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导人的性格看天京事变的原因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在这场变乱中太平天国损失了几乎全部的优秀将领。而且人心散尽,信仰破灭。这场动乱起因就是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在权力上的矛盾。
在整个天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是发起者和精神领袖,天父的“儿子 ”,他下凡的目的就是为苍生营建一个“小天堂”。可是自定都南京以后,这位屡试不第的书生就开始沉醉于金陵的温柔富贵之乡中了。中国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以毫不避讳地说金钱和美色是中国大多数读书人追求的东西。洪秀全这个读书人读了三十多年书没有得到这些东西,却靠刀光剑影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得到了这些,他并没有一个好的规划该如何处理权力与享乐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可避免的沉醉在了温柔乡之中。而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就落入了一个不论性格还是经历与他完全不同的人手中——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是广西的一名烧炭工,处于社会最底层。并且与洪秀全截然不同的是,洪秀全虽然文章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读过不少书的,而杨秀清大字不识几个是个文盲。但是他又有着超越常人的军事和政治天赋,太平天国在他的领导下定都南京并且南征北伐多次击败清军,一度有问鼎中原之势。但是,随着太平天国的不断胜利,他性格中的那些缺点也开始暴露了。早年贫寒并且受人歧视的经历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高人一等,让别人敬畏自己。而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得到权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为以后他与洪秀全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两人的矛盾爆发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天父下凡”,本来洪秀全是天父的儿子有代天父处事的无上权力。可是在1848年太平天国发起者之一的冯云山被清军逮捕这时洪秀全又在广东拜上帝教群龙无首。眼见费很大心血聚集起来的部众就要散伙,这时还只是一个小头目的杨秀清突然“天父附体”将部众稳住,从此以后他也有代天父行使权力的权利了。也正是由于这一事件杨秀清再拜上帝教的地位迅速提高甚至超过了冯云山,在永安封王中他受封“前军主将左辅正军师东王”。并且东王以下归东王节制。这就在太平天国中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二元体制。名义上洪秀全是君杨秀清是臣,但洪秀全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军政大权全部都在杨秀清手中。不仅如此,杨秀清在宗教活动中可以以“天父下凡”为名决定一切。实际上在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就被架空了,以至于清朝方面曾有一个传言,并没有洪秀全这个人,他只是个土偶木梗也就是个泥像。好在此时洪秀全并不是很关心权利问题,他这时关心的是怎样把天王府修建得更加豪华壮丽以及如何与他那八十八个嫔妃相处,这时有东王替他操心国事他也乐得清闲。
可是,当杨秀清的权利野心不断膨胀甚至开始干涉到洪秀全的私生活时,洪秀全终于坐不住了。据英国发现的《天父圣旨》透露,从1853年至1855年七月两年半时间里杨秀清委托天父下凡二十一次之多。不仅是太平天国的文武百官,乃至于天王洪秀全自己也要受到“天父”的责罚。一次,洪秀全在宫中将一个嫔妃打伤了,这时“天父”突然下凡不顾百官的求情一定要杖责洪秀全,洪秀全被迫脱了裤子准备挨打,这时“天父”突然说“既然你已准备好了挨打,就可以不打了”。对洪秀全都如此那么对太平天国的文武百官就更不用说了。洪秀全是读书人出身,儒家的那一套宗法制和家天下他很熟悉,并且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家天下”的观念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他不允许杨秀清践踏他最后的那一点威严。所以他想到了反击。但是这时他发现天王府外的一切都属于杨秀清了,他只能继续隐忍,直到杨秀清突破他最后的底线。
而杨秀清呢,由于性格使然它只会在权利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一次次挑战天王的底线。直到他又一次以天父下凡为名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时不仅是洪秀全忍无可忍了,就连文武百官也看不下去了。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如果有两个万岁,那么太平天国会怎么样? 前文也说道这些年里杨秀清借天父下凡也引起了许多文武百官的不满,比如北王韦昌
辉和燕王秦日纲。这两个人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和权势仅次于东王,洪秀全密将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招到天王府密商,不久天京事变变就爆发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杨秀清死得确实有点冤。北王的军队很快粉碎了东王府为数不多侍卫的抵抗。说明当时杨秀清毫无准备没想到洪秀全会突然发难。但从长远来说,杨秀清不一定会安心的做他的东王,他只会不断追求更高的权力。如果他不死他很有可能用不流血的方式逼迫洪秀全让位。而洪秀全呢,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去杀杨秀清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用了一个心术不正的韦昌辉,韦昌辉借机大肆屠杀东王的部下,直至他杀人杀得都找不着东西南北了。翼王劝了他几句他就杀了翼王全家,甚至带兵到天王府找洪秀全要翼王。这时洪秀全始料未及的。他虽然还能控制局势,但是他从此不相信任何外姓人了。不久他借翼王之手杀了北王,翼王石达开掌握了朝政。但这时洪秀全也不敢信任他了,派自己两个无才无德的文盲哥哥监视石达开,石达开于是带领十万精兵和猛将出走。太平天国也在高层的争斗中元气耗尽,更可怕的是人心尽失。后期虽然有陈玉成李秀成的力挽狂澜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而洪秀全呢,他被迫要一边享乐一边处理他并不擅长的朝政,他再也不敢放手把军政大权给任何一个人了。而太平天国的国势却一天不如一天,在他弥留之际不知他想没想过对不起杨秀清,至少杨秀清在天京事变前没有想篡位,杨秀清在的时候他可以无忧的纵情享乐,并且太平天国的国势在那三年蒸蒸日上。但是这时也容不得他多想了,伴随湘军的隆隆炮声太平天国的丧钟即将敲响!
