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日记

所谓日记,写的当然是自己,别人喜欢就看,不喜欢就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无须为任何辩解,坚持自己的初衷,因为所为最终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博取别人爱好。孤独、无依,沉浸在文字里,在那里找到疗伤的好药和宣泄自己的心情。

回忆是很痛苦的事情。找到了永生痛楚的文字宣泄和记录那些曾和我一起走过的人,记录青春岁月的风怎样在脸上刻下忧伤,刻下难过,刻下岁月无法抹杀的痕迹,同时用阅读来涤荡我的心灵。忍不住又要感谢上天让我爱上写作,同样一句话,说和写,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文字给了我丰富的想象,就如同生活。

再长的悲剧也会演完,我本身是拒绝扮演悲剧角色的,不能付出代价后依然还要把悲剧角色扮演下去,不甘心经过漫长坎坷的跋涉后再回到起点。绝望和希望往往可能同时实现,忽然觉得自己像个斗士,一个遍体鳞伤但是时间会愈合伤口的斗士。

心空空的,不知道拿什么来祭奠全心全意却遍体鳞伤的心灵。仿佛成了生活中被定义了的悲剧角色,扮演这个角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拒绝扮演会不会付出更沉重的呢?也许还可能赔上一生,谁又赔得起?

天空晴朗的夜晚,沉浸在文字编辑里,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超常千倍的速度分裂、成长、衰落、死亡。生活往往偏与人作对,在还没来得及尽情奢侈的欢乐,很多固有的本性就离我远去,留给我的是无尽的伤感和悲凉、孤单。

很爱看书,书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看的书很杂,小说、散文、传记,专业的,甚至枯燥无味的也看。坐车时看,飞机上看,躺在床上看,最喜欢在空气清凉或者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坐在窗户前的阳光下看,旁边点个香薰灯,放着一杯玫瑰花茶。阅读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飞行的状态,像轻风从翅膀底下穿过的时候,感觉一种莫名的惬意;在字里行间摸到过的华彩,遇到过的人,都让我感动、感慨、感悟!

看这些文字,再了解我的故事,难以把我的经历和本人联系起来。曾占尽无数风光,一个眉目如画、嗓音清亮、身段灵巧的女人,能歌善舞,巧言善辩,文采好,成绩优良,眼里当然写满幻想。

没有很多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那种见面点头微笑的朋友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真正能诉说心声的朋友却难得有一、两个,但也知足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是,大家都忙,平时把苦闷在心里让我觉得难过。就是这样的时候明白了写作对我的意义是什么了,喜欢那种在写作中完全展示自我的快乐,一种透彻的没有任何杂质的快乐。

没人理解,从来没有,那不是一种无病呻吟。令人心疼和绝望的文字会在每个同样习惯于穿梭黑夜的灵魂之间产生共鸣,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凄清会把我的伤疤一层一层地被剥开,汨汨的鲜血开始往外涌。

心被冻死了,渴望有一缕缕骄阳把心中厚厚的冰层释开。戏剧的高潮往往在观众撕心裂肺后,这也是悲剧角色走出为他设定的舞台之时。一切的泄气,一切的气馁,一切的灜弱,一切的悲苦都不复存在了,悲剧角色演到了尽头,我就成了勇士,是人生的强者——我相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枯燥的工作,除了工作,生命里几乎没什么可寄托精神了。而我要强,为保持优势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结果整个人像是机器不停运转。各种压力造成了失眠和心悸,尽管一出家门,脸上会立即换上女强人模样,但积压的困扰、哀怨、郁闷业越来越多。

无可奈何,因为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不知有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读懂我心中存放的忧郁,为释放自己,寻找一份自由和轻松,需要文思泉涌所带来的那种安宁。当一心想走出来,想让自己能在写作上有所发展时,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拥有拔腿就走的自由。于是无可救药地沉醉在文字中,想在这里寻找一种绝对自由。我没想过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也根本没给自己赋予什么使命感。

将心灵以文字为介质,在沉默中表达自己。那种最细腻的契合可完整地表达思想的全部。一句相同的话说和写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始终都在寻找自己和生活相融的契机,这或许被视为反常。但我喜欢沉默给予的生活的空间和角度,用文字的描述来雕砌情感和理智的轮回。

阅读上的多情,也促使了我对文字的疯狂爱恋和写作上的独特思维。执着地迷恋写作,很想多写点阳光的东西,但做不到,幻想写些东西来解除心中的烦闷,自己写的东西都有阴暗潮湿的味道,像阴暗角落里生长出来的青苔。

