分支和侧囊,含虫卵200~800个。 虫卵:形态与猪、牛带绦虫相似,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幼虫:又称棘球蚴,为圆形的囊状体,根据寄生时间长短而大小不等,小的1-2cm,大的可达20多厘米(直径),由囊壁和囊内食物组成。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乳白色,厚约1mm,内层为生发层,厚约20μm,具有生发功能。

囊内含物:

1. 原头蚴:长在生发层上,亦可脱落浮在囊液之中,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0×122μm,为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着数十个小钩,体内还可见石灰小体等。

2. 子囊、孙囊、生发囊、不育囊。

3. 囊液:无色透明成微黄色,比重1.01~1.02,pH6.7~6.8,内含多种蛋白、肌酵、卵磷脂、尿素,有少量糖、无机盐和酶,对人有抗原性。

棘球蚴砂: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

二、生活史

食草动物食入 血循 (肝、肺)

成虫

六钩蚴 棘球蚴

(犬小肠) 食

成虫

(人棘球蚴病)

成虫寿命:5~6月

生活史特点:

1.食肉动物如犬、狼等是常见的终宿主

2.食草动物如牛、羊等是中间宿主

3.人可作为中间宿主,棘球蚴可在人体存活40年

4.感染期是虫卵,人食入而感染

三、致病

致病以机械性压迫,占位病变为主,以过敏症状次之。致病严重程度与棘球蚴体积、数量、寄生时间、寄生部位密切相关。人体最多见的寄生部位为:肝脏(69.9%),多在右叶,肺(19.3%),腹腔(3%)。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包块,压迫症状,叩诊有“棘球蚴震颤”。

3.过敏症状: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4.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

棘球蚴破裂的后果:

①转移性种植造成继发感染

②严重过敏反应

③急性腹膜炎

④肺棘球蚴破裂后可引起窒息,或经气管咳出子囊、生发囊及角皮等物。

四、实验诊断

1.询问病史: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否有与犬、羊等动物和皮毛接触史

2.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MRI等

3.免疫学试验:卡松尼皮试、IHA、ELISA等

病原学确诊:根据手术后摘除的棘球蚴或痰、胸腹水内查到的原头蚴或角皮等确诊。

五、流行

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以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6省区为主要流行区。迄今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证实当地有感染的病人,全国受棘球蚴病威胁的人口约500万,患病人数约为50万~60万。

流行因素:

1.虫卵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3.皮毛制品加工、挤奶工人工作

4.病畜内脏喂犬或乱抛。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2.加强对病畜内脏的处理和管理。

3.定期为家犬驱虫。

4.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采用阿苯哒唑、甲苯咪唑治疗,长疗程,大剂量。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动物,偶可寄生于人体,但幼虫裂头蚴可

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

一、形态

1.成虫:长60~100cm,宽0.5~0.6cm,头节为指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的吸槽,链体有1000个节片,均宽大于长,成节与孕节结构基本相似,中部有一重迭蟠曲的子宫。

2.虫卵:与吸虫卵相似,有卵盖,卵内为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虫卵为灰褐色。

3.裂头蚴:长带状,白色,约300×0.7m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虫体不分节,但有许多不规则横皱褶,活动能力很强。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蛇、猪、鸟

蝌蚪→蛙

入水 3-11d 成虫虫卵

钩球蚴 裂头蚴 成虫

(猫科动 3-5m 生

物小肠) 食

裂头蚴

生活史特点:

1.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2.感染期是原尾蚴、裂头蚴

3.生活史需经多个宿主转换,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蝌蚪或蛙,终宿主是猫、犬等。

4.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

三、致病

1. 成虫致病:能寄生人体的机会较少,症状较轻(头节为吸槽)

2. 裂头蚴:眼的裂头蚴病,最常见(45.6%)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31%),条索状或圆形包块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20.1%)

脑裂头蚴病(2.3%),内脏裂头蚴病1%,增殖型裂头蚴病

四、诊断

成虫感染:粪检查虫卵

裂头蚴病:询问病史、活检、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五、流行

分布:成虫的感染呈散在发生,我国报道20多例,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美、澳等地也有记录,国内有近千例。

流行因素:

