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带天体挑战行星形成传统理论

柯伊伯带至少包含了7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天体

柯伊伯带天体2002 UX25(神秘的地球uux.cn插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报:美国科学家日前指出,太阳系中迄今为止已知最大的岩石或许能够漂在一个浴缸中。这一在行星轨道外运行的岩—冰混合物的密度竟然比水还小,但如果真想把它放到水中,或许你需要找一个从伦敦到法兰克福那么大的浴缸。

这颗天体名为2002 UX25,位于柯伊伯带。该天体的直径约为650公里,然而其较低的密度和尺寸似乎与柯伊伯带乃至整个太阳系中大型固体天体形成的主导理论相背离。美国帕萨迪纳市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Michael Brown在即将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报告了2002 UX25的密度测量结果,该研究也同时发表在arXiv的在线预印服务器上。

博尔德市科罗拉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Andrew Youdin表示,通常认为柯伊伯带中的天体自太阳系形成以来经历了较少的变化,因此该区域“为科学家了解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提供了最佳的机会”。

根据天体形成的主导理论,围绕在幼年太阳周围的漩涡盘中的微小尘埃颗粒逐渐碰撞,进而合并成为更大的颗粒。这一过程最终在柯伊伯带中形成了矮行星,例如冥王星;而在太阳系内侧则形成了地球以及其他的岩态行星。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柯伊伯带中的大型天体是由这些合并的小颗粒构成的,那么这些小颗粒与大天体之间的密度应当是相关的。然而在柯伊伯带中,直径不足350公里的天体的密度似乎比水还要小,而那些直径超过800公里的天体的密度则似乎要比水大。

关于这种不匹配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较小的天体可能更多孔,而较大的天体由于更大的引力使得冰与岩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形成了一种密度更大的结构。然而如果这一假设能够成立,那么一些直径在600公里左右的中等规模的天体则应该拥有介于小天体和大天体之间的密度。

但很遗憾,这并不是天文学家在2002 UX25中所看到的情况。这颗巨大的岩石是柯伊伯带中第一颗被测定了密度的中等大小的天体,而类似大小的天体在那里还有很多。在数个空间和地基望远镜的测量基础上,天文学家计算出,2002 UX25的密度为0.82克每立方厘米——大约比水轻了18%。

Brown强调,这么低的密度意味着2002 UX25主要由冰构成,从而也就很难理解柯伊伯带中更大的、由更多岩石构成的天体是如何从较小的天体合并而来的。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外侧的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它的位置处于距离太阳40至50天文单位低倾角的轨道上。该处过去一直被认为空无一物,是太阳系的尽头所在。但事实上这里却热闹无比,满布着直径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物体。柯伊伯带上的这些物体是怎么成形的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积理论来解释,这些物体在绕日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后黏附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体,形成现在的样子。柯伊伯带是现在所知的太阳系边界,是太阳系大多数彗星 的发源地。

柯伊伯带至少包含了7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天体

柯伊伯带天体2002 UX25(神秘的地球uux.cn插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报:美国科学家日前指出,太阳系中迄今为止已知最大的岩石或许能够漂在一个浴缸中。这一在行星轨道外运行的岩—冰混合物的密度竟然比水还小,但如果真想把它放到水中,或许你需要找一个从伦敦到法兰克福那么大的浴缸。

这颗天体名为2002 UX25,位于柯伊伯带。该天体的直径约为650公里,然而其较低的密度和尺寸似乎与柯伊伯带乃至整个太阳系中大型固体天体形成的主导理论相背离。美国帕萨迪纳市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Michael Brown在即将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报告了2002 UX25的密度测量结果,该研究也同时发表在arXiv的在线预印服务器上。

博尔德市科罗拉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Andrew Youdin表示,通常认为柯伊伯带中的天体自太阳系形成以来经历了较少的变化,因此该区域“为科学家了解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提供了最佳的机会”。

