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刚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0年07期
2009年7月20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公众关注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斌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5月7日晚8点左右,年仅20岁的胡斌驾驶三菱跑车在杭州繁华的街头与朋友飙车,将正在穿过斑马线回家的谭卓当场撞死。
2009年7月5日,成都成南高速公路遂宁段,交警依法拦截了26辆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豪华跑车,这些跑车正以每小时210公里的平均速度疯狂飙车,给公路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这些跑车来自全国各地,车主是清一色的富家子弟,如此多的豪华跑车汇集在一起的照片传遍网络,致使舆论哗然。
2009年7月12日,福州富家子弟王某在一家KTV调戏19岁的少女小肖,遭拒后大打出手,令小肖牙龈撕裂,牙齿脱落一颗,整排牙齿松动,右下颌骨骨折。事发后,持有美国绿卡的王某蹊跷失踪。
2009年7月13日,重庆,一个家境富裕的男子持双刀行凶,将其追求无果的一名女大学生砍死。
富家子弟们集体亮相般出场,其做派惊人地相似:奢靡、嚣张、冷血、无知。
人们在愤怒、声讨的同时异口同声地提到一句咒语:“富不过三代。”有网友评论道:“大家不用太生气,不妨心平气和一些,因为照他们这种表现,很快会自取灭亡。”另一位网友则说:“没错!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这个说法是从外国引进的,说的是他们那里的情形,在中国,很可能是‘富不过二代’!”
不要以为这样的评论是仇富心理所致,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警醒:富裕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和富家子弟的心理健康到了需要关注的时候了。
“富不过三代”是世界性难题
“富不过三代”确实是从外国引进的,英国有句俗语:“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意为:“伟人的孩子难成器。”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民谚。德国则用3个词来概括富裕家庭三代人的宿命:“创造、继承、毁灭。”由此可见,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如何传递下去,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进入现代,“富不过三代”显得有些过时,因为财富能否维持一代都成了难题。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通过对《福布斯》杂志最近20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进行研究发现,在400位曾进入全球富豪排行榜的名流中,只有1/5的人能够维持其地位;统计还表明,这些有钱人的风光通常维持不了20年。
中国的富豪家族同样“短命”。有调查显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豪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
有人把上述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人性的弱点,即后代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以致坐吃山空、败家败业。这个判断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富裕家庭的家长也有亲子情怀,同样希望孩子幸福;再者,富裕家庭无不重视对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教育、事业、生活等各方面为子女提供便利,以使财富得到传承,家业长久兴旺,焉有坐视孩子堕落之理?
有分析家认为,“富不过三代”是财富的邪恶本质造成的,是财富创造者在聚敛财富的过程中所犯下的“原罪”的因果报应。该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因为大多数创业者获得财富,凭借的是自己的智慧、胆略和汗水,即使有“原罪”,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必父债子还。
“富不过三代”的问题根源,是富裕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谐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畸形。富家子弟的狂妄自大、胡作非为,本质上是病态心理的外在表现,而病态心理的成因,则要考查其家庭心理结构和教育气氛。
制造麻烦是潜意识的故意
杭州飙车案发生后,有网友搜索到胡斌和父亲一起登长城的照片。照片中,胡斌没有一丝嚣张,反而显得很木讷,眼神看上去很空洞,透露出一种说不出的空虚。相反,他的父亲却意气昂扬,十足的商界强人气派。这张照片不由让人联想到心理学上一个定理:强人的孩子制造麻烦。有时孩子是对强人父母表达一个特殊的信号:你们不是无所不能吗,我看看,这件事你搞得定不?
