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
2. 长时间坚持健身跑,可以有效地降低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
3. 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实现可训练性的生理基础。( )
4. 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5. 科学研究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通常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 )
6. 运动负荷就是负荷量,它是由时间、数量和距离组成的。( )
7.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
8. 为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运动损伤,从高处跳下时,应双膝并拢,全脚掌着地。( )
9. 小脑的基本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人体正常姿势。( )
10. 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非条件性变化。( )
11.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在希腊举行的。( )
12. 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
13. 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多喝水,特别是在剧烈活动和夏天更要大量喝水,否则人体将失去水分造成“脱水”。( )
14.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人体成对分布。( )
15. 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 )
16. 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将办成绿色、科技和人文的奥运会。( )
17. 在篮球比赛中,运球开始时,在球离开手前,中枢脚可以离开地面。( )
18. 体育游戏是竞技运动发展的基础,竞技运动是体育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 )
19. 篮球比赛场地面积为38m×15m 。( )
20. 在排球比赛中,自由防守队员可以参加拦网。(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儿童少年骨的特征是( )
A. 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B. 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易变形
C. 无机物多,有机物少,易变形D. 无机物多,有机物少,不易骨折,易变形
2. 肌肉痉挛时没有哪种症状( )
A. 肌肉僵硬疼痛B. 涉及关节暂时屈伸功能受限
C. 痉挛缓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D. 局部组织青紫肿胀
3. 在教学过程中,不强化其错误动作,并注意肯定初学者动作的正确方面,这样可促进( )
A. 分化抑制的发展 B. 条件抑制的发展 C. 消退抑制的发展 D. 外抑制的发展
4. 肩肘倒立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的( )
A. 侧方 B. 正后方 C. 正前方 D. 侧后方
5. 检索工具法是利用已有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一般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手工检索工具和( )
A. 计算机检索工具 B. 图书馆检索工具 C. 因特网检索工具 D. 期刊检索工具
6. 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新局面的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7. 腓侧是指( ) A. 大腿内侧 B. 大腿外侧 C. 小腿内侧 D. 小腿外侧
8. 为预防运动性腹痛应在饭后多久才能进行剧烈运动?( )
A.15分钟 B.0.5~1小时 C.1~1.5小时 D.1.5~2小时
9. 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 )
A. 校长 B. 教导主任 C. 体育教研组长 D. 体育教师
10. 三原色学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含有不同的感光色素细胞,它们分别感受( )
A. 红、绿、蓝 B. 蓝、黄、紫 C. 黄、黑、蓝 D. 红、蓝、黄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 按顺序发出队列口令,正确的是( )
A.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 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 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 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12. 卧推杠铃主要发展哪两块肌肉的力量?( )
A. 斜方肌、三角肌 B. 腹直肌、腰大肌 C. 菱形肌、髂腰肌 D. 胸大肌、肱三头肌
13. 属于活血类的中药是( ) A. 黄芪 B. 防风 C. 自然铜 D. 红花
14. 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
A.ATP 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 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 合成与CP 消耗的比值
15. 我们体检时测量胸围是以( )
A. 肩胛上角为骨性标志B. 第3肋骨为骨性标志
C. 肩峰为骨性标志D. 肩胛下角为骨性标志
16. 标准田径场分道宽为1.22米,200米起点第二道的前伸数为( )
A.15.017米 B.14.06米 C.7.352米 D.3.519米
17. 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 ) A. 耐力 B. 爆发力 C. 步频和步长 D. 反应速度 18.9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的场数是( ) A.56 B.36 C.28 D.72
19. 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A.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方法 B.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C.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 D.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手段
20. 下列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体育课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整体的是( )
A. 社区体育 B. 课余体育 C. 大众体育 D. 余暇体育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
2. 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
3. 女运动员在月经期可有以下四种表现,分别为正常型、抑制型、兴奋型和。
4. 机体需要而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
5. 把肌肉在单位生理横断面积上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称为
6. 进行腿部形状测评时,可将腿部形状分为直型腿、O 型腿和。
7. 进行体育科研时采用的调查法按调查的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
8. 小脑的主要机能是维持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
9. 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学习评价的形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和 。
10. 人体缺乏维生素D 易患病。
11. 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分解。
12. 在投掷练习中,投掷力量不变,控制
13. 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体育课为每周节。
14.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可以在
15. 正常人血压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表示血压过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是什么?
2.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3. 小学五至六年级教师用书中男生和女生技巧的联合动作名称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4. 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什么? 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 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哪些? 并说出其中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的要求有哪些?
