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医辨证治疗_王婷婷

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5 No. 7 Jul .,2013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王婷婷,指导:须义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摘 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有着要的影响,中医在治疗痛经时注重辨证论治,

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代科研人员以严谨的科研思路方法研究,证实中医治疗痛经效果肯定。该文着重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四个方面对中医辨证治疗痛经进行论述。

关键词:痛经;辨证论治;中医治法

(2013) 07-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104- 04

TCM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WANG Tingting,Advisor:XU Yizhen

(Yueyang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437,China)

Dysmenorrhea is a common gynecologic disease,and affects the women's daily life and Abstract:

work qualit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pays attention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nd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Contemporary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s have confirm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dysmenorrheal by the rigorous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oint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principle,treatment methods four aspects,discusse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for dysmenorrhea.

dysmenorrhea;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treatment

武志平、任白实[6]等研究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心胆气虚、痰浊瘀阻型胸痹心痛有很好疗效。

3.4 胆气郁结、心脉瘀阻证

情志内伤,胆气郁结,胆失疏泄,心血运行不畅而发心痛。临床表现为胸肩憋闷疼痛,胁肋苦满,嗳气太息,心情抑郁,急躁易怒,脉弦结代等。治以利胆行气,宣痹通脉。药用:陈皮、半夏、炒枳实、柴胡、白芍、香附、川芎、郁金、元胡、鸡血藤、茯神、石菖蒲等。

张新元[7]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对于肝胆气郁所致的胸痹心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4 结 语

除了理论方面,更应重视临床实验研究,希望制定统一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效价评定标准,进行系统的临床实验,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

冠心病除了重视治疗之外更应该普及广大人群的健康预防教育,从健康饮食、杜绝烟酒等不良嗜好入手,调节情志,学会减压,从根本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37.

[ 2 ] 黄玉玮.108例胆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J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9 ( 6 ):55.

[ 3 ] 潘小永.温胆汤加味治疗心系病症的体会[ J ] .中国中医药现

代远程教育,2008,6 ( 4 ):349.[ 4 ] 马慧发,顾俊平.胆心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J ] .中国中西医

结合急救杂志,2012,19 ( 1 ):56-57.

张朝香.李英杰主任医师从胆论治心绞痛验案1则[ J ] .[ 5 ] 李萍,

江苏中医药,2005,26 ( 11 ):36.[ 6 ] 武志平,任白实.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36例[ J ] .四

川中医,2002,20 ( 2 ):40.

[ 7 ] 张新元.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

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 ( 20 ):1550-1551.

[ 8 ] 王清海.冠心病中医病机四要素及治疗四法[ J ] .中华中医药

学刊,2012,29 ( 7 ):1466.

冠心病从肝、肾、脾胃等论治居多,从胆论治较

少。根据以上论述可见,无论在中医理论还是临床发病机理方面,胆、心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临床上从胆论治及胆心同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中医辨证要点复杂,如何准确辨主症,辨兼症及辨虚实成为了诊断分型及治疗冠心病的关键[8]。

收稿日期:2012-12-16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课题([1**********])作者简介:王婷婷(1988-),女,北京人,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结合妇科内分泌疾病。通讯作者:须义贞(1963-),女,江苏吴县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结合妇科内分泌疾病。E-mail:[1**********]@163.com。

104

15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者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厥等危象[1]。西方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中医称之为“行经腹痛”,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

1 中医病因病机

2.5 肝肾虚损

先天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冲任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空虚更甚,冲任胞

云:宫失于濡养,发为痛经。《傅青主女科・调经》

“妇人有少妇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

3 中医辨证要点3.1 首辨虚实

痛经之病因为有虚实,一为实证痛经,不通则

痛,一为虚证痛经,不荣则痛。情志抑郁、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均可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出现经行腹痛。若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精亏血少,胞脉、冲任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亦可引起痛经。《圣济总录・室女月水来腹痛》云“:室女月水来腹痛者,以天癸初至,营卫未和,心神不宁,间为寒气所克,其血与气不流利,致令月经结搏于脐腹间,如刺疼痛”。

痛经虽有虚实之分,但因“妇女本不足于血”,即属瘀滞亦常兼不足,如肝郁血虚、肝郁脾虚、肝郁肾虚等便是实中有虚之痛经证。又如血气本虚,血少则不畅,气虚则运行迟,迟则滞涩作痛,便是虚中有实之痛经。所以痛经“挟虚者多,挟实者少”。究其本源,实者多责之肝,虚者多责之肾,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

2 中医辨证分型2.1 气滞血瘀

实证多因经前或经期恣食生冷,冒雨受寒,涉

水游泳,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或忧思郁怒,情志不畅,气血滞行,瘀阻胞宫所致。虚证多因素体气血不足,或因房劳多产,耗伤精血,以致行经之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而绵绵作痛。古代论述中,多认为经行前痛,痛而拒按属实,经行后痛,痛而可按为虚,《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为虚,拒

云:“经候过而揉拒按为实”。《丹溪心法・妇人》

作痛者,气血虚也”,或是“虚中有热,所以作痛”,“经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临行时腰痛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但并非经前痛即为实证,经后痛即为虚证,《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妇人经行做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

