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长恨歌]

  《长恨歌》是高中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欣赏》里的一篇经典诗歌,再次拜读,每一幕场景,每一个画面,每一滴眼泪,每一声叹息,每一丝情愫,长在心中抹不去,拂还来。现在就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缠绵的爱情在渔阳的战鼓中惊破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驿六军不发,逼玄宗杀贵妃以谢天下,贵妃缢于佛堂的树上,一个女人承担了一个不该由她承担的罪责。临死前的哀怨、缠绵、无奈、无助、不舍全在那一双蛾眉之上,让人不忍直视,令人伤心欲绝,不知这一幕多少次惊醒了日后苟且偷生的唐玄宗。“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贵妃死得太惨了,饰物散落一地,没人捡拾,《旧唐书・后妃传》载:“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说贵妃自缢后,就用一张紫色的褥子裹着,就埋葬了。一队人马继续赶路,“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此时,秋风萧索,黄沙弥漫,栈道如云,迂回曲折,登上高高的剑阁,贵妃已越来越远,眼前更茫茫一片。“蛾眉山下行人少,旌旗无光日色薄”,入蜀的路上,人马稀少,旌旗暗淡,日月无光,一路奔逃,走得走,散得散,伤得伤,亡得亡,景象凄清、冷落、荒凉。一路奔逃,终于安定下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蜀地的水碧绿,蜀地的山青翠,眼前的美景让人沉醉,然佳人已远,美人已去,已无人陪在自己的身边欣赏,只有一片朝朝暮暮的浓浓思念。“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行宫见月,月色撩人,一人独看,月都染上伤心的颜色,或说这伤心的颜色,就是月亮的颜色。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夜雨滴落,清晰如自己的心跳,这断肠的声音就像于逃难途中雨夜栈道上听到的叮叮当当的铃音在山中回响,久久不绝,怎不让人断肠。读至此,不得不佩服白居易如身临其境,如感同身受的文学才华。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天又翻了回来,日又重升东方,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收复两京。10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于是,唐玄宗离开成都,次年初回到长安。再过马嵬驿,故地重睹,这片伤心地,怎能绕过去呢?玄宗徘徊久久不愿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佳人的玉颜早已不见,只见一座土堆躺于山间。自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出逃,马嵬驿贵妃自缢,这座孤坟在这山间已躺了一年多。“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面对着长满了杂草的荒冢,玄宗与他的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泪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襟,玄宗东望长安,无心鞭马,任马前行,痛楚愧疚,失魂落魄。

  回到长安,“池苑依旧”,太液的芙蓉依旧,未央的垂柳依旧。“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眼前这出水的芙蓉,红润、清新,身旁这如眉的柳叶,弯弯、浮动,剪不断的身影,抹不去面容,理不清的思绪,怎不让人伤心垂泪。时间过得好快啊!“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桃李,一场秋雨,梧桐叶落纷纷。西宫南苑,疯涨的秋草丛生庭中,飘零的红叶散落台阶。梨园戏子,华发早生,宫中侍女青春不再。“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夏夜里,萤飞殿前,从前与贵妃捕捉的情景,浮现眼前,思念悄然而生,挑尽孤灯,这一夜又彻夜未眠。报时的钟鼓,声声入耳,但为何敲得如此迟缓?其实啊,哪里是报时的钟鼓敲得如此迟缓呢?而是这漫漫长夜太难挨度,太过熬煎。遥望耿耿星河,天又快亮了。夏又过去,不觉中又秋末冬初,“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房顶的鸳鸯瓦片已凝集了厚厚的霜雪,尽管装饰有翡翠羽毛的被子很厚,一人拥衾而眠,寒气袭人,其实袭人的哪里是天寒,而是心寒如霜啊!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如梦”,这一生死相别,阴阳相隔,春秋冬夏,黎明黄昏,一年一年,岁月悠悠。已数不清多少次日升月落,已想不起多少回辗转反侧。朝思暮想,念念不忘,越是这样越是梦不到你,怎不令人心伤!