2. 结合自己谈谈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2.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试述教师的6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述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 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答案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
1.× 【解析】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 【解析】略。
3.√ 【解析】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可训练性原则的生理学基础。可训练性原则是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某些积极的适应性改变。
4.× 【解析】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
5.× 【解析】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是否操纵自变量分为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6.× 【解析】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不单单是负荷量。
7.√ 【解析】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8.× 【解析】两膝不应并拢,且脚着地时应先由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
9.√ 【解析】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运动的主要部分, 其基本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协调肌肉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 同时在运动、技巧性的学习记忆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10.× 【解析】在比赛前或运动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机能变化,称这时的机能状态为赛前状态,题中“非条件性变化”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 【解析】1896年4月6日在希腊雅典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12.√ 【解析】略。
13.× 【解析】剧烈运动后大量喝水对身体是有害的,会产生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等后果。
14.× 【解析】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位于在腹部的左上方,而不是成对分布。
15.× 【解析】略。
16.√ 【解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是第二十九届即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17.× 【解析】运球开始时,在球离开手前,中枢脚离开地面即形成带球走的违例动作。
18.√ 【解析】略。
19.× 【解析】标准的比赛场地长度为28m ,宽度为15m 。
20.× 【解析】后排队员或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拦网的集体,为后排队员拦网犯规。
二、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儿童少年骨中有机物(骨胶元) 较多,无机物(钙盐) 较少,因此,骨的弹性大, 第4 / 8页
易变形,可塑性大,不易骨折。
2.D 【解析】除了选项D ,其他三项均为肌肉痉挛的症状。
3.A 【解析】不强化错误动作并注意肯定初学者动作的正确方面有利于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4.A 【解析】练习时保护者应站其侧面,帮助向后屈体滚动和向上伸髋成肩肘倒立。
5.A 【解析】检索工具大体上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
6.B 【解析】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7.D 【解析】小腿的外侧称腓侧。
8.C 【解析】为了更好地预防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应至少在饭后一小时以后进行锻练,做好充分地预备活动,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节奏的调整。
9.C 【解析】体育教研组长是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
10.D 【解析】视网膜的感光色素细胞分别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
11.A 【解析】略。
12.D 【解析】卧推杠铃主要发展胸大肌、肱三头肌。
13.D 【解析】选项中只有红花具有活血的功效。
14.C 【解析】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15.D 【解析】肩胛骨下角约平齐第七肋,是测量胸围的骨性标志。
16.D 【解析】根据起点线前伸数公式Wx=m·π\[(n-1)·d-0.1\],其中W 为前伸数,m 为曲段数,d 为分道宽,n 为所处的道项,所以200米起点第二道的前伸数为:W2=1·π\[(2-1)·1.22-0.1\]=3.519(米) 。
17.C 【解析】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
18.B 【解析】单循环比赛的场数=队数×(队数-1)÷2=9×(9-1)÷2=36(场) 。
19.B 【解析】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20.B 【解析】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整体。
三、填空题
1. 雅典2. 黄骨髓3. 病理型4. 必需氨基酸5. 相对肌力6.X 型腿7. 专家调查法8. 协调随意运动
9. 教师评价10. 佝偻11.ATP12. 出手角度13. 四14. 无意识15. 收缩压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了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2. 【答案要点】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
(3)体温适当升高;(4)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预防运动损伤;
(5)增强皮肤的血流,有利于散热。
3. 【答案要点】男生:后滚翻——跳起转体180度成蹲撑——前滚翻越过低障碍成并腿坐——肩肘倒立。
女生: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肩肘倒立。
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提踵,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头后、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两手抱小腿成蹲撑。
4. 【答案要点】儿童少年骨骼的特点: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多,无机盐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
训练中应注意:(1)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3)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4)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5)预防“骨后软骨病”的发生;(6)适当营养。
5. 【答案要点】首先要回答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提供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的材料。
(2)脂肪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3)糖类提供热能。
(4)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主要参与各种代谢过程。
(5)无机盐是人体组成的构成元素,是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它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和维持机体功能。
(6)水是营养和代谢的溶剂。
五、论述题
1. 【答案要点】
(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2. 【答案要点】
(1)教师在职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
(3)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性措施;
(4)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
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来自三方面:教育活动的认识即教师的职业意识; 对自己教育对象学生的理解; 对教师自我的了解。教师良好的自我意识则表现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劳动的意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落在教师身上。具有不断创新和奉献的精神, 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教师是充满自信、活力、魅力无穷的教师。
