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提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经典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网络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差序格局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并非明日黄花,它依然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因此,解读这横亘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差序格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差序格局;传统内涵;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它就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牵动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一方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变迁使得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厚重,即使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差序格局的影响。

  一、差序格局的传统内涵

  (一)以“己”为中心。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为了己可以以牺牲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国官僚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也绝不会是领袖,他只效忠于给他官做的人”。即便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依然固守着以“己”为中心的思想,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权益。因此,出现了瘦肉精、毒奶粉等,定期的打假也似乎成为了中国“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几乎没有割裂了血缘和家庭纽带而能真正实现独来独往的个人。在中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是自古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差序格局还起到了一种“资源配置”的作用。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权力、财富)就愈多。

  (二)儒家思想和礼治统治。差序格局的出现有其伦理基础即儒家思想。孔子作为儒教的祖师爷也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儒家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并以“己”为中心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克己复礼、敬畏礼、服从礼。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缺乏流动性。人们似乎是粘在土地上,他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再加上乡土社会注重经验的特点,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高重老的思想即敬畏传统,服从礼的教化。

  (三)人际关系的双重性。差序格局中人际关系的双重性主要表现为固定性和流动性两个方面。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总称,包括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领导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在血缘姻亲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固定。与朋友、领导等的关系相对具有流动性,它会随着个人处境的跌宕起伏而有所变动。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人们主要立足于固定的人际关系,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持续的社会资本。当人们遭遇困境时,主要也是从这种固定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社会支持。流动的人际关系虽也能在一定情况下提供帮助,但它显示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二、现代社会下差序格局的变化

  (一)网络社会发展对差序格局的影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脑、网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的发展使得face to face 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交往模式即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等级意识相对淡化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传统的差序格局包含着富有等级的、纵向的、刚性的序,它强调人们必须服从权威、服从礼治统治。而网络社会的发展,正淡化着等级意识。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匿名的社会,它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无所顾忌的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

  同时,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上级的不满、批判政策的不公。网络的舆论压力使得政府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意见反馈,从而制定出民主科学的制度决策。网络成为了人们宣泄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

  2、“弱关系”得到发展。网络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超时空性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的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在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与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不一样,网上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泛泛之交”。

  (二)差“距”格局。差序格局具有一种资源配置的作用。当中心势力足够庞大时,格局内部的人配备了较多的资源,而格局之外的人相对缺乏资源。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格局内外人之间的差距就不断扩大,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差“距”格局。

  当代中国社会所形成的差“距”格局是存在的,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6年就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理想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的,中间大两头小,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稳定。

  (三)社会资本生成逻辑的变化。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要素,是藏于社会结构中的,基于信任的关系资源,它可以构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说么?”熟人社会中社会资本的生成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乡土的社会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考的可靠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社会已不再是一个熟人的社会,而是一个匿名的社会或半熟人的社会。社会资本的生成也并不是基于传统的信任,而更多的是加入了“契约”的色彩。

  三、小结

  当水波纹荡及现代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日益演化为一种“新差序格局”。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差序格局并非逝者如斯,它仍然残存于人们的思想中并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传统差序格局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以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应实事求是,做出科学的合乎民情、国情的制度决策。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2]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柴玲,包智明.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4]李贵成.论网络社会与网络公民意识的培育[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6.

  [5]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间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国外社会学,1998.

  提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经典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网络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差序格局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并非明日黄花,它依然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因此,解读这横亘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差序格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差序格局;传统内涵;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它就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牵动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一方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变迁使得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厚重,即使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差序格局的影响。

  一、差序格局的传统内涵

  (一)以“己”为中心。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为了己可以以牺牲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国官僚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也绝不会是领袖,他只效忠于给他官做的人”。即便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依然固守着以“己”为中心的思想,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权益。因此,出现了瘦肉精、毒奶粉等,定期的打假也似乎成为了中国“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几乎没有割裂了血缘和家庭纽带而能真正实现独来独往的个人。在中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是自古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差序格局还起到了一种“资源配置”的作用。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权力、财富)就愈多。

  (二)儒家思想和礼治统治。差序格局的出现有其伦理基础即儒家思想。孔子作为儒教的祖师爷也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儒家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并以“己”为中心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克己复礼、敬畏礼、服从礼。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缺乏流动性。人们似乎是粘在土地上,他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再加上乡土社会注重经验的特点,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高重老的思想即敬畏传统,服从礼的教化。