3.2 细辨疼痛

若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以致气机不利,则血

海蓄溢失常,血行不畅,瘀滞冲任,不通则痛,发为痛

云:“经欲行而肝不应,经。《傅青主女科・调经》

则拂其气而痛生”。

2.2 寒凝胞中

经前经期间恣食生冷,或冒雨涉水,内伤于寒冷,或久居湿地,致寒湿或寒邪客于冲任、胞中,经血凝滞不畅,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虚寒,血失温煦,经水所行不畅,迟滞而发为痛经。《傅青主女

云:“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科・调经》

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

2.3 湿热下注

经期、产后胞脉虚耗,此时感受湿热之邪稽留冲任,蕴结胞中,或素体肥胖,又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湿热内蕴,流注冲任,阻滞气血,湿热与经血相搏结,于行经期间阻碍经水运行,经水瘀滞不畅而发为痛经。

2.4 气血虚弱

脾胃素虚,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俱虚,或大失血后,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胞脉,兼之气虚无力流通经血,不荣则痛,发为痛经。《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卷之

云:“妇人行经后腹痛者,是气血两虚也”。一》

疼痛是一种症状,在通过疼痛辨证痛经时,要

注意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参考体质,从而对病情作出更为精准的判断。

疼痛的伴随症状可作为衡量痛经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疼痛剧烈时气血阻滞甚,阳气失于宣达,故疼痛见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冷汗淋漓,或恶心呕吐,或寒热往来,则疼痛属重,严重者致“厥逆上泻”,“阳气未入”而虚脱或卒然痛厥。

肝经绕阴部过少腹两侧经胃口而属肝络胆,若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若痛在小腹正中者,多为血瘀或血虚;肾经由会阴上经腹贯腰脊,胞络为联属胞宫的脉络,胞络系于肾,若小腹正中虚痛引及腰脊多病在肾,腰骶部疼痛者,多为肾虚。

从疼痛的性质来看,拒按者属实,喜按者属虚;得热痛甚者属热,得热痛减者属寒;胀甚于痛者,多以气滞为主,痛甚于胀者,多以血瘀为主。刺痛者多为瘀血相攻;绞痛者多为寒瘀交阻;持续抽掣痛多以瘀血为主,阵发痛多为气滞血瘀。

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引导性的作用,素多抑郁者易诱发气滞痛经;素体虚弱者多呈虚痛;寒多带浊而痛经者多湿滞痛经,若带色异常有臭,逢经期作痛者,多属湿热蕴结所致。《景岳全书・妇

云:“大多可揉可按为虚,拒揉拒按为实,有滞人规》

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

3.3 结合性质

经色深红而质稠者,多属邪热壅滞;血块较多,排出后疼痛暂缓者,多为血瘀所致;下腹胀痛或兼

10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5卷

胸胁、乳房胀痛者,多属肝气郁滞;经色淡红而质清稀无血块,且经后疼痛者,多属气血虚弱;下腹冷痛,经色暗滞,夹有小血块者,多属寒凝而体虚;经色淡红而质清稀,兼腰膝酸痛,经后更著者,多属肝肾亏虚。

4 中医治疗原则4.1 论治原则

痛经论治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又须根据不同证型,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方法上治分两则:经期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证求因治本,并结合素体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气血流通,经血畅行,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4.2 辨证用药

经期治标常选择相应的止痛药配于方中以助止痛,如寒者选用艾叶、小茴香、炮姜、肉桂、乌药、吴茱萸等温经止痛药;气郁者,可选香附、川楝子、延胡索、姜黄、木香、枳壳、槟榔等行气止痛药;瘀者,选以川芎、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延胡索、蒲黄、桃仁、五灵脂等活血止痛药;热者,可用川楝子、赤芍等清热止痛。

4.3 平调周期

夏桂成教授自创补肾调整月经周期理论学法

将整个月经周期分7个时期:行治疗原发性痛经[2],

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经前后半期,有针对性的分期治疗痛经,并抓住排卵期和经前期两个关键时期,治疗时尤其重视排卵期。

行经期与非行经期张利[3]采用中药分期疗法,

分别服用不同的方药,加以辨证加减,经期服用化瘀止痛方,药物组成:炒当归10 g、丹参12 g、赤芍10 g、川牛膝10 g、制香附10 g、延胡索12 g、制没药6 g、生蒲黄(包煎)10 g、花蕊石15 g、血竭3 g。平时服用化瘀消癥方,药物组成:炒潞党12 g、生黄芪15 g、云茯苓12 g、桂枝3 g、赤芍12 g、丹皮12 g、桃仁10 g、皂角刺30 g、炙鳖甲10 g、石见穿20 g、地鳖虫10 g、夏枯草20 g。随证化裁: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者,加艾叶3 g、吴茱萸2.5 g;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者,加柴胡6 g、白芍10 g或淮小麦30 g、生甘草3 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2 g、川断12 g;带下色黄量多者,加红藤15 g、败酱草30 g、椿根皮12 g;肛门坠胀疼痛者,加木香6 g、大腹皮10 g或生大黄9 g。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痛经患者共34例进行治疗,合计有效率达88.24%。

5 中医治疗方法5.1 成方治疗

焦麦芽、焦神曲;伴失眠多梦者,加丹参、茯苓。共治疗痛经52例,红花当归汤组总有效率98.4%,疗效优于对照组布洛芬胶囊。

下瘀血方源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由大黄、桃仁、土鳖虫3味药组成,散瘀破结

[5]