每个人都在本能地寻找自己的价值感,而且这种价值感总是要在关系中去寻找。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个关系就是家庭关系。
关系,通常是不顺畅的,充满矛盾和斗争。如果我的高价值感“我很棒”是建立在别人的低价值感“你很差”的基础之上,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所以,存在主义哲学家说:“他人即地狱。”在父母和孩子这种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在寻找价值感,而且都想在对方的身上寻找对应物。如果父母“我很能干”的高价值感是建立在孩子的低价值感“你什么都做不了”的基础之上,父母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孩子一岁以前,的确是什么都做不了,而父母也的确像是无所不能。此时,父母在孩子身上寻找自我高价值感是无害的,父母越爱孩子,对孩子的帮助就越大,越容易给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基础。然而,假若孩子到了两三岁后,父母还是大包大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明明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力增强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了,但父母一方面不给自己做事的机会,另一方面还不断否定自己,总是对自己说“你不行”,于是,孩子很容易灰心。这种灰心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因为此时的他,无论哪个方面的实际能力都不可能强过父母。
如果父母是所谓“成功人士”,即强人,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强过常人,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更受压抑。并且,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会在更多场合体会此类痛苦,因为“父母行,我不行”这种感觉会在别的关系中被一再重复,其他人都会这样认为。可以想象,孩子正在萌发的自我意识要遭受多大的打击,他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又是多么艰难。
所以,做强人父母的孩子,并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你认为,物质上的好处(比如财富、机会)是唯一重要的,那么强人父母就是完美选择;如果你认为精神上的好处(自尊、自信)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那么强人父母就可能会带来巨大挑战。事实是,人们过于看重物质上的好处,往往忽视精神上的好处,甚至认为前者可以“买到”后者。
在任何家庭,孩子都要由弱者成长为强者,关键是父母是否允许、鼓励孩子超越自己。如果强人父母的内在关系模式永远是“我行,你不行”,那么,孩子就找不到自我价值感,他的心灵会四处碰壁,痛不欲生。
没有人喜欢低下的自我价值感,当强人的孩子发现自己无法通过超越父母来提升自我价值感,他们就可能采用另一种方式——通过降低父母的自我价值感来缩小自己与父母价值感的差距。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强人的孩子好像是在故意给父母添乱。
在法庭上,胡斌否认飙车,再次激起众怒。按理说,此时他应该低调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公众可能会逐渐遗忘这一事件,起码怒气会减弱。他之所以继续狂妄,针对的其实并不是公众,而是他神通广大的父母:你们不是说我不聪明吗?我现在就不聪明一下,看看你们如何搞定。看着照片上胡斌木讷、空虚的神情,想到他多次极速飙车,难免让人猜测:或许他自己想死。
财富是什么?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拿狗做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学说,对心理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他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都敲一下铃,几次后,仅仅通过铃声就可以令狗产生进食反应,比如分泌唾液。从好的方面看,这是一种学习,即狗学习到,听见铃声就可以预见食物到来。但从坏的方面看,这是一种迷雾,如果狗对这个条件反射过于执著,它最终会犯一个错误——将铃声和食物混为一谈。
如果将食物换成价值感,而将铃声换成财富,那就成了富裕家庭的故事了。
本来,财富带来了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非常美妙,但久而久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可能就会遗忘了自我价值感,而执著地认为钱的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巴甫洛夫还证实,条件反射有初级条件反射、第二级条件反射、第三级条件反射。假若一条狗始终在一个地方,用同一种模式进食,那么它最终可能会认为,地点、时间都是它获得食物的信号。于是,它渐渐对这些相关的事物都执著起来。这样一来,它就离食物这个本质事物越来越遥远。
放到一个富裕家庭,其第二级条件反射、第三级条件反射乃至更多级的条件反射就可能是,创业者创造财富的方式就是答案,创业者的所有言行就是答案,创业者的一切风格就是答案……结果可想而知,创业者迷失了,创业者的孩子迷失了,他们离财富能力越来越远,离自我价值感越来越远,离生命的本质更是越来越远。
从根本上,每个人都想做自己。所谓“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正如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所说:“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活,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是没有意义的。”
放到富裕家庭,也许父母已经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生存的意义,或者说,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挣钱的办法。但是,又有多少父母想到,他们的孩子必须像自己那样,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挣钱的办法,而不能仅仅通过拷贝父母的方式?
实际上,很少有孩子愿意重走父母的路,孩子会天然地向父母认同,不管父母是否优秀,孩子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同父母。假若父母优秀的话,孩子认同父母的自觉程度会更高一些。但是,孩子的认同主要是个性上的认同,而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然而,在富人的家庭中,很多孩子未必有这个幸运。
自毁,富家子弟的反抗方式
很多创业者迷失在条件反射的重重迷雾中。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不仅热爱成功这个结果,也热爱——经常是更热爱——自己走向成功的模式。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方式能在家庭中传递下去,而传递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全盘接受自己的成功模式。创业者的这种愿望越强烈,他们的财富对孩子就越可能是一个诅咒。因为从本能上,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的方式只是条件,不是财富的本质,更不是生命的本质。
如果创业者懂得这一点,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的生命存在方式,找到自己挣钱的办法,那么财富对孩子就是帮助,而不是诅咒。如果创业者执著于让孩子拷贝自己的生存方式,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被劈成两半:一半是想做自己的冲动,另一半是被迫走父母的路的压抑。
分裂太严重,就可能导致自毁。
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被誉为“第一兵法家”。他从中国的《孙子兵法》中领悟到一整套治兵之法,创办了骁勇善战的骑兵,后来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之一。武田信玄死后,他儿子武田胜赖很快将“武田家”带向了穷途末路。在决定性的长筱战役中,武田胜赖置兵家大忌于不顾,命令骑兵主动攻击躲在栅栏后使用步枪的敌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非常重要的细节是,当第一波攻击失败后,他又驱动第二支部队送死,第二支部队被消灭后,他接着指挥第三支去送死……他这样做,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是在发泄一种情绪:父亲,你和你的幕僚都说我不如你,都要我按照你说的做,这是真的吗?这是我的宿命吗?那就实现这个注定无法摆脱的宿命吧!
