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急诊护理风险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目前我院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方法:通过对我科近几年在急救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了护理缺陷、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病人在院内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常常体现在护理纠纷和投诉上,这类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伤害和痛苦,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损失,认真分析急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防范对策,对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非常必要。 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数量不定性等特点,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要求医护人员应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思维,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而护士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施者,常因各种的原因而出现护理风险,为了完善护理服务,加强医院自身建设,现认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因素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明显滞后。很多护士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导致在医疗纠纷中因无法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2.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急诊护士仍以中专学历为主,应急能力低,安全意识不够,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危重患者评估能力差,急救技术不熟练,准确和严谨性欠缺。
3. 护患沟通技巧不到位:患者常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虑,对护理人员的行为稍有不如意就易向医护人员发泄,而护理人员
若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疑问解答不耐心,发现问题沟通道歉不及时等造成患者的不理解不满意,从而引发患者投诉。
4. 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执行的口头遗嘱多,若护士在执行过程中,因听不清而用错药,部分年资低的护士常因对医生的遗嘱听不清或不理解而盲目用药。
5. 压力负荷过重,岗位设置及人力安排不合理,急诊护士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充,工作量大,夜班多,抢救治疗时护士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等身心疲劳综合症。如护理管理者不能及时适时合理调配人力和班次,护士将长期处于超级限工作状态,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会明显增加【2】
6. 不作为行为不断出现,护理纠纷经常发生的原因不只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护士的护理不作为行为带来的风险【3】
7. 护理记录不及时:抢救结束后补记的内容与医生记录相矛盾,降低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
8. 社会因素:医疗费用的增加超过了患者经济和心理承受的能力,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及医疗纠纷的片面报道,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产生危机,甚至进一步激化护患矛盾。
防范对策 1、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采用小讲课和晨间提问的形式组织护士学习,避免在护理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督导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4】。
2、 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全方位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及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她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分析讨论,
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3、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体谅患者就诊的急切心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每一项治疗操作前应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及作用,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能主动配合。
4、 抢救患者时严格执行抢救制度。如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的安瓿瓶,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5、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大对不作为行为的管理力度。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是通过护士完成的,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工作量,科学排班,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发挥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的作用【5】。
6、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病历、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各种记录一定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字迹潦草有可能使你因此而上法庭。护士的抢救报告上一定记清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一定精确到分,与医生的记录要相一致。
体会
医疗护理行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因此,避免护理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逐步完善急诊护理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把风险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努力打造出一
个令病人满意、医院满意、自己满意的服务窗口。从而有效的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 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 J ] . 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 (5) :375
【2】李宜.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 ):53-54
【3】向清平. 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作为行为风险认识和思考. 南方护理学报,2002,12(6):87-88
【4】李晓惠.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5】叶文淑,陈昌琼,付红英,等. 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讨论. 护士进修杂志,2005,21(1):38
基层医院急诊护理风险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目前我院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方法:通过对我科近几年在急救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了护理缺陷、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病人在院内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常常体现在护理纠纷和投诉上,这类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伤害和痛苦,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损失,认真分析急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防范对策,对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非常必要。 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数量不定性等特点,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要求医护人员应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思维,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而护士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施者,常因各种的原因而出现护理风险,为了完善护理服务,加强医院自身建设,现认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因素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明显滞后。很多护士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导致在医疗纠纷中因无法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2.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急诊护士仍以中专学历为主,应急能力低,安全意识不够,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危重患者评估能力差,急救技术不熟练,准确和严谨性欠缺。
3. 护患沟通技巧不到位:患者常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虑,对护理人员的行为稍有不如意就易向医护人员发泄,而护理人员
若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疑问解答不耐心,发现问题沟通道歉不及时等造成患者的不理解不满意,从而引发患者投诉。
4. 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执行的口头遗嘱多,若护士在执行过程中,因听不清而用错药,部分年资低的护士常因对医生的遗嘱听不清或不理解而盲目用药。
5. 压力负荷过重,岗位设置及人力安排不合理,急诊护士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充,工作量大,夜班多,抢救治疗时护士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等身心疲劳综合症。如护理管理者不能及时适时合理调配人力和班次,护士将长期处于超级限工作状态,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会明显增加【2】
6. 不作为行为不断出现,护理纠纷经常发生的原因不只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护士的护理不作为行为带来的风险【3】
7. 护理记录不及时:抢救结束后补记的内容与医生记录相矛盾,降低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
8. 社会因素:医疗费用的增加超过了患者经济和心理承受的能力,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及医疗纠纷的片面报道,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产生危机,甚至进一步激化护患矛盾。
防范对策 1、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采用小讲课和晨间提问的形式组织护士学习,避免在护理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督导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4】。
2、 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全方位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及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她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分析讨论,
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3、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体谅患者就诊的急切心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每一项治疗操作前应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及作用,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能主动配合。
4、 抢救患者时严格执行抢救制度。如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的安瓿瓶,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5、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大对不作为行为的管理力度。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是通过护士完成的,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工作量,科学排班,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发挥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的作用【5】。
6、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病历、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各种记录一定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字迹潦草有可能使你因此而上法庭。护士的抢救报告上一定记清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一定精确到分,与医生的记录要相一致。
体会
医疗护理行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因此,避免护理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逐步完善急诊护理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把风险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努力打造出一
个令病人满意、医院满意、自己满意的服务窗口。从而有效的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 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 J ] . 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 (5) :375
【2】李宜.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 ):53-54
【3】向清平. 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作为行为风险认识和思考. 南方护理学报,2002,12(6):87-88
【4】李晓惠.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5】叶文淑,陈昌琼,付红英,等. 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讨论. 护士进修杂志,2005,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