根据天体形成的主导理论,围绕在幼年太阳周围的漩涡盘中的微小尘埃颗粒逐渐碰撞,进而合并成为更大的颗粒。这一过程最终在柯伊伯带中形成了矮行星,例如冥王星;而在太阳系内侧则形成了地球以及其他的岩态行星。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柯伊伯带中的大型天体是由这些合并的小颗粒构成的,那么这些小颗粒与大天体之间的密度应当是相关的。然而在柯伊伯带中,直径不足350公里的天体的密度似乎比水还要小,而那些直径超过800公里的天体的密度则似乎要比水大。

关于这种不匹配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较小的天体可能更多孔,而较大的天体由于更大的引力使得冰与岩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形成了一种密度更大的结构。然而如果这一假设能够成立,那么一些直径在600公里左右的中等规模的天体则应该拥有介于小天体和大天体之间的密度。

但很遗憾,这并不是天文学家在2002 UX25中所看到的情况。这颗巨大的岩石是柯伊伯带中第一颗被测定了密度的中等大小的天体,而类似大小的天体在那里还有很多。在数个空间和地基望远镜的测量基础上,天文学家计算出,2002 UX25的密度为0.82克每立方厘米——大约比水轻了18%。

Brown强调,这么低的密度意味着2002 UX25主要由冰构成,从而也就很难理解柯伊伯带中更大的、由更多岩石构成的天体是如何从较小的天体合并而来的。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外侧的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它的位置处于距离太阳40至50天文单位低倾角的轨道上。该处过去一直被认为空无一物,是太阳系的尽头所在。但事实上这里却热闹无比,满布着直径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物体。柯伊伯带上的这些物体是怎么成形的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积理论来解释,这些物体在绕日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后黏附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体,形成现在的样子。柯伊伯带是现在所知的太阳系边界,是太阳系大多数彗星 的发源地。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发现能浮于水面的最大固体 直径650公里
  •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作者:陈丹2013年11月15日 00:43 [导读] 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迈克尔·布朗在太阳系柯伊伯带发现了能够漂浮于水面的最大固体--一颗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星体. 原标题:直径650公里岩冰星体密度比水还要低 ...查看


  • 九大行星变八大 冥王星被降级
  • 本届国际天文大会将改写行星的定义,而全世界的教科书和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天文学观念,也要随之改写 8月14日至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天文学家汇集风光如画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三年一度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与往届不同,本次第26届会议具 ...查看


  • 详解太阳系的奥秘
  • 太阳系中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重力约束天体的行星系统:8颗行星.已知173颗卫星.5颗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含有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太阳系包括:太阳,4颗类地内行星,许多小岩石构成的小行星带, ...查看


  • 科学家在冥王星之外发现新的矮行星
  • 科学家在冥王星之外发现新的矮行星 许多彗星就起源于柯伊伯带或是奥尔特云,但是它们的扁圆的轨道会将它们拖向太阳,尽管一般认为太阳系的外层区域主要是由比冥王星小的天体构成的.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太阳系家族的合影中,现在又多了一个新面 ...查看


  • 冥王星:你好!再见!
  • 人们对冥王星的想象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那里究竟是冰封的不毛之地,还是可能存在巨型间歇泉和地下海洋,甚至原始生命的神奇之地? 北京时间7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新视野号"传回了一张冥王星的最新照片,不仅 ...查看


  • 九大行星不再 太阳系更改家谱 --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家族(三)
  • 为何失宠 "行星"这个词汇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是"流浪汉".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那么,被 ...查看


  • 天文学发展简史
  • 中国<书经>有世界最早(公元前2137年) 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测定木星绕天一周的周期为12年. 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国殷朝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 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以及世界上最古的日珥记事. 公元前 ...查看


  • 冥王星或隐藏多达10颗卫星尚未发现(图)
  • 这张照片同样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可能是目前我们获得的质量最好的冥王星图像,可以明显看到冥王星地表存在颜色的差异,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当2015年夏天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抵达冥王星附近之后,科学家们或将最终揭 ...查看


  • 毁掉太阳系的九种方法
  • 人类正在把自己的母星搞得千疮百孔,天知道我们会不会把其他地方也搞砸?这里我们列出了未来学家眼中10种可能毁掉整个太阳系的方法--还是无意间毁的.排名不分先后,前方高能预警. 粒子加速器大灾变 粒子加速器运行时无意间释放出的奇异粒子也许会让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