如果一个家族执著于传承创业者的狭隘生存方式,那么“富不过三代”就是一个必然应验的咒语。因为这样的传承,意味着第二代和第三代必须牺牲自己,放弃自我价值感,甘当父亲和祖父的影子——说明白些,就是承认自己不存在——谁愿意做这样的继承者?
理想的人生路径
所谓财富,是相对而言的,大到股价亿万的企业,小到价值几十万的房产,甚至只有五位数的存折,父母们都想给孩子留下点什么。所以,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财富的传承就不仅仅是富豪家族的问题,而具有了更普遍的警示意义。财富世代传承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财富传承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个人价值感。换言之,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是孩子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康。
享誉商界的荣氏家族,从艰苦创业的荣德生兄弟,到荣毅仁、荣智健,再到崭露头角的荣明杰,已兴旺了一个多世纪,“富过四代”已成现实。其中,“大陆首富”荣智健的“隔代创业”最为精彩。作为“富三代”,荣智健没有直接继承家族产业,而是另辟蹊径,独立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荣毅仁希望爱子加盟中信集团。几番推辞之后,荣智健向父亲提出两个条件:“其一,公司的用人制度必须由我决定;其二,要赋予我相当的权力。”荣毅仁问原因,他回答:“凡事都须向上请示,不利于开展工作。”中信集团董事会接受他的条件,荣智健才正式出任中信(香港)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荣智健独立的人格和务实的作风。这或许就是荣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
作者:吴刚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0年07期
2009年7月20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公众关注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斌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5月7日晚8点左右,年仅20岁的胡斌驾驶三菱跑车在杭州繁华的街头与朋友飙车,将正在穿过斑马线回家的谭卓当场撞死。
2009年7月5日,成都成南高速公路遂宁段,交警依法拦截了26辆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豪华跑车,这些跑车正以每小时210公里的平均速度疯狂飙车,给公路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这些跑车来自全国各地,车主是清一色的富家子弟,如此多的豪华跑车汇集在一起的照片传遍网络,致使舆论哗然。
2009年7月12日,福州富家子弟王某在一家KTV调戏19岁的少女小肖,遭拒后大打出手,令小肖牙龈撕裂,牙齿脱落一颗,整排牙齿松动,右下颌骨骨折。事发后,持有美国绿卡的王某蹊跷失踪。
2009年7月13日,重庆,一个家境富裕的男子持双刀行凶,将其追求无果的一名女大学生砍死。
富家子弟们集体亮相般出场,其做派惊人地相似:奢靡、嚣张、冷血、无知。
人们在愤怒、声讨的同时异口同声地提到一句咒语:“富不过三代。”有网友评论道:“大家不用太生气,不妨心平气和一些,因为照他们这种表现,很快会自取灭亡。”另一位网友则说:“没错!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这个说法是从外国引进的,说的是他们那里的情形,在中国,很可能是‘富不过二代’!”
不要以为这样的评论是仇富心理所致,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警醒:富裕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和富家子弟的心理健康到了需要关注的时候了。
“富不过三代”是世界性难题
“富不过三代”确实是从外国引进的,英国有句俗语:“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意为:“伟人的孩子难成器。”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民谚。德国则用3个词来概括富裕家庭三代人的宿命:“创造、继承、毁灭。”由此可见,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如何传递下去,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进入现代,“富不过三代”显得有些过时,因为财富能否维持一代都成了难题。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通过对《福布斯》杂志最近20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进行研究发现,在400位曾进入全球富豪排行榜的名流中,只有1/5的人能够维持其地位;统计还表明,这些有钱人的风光通常维持不了20年。
中国的富豪家族同样“短命”。有调查显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豪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
有人把上述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人性的弱点,即后代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以致坐吃山空、败家败业。这个判断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富裕家庭的家长也有亲子情怀,同样希望孩子幸福;再者,富裕家庭无不重视对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教育、事业、生活等各方面为子女提供便利,以使财富得到传承,家业长久兴旺,焉有坐视孩子堕落之理?