  (三)人际关系的双重性。差序格局中人际关系的双重性主要表现为固定性和流动性两个方面。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总称,包括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领导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在血缘姻亲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固定。与朋友、领导等的关系相对具有流动性,它会随着个人处境的跌宕起伏而有所变动。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人们主要立足于固定的人际关系,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持续的社会资本。当人们遭遇困境时,主要也是从这种固定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社会支持。流动的人际关系虽也能在一定情况下提供帮助,但它显示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二、现代社会下差序格局的变化

  (一)网络社会发展对差序格局的影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脑、网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的发展使得face to face 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交往模式即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等级意识相对淡化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传统的差序格局包含着富有等级的、纵向的、刚性的序,它强调人们必须服从权威、服从礼治统治。而网络社会的发展,正淡化着等级意识。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匿名的社会,它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无所顾忌的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

  同时,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上级的不满、批判政策的不公。网络的舆论压力使得政府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意见反馈,从而制定出民主科学的制度决策。网络成为了人们宣泄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

  2、“弱关系”得到发展。网络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超时空性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的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在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与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不一样,网上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泛泛之交”。

  (二)差“距”格局。差序格局具有一种资源配置的作用。当中心势力足够庞大时,格局内部的人配备了较多的资源,而格局之外的人相对缺乏资源。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格局内外人之间的差距就不断扩大,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差“距”格局。

  当代中国社会所形成的差“距”格局是存在的,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6年就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理想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的,中间大两头小,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稳定。

  (三)社会资本生成逻辑的变化。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要素,是藏于社会结构中的,基于信任的关系资源,它可以构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说么?”熟人社会中社会资本的生成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乡土的社会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考的可靠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社会已不再是一个熟人的社会,而是一个匿名的社会或半熟人的社会。社会资本的生成也并不是基于传统的信任,而更多的是加入了“契约”的色彩。

  三、小结

  当水波纹荡及现代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日益演化为一种“新差序格局”。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差序格局并非逝者如斯,它仍然残存于人们的思想中并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传统差序格局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以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应实事求是,做出科学的合乎民情、国情的制度决策。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2]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柴玲,包智明.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4]李贵成.论网络社会与网络公民意识的培育[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6.

  [5]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间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国外社会学,1998.


相关文章

  • 国际关系体系
  •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结课论文 课题名称:"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概 念辨析 专业: 环境工程 班级: 10-环境 学号: 1003090102 姓名: 方江燕 完成时间: 13 ...查看


  • _差序格局_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
  • 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 卜 长 莉 Abstract:FeiXiao2Tongputsforwardthestructureofgradetoillustratinginterper ...查看


  • "橄榄型"分配格局
  • 2010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专题五:加快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苏海南 常风林 古语云: "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城 ...查看


  • 中国三大命理流派
  • 中国三大命理流派 "易坛泰斗"邵伟华之后崛起的中国三大命理流派--"新.盲.平"探微 一.流派分类 坊间谈及"命理流派",愚人发现是有很多种分类的.总的说来,有如下几类: 一.有以 ...查看


  •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概念探讨
  • 差序格局这一本土社会学概念的普遍性理论价值恰恰在于它对社会科学中个人.群体.社会三个维度的同时把握,以及它有益于对"群体是怎样互动的"和"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两大社会科学基本命题的探讨,而这正是学界一直 ...查看


  • 十八届五中全会之申论必背考点
  • 十八届五中全会必背考点 必背考点1: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相关链接:2015年10 ...查看


  • 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等复习题
  • 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等复习题 (单选.填空.多选.判断共150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 1.到2020年全面建成(A),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A.小康社会 B.社会主义 ...查看


  • 奠定中华民族研究的坚实基础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
  • 学・科・空・间 内在凝聚力抵御了民族分裂浪 潮的袭击.因此,对中华民族 形成史的研究以及维系民族凝 聚力原因的探索,在20世纪成 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总的来 中华民族包括五十六个民 族,但不是五十六个民族简单 相加的总和,而是一个休戚相 关 ...查看


  • 王思斌社会工作怎样配合社会治理
  • 社会工作怎样配合社会治理? 王思斌 2016-01-27 09:19 [关键词]社会工作: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契合性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政府和全社会的任务.社会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