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儿童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版画灵活的构图和淳朴简单的用色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兴趣。版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动手、设计、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其动脑、动手的习惯。国家教委在1990年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被人们熟悉起来。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由于版画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应该给予施教者一片理想的试验田,笔者在传统版画创作的基础之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校本课程《版画・青花瓷》一课为例,通过玩耍的姿态在课堂上刻一刻、抠一抠、滚一滚、印一印,充分发挥孩子“破坏王”的心态,恰到好处地制作出版画凹凸效果。
二、案例描述
(1)重视教学准备,激活“源头之水”。上一节课往往需要全方位的考虑,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如何上好?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才能出效果?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选择这节校本课例《版画・青花瓷》,让笔者联想到青花瓷的课例大多是表现青花瓷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如何去表现纹样。所以,笔者想在此基础上突破课例的固有思维,只能在表现技巧上有所突破。
在思考之后,笔者选择用综合版画的方式来表现。综合版画包括:纸雕版画、吹塑纸版画。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发现纸雕版画比较复杂,学生需要画―剪―再画―再剪―贴―滚―印等方式来表现,一节课40分钟本来就不够用了,几经斟酌之余,最后选择步骤简单却很好操作的吹塑纸版画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孩子的“破坏欲”让他们好好“玩一玩”吹塑纸,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在玩之余,寓教于乐。
一份好的材料可以为美术课增添不一样的光彩,美术本是一门轻松愉悦的课程,经过多次课改,美术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此次选择吹塑纸版画,通过孩子们边玩边画,收获自己的成果,会使得孩子倍感珍惜。
笔者通过这节课深有体会:如果将美术课上成拘谨的普通课堂会显得枯燥无味,但通过动手的方式做成版画的形式会别有一番效果。
(2)善用导入,开门见山话课题。单词导入,回顾知识(用世界眼光看中国文化)。
师:同学们,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China)
生:中国!
师:它还有什么意思?
生:?(疑问)
师:它还代表“chinaware”,就是中国的瓷器。丝绸之路曾经闻名世界,中国的瓷器尤为突出,所以人们就用瓷器来代表中国。那同学们最了解的是什么瓷?
生:青花瓷。
情境一:展示真实瓷器,打破知识违和感。
师:潘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青花瓷,谁来运用去年我们所学知识从形状、纹样中说明它的寓意?
生:葫芦形状中有花卉纹样,代表了吉祥如意……
师:老师给你点赞。
情境二:通过“搞破坏”,快速掌握瓷器的形状和纹样。
师:回顾青花瓷的形状及纹样……寓意……
小游戏1:在吹塑纸板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形,用力刻出线条后,用手快速剥出瓶子。
小游戏2:继续“搞破坏”,用线条画出瓶中的纹样,随后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手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
本轮导入环节分别有两大亮点:①用英语单词“china”导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绘画还学习了英语单词中的一词多义,相信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并且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②在两个游戏环节中,先是剥出瓶型,孩子开始是惊讶老师疯狂的举动,后来就开心地放开手脚“搞破坏”,整节课中只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当老师请学生们抠出图样时,他们的激情更加高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但此处环节也有不足之处,在构图上老师没有及时强调大小问题,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大大小小,加之,有的学生玩过了,抠出许多小洞,没有“破坏”地恰到好处,影响了整体效果,这是今后在课程中需要完善的。
(3)以版画技巧为重点,传承经典文化。用传统技法学经典文化(承传统文化做今朝学子)。
师:老师也画了青花瓷,谁来说说我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生:老师是印的。
师:曾经你们也做过,这叫什么画?
生:版画……
师:原来青花瓷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师: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一项就是印刷术,版画就是伴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和青花瓷器一样都是中国宝贵的财富。作为绘画的另一种特殊的形式,木刻版画在早期非常受欢迎。但随着时间的久远,版画慢慢没落直到近代的鲁迅先生将珂勒惠支版画引入中国,版画开始再次风靡并出现了更多形式。
同时期,丢勒的铜版画也是欧洲最早的,他的作品《忧伤》到目前都是一个谜,只知道这个日期是他母亲去世的那天。那同学们猜猜他想表达什么?
