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声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3.利用回声可测距离:4.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0、可以利用声波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记住敲西瓜是根据音调,敲铁轨是根据音色) 补充:
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
3、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第2章光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注意千万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漫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和物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平面镜成像实验:(一定要背出)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在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用一支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到结论:像和物大小相等。 4、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5、实验时,人应在物的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物所成的像。
6、物远离玻璃板时,像也远离玻璃板,但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与物等大。物的大小不变,像也不变。 7、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屏接收。 8、透过玻璃板后观察到2个像的原因是:蜡烛经过玻璃的2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因此玻璃要薄一点。
9、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2个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等于物距,合理吗? 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入另一种介质时产生的偏折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最大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三、透镜
1、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3、填表: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定要背出)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在探究前,小明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
4、在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下边缘处,那么凸透镜应向上移动,蜡烛和光屏应该像下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定要背出) 具体见下表: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增大) (减小) (变小) ⑸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减小 像变小 (增大) (增大) (变大)
例题:拍照片时如果想让像大些,则应( 减小 )镜头与人间的距离,( 增大 )镜头与底片的距离。 分析:像变大→像距增大→物距减小 第3章 人体的感觉
1、人眼由眼睑、睫毛、泪腺、结膜、眼外肌等眼球附属结构和眼球构成。
2、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眼球壁由外到内分三层,外层为角膜和巩膜,中层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眼球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球的光强度。睫状体的紧张度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4、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5、眼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注意成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6、近视及远视的成因: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可以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物体,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可以佩戴凸透镜。 7、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8、声音的传导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其中气传导是声波传入人耳的正常途径。 9
10、听觉的形成途径: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11、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皮肤内有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性感受器,能感受不同刺激,引起触觉、温度觉、痛觉等不同感觉。
12、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皮肤由外到内依次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能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位于真皮层内。 13、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14、人的舌粘膜上有称为味蕾的味觉感受器,它由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组成,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味觉细胞,引起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从而产生味觉。 15、味觉有酸甜苦咸。
16、空气中的气味物质分子到达嗅上皮时,先溶于粘液中,再作用于嗅纤毛而刺激嗅细胞,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17、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说明嗅觉具有适应性。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R1:R2:R3:„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电压: 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定要背出)实验开始时的作用是保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的作用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第5章 电与磁 磁体:
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
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退磁)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
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内部相反) 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 五、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磁场的方向与与电流方向有关。用安培定则判断。 【知识梳理】 一、电磁铁:
组成:线圈、铁芯; 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2、能量变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1)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2)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⑶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第7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有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特别注意:攻击行为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如虎和狮子不是攻击行为。社群行为如蚂蚁、蜜蜂和猴子等。
2、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注意: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大脑表面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构成,大脑皮层下面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 3、人的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4
5、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皮层控制。 6、反射与反射弧
1.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 对各种刺激所发出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方式方法而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
2.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 反射弧 。包括: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五个部分。 完整的反射弧 及 相关的刺激 是形成反射的两个必要条件。(一定要记住)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脊髓 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 神经系统 是否正常。 人的许多有意识行为可以不牵涉到感受器,如踢踢腿、甩甩手等自主的随意动作。 7、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和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射弧比较固定,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缩手、眨眼等反射。
2.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形成的;由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完成;反射弧不固定,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需要不断强化。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简而言之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8、内分泌腺与激素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 血液循环 输送到全身各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极微 ,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9、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10、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和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 动态平衡 的结果
11(1)产热:
①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②在 运动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骨骼肌 。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③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2)散热
①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散热有直接散热和 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②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散热量 减少;温度高时,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散热量 增加 。③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有限。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汗液蒸发 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1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