  此一大段,将玄宗逃难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之后的触景生情,写的是酸楚动人缠绵哀婉,回肠荡气。其实,贵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白居易用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贵妃的长“恨”,更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当临邛道士用奇异之术寻到贵妃的蓬莱居所,惊醒了贵妃的梦魂,她穿上衣服,推开枕头,起床来,惊魂未定,似乎又心有犹豫,举手无措。来不及梳妆打扮,云鬓半偏,花冠不整下到堂前见天子派来的使者。将贵妃震惊、激动、惶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见道士时,依旧美丽的容颜唯有眼泪纵横,神色寂寞、悲哀,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眼泪中几多的委屈、心酸、悲苦、哀怨……让人怜惜,令人唏嘘。含情的双目凝视天子派来的行使,竟无语凝噎。拭去脸上的泪水,整理心中复杂的思绪。而后,托信使深谢君王,而后告知信使,自马嵬别后,阴阳相隔,音容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从此啊,昭阳殿恩爱断绝,这蓬莱仙宫,孤寂比日月还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常常望着人间,看不到君王,只见到一片尘雾迷茫……

  一曲《长恨歌》,有人读出的是君王的荒淫误国,有人读出的是爱情悲欢,有人读到的是讽刺批判,有人读到的是赞美歌颂,还有人读出的“活该”二字。但我们始终绕不开,躲不过,逃不掉其中的“恨”,这“恨”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恨,更不是仇恨,而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孤单寂寞,伤心痛苦,悲哀叹息,遗憾愧疚,哀怨酸楚,刻骨断肠,痛侧心扉……其恨之深,之重,之浓,之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二中)

  《长恨歌》是高中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欣赏》里的一篇经典诗歌,再次拜读,每一幕场景,每一个画面,每一滴眼泪,每一声叹息,每一丝情愫,长在心中抹不去,拂还来。现在就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缠绵的爱情在渔阳的战鼓中惊破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驿六军不发,逼玄宗杀贵妃以谢天下,贵妃缢于佛堂的树上,一个女人承担了一个不该由她承担的罪责。临死前的哀怨、缠绵、无奈、无助、不舍全在那一双蛾眉之上,让人不忍直视,令人伤心欲绝,不知这一幕多少次惊醒了日后苟且偷生的唐玄宗。“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贵妃死得太惨了,饰物散落一地,没人捡拾,《旧唐书・后妃传》载:“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说贵妃自缢后,就用一张紫色的褥子裹着,就埋葬了。一队人马继续赶路,“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此时,秋风萧索,黄沙弥漫,栈道如云,迂回曲折,登上高高的剑阁,贵妃已越来越远,眼前更茫茫一片。“蛾眉山下行人少,旌旗无光日色薄”,入蜀的路上,人马稀少,旌旗暗淡,日月无光,一路奔逃,走得走,散得散,伤得伤,亡得亡,景象凄清、冷落、荒凉。一路奔逃,终于安定下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蜀地的水碧绿,蜀地的山青翠,眼前的美景让人沉醉,然佳人已远,美人已去,已无人陪在自己的身边欣赏,只有一片朝朝暮暮的浓浓思念。“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行宫见月,月色撩人,一人独看,月都染上伤心的颜色,或说这伤心的颜色,就是月亮的颜色。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夜雨滴落,清晰如自己的心跳,这断肠的声音就像于逃难途中雨夜栈道上听到的叮叮当当的铃音在山中回响,久久不绝,怎不让人断肠。读至此,不得不佩服白居易如身临其境,如感同身受的文学才华。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天又翻了回来,日又重升东方,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收复两京。10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于是,唐玄宗离开成都,次年初回到长安。再过马嵬驿,故地重睹,这片伤心地,怎能绕过去呢?玄宗徘徊久久不愿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佳人的玉颜早已不见,只见一座土堆躺于山间。自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出逃,马嵬驿贵妃自缢,这座孤坟在这山间已躺了一年多。“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面对着长满了杂草的荒冢,玄宗与他的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泪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襟,玄宗东望长安,无心鞭马,任马前行,痛楚愧疚,失魂落魄。

  回到长安,“池苑依旧”,太液的芙蓉依旧,未央的垂柳依旧。“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眼前这出水的芙蓉,红润、清新,身旁这如眉的柳叶,弯弯、浮动,剪不断的身影,抹不去面容,理不清的思绪,怎不让人伤心垂泪。时间过得好快啊!“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桃李,一场秋雨,梧桐叶落纷纷。西宫南苑,疯涨的秋草丛生庭中,飘零的红叶散落台阶。梨园戏子,华发早生,宫中侍女青春不再。“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夏夜里,萤飞殿前,从前与贵妃捕捉的情景,浮现眼前,思念悄然而生,挑尽孤灯,这一夜又彻夜未眠。报时的钟鼓,声声入耳,但为何敲得如此迟缓?其实啊,哪里是报时的钟鼓敲得如此迟缓呢?而是这漫漫长夜太难挨度,太过熬煎。遥望耿耿星河,天又快亮了。夏又过去,不觉中又秋末冬初,“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房顶的鸳鸯瓦片已凝集了厚厚的霜雪,尽管装饰有翡翠羽毛的被子很厚,一人拥衾而眠,寒气袭人,其实袭人的哪里是天寒,而是心寒如霜啊!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如梦”,这一生死相别,阴阳相隔,春秋冬夏,黎明黄昏,一年一年,岁月悠悠。已数不清多少次日升月落,已想不起多少回辗转反侧。朝思暮想,念念不忘,越是这样越是梦不到你,怎不令人心伤!