之力较强。侯志霞用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用:酒炒大黄5 g,地鳖虫6 g,桃仁、荔枝核、夏枯草、鬼箭羽、当归各10 g,连翘15 g,山慈菇8 g。加减:气滞血瘀加川楝子、郁金各10 g;寒凝血瘀者去酒炒大黄,加桂枝、乌药各10 g;热郁血瘀者加蒲公英、败酱草各10 g;湿热蕴结加炒薏苡仁20 g,泽泻10 g,气虚加党参20 g,炒白术10 g;腹泻减酒炒大黄至3 g;体质弱者去酒炒大黄。共治疗患者49例,下瘀血汤组总有效率91.84%。

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四味中药组成,《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就将其称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将其用于“妇人诸病”。张雪[6]以四物汤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将白芍改用赤芍,并配用柴胡、枳实、郁金、元胡;寒湿凝滞型配用肉桂、吴茱萸、附子、干姜;湿热下注型配用败酱草、黄柏、苍术;气血虚弱型配用四君子汤、阿胶、黄芪;肝肾虚损型配用怀山药、怀牛膝、茯苓。共治疗患者120例,总有效率为97.5%。

5.2 分型治疗

花当归汤出自《叶氏女科证治・卷一》,全方有

[4]

养血痛经、行气止痛之功。欧阳平、黄华用红花当归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药物组成:红花10 g,当归10 g,牛膝12 g,川芎10 g,赤芍10 g,苏木10 g,枳壳(麸炒)10 g,莪术10 g,三棱10 g。随症加减:兼月经量多者,加仙鹤草、黑芥穗;兼月经量少者,加桃仁、川芎、益母草;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伴恶寒肢冷、小腹冷痛者,加吴茱萸、艾叶;兼乳房胀痛者,加柴胡、醋香附;兼气短乏力、小腹下坠者,加黄芪、升麻;伴食欲减退者,加白术、焦山楂、

曹向黎[7]将原发性痛经分为4 型:气滞血瘀型,

治以理气化瘀止痛,药用: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0 g、延胡索10 g、丹皮10 g、乌药8 g、香附10 g、五灵脂10 g、甘草10 g;寒湿凝滞型,治以温经散寒祛瘀,药用:党参1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桂心8 g、莪术8 g、丹皮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气血虚弱型,治以益气补血止痛,药用:人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8 g、肉桂8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2 g、熟地黄10 g、甘草8 g;肝肾亏损型,治以益肾养肝止血,药用:当归10 g、白芍10 g、山茱萸10 g、巴戟天8 g、阿胶10 g、山药10 g、甘草8 g。

气滞血瘀、滕秀香[8]将继发性痛经分为五型:

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不足、肾气亏损。气滞血瘀型用加味乌药汤行气疏肝,或用柴胡舒肝散养血柔肝;寒凝血瘀型良姜丸或天台乌药散;湿热阻滞型用清热调血汤清热燥湿;气血不足型用圣愈汤重养血,归脾汤重补气;肾气亏损型用调肝汤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

痛经的病理实质为气滞血瘀,刘奉五认为[9],

经脉不通,所以治疗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重视调理经脉气血,以恢复其“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的生理状态。用延胡索、五灵脂两味研末,有寒者用艾叶水煎送服,有热者用瞿麦水煎送服,即着眼于气滞血瘀的病机加以治疗。气血亏虚,胞脉空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也是导致痛经的病机之一,其对于痛经的治疗,要注意虚中不通的情况,寓通于补,以补致通。

提出痛经张新渝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10],

病位在肝,与脾肾有密切的关系,认为疏肝行气为基本治法,多用党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芍药、生

106

15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地、玄参、延胡索、木香、薄荷、黄柏。精血不足而少腹隐痛者加用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气血不足、声低懒言、面舌淡白者重用党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兼夹湿热者加用车前仁、薏苡仁、豆蔻、苍术、蒲公英、黄柏,寒凝肝脉者加用乌药、香附、白芷、肉桂。佐以少量宣肺之品如薄荷可提高疗效。

5.3 中成药治疗

症所致痛经40例,有效率为95.0%。

[20]

耳穴主叶赛球等采用耳穴加埋线治疗痛经,

穴:子宫、卵巢、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肾、肝、脾、屏间,两耳交替使用。穴位埋线取穴:气海、关元、气穴、水道、归来、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肾俞、肝俞等穴。治疗34例,总有效率97.0%。

6 结 语

王娜等对痛经宁颗粒进行了较多的较深入

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痛经宁颗粒疗效明显,具有调节精神情绪,降低血清中CS含量,减轻MC细胞脱颗粒,缓节应激,可调节雌孕激素、ET和CGRP,并具有调整精神、情绪,促进机体内环境平衡及疗效巩固的优势,且作用显著优于西药阿司匹林。

朱崇云等[12]采用独一味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对照组采用田七痛经胶囊,进行原发性痛经症状评分,共治疗患者69例,总有效率89.86%,结果表明独一味胶囊与田七痛经胶囊对痛经具有类似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王爱文等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13]

配方为:紫丹参、莪术、竹叶紫胡、三七、赤经,

芍、当归、三棱、香附、延胡索、甘草、蜂蜜(炼),对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86.67%,继发性痛经总有效率63.33%;继发痛经治疗组服药前后内异囊肿的体积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丹莪妇康煎膏能够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对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有较好的效果。

