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类 2010-06-07 17:48:40 阅读29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能够委以重任吗?
,他在家几乎是什么都不会做:让他盛饭,他就撒的锅边、碗边、桌子上,到处都是;让他倒垃圾,他总是把东西倒得垃圾筒里里外外都是,没有一次能够倒准在垃圾筒里;让他下一碗面条,他更是弄得一片狼藉。扫地时更是把扫帚和簸萁都拿得别扭。这么大的人了,连简单的照顾自己都做不了、做不好,以后怎么能够独立生活呢?我常常想,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够帮我父母做饭、洗衣服了,如果是我放假在家,我父母下班就可以吃饭了。我也与他同学的父母交流过,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我真担心他以后能不能自食其力的生活。
专家观点(金利波,南京金利波儿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这位母亲描述的现象非常有代表性。现在的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做家务有两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做家务;另一方面,父母又不能接受孩子做家务所带来的麻烦和不安全隐患。可是,正像这位母亲所担心的一样,孩子以后怎样独立生活?怎样真正自食其力呢?每一个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时,不能陪孩子一生一世,孩子总有一天需要独自面对、独自处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储备这样的能力和经验。
做家务还能够提升孩子与人合作、尊重他人、承受挫折等等的能力。家务劳动提升了孩子的综合能力,他们才有能力应对他们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孩子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基本生活,以此为基础才能照顾好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一个无力照顾自己生活的人,同样也无力照顾好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无数事实都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 有利天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有一位教育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用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在生活中,人的手和脑是同等重要的。而手与脑又是密切联系着,人们常说手巧心灵,动手的活动能力能促进人的大脑的聪明。动手能力主要表现为灵活,手眼协调。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与动手能力?有的家长花钱到一些专门机构去训练。其实,日常的家务劳动就是最好的训练孩子手眼协调与动手能力专项活动。
现在的孩子虽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但是让他们帮助大人做家务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们会从中受益非浅。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最好是做那些需要动手指的细活,比如摘豆角、扒葱;或者需要手眼协调的事情,比如挑豆子等等,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让孩子帮忙摘种花草则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外,还会让孩子学到很多生物知识,并培养孩子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总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除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其通过动手刺激其大脑,对其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中孩子的双手都得到了锻炼,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而且在劳动中还可以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同时孩子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劳动有利于经验的累积,充足的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劳动是实践的一种,儿童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新技能与自身所掌握的技能相矛盾,就会促进儿童的思考,从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五、 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家长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让孩子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与要求他认真学习没有冲突,相反,还会对提高学习成绩有预期不到功效。
让孩子持之以恒.养成坚持干家务的好习惯,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工作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能放松心情,防止考试焦虑,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如在考试前让孩子干一些家务,让孩子觉得爸妈没有压力,要考试了还让他做家务,”家长没有压力,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半,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干家务使孩子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孩子已经做了一天的卷子,如果让他洗衣服或者买东西,会使他换一下脑筋,休息一会儿。也许在路上或洗衣服的工夫,他就会自主地在心里整理一下自己复习的内容,更好地消化它。
适当地做家务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既然损失了这么长时间,自己就会以更高的效率来补回它,学生做完家务后,会更加珍惜时间。
六、 有利于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
西方教育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孩子在劳动中,通过观察客观世界,运用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使智力和体力同时活动起来,从而促进两者的发展。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时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发展的可能性比得分低的人要高出10倍,获得高收的可能性大4倍,而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大4倍,而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犯罪的可能性也较高。那些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也指出:“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修养。”这就是说,孩子通过参加劳动使各方面得到锻炼,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智力发展、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参加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家韦朗特认为:解释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研究表明,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的关系。那些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人,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易失业的可能性要小15倍。那些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犯罪被捕的可能性较高,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韦朗特说,我相信这些原则在今天也不过时。专家们普遍认为,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适量劳动使孩子快乐
真正懂得教育孩子方法的父母都注重从小让他们的孩子做点家务,干一些给倒垃圾或者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这样长大的孩子成年以后,往往身体比较健康,生活得也很幸福。
美国哈佛大学历时40余年研究发现:适量的劳动可使孩子快乐。这个问题的研究起始于当时要弄清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人员在波士顿市旧市区内研究456名青年的生活。当他们到了中年,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也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愉快。
在家务劳动中还有助于调节家庭气氛,构建和谐氛围。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切身体会到父母终日辛劳的不易,从而会更加的珍稀现在所拥有的,而且会懂得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这样孩子对父母的抱怨、抵触就会减少,而且在日常的共同劳动中还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感情,从而给家庭带来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
