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与训练
【链接】
标点:
1、省略号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2)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4)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
思未尽等。”
2、破折号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
3、引号
(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特殊含义)
(3) 表强调; (4)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一、筛选信息类试题方法: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先明确: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
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 ... 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
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 ... 的情感,表达了... ...的观点
描写: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 ...的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
b环境描写:写出了... ...情景,烘托... ...的气氛,衬托了人物... ...的性
格 。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由文章中某件事去发表议论,做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
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2、 本文的线索是?
(1)线索的特点:
A、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
B、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1
(2)判断:线索往往是标题或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3)线索的作用:
1、使文章结构严谨
2、线索上凝聚着某种感情(亲情、友情...)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首先明确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然后依据:(何时何地)谁 + 干什么 + 结果怎样 或者 什么 + 怎么样
原则:准确、清楚、简洁
4、 中心思想概括:
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
精神品质)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5、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有关句子回答,也可
提取关键词加工。
6、人称
第一人称 优点: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缺点: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第三人称 优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真实。
7、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先后的顺序进行顺序叙述。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自然流畅。
2、倒叙: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插叙的作用:对内容补充交待,帮助展开情节。
8、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9、、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
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二、记叙文中考题:
【孩子和书】(2006)
○1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
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
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
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
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
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
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
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
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
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
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3
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
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
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
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
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
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
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1○1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
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12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
书,写书的人
×年×月
○13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14“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
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5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
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文中的横线。( )(2分)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2.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_______ _;(3)_______ _;(4)_____
___ (9分)
3.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
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5分)
4.联系全文,第⑩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6分)
5.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盖 房】 阎连科
①为了盖房,父亲每年过节都很少添新衣;为了盖房,父亲把房前屋后能栽树的地方全
都栽上了泡桐、杨树。
②到了冬天,父亲还在那树苗身上涂上白灰、围上稻草,以使它过个暖冬。春天来时,
他把这些稻草取掉,和让孩子们脱掉过热的棉衣一样,再在小树周围扎下一圈枣刺棵儿,以
防孩子们的热手去那树上摸碰。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 ③那些小树在几年或多年之后,长到中年、老年,就成了我家房上的檩梁。
④到我家那七间房子全都成了瓦房以后,父亲虽然不是第一个盖筑瓦屋的村人,却是第
一个让家里没有草房——包括鸡窝、猪圈——的房主。而且,在我们家的院落里,父亲在他
哮喘病已经明显加重的时候,还带着避寒的暖纱口罩,拉着板车,领着我们兄弟姐妹,蹬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5
已经封冻结冰的几十米宽的酷冷伊河,到几十里外的一条白涧沟里寻找二三指厚的红色薄片
石头,拉回来铺满院子、铺满通往厕所和猪圈的风道小路,使那二分半的宅院,没有见土的
地方。
⑤每到雨天,街上和别户各家,到处都泥泞不堪,只有我们家里洁洁净净。那样的天气
里,我们家院里总是站满了村人邻居,他们在那不见泥沙的院里,打牌说笑、讲述故事、议
论命运和生老病死,把我们家那所宅院和那宅院中围困着的乡村人的人生,当成村落建筑和
日子的榜样与楷模。
⑥事实上,那所宅院和宅院中的日子,的确在那片村落和方圆多少里的村落中,都有着
被夸大的影响和声誉,对许多农民的日子起着一种引导的督促。可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
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他许多的生寿。
⑦记得最后盖我家东边那两间厢房时,父亲领着我们,破冰过河去山沟里拉做地基的石
头,因为车子装得太满,返回时车子陷在伊河当中,我们姐弟全都高卷起裤腿,站在冰河中
用力猛推,不仅没能把车子推动半步,反而每个人的手脸都冻得乌青,腿和脚在冰水中哆嗦
得不能自已。这时候,父亲回过身子,从车辕间出来,把我们姐弟从水中扶到岸上,用棉衣
包着我们各自的腿脚,他自己又返回水中,同哥哥一道,从车上卸着一二百斤重的石头,用
肩膀一块块扛到岸边,直到车子上的石头还剩一半之多,才又独自从冰河中把车子拉上岸来。
⑧父亲从水中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父亲浑身挂着水和冰凌„„哥哥也抱着一块水
淋淋的石头最后从冰河里出来。他把那石头放在车上,望着父亲的脸色说:“不一定非要盖
这两间房子,不能为了房子不要命啊!”
⑨父亲没有马上说话,他瞟了一眼哥哥,又望望我们,最后把目光投向荒凉空无的远处,
好像想了一会儿,悟透并拿定了什么主意,才扭回头来对着他的子女们说:
⑩“得趁我这哮喘不算太重,还能干动活儿就把房子盖起来。要不,过几年我病重了,
干不动了,没把房子给你们盖起来,没有在我活着时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我死了就
对不起你们,也有愧了我这一世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血yuán 关系
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这样”指的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1) ; (2) 。
3.第②段画线句“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这句话运用了 的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
是 。(4
分)
4.第⑥段画线句“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
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许多的生寿。”这在第⑦、⑧段中具体表现为:(6分) (1) (2) (3)
5.对文末一段父亲的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父亲想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否则就干不动了。
B.父亲想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C.父亲想在有生之年把房子盖好,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D.父亲想趁哮喘病还不太重,抓紧盖好房子,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6.第⑧段,父亲从冰水中出来,他的忍着病痛搬运石头的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动,请联
系上下文,在第⑧段的省略号处,补充描写父亲此时的形象。 (80字左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7
【年轻的国旗】(2008)
1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
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
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
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
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
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
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
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
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
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
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
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
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
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
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
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
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
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
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
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
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
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
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
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11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
(2)
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
是 ;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
是 。(4分)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9
字左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与训练
【链接】
标点:
1、省略号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2)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4)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
思未尽等。”
2、破折号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
3、引号
(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特殊含义)
(3) 表强调; (4)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一、筛选信息类试题方法: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先明确: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
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 ... 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
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 ... 的情感,表达了... ...的观点
描写: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 ...的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
b环境描写:写出了... ...情景,烘托... ...的气氛,衬托了人物... ...的性
格 。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由文章中某件事去发表议论,做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
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2、 本文的线索是?