生:对母亲的思念……
师:经过创新的版画形式多样,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版画。
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表达作品,引导孩子们用开阔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文化,选择版画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也结合了更多的知识文化。一节课如果仅从简单的技法、步骤来上课,未免过于浅显。只有通过小学生易于掌握的历史知识及文化,“润物细无声”才能将课上得生动有内涵。从最早的版画《金刚版若波罗蜜》到最早的套色版画《南无阿弥陀佛像》,再到鲁迅先生的引入,最后到德国丢勒的作品,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感受版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的突破,更是一种文化的延伸与传承。
示范引领,用心领会(引领教学,层层递进)。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版画制作最重要的步骤,铅笔刻―撕出瓶子外形―刻纹样,接下来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滚油墨―印制版画―署名。学生跃跃欲试。
制订作业:设计一张独特的版画――青花瓷。
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已经慢慢完成了作业的基本部分,利用层层递进的作业形式,不仅降低了作业难度,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且提升了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小手举得高高的,期待自己的作品出炉。
(4)顺势而为,加强审美欣赏体验。青花寄语,掌握传统精髓。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版画可以做出不寻常的作品,这些稚拙的线条耐人寻味,就连画家们都精心设计出一幅幅青花版画作品。这是徽派版画家戴斌的作品。珍惜所有,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做高贵、典雅、朴素、勇敢的传承人!
美术概论中曾提及,艺术起源于游戏。而版画制作,从行为学上可以定位于游戏。孩子因为天性就喜欢做游戏,而这一切源于兴趣。他们有些喜欢用小手来堆砌泥房,也许将来很可能是建筑师的手;爱到处涂抹的小手,也许长大可能是画家的手。版画就是这样很有魅力,将他们引导进入版画制作的快乐之中,应当从最简单的版画方式做起。
《版画・青花瓷》这一节课本是�W校青花校本的一小节,通过特殊形式版画来表现青花瓷器的特殊效果,视觉冲击大,特别是利用孩子们的“破坏欲”,玩一玩、撕一撕、做一做,通过动手、动脑多方面来表达孩子内心的想象与创造,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一幅小小的儿童版画作品,想象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正是儿童画最动人、最精彩的地方,而这一切源于孩子小小的心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儿童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版画灵活的构图和淳朴简单的用色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兴趣。版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动手、设计、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其动脑、动手的习惯。国家教委在1990年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被人们熟悉起来。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由于版画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应该给予施教者一片理想的试验田,笔者在传统版画创作的基础之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校本课程《版画・青花瓷》一课为例,通过玩耍的姿态在课堂上刻一刻、抠一抠、滚一滚、印一印,充分发挥孩子“破坏王”的心态,恰到好处地制作出版画凹凸效果。
二、案例描述
(1)重视教学准备,激活“源头之水”。上一节课往往需要全方位的考虑,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如何上好?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才能出效果?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选择这节校本课例《版画・青花瓷》,让笔者联想到青花瓷的课例大多是表现青花瓷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如何去表现纹样。所以,笔者想在此基础上突破课例的固有思维,只能在表现技巧上有所突破。
在思考之后,笔者选择用综合版画的方式来表现。综合版画包括:纸雕版画、吹塑纸版画。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发现纸雕版画比较复杂,学生需要画―剪―再画―再剪―贴―滚―印等方式来表现,一节课40分钟本来就不够用了,几经斟酌之余,最后选择步骤简单却很好操作的吹塑纸版画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孩子的“破坏欲”让他们好好“玩一玩”吹塑纸,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在玩之余,寓教于乐。
一份好的材料可以为美术课增添不一样的光彩,美术本是一门轻松愉悦的课程,经过多次课改,美术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此次选择吹塑纸版画,通过孩子们边玩边画,收获自己的成果,会使得孩子倍感珍惜。
笔者通过这节课深有体会:如果将美术课上成拘谨的普通课堂会显得枯燥无味,但通过动手的方式做成版画的形式会别有一番效果。
(2)善用导入,开门见山话课题。单词导入,回顾知识(用世界眼光看中国文化)。
师:同学们,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China)
生:中国!
师:它还有什么意思?
生:?(疑问)
师:它还代表“chinaware”,就是中国的瓷器。丝绸之路曾经闻名世界,中国的瓷器尤为突出,所以人们就用瓷器来代表中国。那同学们最了解的是什么瓷?