  此一大段,将玄宗逃难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之后的触景生情,写的是酸楚动人缠绵哀婉,回肠荡气。其实,贵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白居易用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贵妃的长“恨”,更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当临邛道士用奇异之术寻到贵妃的蓬莱居所,惊醒了贵妃的梦魂,她穿上衣服,推开枕头,起床来,惊魂未定,似乎又心有犹豫,举手无措。来不及梳妆打扮,云鬓半偏,花冠不整下到堂前见天子派来的使者。将贵妃震惊、激动、惶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见道士时,依旧美丽的容颜唯有眼泪纵横,神色寂寞、悲哀,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眼泪中几多的委屈、心酸、悲苦、哀怨……让人怜惜,令人唏嘘。含情的双目凝视天子派来的行使,竟无语凝噎。拭去脸上的泪水,整理心中复杂的思绪。而后,托信使深谢君王,而后告知信使,自马嵬别后,阴阳相隔,音容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从此啊,昭阳殿恩爱断绝,这蓬莱仙宫,孤寂比日月还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常常望着人间,看不到君王,只见到一片尘雾迷茫……

  一曲《长恨歌》,有人读出的是君王的荒淫误国,有人读出的是爱情悲欢,有人读到的是讽刺批判,有人读到的是赞美歌颂,还有人读出的“活该”二字。但我们始终绕不开,躲不过,逃不掉其中的“恨”,这“恨”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恨,更不是仇恨,而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孤单寂寞,伤心痛苦,悲哀叹息,遗憾愧疚,哀怨酸楚,刻骨断肠,痛侧心扉……其恨之深,之重,之浓,之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二中)


相关文章

  • 白居易诗歌归类考兼及[长恨歌]的主题
  • 第31卷第4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42004年7月JournalofSichuanNo瑚alUniversity(Soci8lSciencesEdition)July,2004 :::::::::::::::: ...查看


  • 白居易[长恨歌]主旨新探
  • 盛粪▲ 自居易<长恨歌>主旨新探 ◎卜永清 (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白居易Ⅸ长恨歌>的主旨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作者认为,它的主旨不是赞美爱情的,也不是批判荒淫的,而是在于批判玄宗皇帝对自己爱情誓言 ...查看


  • 试论[长恨歌]主题
  • 摘要: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享誉古今的不朽之作.本文将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白居易诗集的分类.白居易对<长恨歌>的评价等方面对<长恨歌>的主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认为<长恨歌&g ...查看


  • 长生殿长恨歌
  • <长恨歌>是白居易于元和元年,即806年冬所作的一首七言歌行体,共120句.<长恨歌>是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词>等民间叙事诗后,更加工整完美,具有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全诗大致可分为四段.第一 ...查看


  •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悲剧命运分析
  • 摘要: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了主人公王琦瑶的悲剧命运,本文分析了她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上海这座在男权文化笼罩之下的,被各种流言所弥漫的,同时又充斥着怀旧情绪的都市成为了王琦瑶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王琦瑶不加思虑,毫无意识 ...查看


  • 新长恨歌|新长恨歌作文400字 - 查字典
  • 关键字:新长恨歌 公元2009年,中考失利.回首往事,一生皆优异平顺,唯此一役,竟遭惨败.自初二以来,因感附中"严谨治学"之教风,"追求不息"之学风,因以附中为指路之明灯,航行之灯塔,奋斗之动力,毕生 ...查看


  • [长恨歌]教学设计
  • <长恨歌>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贺 燕 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 白居易?长恨歌 (二)解析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这部中国版的 ...查看


  •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 ...查看


  • [白鹿原]和[长恨歌]开头的叙述败笔
  • --悠哉看点之五 作者:悠 哉 陈忠实和王安忆是当代中国第一流的长篇小说家,两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白鹿原>和<长恨歌>均获中国官方的"茅盾文学奖"(性质与当年苏联的"斯大林文学奖&quo ...查看


  • 百家讲坛[长恨歌]I
  • 长恨歌之物华天宝(八)醉生梦死 类型:历史/历史揭秘|中国皇帝|名家大师|臣相|2009百家讲坛|2010百家讲坛 来源:百家讲坛 介绍:唐玄宗算得上是有才情的皇帝,事业上他创造了大唐开元盛世,在情趣方面,他也创造了不少 的神奇佳话.而华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