王寿芳等[14]采用暖宫七味丸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所得结果:共治疗患者75例,总有效率84%,实验表明暖宫七味丸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的表达,下调由hs-CRP引起的级联反应,抑制机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高表达的致病作用。

5.4 穴位敷贴治疗

[11]

痛经属于痛证范畴,它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辨证时要辨明痛经的虚实,注意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参考素体,结合月经的期色质量、舌苔、脉象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痛经的本源,达到“治病必求于本”。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又须根据不同证类,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用药时掌握药物的类别,用药的剂量,用药的轻重缓急,选择相应的止痛药配于方中以助止痛,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治疗的攻守进退,预防善后。如《医学薪传》所云:“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与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以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临床上痛经病因不同,治法各异,辨证论治,因病制宜,则痛自除。◆

参考文献

[ 1 ]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 2 ] 张元.夏桂成教授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J ] .陕西中

医学院学报,2009,32 ( 6 ):17-18.

[ 3 ] 张利.中药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4例[ J ] .江苏中医

药,2011,43 ( 8 ):49-50.[ 4 ] 欧阳平,黄华.红花当归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J ] .西

部中医药,2011,24 ( 12 ):78-29.

[ 5 ] 侯志霞.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9例[ J ] .山西中

医,2010,26 ( 1 ):19-20.

[ 6 ] 张雪.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120例临床观察[ J ] .黑龙江医学,

2012,36 ( 1 ):63-64.

[ 7 ] 曹向黎.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J ]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 7 ):1178.

[ 8 ] 滕秀香.继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 J ] .中国临床医生,

2010,38 ( 2 ):25-26.[ 9 ] 邢芳瑞,苗彦霞.刘奉五治疗痛经经验探讨[ J ] .陕西中医学

院学报,2011,34 ( 1 ):29.[ 10 ] 童银秀,赵国惠.张新渝治疗痛经经验[ J ] .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1,27 ( 11 ):778.

[ 11 ] 王娜,宋卓敏.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性激素及

组胺含量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 ( 4 ):685-687.

[ 12 ] 朱崇云,林海蕤,毛惠.独一味胶囊治疗69例原发性痛经临

(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23 床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1 ):69-71.

[ 13 ] 王爱文,孟丽,肖茂翠,等.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治疗原发

性痛经105例[ J ] .陕西中医,2012,33 ( 1 ):60-61.

[ 14 ] 王寿芳,胡晓英.暖宫七味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

观察[ J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 ( 2 ):116-117.

[ 15 ] 王街欣,卢得健,李艳慧.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

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 J ] .中国针灸,2009,29 ( 4 ):265-268.

[ 16 ] 李振联,李艳青,潘分乔,等.萸桂温经方穴位贴敷治疗寒凝

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 ( 5 ):483-484.

[ 17 ] 翁雪松,蔡小荪,李鹤.蔡氏痛经贴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

痛经疗效观察[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 ( 10 ):53-55.

[ 18 ] 陈丽娜,林芸,袁丽萍,等.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0

例[ J ]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 ( 6 ):403-404.

[ 19 ] 曾睿,洪文.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 J ] .中医学

报,2010,25 ( 147 ):342-343

[ 20 ] 叶赛球,杨雪芬,邱丽萍.穴位埋线加耳穴压豆治疗痛经34

例[ J ]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 ( 2 ):122.

王街欣等[15]使用中药制南星、三棱、莪术等在

中极、关元、气海穴处进行贴敷治疗,药物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所得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3.3%,且贴敷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敷贴组可明显升高原发性痛经外周血中PGE2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中PGF2α含量及PGF/PGE比值。

药物李振联等[16]用萸桂温经方进行穴位贴敷,

组成:吴茱萸2 g、肉桂4 g、细辛2 g、当归4 g、没药3 g、艾叶4 g、延胡索4 g、白芥子3 g。取穴:以中极、神阙、次髎、三阴交为主穴,气滞者加太冲,伴有恶心、呕吐者加足三里,手脚发凉者加归来,两胁胀痛者加阳陵泉,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6%。

[17]

“蔡氏痛经贴”治疗痛经,药物翁雪松等用

组成:红花、乳香、没药、片姜黄、桂枝、沉香、冰片、血竭等,不仅具有即时止痛作用,而且对于改善痛经症状的远期疗效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5.5 针灸、耳穴治疗

陈丽娜等[18]采用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针处方: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双侧下风湿点。治疗痛经总有效率观察组91.4%,较对照组达那唑胶囊口服有显著良好效果。

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曾睿等[19]选取关元、

交、太冲,除关元、中极外,均取双侧。针灸治疗内异

107

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5 No. 7 Jul .,2013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王婷婷,指导:须义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摘 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有着要的影响,中医在治疗痛经时注重辨证论治,

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代科研人员以严谨的科研思路方法研究,证实中医治疗痛经效果肯定。该文着重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四个方面对中医辨证治疗痛经进行论述。

关键词:痛经;辨证论治;中医治法

(2013) 07-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104- 04

TCM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WANG Tingting,Advisor:XU Yizhen

(Yueyang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437,China)

Dysmenorrhea is a common gynecologic disease,and affects the women's daily life and Abstract:

work qualit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pays attention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nd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Contemporary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s have confirm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dysmenorrheal by the rigorous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oint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principle,treatment methods four aspects,discusse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for dysmenorrhea.

