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知识

高纬度:60º——90º 三、经线和经度

定义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形状:半圆

1、经线的 相互关系:都相交于两极点 作用: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都相等

间距:纬度不同间距不同 2、东西经的划分:以0º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º,0º经线以东至180º为东经度,0º经线以西至180º为西经度

3、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的度数越靠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靠西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20ºW和160ºE,20ºW经线以东至160ºE为东半球,20ºW经线以西至160ºE为西半球 5、特殊的经线:0º(本初子午线),180º,20ºW,160ºE

地球知识(4)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常识。

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

重点、难点:1、经纬度的划分,重要的经纬线, 2、地理坐标的确定

3、东西经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4、南北纬的划分。

自主学习

一、地球概况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四、经纬网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实际上不存在),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作用:确定地理坐标 4、两极:北极(90ºN)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地理坐标书写要求:用逗号把经度和纬度间隔开,如北京(40ºN,116ºE) 南极(90ºS)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合作探究 5、赤道(0º):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

6、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探究一、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

二、纬线和纬度

A.地轴 B.经线 C.北极 D.赤道 E.南极

定义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F.北回归线 G.南回归线 H.北极圈 I.南极圈 形状:圆圈 1 相互关系:相互平行 作用: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大小不一 间距:相等 20º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º, 0º纬线以北为北纬度, 0º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3、纬度的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 4、南北半球的划分 0º——90ºN为____半球 0º——90ºS为____半球 5、特殊纬线:0º,23º26''S/N(南北回归线),66º34'S/N(南北极圈),90ºS/N(南北极点)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º——30º

图1-3

中纬度:30º——60º

探究二、根据图1-4中两幅经纬网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

图1-4

限时训练

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2.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

3.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

A.80°N B.40°N C.60°S D.10°S 4.下列纬线中,按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30°S、15°S、15°N、30°N B.30°N、15°N、15°S、30°S C.10°S、20°S、30°S、40°S D.40°N、30°N、20°N、10°N

5.下列经线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6.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

A.20°E和160°W的经线圈划分 B.0°纬线圈划分

C.0°和180°经线圈划分

P D.20°W和160°E经线圈划分

7.关于图1-2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二、填空题

图1-2

1.在地球仪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________线,它与地轴_________,并环绕地球一圈,其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_______,到两极成_________。 2.在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________线,它是连接__________并且与_________垂直相交的半圆。

3.组成同一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方向________,经度数之和为________。

本节知识框架

高纬度:60º——90º 三、经线和经度

定义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形状:半圆

1、经线的 相互关系:都相交于两极点 作用: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都相等

间距:纬度不同间距不同 2、东西经的划分:以0º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º,0º经线以东至180º为东经度,0º经线以西至180º为西经度

3、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的度数越靠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靠西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20ºW和160ºE,20ºW经线以东至160ºE为东半球,20ºW经线以西至160ºE为西半球 5、特殊的经线:0º(本初子午线),180º,20ºW,160ºE

地球知识(4)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常识。

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

重点、难点:1、经纬度的划分,重要的经纬线, 2、地理坐标的确定

3、东西经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4、南北纬的划分。

自主学习

一、地球概况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四、经纬网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实际上不存在),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作用:确定地理坐标 4、两极:北极(90ºN)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地理坐标书写要求:用逗号把经度和纬度间隔开,如北京(40ºN,116ºE) 南极(90ºS)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合作探究 5、赤道(0º):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

6、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探究一、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

二、纬线和纬度

A.地轴 B.经线 C.北极 D.赤道 E.南极

定义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F.北回归线 G.南回归线 H.北极圈 I.南极圈 形状:圆圈 1 相互关系:相互平行 作用: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大小不一 间距:相等 20º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º, 0º纬线以北为北纬度, 0º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3、纬度的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 4、南北半球的划分 0º——90ºN为____半球 0º——90ºS为____半球 5、特殊纬线:0º,23º26''S/N(南北回归线),66º34'S/N(南北极圈),90ºS/N(南北极点)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º——30º

图1-3

中纬度:30º——60º

探究二、根据图1-4中两幅经纬网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

图1-4

限时训练

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2.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

3.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

A.80°N B.40°N C.60°S D.10°S 4.下列纬线中,按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30°S、15°S、15°N、30°N B.30°N、15°N、15°S、30°S C.10°S、20°S、30°S、40°S D.40°N、30°N、20°N、10°N

5.下列经线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6.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

A.20°E和160°W的经线圈划分 B.0°纬线圈划分

C.0°和180°经线圈划分

P D.20°W和160°E经线圈划分

7.关于图1-2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二、填空题

图1-2

1.在地球仪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________线,它与地轴_________,并环绕地球一圈,其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_______,到两极成_________。 2.在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________线,它是连接__________并且与_________垂直相交的半圆。

3.组成同一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方向________,经度数之和为________。

本节知识框架


相关文章

  • 1.3海陆分布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 课 海陆分布 [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 运用世界地图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 ...查看


  • 高中地理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训练题(二)
  • 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地球的运动训练题(二) 1.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之分 B.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2. 某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7时准时升起,则北京此日昼长 ...查看


  • 1.3地球的自传和地理意义(二)
  • 1.3地球的自转和地理意义(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3.掌握日期分界线. [学习重点]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日期分界线的判读. [学习难点] 1.光照图中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查看


  •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 复习课一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S 1 ...查看


  • 1.3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3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查看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 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查看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电子版)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查看


  •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 1-3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头中学 李宝强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树立宇宙是运 ...查看


  •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1.3[地球的运动](2)
  •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叫昼半球 ②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③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小于0°④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2.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