从领导人的性格看天京事变的原因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在这场变乱中太平天国损失了几乎全部的优秀将领。而且人心散尽,信仰破灭。这场动乱起因就是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在权力上的矛盾。
在整个天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是发起者和精神领袖,天父的“儿子 ”,他下凡的目的就是为苍生营建一个“小天堂”。可是自定都南京以后,这位屡试不第的书生就开始沉醉于金陵的温柔富贵之乡中了。中国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以毫不避讳地说金钱和美色是中国大多数读书人追求的东西。洪秀全这个读书人读了三十多年书没有得到这些东西,却靠刀光剑影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得到了这些,他并没有一个好的规划该如何处理权力与享乐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可避免的沉醉在了温柔乡之中。而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就落入了一个不论性格还是经历与他完全不同的人手中——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是广西的一名烧炭工,处于社会最底层。并且与洪秀全截然不同的是,洪秀全虽然文章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读过不少书的,而杨秀清大字不识几个是个文盲。但是他又有着超越常人的军事和政治天赋,太平天国在他的领导下定都南京并且南征北伐多次击败清军,一度有问鼎中原之势。但是,随着太平天国的不断胜利,他性格中的那些缺点也开始暴露了。早年贫寒并且受人歧视的经历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高人一等,让别人敬畏自己。而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得到权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为以后他与洪秀全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两人的矛盾爆发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天父下凡”,本来洪秀全是天父的儿子有代天父处事的无上权力。可是在1848年太平天国发起者之一的冯云山被清军逮捕这时洪秀全又在广东拜上帝教群龙无首。眼见费很大心血聚集起来的部众就要散伙,这时还只是一个小头目的杨秀清突然“天父附体”将部众稳住,从此以后他也有代天父行使权力的权利了。也正是由于这一事件杨秀清再拜上帝教的地位迅速提高甚至超过了冯云山,在永安封王中他受封“前军主将左辅正军师东王”。并且东王以下归东王节制。这就在太平天国中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二元体制。名义上洪秀全是君杨秀清是臣,但洪秀全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军政大权全部都在杨秀清手中。不仅如此,杨秀清在宗教活动中可以以“天父下凡”为名决定一切。实际上在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就被架空了,以至于清朝方面曾有一个传言,并没有洪秀全这个人,他只是个土偶木梗也就是个泥像。好在此时洪秀全并不是很关心权利问题,他这时关心的是怎样把天王府修建得更加豪华壮丽以及如何与他那八十八个嫔妃相处,这时有东王替他操心国事他也乐得清闲。
可是,当杨秀清的权利野心不断膨胀甚至开始干涉到洪秀全的私生活时,洪秀全终于坐不住了。据英国发现的《天父圣旨》透露,从1853年至1855年七月两年半时间里杨秀清委托天父下凡二十一次之多。不仅是太平天国的文武百官,乃至于天王洪秀全自己也要受到“天父”的责罚。一次,洪秀全在宫中将一个嫔妃打伤了,这时“天父”突然下凡不顾百官的求情一定要杖责洪秀全,洪秀全被迫脱了裤子准备挨打,这时“天父”突然说“既然你已准备好了挨打,就可以不打了”。对洪秀全都如此那么对太平天国的文武百官就更不用说了。洪秀全是读书人出身,儒家的那一套宗法制和家天下他很熟悉,并且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家天下”的观念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他不允许杨秀清践踏他最后的那一点威严。所以他想到了反击。但是这时他发现天王府外的一切都属于杨秀清了,他只能继续隐忍,直到杨秀清突破他最后的底线。
而杨秀清呢,由于性格使然它只会在权利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一次次挑战天王的底线。直到他又一次以天父下凡为名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时不仅是洪秀全忍无可忍了,就连文武百官也看不下去了。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如果有两个万岁,那么太平天国会怎么样? 前文也说道这些年里杨秀清借天父下凡也引起了许多文武百官的不满,比如北王韦昌
辉和燕王秦日纲。这两个人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和权势仅次于东王,洪秀全密将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招到天王府密商,不久天京事变变就爆发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杨秀清死得确实有点冤。北王的军队很快粉碎了东王府为数不多侍卫的抵抗。说明当时杨秀清毫无准备没想到洪秀全会突然发难。但从长远来说,杨秀清不一定会安心的做他的东王,他只会不断追求更高的权力。如果他不死他很有可能用不流血的方式逼迫洪秀全让位。而洪秀全呢,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去杀杨秀清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用了一个心术不正的韦昌辉,韦昌辉借机大肆屠杀东王的部下,直至他杀人杀得都找不着东西南北了。翼王劝了他几句他就杀了翼王全家,甚至带兵到天王府找洪秀全要翼王。这时洪秀全始料未及的。他虽然还能控制局势,但是他从此不相信任何外姓人了。不久他借翼王之手杀了北王,翼王石达开掌握了朝政。但这时洪秀全也不敢信任他了,派自己两个无才无德的文盲哥哥监视石达开,石达开于是带领十万精兵和猛将出走。太平天国也在高层的争斗中元气耗尽,更可怕的是人心尽失。后期虽然有陈玉成李秀成的力挽狂澜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而洪秀全呢,他被迫要一边享乐一边处理他并不擅长的朝政,他再也不敢放手把军政大权给任何一个人了。而太平天国的国势却一天不如一天,在他弥留之际不知他想没想过对不起杨秀清,至少杨秀清在天京事变前没有想篡位,杨秀清在的时候他可以无忧的纵情享乐,并且太平天国的国势在那三年蒸蒸日上。但是这时也容不得他多想了,伴随湘军的隆隆炮声太平天国的丧钟即将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