dysmenorrhea;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treatment

武志平、任白实[6]等研究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心胆气虚、痰浊瘀阻型胸痹心痛有很好疗效。

3.4 胆气郁结、心脉瘀阻证

情志内伤,胆气郁结,胆失疏泄,心血运行不畅而发心痛。临床表现为胸肩憋闷疼痛,胁肋苦满,嗳气太息,心情抑郁,急躁易怒,脉弦结代等。治以利胆行气,宣痹通脉。药用:陈皮、半夏、炒枳实、柴胡、白芍、香附、川芎、郁金、元胡、鸡血藤、茯神、石菖蒲等。

张新元[7]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对于肝胆气郁所致的胸痹心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4 结 语

除了理论方面,更应重视临床实验研究,希望制定统一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效价评定标准,进行系统的临床实验,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

冠心病除了重视治疗之外更应该普及广大人群的健康预防教育,从健康饮食、杜绝烟酒等不良嗜好入手,调节情志,学会减压,从根本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37.

[ 2 ] 黄玉玮.108例胆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J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9 ( 6 ):55.

[ 3 ] 潘小永.温胆汤加味治疗心系病症的体会[ J ] .中国中医药现

代远程教育,2008,6 ( 4 ):349.[ 4 ] 马慧发,顾俊平.胆心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J ] .中国中西医

结合急救杂志,2012,19 ( 1 ):56-57.

张朝香.李英杰主任医师从胆论治心绞痛验案1则[ J ] .[ 5 ] 李萍,

江苏中医药,2005,26 ( 11 ):36.[ 6 ] 武志平,任白实.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36例[ J ] .四

川中医,2002,20 ( 2 ):40.

[ 7 ] 张新元.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

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 ( 20 ):1550-1551.

[ 8 ] 王清海.冠心病中医病机四要素及治疗四法[ J ] .中华中医药

学刊,2012,29 ( 7 ):1466.

冠心病从肝、肾、脾胃等论治居多,从胆论治较

少。根据以上论述可见,无论在中医理论还是临床发病机理方面,胆、心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临床上从胆论治及胆心同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中医辨证要点复杂,如何准确辨主症,辨兼症及辨虚实成为了诊断分型及治疗冠心病的关键[8]。

收稿日期:2012-12-16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课题([1**********])作者简介:王婷婷(1988-),女,北京人,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结合妇科内分泌疾病。通讯作者:须义贞(1963-),女,江苏吴县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结合妇科内分泌疾病。E-mail:[1**********]@163.com。

104

15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者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厥等危象[1]。西方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中医称之为“行经腹痛”,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

1 中医病因病机

2.5 肝肾虚损

先天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冲任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空虚更甚,冲任胞

云:宫失于濡养,发为痛经。《傅青主女科・调经》

“妇人有少妇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

3 中医辨证要点3.1 首辨虚实

痛经之病因为有虚实,一为实证痛经,不通则

痛,一为虚证痛经,不荣则痛。情志抑郁、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均可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出现经行腹痛。若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精亏血少,胞脉、冲任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亦可引起痛经。《圣济总录・室女月水来腹痛》云“:室女月水来腹痛者,以天癸初至,营卫未和,心神不宁,间为寒气所克,其血与气不流利,致令月经结搏于脐腹间,如刺疼痛”。

痛经虽有虚实之分,但因“妇女本不足于血”,即属瘀滞亦常兼不足,如肝郁血虚、肝郁脾虚、肝郁肾虚等便是实中有虚之痛经证。又如血气本虚,血少则不畅,气虚则运行迟,迟则滞涩作痛,便是虚中有实之痛经。所以痛经“挟虚者多,挟实者少”。究其本源,实者多责之肝,虚者多责之肾,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

2 中医辨证分型2.1 气滞血瘀

实证多因经前或经期恣食生冷,冒雨受寒,涉

水游泳,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或忧思郁怒,情志不畅,气血滞行,瘀阻胞宫所致。虚证多因素体气血不足,或因房劳多产,耗伤精血,以致行经之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而绵绵作痛。古代论述中,多认为经行前痛,痛而拒按属实,经行后痛,痛而可按为虚,《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为虚,拒

云:“经候过而揉拒按为实”。《丹溪心法・妇人》

作痛者,气血虚也”,或是“虚中有热,所以作痛”,“经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临行时腰痛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但并非经前痛即为实证,经后痛即为虚证,《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妇人经行做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

3.2 细辨疼痛

若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以致气机不利,则血

海蓄溢失常,血行不畅,瘀滞冲任,不通则痛,发为痛

云:“经欲行而肝不应,经。《傅青主女科・调经》

则拂其气而痛生”。

2.2 寒凝胞中

经前经期间恣食生冷,或冒雨涉水,内伤于寒冷,或久居湿地,致寒湿或寒邪客于冲任、胞中,经血凝滞不畅,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虚寒,血失温煦,经水所行不畅,迟滞而发为痛经。《傅青主女

云:“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科・调经》

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

2.3 湿热下注

经期、产后胞脉虚耗,此时感受湿热之邪稽留冲任,蕴结胞中,或素体肥胖,又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湿热内蕴,流注冲任,阻滞气血,湿热与经血相搏结,于行经期间阻碍经水运行,经水瘀滞不畅而发为痛经。