的确,有许多父母在补偿心理和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最看重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任何家务都不让做!这是在爱孩子吗?不是。这是在害孩子。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美国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并且他们的夫妻离异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
从教育的角度讲,劳动对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一、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二、独生子女从事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
自立并不是家庭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小事。自立能力之所以被称为众多能力之首,主要是因为自立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懂得独立思考,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能够具有创造精神,才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
自立者强,自强者脚下必有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独立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让孩子学做家务。专家们认为,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对中国孩子来说,什么才是合适的家务劳动呢?我向父母们介绍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研制的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关标准:1.自己整理衣物和床位的能力。主要是教会孩子穿脱衣服,把衣服摆得整齐,学会叠被,逐渐学会整理房间;2.学会安排课余生活,主要是使孩子们养成回家主动做作业的习惯;3.指导孩子学会收看电视、收听广播节目;4.让孩子学会随天气变化安排衣着;5.学会准备简单的食物,协助父母做饭前的辅助劳动,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学会识别食物保质期;6.学会做一些简单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洗头、洗脚、洗小件衣物,逐步学会使用洗衣机;7.让孩子自己独立上下学,独立出行;8.让孩子购买简单物品。
学会自理——儿童幸福生活必修课
学会自理,是孩子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所谓自理,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学会自理,学会生存,这是每个孩子在人生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让孩子学会自理,关键在父母。父母的“惜子情怀”往往成为孩子学会自理的重要屏障。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很多事情能替他们做的都替他们做了,或是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关心孩子智力的开发,关心孩子的学习等,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拥有一切,结果使孩子对生活知之甚少,在不知觉中成为生活中的弱者。
学会自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不仅是孩子通向幸福生活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把开启成功人生大门的金钥匙。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塑造、身心的发展都十分的有益;同时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孩子的双手、双脚、大脑之间协调活动,有益于孩子思维空间的拓展,使孩子心灵手巧;而且当孩子学会自理,就会照顾自己,具备了自理能力,他们就会产生自信,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学会自理,孩子的幸福生活可谓“事半功倍”,不经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还有益于孩子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孩子通往幸福生活的必修课!
?首先父母应对孩子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劳动热情表示肯定,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父母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从而帮助他们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逐渐树立自立意识。如穿脱衣服、吃饭、洗漱、整理玩具与文具等,或帮助父母拿报纸、摆碗筷、搬座椅等。
?孩子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父母需要耐心地引导、教、传授这些自理技能。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应耐心的,通过游戏或儿歌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逐渐学会并掌握自理技能。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要领、做错了,父母要宽容、耐心等待,还可以再次给孩子做示范,鼓励孩子模范重新再来;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父母更要及时的表扬、赞许。
?注重言传身教,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自理的过程中,父母要持之以恒,要勤快,教孩子学习的要领,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放手去做,并给予孩子必须的帮助。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做事的习惯、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严于律自。
确实,现在的独生子女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放手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孩子从小一般都是乐意干家务活的,可为什么慢慢的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主要原因还在家长身上。一是家长喜欢大包大揽,不懂得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处;二是有的家长一开始也想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几次孩子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做了;三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学校功课挺紧张的了,回到家就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吧。如此种种想法,其实都是不必要的,现在的孩子从小一般都处于比较优越的生活之中,就更需要让他们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愿与各位家长都来学学上面那位家长放手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的经验,让我们的孩子插起勤劳的翅膀健康成长!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
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的一些家务活儿时,爸爸妈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孩子玩耍、交流上,而不必整天忙于家务。
为了你的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你的孩子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为了你的孩子懂得劳动的伟大,懂得孝敬父母,让他(她)学会干家务、学会劳动。
年轻的父母们,让孩子多做些家务吧!家务劳动也是一个大课堂,有许多需要孩子去体验,去领会,去学习的东西,尽早的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奥秘、掌握生存的技能,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做家务开始,让孩子更加懂得生活,更加了解世界!
·在家务劳动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使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又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使孩子变得更加勤快,而且眼里有活。懂得家务人人有责。
倘若让现在的学生去放牛、去拨草,他可能很乐意。他们体会不到劳动的劳累,他更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辛酸,因此他们更不可能做到孝敬父母。
家务劳动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让孩子在劳动中自己体味吧!
