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唯一的听众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个孩子。先前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床腿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解决心中的疑问。

二、齐读课题,释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正因,“唯一”是什么意思?

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 教师板书易混易错字词,学生认读。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门框)授(传授)

四、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 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来形容一下?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2. 简要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成为能演奏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五、作业设计

1. 课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 听写生字。

2. 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阅读课文,研读感悟

1. 唯一的“听众”是什么时候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之后是为了帮助我。

2.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听众”言语的句子,结合当时的谈话环境。

(1)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为什么要这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并打消“我”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我”勇气和信心。

再读老妇人的话,体会老妇人呵护年轻人。

(2)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大家齐读句子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分信心。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4)“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总结“我”在学小提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总结全文,品读评点

1. 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许多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她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这也是大家要学习的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 任选一段令你心动,生活贴切的场景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1. 大家想象一下,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她告诉“我”真实身份,“我”会怎么样?大家课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2.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1、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2、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穷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什么?

2、为了更好地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同学们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之前曾经学习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天要学的《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教师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规范并帮助学生正音。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三、默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默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1)感受到桑娜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2)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3)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教师指名回答。

二、朗读课文,研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之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引导下面句子:

(1)“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课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善良美好的心灵。

(2)“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母亲死后的惨象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们总可以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停顿、间歇;(2)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这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1)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的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四、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

五、作业设计

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习题精选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 ū shì gē bǎn qīng tīng yán sù

( ) ( ) ( ) ( )

d ǎo mãi kuí wú bào yuàn miǎn qiǎng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1. 你没有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 我( )小明睡过头了,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 平静

3. 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4. 西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5. 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6、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三、将省略号的正确用法填入括号中。

①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2.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它们抱过来啊?„„它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3.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4.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四、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1. 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

2.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3. 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

五、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船上的帆还没有张起来。( )

2. 请把这张喜报发下去。( )

3. 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 )

4. 昨天,百货大楼开张了。( )

5. 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

答案依次如下:

一、舒适 搁板 倾听 严肃 倒霉 魁梧 抱怨 勉强

二、1. 抱怨2. 埋怨3. 安静4. 平静5. 与其„„不如„„6. 宁可„„也

三、③①④②

四、1. 自作自受2. 心惊肉跳3、大吃一惊

五、1.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2. 量词;3. 看、望;4. 商店开业;5. 陈设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 ãn shâng zhuāng zhîng jiâ yì zhuī wân

( ) ( ) ( ) ( )

hu āng táng shēng wàng gē shě dà chī yī jīng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埋藏 珍藏

1. 我一直( )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2. 春天到了,( )在地里的种子一个个都探出头来。

亲近 亲昵 亲切

3. 我时常想起老师那( )地教导。

4. 那双鞋子可能是他最( )的东西了。

5. 她( )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

三、读下列句子,完成练习。

1.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里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里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缩写句子。

1. 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意思。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表示解释或说明;(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示声音的延长。

1. 这就是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过——她是个聋子。( )

2. 我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

3. 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 )

4.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答案依次如下:

一、神圣 庄重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大吃一惊

二、1. 珍藏2. 埋藏3. 亲切4. 亲近5. 亲昵

三、1. 足音 悠悠的小令 “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2. 潭水 慈祥的眼神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

四、1. 这是结论。2. 老妇人坐。3. 小山上有树林。

五、1. (2)2. (1)3. (3)4. (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个孩子。先前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床腿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解决心中的疑问。

二、齐读课题,释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正因,“唯一”是什么意思?

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 教师板书易混易错字词,学生认读。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门框)授(传授)

四、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 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来形容一下?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2. 简要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成为能演奏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五、作业设计

1. 课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 听写生字。

2. 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阅读课文,研读感悟

1. 唯一的“听众”是什么时候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之后是为了帮助我。

2.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听众”言语的句子,结合当时的谈话环境。

(1)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为什么要这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并打消“我”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我”勇气和信心。

再读老妇人的话,体会老妇人呵护年轻人。

(2)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大家齐读句子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分信心。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4)“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总结“我”在学小提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总结全文,品读评点

1. 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许多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她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这也是大家要学习的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 任选一段令你心动,生活贴切的场景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1. 大家想象一下,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她告诉“我”真实身份,“我”会怎么样?大家课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2.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1、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2、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穷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什么?