12、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感应性。
13、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感震性等。
14.植物向光性原因:受 单侧光 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15、生长素的发现:(植物向光性实验很重要,好好看看)
(1)1880年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 ————猜想1:胚芽的生长、弯曲依靠胚芽尖端;
现象:A、胚芽在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 B、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 结论:胚芽的向光弯曲生长于胚芽尖端有关。
现象:A、胚芽用一个锡箔小帽套起来,胚芽直立生长;B、胚芽尖端基部用锡箔包围,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胚芽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1928年温特实验:【实验1】把胚芽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把琼脂块分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的一侧,结果向光一侧弯曲生长; 猜想:可能琼脂本身有营养能促进胚芽生长; 可能是胚芽尖端有某种物质留在琼脂块上,通过琼脂块传到胚芽上,使胚芽生长;
【实验2】如果把没有接触过的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结论:胚芽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进尖端下部的生长; 【注意】为什么要用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做实验? 排除了胚芽生长可能是琼脂的作用; (3)1934年荷兰郭葛实验:分离并提纯了生长,经鉴定是吲哚乙酸。 注意事项:(考试之前以下20点必看,非常重要)
1、声音三个基本特征及每一个特征与什么有关。超声波是声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次声波与地震有关。 2、减小噪声的三个途径。
3、树木在水中的倒影、照镜子是光的反射。人的影子,小孔成像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盛楼、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的折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要能区分。作图时要作出法线,有角度的要标出角度,入射角、反射角都是与法线的夹角。 4、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用是太阳灶,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应用是后视镜。这与透镜刚好相反。
5、光的折射,一定要记住空气中的角最大,眼睛看见东西是光进入眼睛,眼睛不会发光。水中物体偏浅,水中的人看岸上的东西偏高。给你一些光线,判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时,要先找到既是垂线又是角平分线的那条是法线。 6、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定要背出,如何使像大一些的方法要搞清楚。如果光屏中的像偏上,使得像成在光屏中央,有三种方法调节,光屏可以向上移动,物也是向上移动,凸透镜应该向下。要能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7、近视眼与远视眼原因及矫正要知道,晶状体由睫状体来调节,虹膜调节瞳孔,成像在视网膜上。视觉在大脑皮层。 8、要特别注意凸透镜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必考。
9、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要知道。听到巨响时要张嘴是为了是耳咽管打开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0、电路故障问题,若是实物图,先转换成电路图,再从短路和断路两种情况考虑。如两个灯泡都不亮,一般是断路。 11、连接实物图时,一定要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正负接线组不要接反,滑动变阻器要看清题目要求后再接。 11、电学计算题里,要灵活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里面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当有多种状态时,一定要画出等效电路图,然后标条件。列方程时常考虑电源电压不变这一点。 12、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描述时一定要控制变量。
1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实验必考,要知道如何设计电路图,要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注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
14、电学计算题里,要特别注意求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的这一类题目。先求当R变最大时,电压变和电流表怎么样,从而求出R变的最大值,然后求R变最小时,电压变和电流表怎么样,从而求出R变的最小值。 15、磁体的方向,磁体内部方向怎么样,磁体外部方向怎么样。奥斯特实验要去看看。
16、小磁针和铁粉分别有什么作用要知道。右手螺旋定则要注意。电磁铁的原理、应用及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要知道。 17、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电生磁。法拉第,电磁感应,磁生电。产生感应电流的要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感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电磁继电器的原理,优势要记住。
18、反射、反射弧要知道。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功能、缺乏会怎么样要知道。蝌蚪的甲状腺激素实验要注意。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人体体温调节中,散热,产热怎么样要记住。血管怎么样要知道。 19、植物向光性实验必考。与该实验向关的题目多去看看。
20、考试一定要仔细,做完以后一定要仔细检查,碰到电学计算题一定要好好分析,仔细审题,公式,单位,答不要忘了。材料题,一定要看清楚材料里面所隐含的信息,尽量答完整。
第1章 声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3.利用回声可测距离:4.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0、可以利用声波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记住敲西瓜是根据音调,敲铁轨是根据音色) 补充:
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
3、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第2章光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注意千万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漫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和物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平面镜成像实验:(一定要背出)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在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用一支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到结论:像和物大小相等。 4、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5、实验时,人应在物的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物所成的像。
6、物远离玻璃板时,像也远离玻璃板,但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与物等大。物的大小不变,像也不变。 7、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屏接收。 8、透过玻璃板后观察到2个像的原因是:蜡烛经过玻璃的2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因此玻璃要薄一点。
9、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2个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等于物距,合理吗? 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入另一种介质时产生的偏折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最大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三、透镜
1、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3、填表: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定要背出)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在探究前,小明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
4、在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下边缘处,那么凸透镜应向上移动,蜡烛和光屏应该像下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定要背出) 具体见下表: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增大) (减小) (变小) ⑸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减小 像变小 (增大) (增大) (变大)
例题:拍照片时如果想让像大些,则应( 减小 )镜头与人间的距离,( 增大 )镜头与底片的距离。 分析:像变大→像距增大→物距减小 第3章 人体的感觉
1、人眼由眼睑、睫毛、泪腺、结膜、眼外肌等眼球附属结构和眼球构成。
2、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眼球壁由外到内分三层,外层为角膜和巩膜,中层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眼球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球的光强度。睫状体的紧张度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4、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5、眼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注意成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6、近视及远视的成因: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可以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物体,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可以佩戴凸透镜。 7、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8、声音的传导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其中气传导是声波传入人耳的正常途径。 9
10、听觉的形成途径: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11、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皮肤内有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性感受器,能感受不同刺激,引起触觉、温度觉、痛觉等不同感觉。
12、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皮肤由外到内依次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能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位于真皮层内。 13、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14、人的舌粘膜上有称为味蕾的味觉感受器,它由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组成,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味觉细胞,引起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从而产生味觉。 15、味觉有酸甜苦咸。