1.局部敷巾生蛙肉,经皮肤感染

2.吞食生的或未熟的蛇、蛙、猪肉等

3.饮生水食入感染的剑水蚤

六、防治

1.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治疗

2.裂头蚴病,主要靠手术摘除,也可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ml局部杀虫

3.预防该病,应做到不食生肉,不喝生水,不用蛙肉敷贴,加强对肉类的检疫和管理。

4.生殖

二分裂法:如阴道毛滴虫

无性生殖 多分裂法:如疟原虫人体期

芽殖法:如弓形虫

接合生殖:如纤毛虫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如疟原虫蚊体期

(三)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在人群中接触传播,无性生殖

2.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有世代交替

3.虫媒传播型;需在吸血昆虫体内繁殖,再感染人体,亦可有世代交替现象

(四)分类

根据运动细胞器分为四大类

叶足纲 — 阿米巴

动鞭纲 — 鞭毛虫

动基裂纲 — 纤毛虫

孢子纲 — 孢子虫

(五)致病特点

原虫对人的致病与虫株、种,寄生部位,以及宿主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原虫的致病特点有:1、明显的增殖作用

2、较强的播散能力

3.机会致病性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

教材名称: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

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学时:3

授课教师:李建华 单位:贵阳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学生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 李雍龙 主编

起止章节页码 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九节;第六章

计划用学时 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及致病;

讲授题目 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原虫概论

熟悉内容 圆叶目绦虫与假叶目绦虫的比较;

原虫生活史类型;

了解内容 2种绦虫诊断、流行与防治;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及致病;

原虫致病特点;

教学进程 1.细粒棘球绦虫 50分钟 (步骤) 2.曼氏迭宫绦虫 60分钟

3.圆叶目与假叶目鉴别要点 10分钟

教学方法 1.CAI教学片

2.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以提问式为主;辅以图片、病案,

视频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资料

Foundations of Parasitology

作业

原虫的致病要点?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与分布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属于带绦虫的一种,成虫寄生在犬科食肉动物如狗、狼等,幼虫寄生于食草动物如牛、羊、骆驼等,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

一、形态学

成虫属于较小的带绦虫,体长仅2~7mm,虫体分3~4节,头节与猪带绦虫相似,有顶突、小钩、幼节一个、成节一个,与猪带绦虫相似,睾丸45~65个。孕节1~2节,子宫具不规则分支和侧囊,含虫卵200~800个。 虫卵:形态与猪、牛带绦虫相似,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幼虫:又称棘球蚴,为圆形的囊状体,根据寄生时间长短而大小不等,小的1-2cm,大的可达20多厘米(直径),由囊壁和囊内食物组成。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乳白色,厚约1mm,内层为生发层,厚约20μm,具有生发功能。

囊内含物:

1. 原头蚴:长在生发层上,亦可脱落浮在囊液之中,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0×122μm,为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着数十个小钩,体内还可见石灰小体等。

2. 子囊、孙囊、生发囊、不育囊。

3. 囊液:无色透明成微黄色,比重1.01~1.02,pH6.7~6.8,内含多种蛋白、肌酵、卵磷脂、尿素,有少量糖、无机盐和酶,对人有抗原性。

棘球蚴砂: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

二、生活史

食草动物食入 血循 (肝、肺)

成虫

六钩蚴 棘球蚴

(犬小肠) 食

成虫

(人棘球蚴病)

成虫寿命:5~6月

生活史特点:

1.食肉动物如犬、狼等是常见的终宿主

2.食草动物如牛、羊等是中间宿主

3.人可作为中间宿主,棘球蚴可在人体存活40年

4.感染期是虫卵,人食入而感染

三、致病

致病以机械性压迫,占位病变为主,以过敏症状次之。致病严重程度与棘球蚴体积、数量、寄生时间、寄生部位密切相关。人体最多见的寄生部位为:肝脏(69.9%),多在右叶,肺(19.3%),腹腔(3%)。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包块,压迫症状,叩诊有“棘球蚴震颤”。

3.过敏症状: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4.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

棘球蚴破裂的后果:

①转移性种植造成继发感染

②严重过敏反应

③急性腹膜炎

④肺棘球蚴破裂后可引起窒息,或经气管咳出子囊、生发囊及角皮等物。

四、实验诊断

1.询问病史: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否有与犬、羊等动物和皮毛接触史

2.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MRI等

3.免疫学试验:卡松尼皮试、IHA、ELISA等

病原学确诊:根据手术后摘除的棘球蚴或痰、胸腹水内查到的原头蚴或角皮等确诊。

五、流行

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以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6省区为主要流行区。迄今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证实当地有感染的病人,全国受棘球蚴病威胁的人口约500万,患病人数约为50万~60万。

流行因素:

1.虫卵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3.皮毛制品加工、挤奶工人工作

4.病畜内脏喂犬或乱抛。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2.加强对病畜内脏的处理和管理。