2.4 气血虚弱

脾胃素虚,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俱虚,或大失血后,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胞脉,兼之气虚无力流通经血,不荣则痛,发为痛经。《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卷之

云:“妇人行经后腹痛者,是气血两虚也”。一》

疼痛是一种症状,在通过疼痛辨证痛经时,要

注意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参考体质,从而对病情作出更为精准的判断。

疼痛的伴随症状可作为衡量痛经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疼痛剧烈时气血阻滞甚,阳气失于宣达,故疼痛见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冷汗淋漓,或恶心呕吐,或寒热往来,则疼痛属重,严重者致“厥逆上泻”,“阳气未入”而虚脱或卒然痛厥。

肝经绕阴部过少腹两侧经胃口而属肝络胆,若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若痛在小腹正中者,多为血瘀或血虚;肾经由会阴上经腹贯腰脊,胞络为联属胞宫的脉络,胞络系于肾,若小腹正中虚痛引及腰脊多病在肾,腰骶部疼痛者,多为肾虚。

从疼痛的性质来看,拒按者属实,喜按者属虚;得热痛甚者属热,得热痛减者属寒;胀甚于痛者,多以气滞为主,痛甚于胀者,多以血瘀为主。刺痛者多为瘀血相攻;绞痛者多为寒瘀交阻;持续抽掣痛多以瘀血为主,阵发痛多为气滞血瘀。

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引导性的作用,素多抑郁者易诱发气滞痛经;素体虚弱者多呈虚痛;寒多带浊而痛经者多湿滞痛经,若带色异常有臭,逢经期作痛者,多属湿热蕴结所致。《景岳全书・妇

云:“大多可揉可按为虚,拒揉拒按为实,有滞人规》

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

3.3 结合性质

经色深红而质稠者,多属邪热壅滞;血块较多,排出后疼痛暂缓者,多为血瘀所致;下腹胀痛或兼

10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5卷

胸胁、乳房胀痛者,多属肝气郁滞;经色淡红而质清稀无血块,且经后疼痛者,多属气血虚弱;下腹冷痛,经色暗滞,夹有小血块者,多属寒凝而体虚;经色淡红而质清稀,兼腰膝酸痛,经后更著者,多属肝肾亏虚。

4 中医治疗原则4.1 论治原则

痛经论治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又须根据不同证型,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方法上治分两则:经期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证求因治本,并结合素体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气血流通,经血畅行,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4.2 辨证用药

经期治标常选择相应的止痛药配于方中以助止痛,如寒者选用艾叶、小茴香、炮姜、肉桂、乌药、吴茱萸等温经止痛药;气郁者,可选香附、川楝子、延胡索、姜黄、木香、枳壳、槟榔等行气止痛药;瘀者,选以川芎、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延胡索、蒲黄、桃仁、五灵脂等活血止痛药;热者,可用川楝子、赤芍等清热止痛。

4.3 平调周期

夏桂成教授自创补肾调整月经周期理论学法

将整个月经周期分7个时期:行治疗原发性痛经[2],

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经前后半期,有针对性的分期治疗痛经,并抓住排卵期和经前期两个关键时期,治疗时尤其重视排卵期。

行经期与非行经期张利[3]采用中药分期疗法,

分别服用不同的方药,加以辨证加减,经期服用化瘀止痛方,药物组成:炒当归10 g、丹参12 g、赤芍10 g、川牛膝10 g、制香附10 g、延胡索12 g、制没药6 g、生蒲黄(包煎)10 g、花蕊石15 g、血竭3 g。平时服用化瘀消癥方,药物组成:炒潞党12 g、生黄芪15 g、云茯苓12 g、桂枝3 g、赤芍12 g、丹皮12 g、桃仁10 g、皂角刺30 g、炙鳖甲10 g、石见穿20 g、地鳖虫10 g、夏枯草20 g。随证化裁: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者,加艾叶3 g、吴茱萸2.5 g;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者,加柴胡6 g、白芍10 g或淮小麦30 g、生甘草3 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2 g、川断12 g;带下色黄量多者,加红藤15 g、败酱草30 g、椿根皮12 g;肛门坠胀疼痛者,加木香6 g、大腹皮10 g或生大黄9 g。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痛经患者共34例进行治疗,合计有效率达88.24%。

5 中医治疗方法5.1 成方治疗

焦麦芽、焦神曲;伴失眠多梦者,加丹参、茯苓。共治疗痛经52例,红花当归汤组总有效率98.4%,疗效优于对照组布洛芬胶囊。

下瘀血方源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由大黄、桃仁、土鳖虫3味药组成,散瘀破结

[5]

之力较强。侯志霞用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用:酒炒大黄5 g,地鳖虫6 g,桃仁、荔枝核、夏枯草、鬼箭羽、当归各10 g,连翘15 g,山慈菇8 g。加减:气滞血瘀加川楝子、郁金各10 g;寒凝血瘀者去酒炒大黄,加桂枝、乌药各10 g;热郁血瘀者加蒲公英、败酱草各10 g;湿热蕴结加炒薏苡仁20 g,泽泻10 g,气虚加党参20 g,炒白术10 g;腹泻减酒炒大黄至3 g;体质弱者去酒炒大黄。共治疗患者49例,下瘀血汤组总有效率91.84%。