默认分类 2010-06-07 17:48:40 阅读29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能够委以重任吗?
,他在家几乎是什么都不会做:让他盛饭,他就撒的锅边、碗边、桌子上,到处都是;让他倒垃圾,他总是把东西倒得垃圾筒里里外外都是,没有一次能够倒准在垃圾筒里;让他下一碗面条,他更是弄得一片狼藉。扫地时更是把扫帚和簸萁都拿得别扭。这么大的人了,连简单的照顾自己都做不了、做不好,以后怎么能够独立生活呢?我常常想,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够帮我父母做饭、洗衣服了,如果是我放假在家,我父母下班就可以吃饭了。我也与他同学的父母交流过,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我真担心他以后能不能自食其力的生活。
专家观点(金利波,南京金利波儿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这位母亲描述的现象非常有代表性。现在的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做家务有两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做家务;另一方面,父母又不能接受孩子做家务所带来的麻烦和不安全隐患。可是,正像这位母亲所担心的一样,孩子以后怎样独立生活?怎样真正自食其力呢?每一个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时,不能陪孩子一生一世,孩子总有一天需要独自面对、独自处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储备这样的能力和经验。
做家务还能够提升孩子与人合作、尊重他人、承受挫折等等的能力。家务劳动提升了孩子的综合能力,他们才有能力应对他们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孩子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基本生活,以此为基础才能照顾好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一个无力照顾自己生活的人,同样也无力照顾好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无数事实都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 有利天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有一位教育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用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在生活中,人的手和脑是同等重要的。而手与脑又是密切联系着,人们常说手巧心灵,动手的活动能力能促进人的大脑的聪明。动手能力主要表现为灵活,手眼协调。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与动手能力?有的家长花钱到一些专门机构去训练。其实,日常的家务劳动就是最好的训练孩子手眼协调与动手能力专项活动。
现在的孩子虽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但是让他们帮助大人做家务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们会从中受益非浅。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最好是做那些需要动手指的细活,比如摘豆角、扒葱;或者需要手眼协调的事情,比如挑豆子等等,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让孩子帮忙摘种花草则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外,还会让孩子学到很多生物知识,并培养孩子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总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除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其通过动手刺激其大脑,对其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中孩子的双手都得到了锻炼,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而且在劳动中还可以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同时孩子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劳动有利于经验的累积,充足的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劳动是实践的一种,儿童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新技能与自身所掌握的技能相矛盾,就会促进儿童的思考,从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五、 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家长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让孩子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与要求他认真学习没有冲突,相反,还会对提高学习成绩有预期不到功效。
让孩子持之以恒.养成坚持干家务的好习惯,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工作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能放松心情,防止考试焦虑,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如在考试前让孩子干一些家务,让孩子觉得爸妈没有压力,要考试了还让他做家务,”家长没有压力,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半,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干家务使孩子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孩子已经做了一天的卷子,如果让他洗衣服或者买东西,会使他换一下脑筋,休息一会儿。也许在路上或洗衣服的工夫,他就会自主地在心里整理一下自己复习的内容,更好地消化它。
适当地做家务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既然损失了这么长时间,自己就会以更高的效率来补回它,学生做完家务后,会更加珍惜时间。
六、 有利于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
西方教育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孩子在劳动中,通过观察客观世界,运用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使智力和体力同时活动起来,从而促进两者的发展。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时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发展的可能性比得分低的人要高出10倍,获得高收的可能性大4倍,而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大4倍,而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犯罪的可能性也较高。那些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也指出:“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修养。”这就是说,孩子通过参加劳动使各方面得到锻炼,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智力发展、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参加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家韦朗特认为:解释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研究表明,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的关系。那些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人,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易失业的可能性要小15倍。那些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犯罪被捕的可能性较高,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韦朗特说,我相信这些原则在今天也不过时。专家们普遍认为,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适量劳动使孩子快乐
真正懂得教育孩子方法的父母都注重从小让他们的孩子做点家务,干一些给倒垃圾或者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这样长大的孩子成年以后,往往身体比较健康,生活得也很幸福。
美国哈佛大学历时40余年研究发现:适量的劳动可使孩子快乐。这个问题的研究起始于当时要弄清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人员在波士顿市旧市区内研究456名青年的生活。当他们到了中年,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也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愉快。
在家务劳动中还有助于调节家庭气氛,构建和谐氛围。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切身体会到父母终日辛劳的不易,从而会更加的珍稀现在所拥有的,而且会懂得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这样孩子对父母的抱怨、抵触就会减少,而且在日常的共同劳动中还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感情,从而给家庭带来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