(1)线索的特点:
A、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
B、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1
(2)判断:线索往往是标题或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3)线索的作用:
1、使文章结构严谨
2、线索上凝聚着某种感情(亲情、友情...)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首先明确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然后依据:(何时何地)谁 + 干什么 + 结果怎样 或者 什么 + 怎么样
原则:准确、清楚、简洁
4、 中心思想概括:
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
精神品质)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5、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有关句子回答,也可
提取关键词加工。
6、人称
第一人称 优点: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缺点: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第三人称 优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真实。
7、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先后的顺序进行顺序叙述。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自然流畅。
2、倒叙: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插叙的作用:对内容补充交待,帮助展开情节。
8、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9、、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
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二、记叙文中考题:
【孩子和书】(2006)
○1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
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
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
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
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
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
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
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
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
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
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3
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
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
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
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
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
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
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1○1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
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12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
书,写书的人
×年×月
○13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14“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
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5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
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文中的横线。( )(2分)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2.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_______ _;(3)_______ _;(4)_____
___ (9分)
3.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
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5分)
4.联系全文,第⑩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6分)
5.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盖 房】 阎连科
①为了盖房,父亲每年过节都很少添新衣;为了盖房,父亲把房前屋后能栽树的地方全
都栽上了泡桐、杨树。
②到了冬天,父亲还在那树苗身上涂上白灰、围上稻草,以使它过个暖冬。春天来时,
他把这些稻草取掉,和让孩子们脱掉过热的棉衣一样,再在小树周围扎下一圈枣刺棵儿,以
防孩子们的热手去那树上摸碰。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 ③那些小树在几年或多年之后,长到中年、老年,就成了我家房上的檩梁。
④到我家那七间房子全都成了瓦房以后,父亲虽然不是第一个盖筑瓦屋的村人,却是第
一个让家里没有草房——包括鸡窝、猪圈——的房主。而且,在我们家的院落里,父亲在他
哮喘病已经明显加重的时候,还带着避寒的暖纱口罩,拉着板车,领着我们兄弟姐妹,蹬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5
已经封冻结冰的几十米宽的酷冷伊河,到几十里外的一条白涧沟里寻找二三指厚的红色薄片
石头,拉回来铺满院子、铺满通往厕所和猪圈的风道小路,使那二分半的宅院,没有见土的
地方。
⑤每到雨天,街上和别户各家,到处都泥泞不堪,只有我们家里洁洁净净。那样的天气
里,我们家院里总是站满了村人邻居,他们在那不见泥沙的院里,打牌说笑、讲述故事、议
论命运和生老病死,把我们家那所宅院和那宅院中围困着的乡村人的人生,当成村落建筑和
日子的榜样与楷模。
⑥事实上,那所宅院和宅院中的日子,的确在那片村落和方圆多少里的村落中,都有着
被夸大的影响和声誉,对许多农民的日子起着一种引导的督促。可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
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他许多的生寿。
⑦记得最后盖我家东边那两间厢房时,父亲领着我们,破冰过河去山沟里拉做地基的石
头,因为车子装得太满,返回时车子陷在伊河当中,我们姐弟全都高卷起裤腿,站在冰河中
用力猛推,不仅没能把车子推动半步,反而每个人的手脸都冻得乌青,腿和脚在冰水中哆嗦
得不能自已。这时候,父亲回过身子,从车辕间出来,把我们姐弟从水中扶到岸上,用棉衣
包着我们各自的腿脚,他自己又返回水中,同哥哥一道,从车上卸着一二百斤重的石头,用
肩膀一块块扛到岸边,直到车子上的石头还剩一半之多,才又独自从冰河中把车子拉上岸来。
⑧父亲从水中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父亲浑身挂着水和冰凌„„哥哥也抱着一块水
淋淋的石头最后从冰河里出来。他把那石头放在车上,望着父亲的脸色说:“不一定非要盖
这两间房子,不能为了房子不要命啊!”
⑨父亲没有马上说话,他瞟了一眼哥哥,又望望我们,最后把目光投向荒凉空无的远处,
好像想了一会儿,悟透并拿定了什么主意,才扭回头来对着他的子女们说:
⑩“得趁我这哮喘不算太重,还能干动活儿就把房子盖起来。要不,过几年我病重了,
干不动了,没把房子给你们盖起来,没有在我活着时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我死了就
对不起你们,也有愧了我这一世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血yuán 关系
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这样”指的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1) ; (2) 。
3.第②段画线句“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这句话运用了 的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
是 。(4
分)
4.第⑥段画线句“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
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许多的生寿。”这在第⑦、⑧段中具体表现为:(6分) (1) (2) (3)
5.对文末一段父亲的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父亲想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否则就干不动了。
B.父亲想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C.父亲想在有生之年把房子盖好,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D.父亲想趁哮喘病还不太重,抓紧盖好房子,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6.第⑧段,父亲从冰水中出来,他的忍着病痛搬运石头的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动,请联
系上下文,在第⑧段的省略号处,补充描写父亲此时的形象。 (80字左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7
【年轻的国旗】(2008)
1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
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
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
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
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
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
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
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
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
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
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
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
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
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
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
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
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
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
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
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
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
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
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
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11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
(2)
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
是 ;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
是 。(4分)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9
字左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