写作,像是撕开伤口,这些流经生命,又从生命中渗透的痛苦,可以醉人,可以醒世,可以洗心,这些痛苦使我千疮百孔,却能让我的灵魂得到升华。

写作,像女人抚琴弄筝,寻求的只是心灵的释放。把所有曾发生过的美丽和伤感用文字慢慢写出来,一点点滑过指尖,所有的感动在心底慢慢地升起来,有时触景生情地会心一笑,又或者忘乎所以地哭。

很多人都以为对身边人很了解,孰不知心与心的距离常常是关山重叠,身在咫尺,心在天涯。我很孤独,需要很多温暖和安全感,尤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希望去寻找一种认同感和理解,我写日记,是要告诉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会坚强。

很会疗伤,文字是种良好的镇痛剂,像一个可供四处漂泊的人藏身的家园。我酷爱文字,爱得排山倒海,骨子里的坚持在别人看来往往是不可理喻的。其实不然,因为写作,只是一个人的感性行为,而我,热爱它。仅此而已。

激情需要出口,孤单的心灵需要慰藉。写下这些文字并非给人看,更多是为自己。某种程度上,对于这颗心,这是我唯一可能的柔情。四季变迁,草木萌发,空气的轻微颤动能触发我悲哀的感念。与其说我是才女,不如说是内涵,是心灵的深度,我具备的,无非是过于平庸的理性。

写,年复一年地写,写写写、写写写,一本两本三本,多多本、无数本……

日记,很好地平衡了我的多变情绪。它是贴心的宝贝。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慎重地打开心锁,将心门以内的东西悉数倒出,零零碎碎,鸡毛蒜皮,全部都只对自己说而不对人言的话。委屈和不满,通过盈纸的牢骚,得到了舒缓;失意和愤怒,通过语言的宣泄,得到了安抚。

我,一个寻常百姓人家的女儿,习惯并固执地用沉默表达自身。心里发笑,眼睛偶尔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湿漉漉的东西不期然地笼罩住。同样忧伤的是伴随我多年成长的文字,它和我一样渴望着至纯至美的感情。欣赏水到渠成的气质,用文字的组合来一点点的修饰,不必任何叫嚣和做作。这不能不说是种契机,用文字注释憧憬与孤独……

琼瑶带来了风花雪月的哀婉浪漫,金庸掀起了刀光剑影的侠骨柔肠,现实流传的是平平淡淡就是真。仿佛是一个陌生的亲人,默默地,忠实记录了我的故事。理所当然地把一切置之脑后,在文字的陪伴下,如同所熟悉的世界被隔离出来一片心的净土,为所欲为地宣泄着内心的喜怒哀乐,让我渐渐地成熟起来。

曾被生活击垮过,那时还有什么向往全部都忘了,只剩下痛苦和绝望……当意识到年少轻狂时的可笑,却不想让任何人知道。那些往事让它腐烂吧!面对生活浮华的光影,思想成了一件沉重的事情。一个人若只有躯体,没有思想,也许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过。

爱与渴求是博大的,万物化为细流的温婉和长远,是亲情、爱情以及萍水相逢时所有恻隐之心所表达的情愫。万变不离其宗的宿命,也许是我的宿命。希望我的躯体倒下时,思想的灵魂却能还在风中屹立,尽管,我是个灵魂安静的女人。爱与恨的挣扎,生与死的抉择,最终,喧嚣的世事中,向往的还是变化莫测的外界能有一个归宿——宁静的归宿。

而宁静,才能赐予沉默地表达。

5

5

所谓日记,写的当然是自己,别人喜欢就看,不喜欢就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无须为任何辩解,坚持自己的初衷,因为所为最终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博取别人爱好。孤独、无依,沉浸在文字里,在那里找到疗伤的好药和宣泄自己的心情。

回忆是很痛苦的事情。找到了永生痛楚的文字宣泄和记录那些曾和我一起走过的人,记录青春岁月的风怎样在脸上刻下忧伤,刻下难过,刻下岁月无法抹杀的痕迹,同时用阅读来涤荡我的心灵。忍不住又要感谢上天让我爱上写作,同样一句话,说和写,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文字给了我丰富的想象,就如同生活。

再长的悲剧也会演完,我本身是拒绝扮演悲剧角色的,不能付出代价后依然还要把悲剧角色扮演下去,不甘心经过漫长坎坷的跋涉后再回到起点。绝望和希望往往可能同时实现,忽然觉得自己像个斗士,一个遍体鳞伤但是时间会愈合伤口的斗士。

心空空的,不知道拿什么来祭奠全心全意却遍体鳞伤的心灵。仿佛成了生活中被定义了的悲剧角色,扮演这个角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拒绝扮演会不会付出更沉重的呢?也许还可能赔上一生,谁又赔得起?