2、为了更好地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同学们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之前曾经学习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天要学的《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教师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规范并帮助学生正音。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三、默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默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1)感受到桑娜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2)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3)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教师指名回答。

二、朗读课文,研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之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引导下面句子:

(1)“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课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善良美好的心灵。

(2)“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母亲死后的惨象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们总可以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停顿、间歇;(2)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这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1)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的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四、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

五、作业设计

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习题精选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 ū shì gē bǎn qīng tīng yán sù

( ) ( ) ( ) ( )

d ǎo mãi kuí wú bào yuàn miǎn qiǎng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1. 你没有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 我( )小明睡过头了,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 平静

3. 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4. 西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5. 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6、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三、将省略号的正确用法填入括号中。

①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2.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它们抱过来啊?„„它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3.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4.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四、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1. 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

2.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3. 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

五、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船上的帆还没有张起来。( )

2. 请把这张喜报发下去。( )

3. 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 )

4. 昨天,百货大楼开张了。( )

5. 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

答案依次如下:

一、舒适 搁板 倾听 严肃 倒霉 魁梧 抱怨 勉强

二、1. 抱怨2. 埋怨3. 安静4. 平静5. 与其„„不如„„6. 宁可„„也

三、③①④②

四、1. 自作自受2. 心惊肉跳3、大吃一惊

五、1.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2. 量词;3. 看、望;4. 商店开业;5. 陈设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 ãn shâng zhuāng zhîng jiâ yì zhuī wân

( ) ( ) ( ) ( )

hu āng táng shēng wàng gē shě dà chī yī jīng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埋藏 珍藏

1. 我一直( )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2. 春天到了,( )在地里的种子一个个都探出头来。

亲近 亲昵 亲切

3. 我时常想起老师那( )地教导。

4. 那双鞋子可能是他最( )的东西了。

5. 她( )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

三、读下列句子,完成练习。

1.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里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里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缩写句子。

1. 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意思。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表示解释或说明;(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示声音的延长。

1. 这就是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过——她是个聋子。( )

2. 我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

3. 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 )

4.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答案依次如下:

一、神圣 庄重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大吃一惊

二、1. 珍藏2. 埋藏3. 亲切4. 亲近5. 亲昵

三、1. 足音 悠悠的小令 “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2. 潭水 慈祥的眼神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

四、1. 这是结论。2. 老妇人坐。3. 小山上有树林。

五、1. (2)2. (1)3. (3)4. (2)


相关文章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
  • 1 9.穷人 1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环境句子的作用. 2.理解课 ...查看


  • 课题:11唯一的听众
  • 课题 9.穷人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抱怨"."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复习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重难点 [词语盘点]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 ...查看


  • 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训练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 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这篇课文两条线索:贯串全文的是"我"的心理,行 ...查看


  • 青山不老的教案
  •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 ...查看


  •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推荐)
  • 第三单元 心灵之歌 缪红霞 第一节课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的: 一. 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及写作方法: 二.初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比较课文选材的多角度.多样性,整体感 知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和感恩社会的情操.(教学重点 ...查看


  • 六上语文复习第三单元
  • 六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班级 姓名 成绩 快乐字词(2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dǎo mãi huāng táng yōu lǜ bào yuàn ( ) ( ) ( ) ( ) shū shì jiâ yì gē sh ...查看


  • 人间真情导学单
  • "人间真情"单元主题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 一.通读本单元课文,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搜集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 我会读 搁板 寡妇 蜷缩 瞥见 攥着 嗫嚅 尴 ...查看


  • 第九课穷人
  • 生活处处有真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