3.定期为家犬驱虫。

4.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采用阿苯哒唑、甲苯咪唑治疗,长疗程,大剂量。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动物,偶可寄生于人体,但幼虫裂头蚴可

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

一、形态

1.成虫:长60~100cm,宽0.5~0.6cm,头节为指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的吸槽,链体有1000个节片,均宽大于长,成节与孕节结构基本相似,中部有一重迭蟠曲的子宫。

2.虫卵:与吸虫卵相似,有卵盖,卵内为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虫卵为灰褐色。

3.裂头蚴:长带状,白色,约300×0.7m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虫体不分节,但有许多不规则横皱褶,活动能力很强。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蛇、猪、鸟

蝌蚪→蛙

入水 3-11d 成虫虫卵

钩球蚴 裂头蚴 成虫

(猫科动 3-5m 生

物小肠) 食

裂头蚴

生活史特点:

1.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2.感染期是原尾蚴、裂头蚴

3.生活史需经多个宿主转换,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蝌蚪或蛙,终宿主是猫、犬等。

4.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

三、致病

1. 成虫致病:能寄生人体的机会较少,症状较轻(头节为吸槽)

2. 裂头蚴:眼的裂头蚴病,最常见(45.6%)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31%),条索状或圆形包块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20.1%)

脑裂头蚴病(2.3%),内脏裂头蚴病1%,增殖型裂头蚴病

四、诊断

成虫感染:粪检查虫卵

裂头蚴病:询问病史、活检、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五、流行

分布:成虫的感染呈散在发生,我国报道20多例,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美、澳等地也有记录,国内有近千例。

流行因素:

1.局部敷巾生蛙肉,经皮肤感染

2.吞食生的或未熟的蛇、蛙、猪肉等

3.饮生水食入感染的剑水蚤

六、防治

1.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治疗

2.裂头蚴病,主要靠手术摘除,也可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ml局部杀虫

3.预防该病,应做到不食生肉,不喝生水,不用蛙肉敷贴,加强对肉类的检疫和管理。

4.生殖

二分裂法:如阴道毛滴虫

无性生殖 多分裂法:如疟原虫人体期

芽殖法:如弓形虫

接合生殖:如纤毛虫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如疟原虫蚊体期

(三)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在人群中接触传播,无性生殖

2.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有世代交替

3.虫媒传播型;需在吸血昆虫体内繁殖,再感染人体,亦可有世代交替现象

(四)分类

根据运动细胞器分为四大类

叶足纲 — 阿米巴

动鞭纲 — 鞭毛虫

动基裂纲 — 纤毛虫

孢子纲 — 孢子虫

(五)致病特点

原虫对人的致病与虫株、种,寄生部位,以及宿主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原虫的致病特点有:1、明显的增殖作用

2、较强的播散能力

3.机会致病性


相关文章

  • 人体寄生虫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 综合复习题 (一) 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 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二) 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 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三) 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 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四) 在我国以贫血 ...查看


  • 七.宁夏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 中卫市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宁夏包虫病防治工作方案(2007-2010)>,为科学.规范地开展 ...查看


  • 寄生虫题[1]
  • 人体寄生虫学模拟试题 (供5 年制.7 年制医学类各专业学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 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查看


  • 寄生虫重点 1
  • 后一街曹氏卤味内 顺丰打印社 各类考试资料 寄生虫重点 名词解释: 1. 2. 3. 带虫免疫:是4. 血吸虫 入途径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世代交替 指的是在生 ...查看


  •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复习资料
  •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蜱螨类是( ) A.全沟硬蜱幼虫 B.蠕形螨 C. 疥螨 D.尘螨 E.恙螨 2.最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送检物为( ) A.粘液 B.脓血粘液便 C ...查看


  • 人体寄生虫试卷及答案
  • 8.经蚊虫叮咬可传播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弓形虫病 C 血吸虫病 D 旋毛虫病 9.经肤感染的蠕虫是 A 疟原虫 B 弓形虫 C 血吸虫 D 旋毛虫 10.诊断疟疾最常用的方法是 A 骨髓穿刺法 B 周围血涂片法 C 碘染色法 D ...查看


  • 寄生虫名词解释
  •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世代交替: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以寄生于 ...查看


  • 动物寄生虫题库
  • 名词解释: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两段所寄生的动物. 终末宿主:指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有寄生的动物 补充宿主:有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 ...查看


  • 医学寄生虫学 笔记
  •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阴道毛滴T .vaginalis 刚地弓形T .gondii杜氏利什曼原虫L .donovani 蓝氏贾第鞭毛虫 G .lambila / G .intestinalis /G .d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