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食话]郑和下西洋与鱼苦瓜的故事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三保太监郑和(原姓马,皇帝赐姓郑,云南人。)奉圣旨率领士兵27800人,建造楼船62艘,从南京出发,至泰国、越南、新加坡、龙牙门、马辰、泗水、帝汶岛、吕宋、马达维亚、马六甲、斯里兰卡等地,先后7次,最远到过印度和非洲东岸,国威远播,传达中国文化,交流中外物产,是中国最光荣的宣慰使节。

据明代费信著《星槎胜览》记载,三保太监当时带当时去带去许多蔬菜(蔬菜食品)、菜种,以及鱼肉之类,以及鱼肉之类,因为生鱼离水仍能生存很久,所以带去不少乌鳢鱼,(即生鱼),作为船夫的伙食。因为这种鱼适宜在亚热带繁殖,故传布到南洋各地,数百年来,南洋一带,到处都有生鱼上市,产量甚高。后由华侨传播,而今美洲各地都有它的“子孙”,并成为华侨常吃的鱼类之一。外国人也很喜欢吃,称它为“唐人鱼”。

另据《星槎胜览.苏门答剌国》中有一段说:“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油食品),香甜可口。”这种一等瓜就是由三保太监带回中国的,即今天我们日常吃的苦瓜。苦瓜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我国广东、台湾,以及闽南都有生产,其他各省,则不易得见。 此外,三保太监还带回很多名贵物产,如燕窝(燕窝食品)、鱼翅,爪哇的水果(水果食品)——榴连等。

~~~~~~~~~~~~~~~~~~~~~~~~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三保太监郑和(原姓马,皇帝赐姓郑,云南人。)奉圣旨率领士兵27800人,建造楼船62艘,从南京出发,至泰国、越南、新加坡、龙牙门、马辰、泗水、帝汶岛、吕宋、马达维亚、马六甲、斯里兰卡等地,先后7次,最远到过印度和非洲东岸,国威远播,传达中国文化,交流中外物产,是中国最光荣的宣慰使节。

据明代费信著《星槎胜览》记载,三保太监当时带当时去带去许多蔬菜(蔬菜食品)、菜种,以及鱼肉之类,以及鱼肉之类,因为生鱼离水仍能生存很久,所以带去不少乌鳢鱼,(即生鱼),作为船夫的伙食。因为这种鱼适宜在亚热带繁殖,故传布到南洋各地,数百年来,南洋一带,到处都有生鱼上市,产量甚高。后由华侨传播,而今美洲各地都有它的“子孙”,并成为华侨常吃的鱼类之一。外国人也很喜欢吃,称它为“唐人鱼”。

另据《星槎胜览.苏门答剌国》中有一段说:“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油食品),香甜可口。”这种一等瓜就是由三保太监带回中国的,即今天我们日常吃的苦瓜。苦瓜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我国广东、台湾,以及闽南都有生产,其他各省,则不易得见。 此外,三保太监还带回很多名贵物产,如燕窝(燕窝食品)、鱼翅,爪哇的水果(水果食品)——榴连等。

~~~~~~~~~~~~~~~~~~~~~~~~


相关文章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教案
  • 四川省郫县唐元镇初级中学 张洪文 指导教师:四川省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永辉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的学习,知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 能力要求: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 ...查看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二.教材分析 明清两朝是封建制度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本课 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 ...查看


  •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故事
  •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故事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查看


  • [郑和远航]教案
  • 郑和远航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孙利华 215107 [1**********] 教案背景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 ...查看


  • 伟大的郑和
  • 郑和下西洋 编辑词条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 ...查看


  • 15.小帆船
  • 15.小帆船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这合适的材料制 ...查看


  • 齐鲁书社四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
  • 第17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 ...查看


  •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 ...查看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1
  • 四年级下册 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本学期将继续学习六--十单元.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