天空晴朗的夜晚,沉浸在文字编辑里,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超常千倍的速度分裂、成长、衰落、死亡。生活往往偏与人作对,在还没来得及尽情奢侈的欢乐,很多固有的本性就离我远去,留给我的是无尽的伤感和悲凉、孤单。

很爱看书,书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看的书很杂,小说、散文、传记,专业的,甚至枯燥无味的也看。坐车时看,飞机上看,躺在床上看,最喜欢在空气清凉或者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坐在窗户前的阳光下看,旁边点个香薰灯,放着一杯玫瑰花茶。阅读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飞行的状态,像轻风从翅膀底下穿过的时候,感觉一种莫名的惬意;在字里行间摸到过的华彩,遇到过的人,都让我感动、感慨、感悟!

看这些文字,再了解我的故事,难以把我的经历和本人联系起来。曾占尽无数风光,一个眉目如画、嗓音清亮、身段灵巧的女人,能歌善舞,巧言善辩,文采好,成绩优良,眼里当然写满幻想。

没有很多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那种见面点头微笑的朋友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真正能诉说心声的朋友却难得有一、两个,但也知足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是,大家都忙,平时把苦闷在心里让我觉得难过。就是这样的时候明白了写作对我的意义是什么了,喜欢那种在写作中完全展示自我的快乐,一种透彻的没有任何杂质的快乐。

没人理解,从来没有,那不是一种无病呻吟。令人心疼和绝望的文字会在每个同样习惯于穿梭黑夜的灵魂之间产生共鸣,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凄清会把我的伤疤一层一层地被剥开,汨汨的鲜血开始往外涌。

心被冻死了,渴望有一缕缕骄阳把心中厚厚的冰层释开。戏剧的高潮往往在观众撕心裂肺后,这也是悲剧角色走出为他设定的舞台之时。一切的泄气,一切的气馁,一切的灜弱,一切的悲苦都不复存在了,悲剧角色演到了尽头,我就成了勇士,是人生的强者——我相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枯燥的工作,除了工作,生命里几乎没什么可寄托精神了。而我要强,为保持优势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结果整个人像是机器不停运转。各种压力造成了失眠和心悸,尽管一出家门,脸上会立即换上女强人模样,但积压的困扰、哀怨、郁闷业越来越多。

无可奈何,因为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不知有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读懂我心中存放的忧郁,为释放自己,寻找一份自由和轻松,需要文思泉涌所带来的那种安宁。当一心想走出来,想让自己能在写作上有所发展时,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拥有拔腿就走的自由。于是无可救药地沉醉在文字中,想在这里寻找一种绝对自由。我没想过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也根本没给自己赋予什么使命感。

将心灵以文字为介质,在沉默中表达自己。那种最细腻的契合可完整地表达思想的全部。一句相同的话说和写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始终都在寻找自己和生活相融的契机,这或许被视为反常。但我喜欢沉默给予的生活的空间和角度,用文字的描述来雕砌情感和理智的轮回。

阅读上的多情,也促使了我对文字的疯狂爱恋和写作上的独特思维。执着地迷恋写作,很想多写点阳光的东西,但做不到,幻想写些东西来解除心中的烦闷,自己写的东西都有阴暗潮湿的味道,像阴暗角落里生长出来的青苔。

写作,像是撕开伤口,这些流经生命,又从生命中渗透的痛苦,可以醉人,可以醒世,可以洗心,这些痛苦使我千疮百孔,却能让我的灵魂得到升华。

写作,像女人抚琴弄筝,寻求的只是心灵的释放。把所有曾发生过的美丽和伤感用文字慢慢写出来,一点点滑过指尖,所有的感动在心底慢慢地升起来,有时触景生情地会心一笑,又或者忘乎所以地哭。

很多人都以为对身边人很了解,孰不知心与心的距离常常是关山重叠,身在咫尺,心在天涯。我很孤独,需要很多温暖和安全感,尤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希望去寻找一种认同感和理解,我写日记,是要告诉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会坚强。

很会疗伤,文字是种良好的镇痛剂,像一个可供四处漂泊的人藏身的家园。我酷爱文字,爱得排山倒海,骨子里的坚持在别人看来往往是不可理喻的。其实不然,因为写作,只是一个人的感性行为,而我,热爱它。仅此而已。

激情需要出口,孤单的心灵需要慰藉。写下这些文字并非给人看,更多是为自己。某种程度上,对于这颗心,这是我唯一可能的柔情。四季变迁,草木萌发,空气的轻微颤动能触发我悲哀的感念。与其说我是才女,不如说是内涵,是心灵的深度,我具备的,无非是过于平庸的理性。

写,年复一年地写,写写写、写写写,一本两本三本,多多本、无数本……

日记,很好地平衡了我的多变情绪。它是贴心的宝贝。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慎重地打开心锁,将心门以内的东西悉数倒出,零零碎碎,鸡毛蒜皮,全部都只对自己说而不对人言的话。委屈和不满,通过盈纸的牢骚,得到了舒缓;失意和愤怒,通过语言的宣泄,得到了安抚。

