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声乐(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114003
课程名称(中文):基础声乐(二) 课程名称(英文):Base of vocal music 学分:2
适应对象:音乐学方向 主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总学时: 17
讲授学时: 4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钢琴、形体舞蹈
一、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基础声乐》是四年制舞蹈学方专业的一门技能基础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歌唱发声基本原理、歌唱的生理、心理、咬字吐字、作品风格、审美要求等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技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以后的艺术教学与艺术表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和课内实践教学两大块,基础理论知识以教师讲授声乐基本知识与方法为主,课内实践教学以教师范唱、指导学生练习和学生演唱声乐作品为主。
(二)基本要求
本学期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内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后的持续实践,达到对课内知识和技能的牢固掌握。
1、巩固和发展《基础声乐(一)》的基本知识技能,将其运用歌曲演唱中,力求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度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
3、要求语言清楚,音高节奏准确,能较为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感情。 4、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与特点选择初、中级程度的练声曲,练唱初、中级程度中外声乐作品6—8首。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内容
科学的发声方法、积极的歌唱心理与良好的歌唱习惯;适当扩展音域,做到声区统一;语言清晰、字正腔圆。 2.难点内容
良好的歌唱发声状态;相对稳定的喉头;声区的统一与平衡。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以集体课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的个别实践,辅以欣赏法、讨论法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
见《基础声乐(二)》实训大纲
三、作业要求
每个章节的知识讲解中贯穿与之难度相对应的歌曲进行训练,通过对理论讲解与发声训练相结合,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本章节的知识技能,并能较为完整演唱所学歌曲。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要求:1、能完整演唱一首初中级声乐作品;
2、有正确的歌唱发声技巧,咬字清晰,音高、节奏准确; 3、声音自然流畅,音量大小适度。
计分方式:题目类型:考生自选一首歌曲进行考试。
记分方式: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评分标准:
1、优 (90—100分) 音高、节奏准确,声腔统一,较好地运用演唱技巧,能完整
表现作品,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2、良 (80—89分) 音高、节奏较准确,声腔较统一,能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较好表现作品,有较好的音乐表现力。
3、中 (70—79分) 音准、节奏一般,能完整演唱作品,音乐表现力一般。 4、及格 (60—69分) 音准、节奏一般,能基本演唱作品。 5、不及格(60分以下) 音准节奏不好,不能完整演唱作品。
五、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胡钟刚、张友刚编著,《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3版
2.主要参考书:
[1]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 (一)、(二)、(三)、(四)人民音乐出版社
[2]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 (一)、(二)、(三)、(四)人民音乐出版社
[3] 徐朗、颜蕙先编,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四),人民音乐出版社
[4] 俞子正等主编, 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声乐教学曲选》中国作品(一、二、三、四), 外国作品(一、二、三、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美声唱法歌曲大全》黎信昌、景蔚岗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6] 《民族唱法歌曲大全》郭祥义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课程负责人:
年 月 日
执笔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批准人:
年 月 日
《基础声乐(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114003
课程名称(中文):基础声乐(二) 课程名称(英文):Base of vocal music 学分:2
适应对象:音乐学方向 主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总学时: 17
讲授学时: 4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钢琴、形体舞蹈
一、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基础声乐》是四年制舞蹈学方专业的一门技能基础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歌唱发声基本原理、歌唱的生理、心理、咬字吐字、作品风格、审美要求等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技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以后的艺术教学与艺术表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和课内实践教学两大块,基础理论知识以教师讲授声乐基本知识与方法为主,课内实践教学以教师范唱、指导学生练习和学生演唱声乐作品为主。
(二)基本要求
本学期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内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后的持续实践,达到对课内知识和技能的牢固掌握。
1、巩固和发展《基础声乐(一)》的基本知识技能,将其运用歌曲演唱中,力求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度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
3、要求语言清楚,音高节奏准确,能较为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感情。 4、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与特点选择初、中级程度的练声曲,练唱初、中级程度中外声乐作品6—8首。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内容
科学的发声方法、积极的歌唱心理与良好的歌唱习惯;适当扩展音域,做到声区统一;语言清晰、字正腔圆。 2.难点内容
良好的歌唱发声状态;相对稳定的喉头;声区的统一与平衡。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以集体课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的个别实践,辅以欣赏法、讨论法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
见《基础声乐(二)》实训大纲
三、作业要求
每个章节的知识讲解中贯穿与之难度相对应的歌曲进行训练,通过对理论讲解与发声训练相结合,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本章节的知识技能,并能较为完整演唱所学歌曲。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要求:1、能完整演唱一首初中级声乐作品;
2、有正确的歌唱发声技巧,咬字清晰,音高、节奏准确; 3、声音自然流畅,音量大小适度。
计分方式:题目类型:考生自选一首歌曲进行考试。
记分方式: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评分标准:
1、优 (90—100分) 音高、节奏准确,声腔统一,较好地运用演唱技巧,能完整
表现作品,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2、良 (80—89分) 音高、节奏较准确,声腔较统一,能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较好表现作品,有较好的音乐表现力。
3、中 (70—79分) 音准、节奏一般,能完整演唱作品,音乐表现力一般。 4、及格 (60—69分) 音准、节奏一般,能基本演唱作品。 5、不及格(60分以下) 音准节奏不好,不能完整演唱作品。
五、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胡钟刚、张友刚编著,《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3版
2.主要参考书:
[1]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 (一)、(二)、(三)、(四)人民音乐出版社
[2]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 (一)、(二)、(三)、(四)人民音乐出版社
[3] 徐朗、颜蕙先编,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四),人民音乐出版社
[4] 俞子正等主编, 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声乐教学曲选》中国作品(一、二、三、四), 外国作品(一、二、三、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美声唱法歌曲大全》黎信昌、景蔚岗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6] 《民族唱法歌曲大全》郭祥义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课程负责人:
年 月 日
执笔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批准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