16、空气中的气味物质分子到达嗅上皮时,先溶于粘液中,再作用于嗅纤毛而刺激嗅细胞,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17、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说明嗅觉具有适应性。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R1:R2:R3:„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电压: 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定要背出)实验开始时的作用是保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的作用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第5章 电与磁 磁体:
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
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退磁)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
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内部相反) 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 五、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磁场的方向与与电流方向有关。用安培定则判断。 【知识梳理】 一、电磁铁:
组成:线圈、铁芯; 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2、能量变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1)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2)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⑶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第7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有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特别注意:攻击行为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如虎和狮子不是攻击行为。社群行为如蚂蚁、蜜蜂和猴子等。
2、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注意: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大脑表面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构成,大脑皮层下面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 3、人的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4
5、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皮层控制。 6、反射与反射弧
1.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 对各种刺激所发出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方式方法而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
2.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 反射弧 。包括: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五个部分。 完整的反射弧 及 相关的刺激 是形成反射的两个必要条件。(一定要记住)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脊髓 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 神经系统 是否正常。 人的许多有意识行为可以不牵涉到感受器,如踢踢腿、甩甩手等自主的随意动作。 7、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和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射弧比较固定,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缩手、眨眼等反射。
2.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形成的;由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完成;反射弧不固定,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需要不断强化。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简而言之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8、内分泌腺与激素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 血液循环 输送到全身各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极微 ,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9、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10、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和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 动态平衡 的结果
11(1)产热:
①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②在 运动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骨骼肌 。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③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2)散热
①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散热有直接散热和 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②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散热量 减少;温度高时,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散热量 增加 。③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有限。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汗液蒸发 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1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
12、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感应性。
13、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感震性等。
14.植物向光性原因:受 单侧光 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15、生长素的发现:(植物向光性实验很重要,好好看看)
(1)1880年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 ————猜想1:胚芽的生长、弯曲依靠胚芽尖端;
现象:A、胚芽在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 B、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 结论:胚芽的向光弯曲生长于胚芽尖端有关。
现象:A、胚芽用一个锡箔小帽套起来,胚芽直立生长;B、胚芽尖端基部用锡箔包围,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胚芽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1928年温特实验:【实验1】把胚芽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把琼脂块分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的一侧,结果向光一侧弯曲生长; 猜想:可能琼脂本身有营养能促进胚芽生长; 可能是胚芽尖端有某种物质留在琼脂块上,通过琼脂块传到胚芽上,使胚芽生长;
【实验2】如果把没有接触过的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结论:胚芽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进尖端下部的生长; 【注意】为什么要用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做实验? 排除了胚芽生长可能是琼脂的作用; (3)1934年荷兰郭葛实验:分离并提纯了生长,经鉴定是吲哚乙酸。 注意事项:(考试之前以下20点必看,非常重要)
1、声音三个基本特征及每一个特征与什么有关。超声波是声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次声波与地震有关。 2、减小噪声的三个途径。
3、树木在水中的倒影、照镜子是光的反射。人的影子,小孔成像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盛楼、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的折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要能区分。作图时要作出法线,有角度的要标出角度,入射角、反射角都是与法线的夹角。 4、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用是太阳灶,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应用是后视镜。这与透镜刚好相反。
5、光的折射,一定要记住空气中的角最大,眼睛看见东西是光进入眼睛,眼睛不会发光。水中物体偏浅,水中的人看岸上的东西偏高。给你一些光线,判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时,要先找到既是垂线又是角平分线的那条是法线。 6、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定要背出,如何使像大一些的方法要搞清楚。如果光屏中的像偏上,使得像成在光屏中央,有三种方法调节,光屏可以向上移动,物也是向上移动,凸透镜应该向下。要能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7、近视眼与远视眼原因及矫正要知道,晶状体由睫状体来调节,虹膜调节瞳孔,成像在视网膜上。视觉在大脑皮层。 8、要特别注意凸透镜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必考。
9、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要知道。听到巨响时要张嘴是为了是耳咽管打开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0、电路故障问题,若是实物图,先转换成电路图,再从短路和断路两种情况考虑。如两个灯泡都不亮,一般是断路。 11、连接实物图时,一定要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正负接线组不要接反,滑动变阻器要看清题目要求后再接。 11、电学计算题里,要灵活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里面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当有多种状态时,一定要画出等效电路图,然后标条件。列方程时常考虑电源电压不变这一点。 12、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描述时一定要控制变量。
1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实验必考,要知道如何设计电路图,要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注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
14、电学计算题里,要特别注意求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的这一类题目。先求当R变最大时,电压变和电流表怎么样,从而求出R变的最大值,然后求R变最小时,电压变和电流表怎么样,从而求出R变的最小值。 15、磁体的方向,磁体内部方向怎么样,磁体外部方向怎么样。奥斯特实验要去看看。
16、小磁针和铁粉分别有什么作用要知道。右手螺旋定则要注意。电磁铁的原理、应用及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要知道。 17、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电生磁。法拉第,电磁感应,磁生电。产生感应电流的要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感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电磁继电器的原理,优势要记住。
18、反射、反射弧要知道。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功能、缺乏会怎么样要知道。蝌蚪的甲状腺激素实验要注意。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人体体温调节中,散热,产热怎么样要记住。血管怎么样要知道。 19、植物向光性实验必考。与该实验向关的题目多去看看。
20、考试一定要仔细,做完以后一定要仔细检查,碰到电学计算题一定要好好分析,仔细审题,公式,单位,答不要忘了。材料题,一定要看清楚材料里面所隐含的信息,尽量答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