(2)丰富的情感。
其特征表现为:心胸豁达,能够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思想及情感价值观,并表现出对与自己在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会、情绪上有差异的学生的理解; 敏捷性,能够在学生产生对某种需要,情感冲突以及困难时作出立刻反映, 能够深刻理解学生; 具有移情作用, 同情学生的
情绪反映, 能体谅学生当时的情绪, 但又要意识到自己并非学生, 能够客观地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出发点, 不偏见预期曲解发生之事, 避免主观随意性的诱惑。
(3)坚强的意志力。
人们对教师角色的理解通常是期望淡薄名利, 善尽职守, 刻苦耐劳, 克服私欲, 引导学生达到至善境地。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教师的生活待遇不尽人意, 工作负担过重, 容易成为学生的替罪羊,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具备独立性, 果断性, 能客观地吸取他人的经验, 不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 一旦作出决定就要不屈不挠坚决执行, 决不优柔寡断朝令夕改。以父母态为主, 以权威自居, 凭印象办事, 喜欢专断独行的专制型教师; 或以儿童态为主, 表现为服从或任人摆布, 遇事畏缩, 优柔寡断, 感情用事被认为是放任自流型的教师都不利于学生介入教学过程。只有成人态为主, 民主型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坚强的意志力, 高度的挫折忍受力等优良意志品质足以成为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榜样。
(4)良好的预期。
根据“期望为零则价值为零”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教师把期望传递给学生, 学生也会按照期望的方式塑造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预言似乎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多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教师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教师若能把握每个学生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效应, 若带有偏见, 则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5)适度的焦虑。
焦虑是情景对自尊心构成威胁所至, 教师的自尊心往往较强, 适度的焦虑对教学有利。焦虑对教学起促进作用或是阻碍作用, 取决于教师原有的焦虑水平, 教材的难易度, 教师能力水平等因素。当教材有一定难度, 而学生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高焦虑的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才能促进教学,反之则会阻碍教学。教师的认知水平越高, 焦虑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愈小。
(6)举止大方, 穿着得体。
教师的穿着、情态、举止等是教师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举止大方, 服饰得体, 态度自然亲切的教师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感, 拥有健康的体魄, 旺盛精力, 饱满精神状态的教师更易在教学中出成效。
2. 【答案要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七、论述题
第7 / 8页
【答案要点】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成就和学科发展的方向; 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的教学时数的分配。教学大纲不仅是讲授大纲,还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总之,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各校可从各自的条件出发拟订各科大纲,教师应该了解、熟悉、钻研教学大纲,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执行大纲。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
2. 长时间坚持健身跑,可以有效地降低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
3. 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实现可训练性的生理基础。( )
4. 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5. 科学研究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通常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 )
6. 运动负荷就是负荷量,它是由时间、数量和距离组成的。( )
7.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
8. 为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运动损伤,从高处跳下时,应双膝并拢,全脚掌着地。( )
9. 小脑的基本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人体正常姿势。( )
10. 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非条件性变化。( )
11.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在希腊举行的。( )
12. 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
13. 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多喝水,特别是在剧烈活动和夏天更要大量喝水,否则人体将失去水分造成“脱水”。( )
14.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人体成对分布。( )
15. 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 )
16. 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将办成绿色、科技和人文的奥运会。( )
17. 在篮球比赛中,运球开始时,在球离开手前,中枢脚可以离开地面。( )
18. 体育游戏是竞技运动发展的基础,竞技运动是体育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 )
19. 篮球比赛场地面积为38m×15m 。( )
20. 在排球比赛中,自由防守队员可以参加拦网。(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儿童少年骨的特征是( )
A. 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B. 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易变形
C. 无机物多,有机物少,易变形D. 无机物多,有机物少,不易骨折,易变形
2. 肌肉痉挛时没有哪种症状( )
A. 肌肉僵硬疼痛B. 涉及关节暂时屈伸功能受限
C. 痉挛缓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D. 局部组织青紫肿胀
3. 在教学过程中,不强化其错误动作,并注意肯定初学者动作的正确方面,这样可促进( )
A. 分化抑制的发展 B. 条件抑制的发展 C. 消退抑制的发展 D. 外抑制的发展
4. 肩肘倒立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的( )
A. 侧方 B. 正后方 C. 正前方 D. 侧后方
5. 检索工具法是利用已有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一般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手工检索工具和( )
A. 计算机检索工具 B. 图书馆检索工具 C. 因特网检索工具 D. 期刊检索工具
6. 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新局面的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7. 腓侧是指( ) A. 大腿内侧 B. 大腿外侧 C. 小腿内侧 D. 小腿外侧
8. 为预防运动性腹痛应在饭后多久才能进行剧烈运动?( )
A.15分钟 B.0.5~1小时 C.1~1.5小时 D.1.5~2小时
9. 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 )
A. 校长 B. 教导主任 C. 体育教研组长 D. 体育教师
10. 三原色学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含有不同的感光色素细胞,它们分别感受( )
A. 红、绿、蓝 B. 蓝、黄、紫 C. 黄、黑、蓝 D. 红、蓝、黄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 按顺序发出队列口令,正确的是( )