我,一个寻常百姓人家的女儿,习惯并固执地用沉默表达自身。心里发笑,眼睛偶尔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湿漉漉的东西不期然地笼罩住。同样忧伤的是伴随我多年成长的文字,它和我一样渴望着至纯至美的感情。欣赏水到渠成的气质,用文字的组合来一点点的修饰,不必任何叫嚣和做作。这不能不说是种契机,用文字注释憧憬与孤独……

琼瑶带来了风花雪月的哀婉浪漫,金庸掀起了刀光剑影的侠骨柔肠,现实流传的是平平淡淡就是真。仿佛是一个陌生的亲人,默默地,忠实记录了我的故事。理所当然地把一切置之脑后,在文字的陪伴下,如同所熟悉的世界被隔离出来一片心的净土,为所欲为地宣泄着内心的喜怒哀乐,让我渐渐地成熟起来。

曾被生活击垮过,那时还有什么向往全部都忘了,只剩下痛苦和绝望……当意识到年少轻狂时的可笑,却不想让任何人知道。那些往事让它腐烂吧!面对生活浮华的光影,思想成了一件沉重的事情。一个人若只有躯体,没有思想,也许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过。

爱与渴求是博大的,万物化为细流的温婉和长远,是亲情、爱情以及萍水相逢时所有恻隐之心所表达的情愫。万变不离其宗的宿命,也许是我的宿命。希望我的躯体倒下时,思想的灵魂却能还在风中屹立,尽管,我是个灵魂安静的女人。爱与恨的挣扎,生与死的抉择,最终,喧嚣的世事中,向往的还是变化莫测的外界能有一个归宿——宁静的归宿。

而宁静,才能赐予沉默地表达。

5

5


相关文章

  • 上床书之学人日记:[吴宓日记]
  • 2007年12月23日 13:48 刘宜庆 笔名柳已青.媒体编辑,书评人.关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致力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婚恋史研究.自撰读书联语:刚日读史,柔日读经.哪里,哪里,读点闲书而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岂敢,岂敢,熏染 ...查看


  • 蒋介石日记,揭开宋美龄终身没给他生孩子的秘密!蒋公的无奈!
  • 蒋介石日记,揭开宋美龄终身没给他生孩子的秘密!蒋公的 无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结婚照. 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宋美龄嫁给了人已中年的蒋介石,从此二人缠绵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开始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蒋介石对宋美龄 ...查看


  • 浅析丁玲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 浅析丁玲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她对于人物命运的悲伤和欢乐,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塑造了许多性格各不同具有代表的的女性形象.<莎菲女士日记 ...查看


  • [公主日记]观后感
  • <公主日记>观后感 前不久在上选修课时余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公主日记>,该片讲述了一位15岁的高中生米娅与母亲生活在洛杉矶,但米娅十分不自信,也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就在米娅16岁生日那天,她与祖母见面后发现这个优雅的 ...查看


  •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 初一语文下学期 期末综合测试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13分) 1.古诗文默写.(13分)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查看


  • 南·戈尔丁的私密视觉日记-[性依赖的叙事曲]
  • 半年前一次偶尔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女性摄影的书籍,放置半个月后拿起来翻阅,大致看完后,我的随身记事本上面多了一些记录<性依赖的叙事曲>-南戈尔丁.半年后,私摄影这个概念激起我的兴趣,而南戈尔丁恰好是私摄影的鼻祖,于是再次想起这个 ...查看


  • 托尔斯泰的日记
  • 1910年11月10日凌晨,莫斯科南面约200公里的波良纳庄园,寒风怒吼着.五点来钟,有两个人蹒跚着走出庄园,迎着寒风走去.两人坐上火车不久,82岁的主人病倒了.老人一开始是不停地咳嗽,随后发起高烧,最终拖成肺炎.肺炎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于 ...查看


  • 一个人的周末
  • 一个人的周末 一个人的周末 上了几天班,终于熬到了周末.本来还想睡个懒觉,可还是早早地醒来了,不得不开始度过一个人的周末. 换上运动服,来到附近的公园进行晨跑.一边享受清晨公园清新的空气,一边慢跑着,感觉很惬意.跑了一会儿,突然回头看了一眼 ...查看


  • 让蒋经国眷恋一生,她是在台湾被称为秘闻的女人
  • 到底是谁杀了她众说纷纭,有学者说是戴笠手下的军统所为,也有说是CC系的陈立夫,也有说是蒋经国在父亲坚持下辣手摧花-- 世界华人周刊特约撰稿:书剑为酒 1988年1月,台北市大直官邸,病床上躺着已经病入膏肓的蒋经国,他病了很久了,这个一生身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