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四味中药组成,《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就将其称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将其用于“妇人诸病”。张雪[6]以四物汤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将白芍改用赤芍,并配用柴胡、枳实、郁金、元胡;寒湿凝滞型配用肉桂、吴茱萸、附子、干姜;湿热下注型配用败酱草、黄柏、苍术;气血虚弱型配用四君子汤、阿胶、黄芪;肝肾虚损型配用怀山药、怀牛膝、茯苓。共治疗患者120例,总有效率为97.5%。

5.2 分型治疗

花当归汤出自《叶氏女科证治・卷一》,全方有

[4]

养血痛经、行气止痛之功。欧阳平、黄华用红花当归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药物组成:红花10 g,当归10 g,牛膝12 g,川芎10 g,赤芍10 g,苏木10 g,枳壳(麸炒)10 g,莪术10 g,三棱10 g。随症加减:兼月经量多者,加仙鹤草、黑芥穗;兼月经量少者,加桃仁、川芎、益母草;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伴恶寒肢冷、小腹冷痛者,加吴茱萸、艾叶;兼乳房胀痛者,加柴胡、醋香附;兼气短乏力、小腹下坠者,加黄芪、升麻;伴食欲减退者,加白术、焦山楂、

曹向黎[7]将原发性痛经分为4 型:气滞血瘀型,

治以理气化瘀止痛,药用: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0 g、延胡索10 g、丹皮10 g、乌药8 g、香附10 g、五灵脂10 g、甘草10 g;寒湿凝滞型,治以温经散寒祛瘀,药用:党参1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桂心8 g、莪术8 g、丹皮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气血虚弱型,治以益气补血止痛,药用:人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8 g、肉桂8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2 g、熟地黄10 g、甘草8 g;肝肾亏损型,治以益肾养肝止血,药用:当归10 g、白芍10 g、山茱萸10 g、巴戟天8 g、阿胶10 g、山药10 g、甘草8 g。

气滞血瘀、滕秀香[8]将继发性痛经分为五型:

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不足、肾气亏损。气滞血瘀型用加味乌药汤行气疏肝,或用柴胡舒肝散养血柔肝;寒凝血瘀型良姜丸或天台乌药散;湿热阻滞型用清热调血汤清热燥湿;气血不足型用圣愈汤重养血,归脾汤重补气;肾气亏损型用调肝汤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

痛经的病理实质为气滞血瘀,刘奉五认为[9],

经脉不通,所以治疗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重视调理经脉气血,以恢复其“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的生理状态。用延胡索、五灵脂两味研末,有寒者用艾叶水煎送服,有热者用瞿麦水煎送服,即着眼于气滞血瘀的病机加以治疗。气血亏虚,胞脉空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也是导致痛经的病机之一,其对于痛经的治疗,要注意虚中不通的情况,寓通于补,以补致通。

提出痛经张新渝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10],

病位在肝,与脾肾有密切的关系,认为疏肝行气为基本治法,多用党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芍药、生

106

15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地、玄参、延胡索、木香、薄荷、黄柏。精血不足而少腹隐痛者加用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气血不足、声低懒言、面舌淡白者重用党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兼夹湿热者加用车前仁、薏苡仁、豆蔻、苍术、蒲公英、黄柏,寒凝肝脉者加用乌药、香附、白芷、肉桂。佐以少量宣肺之品如薄荷可提高疗效。

5.3 中成药治疗

症所致痛经40例,有效率为95.0%。

[20]

耳穴主叶赛球等采用耳穴加埋线治疗痛经,

穴:子宫、卵巢、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肾、肝、脾、屏间,两耳交替使用。穴位埋线取穴:气海、关元、气穴、水道、归来、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肾俞、肝俞等穴。治疗34例,总有效率97.0%。

6 结 语

王娜等对痛经宁颗粒进行了较多的较深入

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痛经宁颗粒疗效明显,具有调节精神情绪,降低血清中CS含量,减轻MC细胞脱颗粒,缓节应激,可调节雌孕激素、ET和CGRP,并具有调整精神、情绪,促进机体内环境平衡及疗效巩固的优势,且作用显著优于西药阿司匹林。

朱崇云等[12]采用独一味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对照组采用田七痛经胶囊,进行原发性痛经症状评分,共治疗患者69例,总有效率89.86%,结果表明独一味胶囊与田七痛经胶囊对痛经具有类似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王爱文等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13]

配方为:紫丹参、莪术、竹叶紫胡、三七、赤经,

芍、当归、三棱、香附、延胡索、甘草、蜂蜜(炼),对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86.67%,继发性痛经总有效率63.33%;继发痛经治疗组服药前后内异囊肿的体积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丹莪妇康煎膏能够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对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有较好的效果。

王寿芳等[14]采用暖宫七味丸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所得结果:共治疗患者75例,总有效率84%,实验表明暖宫七味丸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的表达,下调由hs-CRP引起的级联反应,抑制机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高表达的致病作用。

5.4 穴位敷贴治疗

[11]

痛经属于痛证范畴,它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辨证时要辨明痛经的虚实,注意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参考素体,结合月经的期色质量、舌苔、脉象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痛经的本源,达到“治病必求于本”。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又须根据不同证类,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用药时掌握药物的类别,用药的剂量,用药的轻重缓急,选择相应的止痛药配于方中以助止痛,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治疗的攻守进退,预防善后。如《医学薪传》所云:“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与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以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临床上痛经病因不同,治法各异,辨证论治,因病制宜,则痛自除。◆

参考文献

[ 1 ]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 2 ] 张元.夏桂成教授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J ] .陕西中

医学院学报,2009,32 ( 6 ):17-18.

