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智能交通
NTELLIGENT TRANSPORT
矩阵键盘是对摄像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收费站专用设备。收费站还可以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
近
几年,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家庭轿车的数量与日剧增。随之而
来的是巨大的交通压力和管理困难,交通拥挤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了很多人为因素(如酒驾、违规)或自然因素(如车辆流量大、气候不佳等恶劣环境)的交通事故。与一般道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交通流量大、线性好、行车速度快等特点,对此,更应该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以免发生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的原理和结构
监控布点
传统密集型监控系统是高速公路具体情况以及当前设备形态共同实现的。点到点的监控间隔主要分为:500m监控、1km监控、2km监控,每个方案的投资也是成倍增加。如何在经济效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全程监控是关键问题。从摄像机的成像效果来看,500m左右是最佳距离。但这个方案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综合以上情况,建议1km的双向监控以中央隔离带为中心,采用15~18m左右的立杆(具体根据路面情况来计算高度)双向拍摄两个方向的情况。此外,如果更多的考虑成本控制,适宜采用2km方案,通过变焦镜头、云台控制等来实现视频全程监控,但其监控力度有所下降。基于交通安全特性分析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立方法的特征是采用现有的道路车辆运行安全分析方法和上下游路段的关联性分析,从全程中划分出安全隐患区域,对这些区域进行严密监控,又称“安全隐患区域无盲区监控”。通过基于交通安全隐患区的全程监控技术,在
150TRANSPOWORLD 2012 No.22 (Nov)
文/李秀丽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基础上,对事故多发段采取针对性的视频改善措施,能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好的安全效果,进而实现最优的安全经济效益。
外场供电
外场供电主要方式有:专用电缆供电、独立电源供电(包括太阳能或风能供电、风光互补供电)、公路沿线就近供电。
专用电缆供电通过采用中压供电技术,在全程敷设电缆,实现监控外场的供电。其优点在于供电可靠,监控外
场布设不受供电点和供电负荷大小的影响;缺点在于建设运营成本高,施工工期长,对路肩外场设备有干扰,电力电缆容易被盗,后期维护费用较高。
独立电源供电。太阳能供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供电)是通过采用光/电转化效应(风/电转换效应、风光/电转换效应)实现小功率外场设备供电,优点是建设运营成本较低,施工工期短,而且环保;缺点是太阳能供电容易受日照条件和季节性天气的影响,风力发电容易受风力资源的影响,产生供电不稳定、不可靠,同时对于风力发电设备来说,还有工作可靠性的问题。
公路沿线就近取点,就是利用公路沿线工业和民用电实现监控外场设备供电,优点是建设成本低;缺点是供电不可靠,电力电缆易被盗,且依赖沿线附近工业与民用供电设施供电,易受其供电状况的影响。
监管系统的分类
监控系统的分类
一般高速公路都采用数字、模拟混合的组网监控方案。图1表示的是方案流程。
通过矩阵键盘进行图像的浏览和上传。片区监控中心在图像的调用上面与收费站相同,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多路图像
进行数字编码,并上传到省中心的解码器。解码后,就可以通过监视器对其进行直接调用。互通摄像机则通过附近的收费站,进行站级传输,通过站级传输设备将信息传到片区监控的中心矩阵内部,同样经过数字编码后进入省级的中心解码器。此外,数字化编码一般采用的是MPEG2格式。
第二种是视频组网方式,即三级矩阵组网方式,如图2所示。
这种方案的特点是,无论是收费站还是片区监控中心、省级监控中心都使用矩阵键盘对图像进行调用。其缺点是,过多的采用光端机,从而导致信号大幅度衰减。
第三种方式是全数字化的视频系统方案,如图3所示。
这种方案下的每一级都要通过软件对图像和视频进行调用以及控制。这种方式是建立在IP宽带网络基础之上的,要求难度比较高,他需要一个对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但是,它的可操作
图1 数字和模拟混合图2 三级矩阵组组网监控方案流程图
网方式