的确,有许多父母在补偿心理和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最看重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任何家务都不让做!这是在爱孩子吗?不是。这是在害孩子。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美国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并且他们的夫妻离异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
从教育的角度讲,劳动对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一、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二、独生子女从事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
自立并不是家庭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小事。自立能力之所以被称为众多能力之首,主要是因为自立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懂得独立思考,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能够具有创造精神,才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
自立者强,自强者脚下必有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独立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让孩子学做家务。专家们认为,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对中国孩子来说,什么才是合适的家务劳动呢?我向父母们介绍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研制的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关标准:1.自己整理衣物和床位的能力。主要是教会孩子穿脱衣服,把衣服摆得整齐,学会叠被,逐渐学会整理房间;2.学会安排课余生活,主要是使孩子们养成回家主动做作业的习惯;3.指导孩子学会收看电视、收听广播节目;4.让孩子学会随天气变化安排衣着;5.学会准备简单的食物,协助父母做饭前的辅助劳动,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学会识别食物保质期;6.学会做一些简单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洗头、洗脚、洗小件衣物,逐步学会使用洗衣机;7.让孩子自己独立上下学,独立出行;8.让孩子购买简单物品。
学会自理——儿童幸福生活必修课
学会自理,是孩子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所谓自理,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学会自理,学会生存,这是每个孩子在人生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让孩子学会自理,关键在父母。父母的“惜子情怀”往往成为孩子学会自理的重要屏障。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很多事情能替他们做的都替他们做了,或是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关心孩子智力的开发,关心孩子的学习等,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拥有一切,结果使孩子对生活知之甚少,在不知觉中成为生活中的弱者。
学会自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不仅是孩子通向幸福生活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把开启成功人生大门的金钥匙。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塑造、身心的发展都十分的有益;同时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孩子的双手、双脚、大脑之间协调活动,有益于孩子思维空间的拓展,使孩子心灵手巧;而且当孩子学会自理,就会照顾自己,具备了自理能力,他们就会产生自信,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学会自理,孩子的幸福生活可谓“事半功倍”,不经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还有益于孩子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孩子通往幸福生活的必修课!
?首先父母应对孩子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劳动热情表示肯定,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父母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从而帮助他们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逐渐树立自立意识。如穿脱衣服、吃饭、洗漱、整理玩具与文具等,或帮助父母拿报纸、摆碗筷、搬座椅等。
?孩子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父母需要耐心地引导、教、传授这些自理技能。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应耐心的,通过游戏或儿歌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逐渐学会并掌握自理技能。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要领、做错了,父母要宽容、耐心等待,还可以再次给孩子做示范,鼓励孩子模范重新再来;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父母更要及时的表扬、赞许。
?注重言传身教,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自理的过程中,父母要持之以恒,要勤快,教孩子学习的要领,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放手去做,并给予孩子必须的帮助。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做事的习惯、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严于律自。
确实,现在的独生子女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放手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孩子从小一般都是乐意干家务活的,可为什么慢慢的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主要原因还在家长身上。一是家长喜欢大包大揽,不懂得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处;二是有的家长一开始也想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几次孩子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做了;三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学校功课挺紧张的了,回到家就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吧。如此种种想法,其实都是不必要的,现在的孩子从小一般都处于比较优越的生活之中,就更需要让他们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愿与各位家长都来学学上面那位家长放手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的经验,让我们的孩子插起勤劳的翅膀健康成长!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
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的一些家务活儿时,爸爸妈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孩子玩耍、交流上,而不必整天忙于家务。
为了你的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你的孩子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为了你的孩子懂得劳动的伟大,懂得孝敬父母,让他(她)学会干家务、学会劳动。
年轻的父母们,让孩子多做些家务吧!家务劳动也是一个大课堂,有许多需要孩子去体验,去领会,去学习的东西,尽早的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奥秘、掌握生存的技能,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做家务开始,让孩子更加懂得生活,更加了解世界!
·在家务劳动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使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又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使孩子变得更加勤快,而且眼里有活。懂得家务人人有责。
倘若让现在的学生去放牛、去拨草,他可能很乐意。他们体会不到劳动的劳累,他更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辛酸,因此他们更不可能做到孝敬父母。
家务劳动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让孩子在劳动中自己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