[ 3 ] 张利.中药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4例[ J ] .江苏中医

药,2011,43 ( 8 ):49-50.[ 4 ] 欧阳平,黄华.红花当归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J ] .西

部中医药,2011,24 ( 12 ):78-29.

[ 5 ] 侯志霞.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9例[ J ] .山西中

医,2010,26 ( 1 ):19-20.

[ 6 ] 张雪.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120例临床观察[ J ] .黑龙江医学,

2012,36 ( 1 ):63-64.

[ 7 ] 曹向黎.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J ]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 7 ):1178.

[ 8 ] 滕秀香.继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 J ] .中国临床医生,

2010,38 ( 2 ):25-26.[ 9 ] 邢芳瑞,苗彦霞.刘奉五治疗痛经经验探讨[ J ] .陕西中医学

院学报,2011,34 ( 1 ):29.[ 10 ] 童银秀,赵国惠.张新渝治疗痛经经验[ J ] .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1,27 ( 11 ):778.

[ 11 ] 王娜,宋卓敏.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性激素及

组胺含量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 ( 4 ):685-687.

[ 12 ] 朱崇云,林海蕤,毛惠.独一味胶囊治疗69例原发性痛经临

(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23 床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1 ):69-71.

[ 13 ] 王爱文,孟丽,肖茂翠,等.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治疗原发

性痛经105例[ J ] .陕西中医,2012,33 ( 1 ):60-61.

[ 14 ] 王寿芳,胡晓英.暖宫七味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

观察[ J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 ( 2 ):116-117.

[ 15 ] 王街欣,卢得健,李艳慧.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

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 J ] .中国针灸,2009,29 ( 4 ):265-268.

[ 16 ] 李振联,李艳青,潘分乔,等.萸桂温经方穴位贴敷治疗寒凝

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 ( 5 ):483-484.

[ 17 ] 翁雪松,蔡小荪,李鹤.蔡氏痛经贴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

痛经疗效观察[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 ( 10 ):53-55.

[ 18 ] 陈丽娜,林芸,袁丽萍,等.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0

例[ J ]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 ( 6 ):403-404.

[ 19 ] 曾睿,洪文.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 J ] .中医学

报,2010,25 ( 147 ):342-343

[ 20 ] 叶赛球,杨雪芬,邱丽萍.穴位埋线加耳穴压豆治疗痛经34

例[ J ]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 ( 2 ):122.

王街欣等[15]使用中药制南星、三棱、莪术等在

中极、关元、气海穴处进行贴敷治疗,药物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所得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3.3%,且贴敷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敷贴组可明显升高原发性痛经外周血中PGE2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中PGF2α含量及PGF/PGE比值。

药物李振联等[16]用萸桂温经方进行穴位贴敷,

组成:吴茱萸2 g、肉桂4 g、细辛2 g、当归4 g、没药3 g、艾叶4 g、延胡索4 g、白芥子3 g。取穴:以中极、神阙、次髎、三阴交为主穴,气滞者加太冲,伴有恶心、呕吐者加足三里,手脚发凉者加归来,两胁胀痛者加阳陵泉,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6%。

[17]

“蔡氏痛经贴”治疗痛经,药物翁雪松等用

组成:红花、乳香、没药、片姜黄、桂枝、沉香、冰片、血竭等,不仅具有即时止痛作用,而且对于改善痛经症状的远期疗效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5.5 针灸、耳穴治疗

陈丽娜等[18]采用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针处方: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双侧下风湿点。治疗痛经总有效率观察组91.4%,较对照组达那唑胶囊口服有显著良好效果。

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曾睿等[19]选取关元、

交、太冲,除关元、中极外,均取双侧。针灸治疗内异

107


相关文章

  •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临床交流)
  •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4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 ...查看


  •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 学校代码:13899 学 号: 06409020 毕业论文 题目: 作 者: 专 业: 班 级: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一 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 ...查看


  •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 2015年7月第30卷第7期 CJTCMP , July 2015,Vol . 30, No. 7 粉样蛋白的变化与补肾填精方的预防效应.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6):339-341 [6] 张 ...查看


  • 2014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2014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查看


  •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 ...查看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
  • 776 期停服.以基础体温和B超监测排卵,指导服药. 中药保留灌肠,药渣热敷下腹部活血祛瘀.行气散结.消症止痛,处方:大黄6g,延胡索15g,丹参30g,桃仁.三棱.莪术.香附.昆布.桂枝各10g,黄芪12g,此方煎至100ml,每晚保留灌 ...查看


  • 柴胡的临床应用
  • [关键词] 柴胡:小柴胡汤: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4-01 柴胡是伞形科植物,我国药典规定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可以入药. ...查看


  • 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 女性的生理特点细目一月经1月经的生理表现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细目二
  •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细目一:月经 1.月经的生理表现 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 细目二:妊娠与产育 要点: 1.妊娠机理 2.妊娠期生理现象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4.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 5.哺乳期的最佳断 ...查看


  • 温经汤综述_徐鸿燕
  • 第14卷 第7期 2012 年 7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4 No. 7 Jul .,2012 温经汤综述 徐鸿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