有分析家认为,“富不过三代”是财富的邪恶本质造成的,是财富创造者在聚敛财富的过程中所犯下的“原罪”的因果报应。该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因为大多数创业者获得财富,凭借的是自己的智慧、胆略和汗水,即使有“原罪”,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必父债子还。
“富不过三代”的问题根源,是富裕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谐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畸形。富家子弟的狂妄自大、胡作非为,本质上是病态心理的外在表现,而病态心理的成因,则要考查其家庭心理结构和教育气氛。
制造麻烦是潜意识的故意
杭州飙车案发生后,有网友搜索到胡斌和父亲一起登长城的照片。照片中,胡斌没有一丝嚣张,反而显得很木讷,眼神看上去很空洞,透露出一种说不出的空虚。相反,他的父亲却意气昂扬,十足的商界强人气派。这张照片不由让人联想到心理学上一个定理:强人的孩子制造麻烦。有时孩子是对强人父母表达一个特殊的信号:你们不是无所不能吗,我看看,这件事你搞得定不?
每个人都在本能地寻找自己的价值感,而且这种价值感总是要在关系中去寻找。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个关系就是家庭关系。
关系,通常是不顺畅的,充满矛盾和斗争。如果我的高价值感“我很棒”是建立在别人的低价值感“你很差”的基础之上,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所以,存在主义哲学家说:“他人即地狱。”在父母和孩子这种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在寻找价值感,而且都想在对方的身上寻找对应物。如果父母“我很能干”的高价值感是建立在孩子的低价值感“你什么都做不了”的基础之上,父母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孩子一岁以前,的确是什么都做不了,而父母也的确像是无所不能。此时,父母在孩子身上寻找自我高价值感是无害的,父母越爱孩子,对孩子的帮助就越大,越容易给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基础。然而,假若孩子到了两三岁后,父母还是大包大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明明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力增强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了,但父母一方面不给自己做事的机会,另一方面还不断否定自己,总是对自己说“你不行”,于是,孩子很容易灰心。这种灰心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因为此时的他,无论哪个方面的实际能力都不可能强过父母。
如果父母是所谓“成功人士”,即强人,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强过常人,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更受压抑。并且,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会在更多场合体会此类痛苦,因为“父母行,我不行”这种感觉会在别的关系中被一再重复,其他人都会这样认为。可以想象,孩子正在萌发的自我意识要遭受多大的打击,他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又是多么艰难。
所以,做强人父母的孩子,并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你认为,物质上的好处(比如财富、机会)是唯一重要的,那么强人父母就是完美选择;如果你认为精神上的好处(自尊、自信)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那么强人父母就可能会带来巨大挑战。事实是,人们过于看重物质上的好处,往往忽视精神上的好处,甚至认为前者可以“买到”后者。
在任何家庭,孩子都要由弱者成长为强者,关键是父母是否允许、鼓励孩子超越自己。如果强人父母的内在关系模式永远是“我行,你不行”,那么,孩子就找不到自我价值感,他的心灵会四处碰壁,痛不欲生。
没有人喜欢低下的自我价值感,当强人的孩子发现自己无法通过超越父母来提升自我价值感,他们就可能采用另一种方式——通过降低父母的自我价值感来缩小自己与父母价值感的差距。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强人的孩子好像是在故意给父母添乱。
在法庭上,胡斌否认飙车,再次激起众怒。按理说,此时他应该低调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公众可能会逐渐遗忘这一事件,起码怒气会减弱。他之所以继续狂妄,针对的其实并不是公众,而是他神通广大的父母:你们不是说我不聪明吗?我现在就不聪明一下,看看你们如何搞定。看着照片上胡斌木讷、空虚的神情,想到他多次极速飙车,难免让人猜测:或许他自己想死。
财富是什么?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拿狗做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学说,对心理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他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都敲一下铃,几次后,仅仅通过铃声就可以令狗产生进食反应,比如分泌唾液。从好的方面看,这是一种学习,即狗学习到,听见铃声就可以预见食物到来。但从坏的方面看,这是一种迷雾,如果狗对这个条件反射过于执著,它最终会犯一个错误——将铃声和食物混为一谈。
如果将食物换成价值感,而将铃声换成财富,那就成了富裕家庭的故事了。
本来,财富带来了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非常美妙,但久而久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可能就会遗忘了自我价值感,而执著地认为钱的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巴甫洛夫还证实,条件反射有初级条件反射、第二级条件反射、第三级条件反射。假若一条狗始终在一个地方,用同一种模式进食,那么它最终可能会认为,地点、时间都是它获得食物的信号。于是,它渐渐对这些相关的事物都执著起来。这样一来,它就离食物这个本质事物越来越遥远。
放到一个富裕家庭,其第二级条件反射、第三级条件反射乃至更多级的条件反射就可能是,创业者创造财富的方式就是答案,创业者的所有言行就是答案,创业者的一切风格就是答案……结果可想而知,创业者迷失了,创业者的孩子迷失了,他们离财富能力越来越远,离自我价值感越来越远,离生命的本质更是越来越远。
从根本上,每个人都想做自己。所谓“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正如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所说:“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活,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是没有意义的。”
放到富裕家庭,也许父母已经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生存的意义,或者说,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挣钱的办法。但是,又有多少父母想到,他们的孩子必须像自己那样,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挣钱的办法,而不能仅仅通过拷贝父母的方式?