A.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 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 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 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12. 卧推杠铃主要发展哪两块肌肉的力量?( )
A. 斜方肌、三角肌 B. 腹直肌、腰大肌 C. 菱形肌、髂腰肌 D. 胸大肌、肱三头肌
13. 属于活血类的中药是( ) A. 黄芪 B. 防风 C. 自然铜 D. 红花
14. 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
A.ATP 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 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 合成与CP 消耗的比值
15. 我们体检时测量胸围是以( )
A. 肩胛上角为骨性标志B. 第3肋骨为骨性标志
C. 肩峰为骨性标志D. 肩胛下角为骨性标志
16. 标准田径场分道宽为1.22米,200米起点第二道的前伸数为( )
A.15.017米 B.14.06米 C.7.352米 D.3.519米
17. 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 ) A. 耐力 B. 爆发力 C. 步频和步长 D. 反应速度 18.9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的场数是( ) A.56 B.36 C.28 D.72
19. 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A.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方法 B.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C.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 D.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手段
20. 下列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体育课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整体的是( )
A. 社区体育 B. 课余体育 C. 大众体育 D. 余暇体育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
2. 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
3. 女运动员在月经期可有以下四种表现,分别为正常型、抑制型、兴奋型和。
4. 机体需要而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
5. 把肌肉在单位生理横断面积上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称为
6. 进行腿部形状测评时,可将腿部形状分为直型腿、O 型腿和。
7. 进行体育科研时采用的调查法按调查的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
8. 小脑的主要机能是维持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
9. 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学习评价的形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和 。
10. 人体缺乏维生素D 易患病。
11. 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分解。
12. 在投掷练习中,投掷力量不变,控制
13. 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体育课为每周节。
14.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可以在
15. 正常人血压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表示血压过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是什么?
2.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3. 小学五至六年级教师用书中男生和女生技巧的联合动作名称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4. 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什么? 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 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哪些? 并说出其中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的要求有哪些?
2. 结合自己谈谈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2.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试述教师的6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述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 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答案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
1.× 【解析】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 【解析】略。
3.√ 【解析】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可训练性原则的生理学基础。可训练性原则是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某些积极的适应性改变。
4.× 【解析】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
5.× 【解析】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是否操纵自变量分为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6.× 【解析】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不单单是负荷量。
7.√ 【解析】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8.× 【解析】两膝不应并拢,且脚着地时应先由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
9.√ 【解析】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运动的主要部分, 其基本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协调肌肉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 同时在运动、技巧性的学习记忆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10.× 【解析】在比赛前或运动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机能变化,称这时的机能状态为赛前状态,题中“非条件性变化”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 【解析】1896年4月6日在希腊雅典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12.√ 【解析】略。
13.× 【解析】剧烈运动后大量喝水对身体是有害的,会产生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等后果。
14.× 【解析】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位于在腹部的左上方,而不是成对分布。
15.× 【解析】略。
16.√ 【解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是第二十九届即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17.× 【解析】运球开始时,在球离开手前,中枢脚离开地面即形成带球走的违例动作。
18.√ 【解析】略。
19.× 【解析】标准的比赛场地长度为28m ,宽度为15m 。
20.× 【解析】后排队员或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拦网的集体,为后排队员拦网犯规。
二、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儿童少年骨中有机物(骨胶元) 较多,无机物(钙盐) 较少,因此,骨的弹性大, 第4 / 8页
易变形,可塑性大,不易骨折。
2.D 【解析】除了选项D ,其他三项均为肌肉痉挛的症状。
3.A 【解析】不强化错误动作并注意肯定初学者动作的正确方面有利于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4.A 【解析】练习时保护者应站其侧面,帮助向后屈体滚动和向上伸髋成肩肘倒立。
5.A 【解析】检索工具大体上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
6.B 【解析】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7.D 【解析】小腿的外侧称腓侧。
8.C 【解析】为了更好地预防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应至少在饭后一小时以后进行锻练,做好充分地预备活动,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节奏的调整。