生:青花瓷。
情境一:展示真实瓷器,打破知识违和感。
师:潘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青花瓷,谁来运用去年我们所学知识从形状、纹样中说明它的寓意?
生:葫芦形状中有花卉纹样,代表了吉祥如意……
师:老师给你点赞。
情境二:通过“搞破坏”,快速掌握瓷器的形状和纹样。
师:回顾青花瓷的形状及纹样……寓意……
小游戏1:在吹塑纸板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形,用力刻出线条后,用手快速剥出瓶子。
小游戏2:继续“搞破坏”,用线条画出瓶中的纹样,随后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手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
本轮导入环节分别有两大亮点:①用英语单词“china”导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绘画还学习了英语单词中的一词多义,相信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并且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②在两个游戏环节中,先是剥出瓶型,孩子开始是惊讶老师疯狂的举动,后来就开心地放开手脚“搞破坏”,整节课中只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当老师请学生们抠出图样时,他们的激情更加高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但此处环节也有不足之处,在构图上老师没有及时强调大小问题,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大大小小,加之,有的学生玩过了,抠出许多小洞,没有“破坏”地恰到好处,影响了整体效果,这是今后在课程中需要完善的。
(3)以版画技巧为重点,传承经典文化。用传统技法学经典文化(承传统文化做今朝学子)。
师:老师也画了青花瓷,谁来说说我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生:老师是印的。
师:曾经你们也做过,这叫什么画?
生:版画……
师:原来青花瓷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师: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一项就是印刷术,版画就是伴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和青花瓷器一样都是中国宝贵的财富。作为绘画的另一种特殊的形式,木刻版画在早期非常受欢迎。但随着时间的久远,版画慢慢没落直到近代的鲁迅先生将珂勒惠支版画引入中国,版画开始再次风靡并出现了更多形式。
同时期,丢勒的铜版画也是欧洲最早的,他的作品《忧伤》到目前都是一个谜,只知道这个日期是他母亲去世的那天。那同学们猜猜他想表达什么?
生:对母亲的思念……
师:经过创新的版画形式多样,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版画。
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表达作品,引导孩子们用开阔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文化,选择版画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也结合了更多的知识文化。一节课如果仅从简单的技法、步骤来上课,未免过于浅显。只有通过小学生易于掌握的历史知识及文化,“润物细无声”才能将课上得生动有内涵。从最早的版画《金刚版若波罗蜜》到最早的套色版画《南无阿弥陀佛像》,再到鲁迅先生的引入,最后到德国丢勒的作品,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感受版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的突破,更是一种文化的延伸与传承。
示范引领,用心领会(引领教学,层层递进)。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版画制作最重要的步骤,铅笔刻―撕出瓶子外形―刻纹样,接下来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滚油墨―印制版画―署名。学生跃跃欲试。
制订作业:设计一张独特的版画――青花瓷。
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已经慢慢完成了作业的基本部分,利用层层递进的作业形式,不仅降低了作业难度,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且提升了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小手举得高高的,期待自己的作品出炉。
(4)顺势而为,加强审美欣赏体验。青花寄语,掌握传统精髓。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版画可以做出不寻常的作品,这些稚拙的线条耐人寻味,就连画家们都精心设计出一幅幅青花版画作品。这是徽派版画家戴斌的作品。珍惜所有,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做高贵、典雅、朴素、勇敢的传承人!
美术概论中曾提及,艺术起源于游戏。而版画制作,从行为学上可以定位于游戏。孩子因为天性就喜欢做游戏,而这一切源于兴趣。他们有些喜欢用小手来堆砌泥房,也许将来很可能是建筑师的手;爱到处涂抹的小手,也许长大可能是画家的手。版画就是这样很有魅力,将他们引导进入版画制作的快乐之中,应当从最简单的版画方式做起。
《版画・青花瓷》这一节课本是�W校青花校本的一小节,通过特殊形式版画来表现青花瓷器的特殊效果,视觉冲击大,特别是利用孩子们的“破坏欲”,玩一玩、撕一撕、做一做,通过动手、动脑多方面来表达孩子内心的想象与创造,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一幅小小的儿童版画作品,想象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正是儿童画最动人、最精彩的地方,而这一切源于孩子小小的心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