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15春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B )。
A. 自学法
B. 读书指导法
C. 练习法
D. 参观法
2. 教育的根本职能是(D )。
A. 促进社会发展
B. 传递知识
C. 选拔人才
D. 为社会培养人
3.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
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 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的共同特征是(A)。
A.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B.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C. 师生双边活动平衡
D. 运用多媒体技术
5.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
A. 对话行为
B. 讲述行为
C. 指导行为
D. 提问行为
正确答案:
B
6. 我国的教师节是( )。
A. 6月1日
B. 9月1日
C. 10月10日
D. 9月10日
正确答案:
D
7.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B )三种教学计划。
A. 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 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8.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其基本途径性质始终不变,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最强的活动是
A. 课外活动
B. 社会实践
C. 教学
D. 团队活动
正确答案:
C
9.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
A. 客观性
B. 强制性
C. 价值性
D. 教育性
正确答案:
B
10. 教育的主体形态是( )
A. 学校教育
B. 社会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终身教育
正确答案:
A
11.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内部动力
正确答案:
C
12.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正确答案:
C
13. 制定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 学科设置
B. 学科开设的顺序
C. 课时数
D.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正确答案:
A
14. 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区
B. 家庭
C. 学校
D. 政府
正确答案:
C
15. 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 教育自身
B. 教育评价
C. 教育实践
D. 培养的人才质量
正确答案:
C
16.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相当于:
A. 幼儿园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正确答案:
B
17.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正确答案:
A
18. 人生教育的起点,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是
A. 学校教育
B. 社会教育
C. 胎教
D. 家庭教育
正确答案:
D
19. 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 )。
A.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 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相互对立相互割裂的关系
正确答案:
C
20. 写出《爱弥尔》一书的教育家是(
A. 卢梭
B. 洛克
C. 斯宾塞
D. 康德
正确答案:
A
二、多选题
1.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A. 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素质
C. 平衡性别结构
D. 促进人口流动
正确答案:
ABCD
2. 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正确答案:
ABCD
。 )
3. 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 )。
A. 性机能成熟
B. 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C. 具备较稳定的自我意识
D. 个性形成
正确答案:
BCD
4.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A. 语言法
B. 直观法
C. 技能训练法
D. 探索法
正确答案:
ABCD
5.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A. 难以照顾个别差异
B. 难以发挥学生主体性
C. 缺乏灵活性
D. 组织性、计划性强
正确答案:
ABC
6. 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A. 协调育人
B. 优化环境
C. 组织协调
D. 监督管理
正确答案:
ABCD
7.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
A. 教育观念现代化
B. 教育内容现代化
C. 教育管理现代化
D. 教育手段现代化
正确答案:
ABCD
8. 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社会实践活动
D. 游戏
正确答案:
ABC
9.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 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D. 制约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
ABCD
10. 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 传统道德因素
B. 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 科学文化因素
D. 社会因素
正确答案:
BCD
。
三、判断题
1.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2.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3.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4. 终身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导理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5.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B
6. 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7.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8.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课的现象,属于学习态度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9. 教育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1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15春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B )。
A. 自学法
B. 读书指导法
C. 练习法
D. 参观法
2. 教育的根本职能是(D )。
A. 促进社会发展
B. 传递知识
C. 选拔人才
D. 为社会培养人
3.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
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 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的共同特征是(A)。
A.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B.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C. 师生双边活动平衡
D. 运用多媒体技术
5.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
A. 对话行为
B. 讲述行为
C. 指导行为
D. 提问行为
正确答案:
B
6. 我国的教师节是( )。
A. 6月1日
B. 9月1日
C. 10月10日
D. 9月10日
正确答案:
D
7.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B )三种教学计划。
A. 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 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8.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其基本途径性质始终不变,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最强的活动是
A. 课外活动
B. 社会实践
C. 教学
D. 团队活动
正确答案:
C
9.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
A. 客观性
B. 强制性
C. 价值性
D. 教育性
正确答案:
B
10. 教育的主体形态是( )
A. 学校教育
B. 社会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终身教育
正确答案:
A
11.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内部动力
正确答案:
C
12.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正确答案:
C
13. 制定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 学科设置
B. 学科开设的顺序
C. 课时数
D.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正确答案:
A
14. 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区
B. 家庭
C. 学校
D. 政府
正确答案:
C
15. 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 教育自身
B. 教育评价
C. 教育实践
D. 培养的人才质量
正确答案:
C
16.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相当于:
A. 幼儿园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正确答案:
B
17.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正确答案:
A
18. 人生教育的起点,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是
A. 学校教育
B. 社会教育
C. 胎教
D. 家庭教育
正确答案:
D
19. 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 )。
A.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 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相互对立相互割裂的关系
正确答案:
C
20. 写出《爱弥尔》一书的教育家是(
A. 卢梭
B. 洛克
C. 斯宾塞
D. 康德
正确答案:
A
二、多选题
1.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A. 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素质
C. 平衡性别结构
D. 促进人口流动
正确答案:
ABCD
2. 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正确答案:
ABCD
。 )
3. 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 )。
A. 性机能成熟
B. 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C. 具备较稳定的自我意识
D. 个性形成
正确答案:
BCD
4.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A. 语言法
B. 直观法
C. 技能训练法
D. 探索法
正确答案:
ABCD
5.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A. 难以照顾个别差异
B. 难以发挥学生主体性
C. 缺乏灵活性
D. 组织性、计划性强
正确答案:
ABC
6. 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A. 协调育人
B. 优化环境
C. 组织协调
D. 监督管理
正确答案:
ABCD
7.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
A. 教育观念现代化
B. 教育内容现代化
C. 教育管理现代化
D. 教育手段现代化
正确答案:
ABCD
8. 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社会实践活动
D. 游戏
正确答案:
ABC
9.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 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D. 制约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
ABCD
10. 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 传统道德因素
B. 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 科学文化因素
D. 社会因素
正确答案:
BCD
。
三、判断题
1.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2.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3.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4. 终身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导理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5.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B
6. 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7.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8.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课的现象,属于学习态度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9. 教育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1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