9.C 【解析】体育教研组长是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
10.D 【解析】视网膜的感光色素细胞分别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
11.A 【解析】略。
12.D 【解析】卧推杠铃主要发展胸大肌、肱三头肌。
13.D 【解析】选项中只有红花具有活血的功效。
14.C 【解析】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15.D 【解析】肩胛骨下角约平齐第七肋,是测量胸围的骨性标志。
16.D 【解析】根据起点线前伸数公式Wx=m·π\[(n-1)·d-0.1\],其中W 为前伸数,m 为曲段数,d 为分道宽,n 为所处的道项,所以200米起点第二道的前伸数为:W2=1·π\[(2-1)·1.22-0.1\]=3.519(米) 。
17.C 【解析】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
18.B 【解析】单循环比赛的场数=队数×(队数-1)÷2=9×(9-1)÷2=36(场) 。
19.B 【解析】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20.B 【解析】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整体。
三、填空题
1. 雅典2. 黄骨髓3. 病理型4. 必需氨基酸5. 相对肌力6.X 型腿7. 专家调查法8. 协调随意运动
9. 教师评价10. 佝偻11.ATP12. 出手角度13. 四14. 无意识15. 收缩压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了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2. 【答案要点】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
(3)体温适当升高;(4)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预防运动损伤;
(5)增强皮肤的血流,有利于散热。
3. 【答案要点】男生:后滚翻——跳起转体180度成蹲撑——前滚翻越过低障碍成并腿坐——肩肘倒立。
女生: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肩肘倒立。
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提踵,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头后、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两手抱小腿成蹲撑。
4. 【答案要点】儿童少年骨骼的特点: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多,无机盐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
训练中应注意:(1)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3)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4)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5)预防“骨后软骨病”的发生;(6)适当营养。
5. 【答案要点】首先要回答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提供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的材料。
(2)脂肪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3)糖类提供热能。
(4)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主要参与各种代谢过程。
(5)无机盐是人体组成的构成元素,是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它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和维持机体功能。
(6)水是营养和代谢的溶剂。
五、论述题
1. 【答案要点】
(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2. 【答案要点】
(1)教师在职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
(3)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性措施;
(4)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
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来自三方面:教育活动的认识即教师的职业意识; 对自己教育对象学生的理解; 对教师自我的了解。教师良好的自我意识则表现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劳动的意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落在教师身上。具有不断创新和奉献的精神, 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教师是充满自信、活力、魅力无穷的教师。
(2)丰富的情感。
其特征表现为:心胸豁达,能够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思想及情感价值观,并表现出对与自己在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会、情绪上有差异的学生的理解; 敏捷性,能够在学生产生对某种需要,情感冲突以及困难时作出立刻反映, 能够深刻理解学生; 具有移情作用, 同情学生的
情绪反映, 能体谅学生当时的情绪, 但又要意识到自己并非学生, 能够客观地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出发点, 不偏见预期曲解发生之事, 避免主观随意性的诱惑。
(3)坚强的意志力。
人们对教师角色的理解通常是期望淡薄名利, 善尽职守, 刻苦耐劳, 克服私欲, 引导学生达到至善境地。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教师的生活待遇不尽人意, 工作负担过重, 容易成为学生的替罪羊,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具备独立性, 果断性, 能客观地吸取他人的经验, 不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 一旦作出决定就要不屈不挠坚决执行, 决不优柔寡断朝令夕改。以父母态为主, 以权威自居, 凭印象办事, 喜欢专断独行的专制型教师; 或以儿童态为主, 表现为服从或任人摆布, 遇事畏缩, 优柔寡断, 感情用事被认为是放任自流型的教师都不利于学生介入教学过程。只有成人态为主, 民主型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坚强的意志力, 高度的挫折忍受力等优良意志品质足以成为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榜样。
(4)良好的预期。
根据“期望为零则价值为零”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教师把期望传递给学生, 学生也会按照期望的方式塑造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预言似乎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多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教师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教师若能把握每个学生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效应, 若带有偏见, 则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5)适度的焦虑。
焦虑是情景对自尊心构成威胁所至, 教师的自尊心往往较强, 适度的焦虑对教学有利。焦虑对教学起促进作用或是阻碍作用, 取决于教师原有的焦虑水平, 教材的难易度, 教师能力水平等因素。当教材有一定难度, 而学生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高焦虑的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才能促进教学,反之则会阻碍教学。教师的认知水平越高, 焦虑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愈小。
(6)举止大方, 穿着得体。
教师的穿着、情态、举止等是教师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举止大方, 服饰得体, 态度自然亲切的教师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感, 拥有健康的体魄, 旺盛精力, 饱满精神状态的教师更易在教学中出成效。
2. 【答案要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七、论述题
第7 / 8页
【答案要点】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成就和学科发展的方向; 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的教学时数的分配。教学大纲不仅是讲授大纲,还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总之,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各校可从各自的条件出发拟订各科大纲,教师应该了解、熟悉、钻研教学大纲,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执行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