实际上,很少有孩子愿意重走父母的路,孩子会天然地向父母认同,不管父母是否优秀,孩子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同父母。假若父母优秀的话,孩子认同父母的自觉程度会更高一些。但是,孩子的认同主要是个性上的认同,而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然而,在富人的家庭中,很多孩子未必有这个幸运。
自毁,富家子弟的反抗方式
很多创业者迷失在条件反射的重重迷雾中。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不仅热爱成功这个结果,也热爱——经常是更热爱——自己走向成功的模式。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方式能在家庭中传递下去,而传递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全盘接受自己的成功模式。创业者的这种愿望越强烈,他们的财富对孩子就越可能是一个诅咒。因为从本能上,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的方式只是条件,不是财富的本质,更不是生命的本质。
如果创业者懂得这一点,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的生命存在方式,找到自己挣钱的办法,那么财富对孩子就是帮助,而不是诅咒。如果创业者执著于让孩子拷贝自己的生存方式,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被劈成两半:一半是想做自己的冲动,另一半是被迫走父母的路的压抑。
分裂太严重,就可能导致自毁。
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被誉为“第一兵法家”。他从中国的《孙子兵法》中领悟到一整套治兵之法,创办了骁勇善战的骑兵,后来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之一。武田信玄死后,他儿子武田胜赖很快将“武田家”带向了穷途末路。在决定性的长筱战役中,武田胜赖置兵家大忌于不顾,命令骑兵主动攻击躲在栅栏后使用步枪的敌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非常重要的细节是,当第一波攻击失败后,他又驱动第二支部队送死,第二支部队被消灭后,他接着指挥第三支去送死……他这样做,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是在发泄一种情绪:父亲,你和你的幕僚都说我不如你,都要我按照你说的做,这是真的吗?这是我的宿命吗?那就实现这个注定无法摆脱的宿命吧!
如果一个家族执著于传承创业者的狭隘生存方式,那么“富不过三代”就是一个必然应验的咒语。因为这样的传承,意味着第二代和第三代必须牺牲自己,放弃自我价值感,甘当父亲和祖父的影子——说明白些,就是承认自己不存在——谁愿意做这样的继承者?
理想的人生路径
所谓财富,是相对而言的,大到股价亿万的企业,小到价值几十万的房产,甚至只有五位数的存折,父母们都想给孩子留下点什么。所以,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财富的传承就不仅仅是富豪家族的问题,而具有了更普遍的警示意义。财富世代传承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财富传承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个人价值感。换言之,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是孩子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康。
享誉商界的荣氏家族,从艰苦创业的荣德生兄弟,到荣毅仁、荣智健,再到崭露头角的荣明杰,已兴旺了一个多世纪,“富过四代”已成现实。其中,“大陆首富”荣智健的“隔代创业”最为精彩。作为“富三代”,荣智健没有直接继承家族产业,而是另辟蹊径,独立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荣毅仁希望爱子加盟中信集团。几番推辞之后,荣智健向父亲提出两个条件:“其一,公司的用人制度必须由我决定;其二,要赋予我相当的权力。”荣毅仁问原因,他回答:“凡事都须向上请示,不利于开展工作。”中信集团董事会接受他的条件,荣智健才正式出任中信(香港)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荣智健独立的人格和务实的作风。这或许就是荣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