I
智能交通
NTELLIGENT TRANSPORT
矩阵键盘是对摄像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收费站专用设备。收费站还可以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
近
几年,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家庭轿车的数量与日剧增。随之而
来的是巨大的交通压力和管理困难,交通拥挤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了很多人为因素(如酒驾、违规)或自然因素(如车辆流量大、气候不佳等恶劣环境)的交通事故。与一般道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交通流量大、线性好、行车速度快等特点,对此,更应该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以免发生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的原理和结构
监控布点
传统密集型监控系统是高速公路具体情况以及当前设备形态共同实现的。点到点的监控间隔主要分为:500m监控、1km监控、2km监控,每个方案的投资也是成倍增加。如何在经济效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全程监控是关键问题。从摄像机的成像效果来看,500m左右是最佳距离。但这个方案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综合以上情况,建议1km的双向监控以中央隔离带为中心,采用15~18m左右的立杆(具体根据路面情况来计算高度)双向拍摄两个方向的情况。此外,如果更多的考虑成本控制,适宜采用2km方案,通过变焦镜头、云台控制等来实现视频全程监控,但其监控力度有所下降。基于交通安全特性分析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立方法的特征是采用现有的道路车辆运行安全分析方法和上下游路段的关联性分析,从全程中划分出安全隐患区域,对这些区域进行严密监控,又称“安全隐患区域无盲区监控”。通过基于交通安全隐患区的全程监控技术,在
150TRANSPOWORLD 2012 No.22 (Nov)
文/李秀丽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基础上,对事故多发段采取针对性的视频改善措施,能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好的安全效果,进而实现最优的安全经济效益。
外场供电
外场供电主要方式有:专用电缆供电、独立电源供电(包括太阳能或风能供电、风光互补供电)、公路沿线就近供电。
专用电缆供电通过采用中压供电技术,在全程敷设电缆,实现监控外场的供电。其优点在于供电可靠,监控外
场布设不受供电点和供电负荷大小的影响;缺点在于建设运营成本高,施工工期长,对路肩外场设备有干扰,电力电缆容易被盗,后期维护费用较高。
独立电源供电。太阳能供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供电)是通过采用光/电转化效应(风/电转换效应、风光/电转换效应)实现小功率外场设备供电,优点是建设运营成本较低,施工工期短,而且环保;缺点是太阳能供电容易受日照条件和季节性天气的影响,风力发电容易受风力资源的影响,产生供电不稳定、不可靠,同时对于风力发电设备来说,还有工作可靠性的问题。
公路沿线就近取点,就是利用公路沿线工业和民用电实现监控外场设备供电,优点是建设成本低;缺点是供电不可靠,电力电缆易被盗,且依赖沿线附近工业与民用供电设施供电,易受其供电状况的影响。
监管系统的分类
监控系统的分类
一般高速公路都采用数字、模拟混合的组网监控方案。图1表示的是方案流程。
通过矩阵键盘进行图像的浏览和上传。片区监控中心在图像的调用上面与收费站相同,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多路图像
进行数字编码,并上传到省中心的解码器。解码后,就可以通过监视器对其进行直接调用。互通摄像机则通过附近的收费站,进行站级传输,通过站级传输设备将信息传到片区监控的中心矩阵内部,同样经过数字编码后进入省级的中心解码器。此外,数字化编码一般采用的是MPEG2格式。
第二种是视频组网方式,即三级矩阵组网方式,如图2所示。
这种方案的特点是,无论是收费站还是片区监控中心、省级监控中心都使用矩阵键盘对图像进行调用。其缺点是,过多的采用光端机,从而导致信号大幅度衰减。
第三种方式是全数字化的视频系统方案,如图3所示。
这种方案下的每一级都要通过软件对图像和视频进行调用以及控制。这种方式是建立在IP宽带网络基础之上的,要求难度比较高,他需要一个对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但是,它的可操作
图1 数字和模拟混合图2 三级矩阵组组网监控方案流程图
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