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如何考高分注意几点

现代考试学和经验表明,正确运用高考临场得分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多种考试心理障碍或极不规范所造成的不合理丢分,而且能通过科学的检查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潜能,考出最佳成绩,提高一至二个分数段。

一、合理分配时间,做题先易后难

据统计,每年高考数学试卷大约有2500个印刷字符,若以每分钟300至400个字符速度读题审题,约需6至8分钟,考虑到有的题目(如一些创新题)要反复阅读,约需15分钟;书写主要用于解答题,约300个字符,按每分钟150个字符的书写速度,约需20分钟。这样,留给思考、草算、文字组织、复查检验及填涂的时间只有80多分钟。所以,为了给解答题(特别是中档题)留下充裕的思考解答时间,做选填题的时间总量应不超过45分钟,每小题一般应在两三分钟内解决,用了五分钟仍未解决的就敢快丢下,先跳过去,待做第二轮时解决,并统一涂卡、填答。解答题中的容易题不妨边想边写,以节省草算等中间环节。对于创新题或压轴题,我们也要给它分配腾出足够的思考解答时间,以免造成很容易做的第(Ⅰ)问及第(Ⅱ)问前几步而得上三五分的,却因没了时间做,后悔不迭,抱憾终身。

虽然高考试卷中题目本身的排列次序已原则上考虑了先简后繁,从易到难,但这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所以,考生在具体答题时,不必拘泥于试卷的既定次序,要通览全卷,根据自己的实际,采取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的由易到难的策略;先做那些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较好,语言、题型熟悉的题目,再啃那些题型生、背景新、思维力度大的题目先熟后生策略。

二、认真审读清楚题意,并善于把题目条件与结论具体化、明显化

事实上,高考时不可能个个考生全做全对得满分,为了区别其答题理解的深与浅、解决得多与少,高考试题每年都制定了比较规范严格的评分标准,各题的评分标准是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分段给分,考生只要答出了这些知识点(即得分点)就给分,答得越多就给得越多,进而累计得分就越高。有鉴于此,为了给今年参加高考应试的考生提供比较切实可行的临场多得分,少丢分策略,现以上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作一粗浅的分析介绍。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审题是为了弄清楚题目要求解决什么矛盾,从而启示、明确从何处入手,向何方前进。可有一些考生,拿到试题,未领会题意,就匆匆下笔,急于作答,结果或是未明究竟瞎撞一阵而碰壁,或是错用(添加、看漏、变更等)条件而致误。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一而再,再而三地读 (默读)、记 (默记)、想 (联想)、化 (转化),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答题形式、数据要求等方面真正搞清

弄懂,特别是要弄清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条件和结论之间与哪些知识有联系。

在阅读、观察、探索、转化数学问题时,应尽可能的使其条件与结论的叙述清晰、具体、明确。如果问题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则不妨画个图;如果问题的表述隐晦,关系复杂,则不妨引入适当的符号,以帮助发现和显化问题的实质与关键。

三、精心广泛联想,及时将问题等价转换

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路探求与解决,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对问题条件与结论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联想有关定义、定理、熟知的命题,常用的证法等。以便通过不断改变命题的叙述方式与形式,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或信息,打通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隧道。

如读到已知两定点F1(- ,0),F2( ,0),满足条件的点P 的轨迹是曲线E ,我们应该联想起双曲线的定义,进而等价转换成曲线E 是某双曲线的一支,于是画出示意图后,就容易把E 的方程求出来。

做立体几何时,通过结合题目的文字和图形(特别是所求的结果)的互补互译的阅读理解,我们头脑中应尽可能多的浮现出线面角、面面角、点面距离的定义和图标,进而启示着我们在图形上去找到(常常是作出)这些目标量,然后加以论证和计算。

四、分解分步,各个击破将一个大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

有些高考解答题,整体难度或陌生感较大,考场上一时做不完满,但决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与方法一片茫然。这时,我们不妨将原问题进行分解分步,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部分或步骤,然后解决我们有所想法的部分或步骤,各个击破,分类合围,因为当我们在解决个体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其相邻的部分的求解有所启发和诱导,力争突破全题,纵即或不能全题解决,但也可最大限度地演算推导几步,并且可将解决的程度表达出来,这样,虽然题目的最后结果没有得出来,但步骤分却积攒了不少。

有些题表上已自然分成了互有关联的两三个小问题,这类题往往前面的问简单,且为后面的问的基础,答好了前面的问题将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所以考生解答此类计算题时,应按其排列顺序,先做前面的问,再做后面的问即从前做到后。

然而当遇到有二三问的证明题时,答题得分策略就不尽相同了,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先做自己最熟悉上手的问,第一问做不出来时,可利用其结果而跳步去解答第二问或第三问。

此外,还有尝试逆推,正难则反;以退为进,分类合围等重要的分段得分策略,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上面介绍的高考应试得分策略,也是数学上的解题策略,因而同时具有得分与解题的双重功能;退可分段得分,进可全题解决。我们寄希望于考生从积极的方面运用这些策略,力争全题解决。

现代考试学和经验表明,正确运用高考临场得分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多种考试心理障碍或极不规范所造成的不合理丢分,而且能通过科学的检查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潜能,考出最佳成绩,提高一至二个分数段。

一、合理分配时间,做题先易后难

据统计,每年高考数学试卷大约有2500个印刷字符,若以每分钟300至400个字符速度读题审题,约需6至8分钟,考虑到有的题目(如一些创新题)要反复阅读,约需15分钟;书写主要用于解答题,约300个字符,按每分钟150个字符的书写速度,约需20分钟。这样,留给思考、草算、文字组织、复查检验及填涂的时间只有80多分钟。所以,为了给解答题(特别是中档题)留下充裕的思考解答时间,做选填题的时间总量应不超过45分钟,每小题一般应在两三分钟内解决,用了五分钟仍未解决的就敢快丢下,先跳过去,待做第二轮时解决,并统一涂卡、填答。解答题中的容易题不妨边想边写,以节省草算等中间环节。对于创新题或压轴题,我们也要给它分配腾出足够的思考解答时间,以免造成很容易做的第(Ⅰ)问及第(Ⅱ)问前几步而得上三五分的,却因没了时间做,后悔不迭,抱憾终身。

虽然高考试卷中题目本身的排列次序已原则上考虑了先简后繁,从易到难,但这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所以,考生在具体答题时,不必拘泥于试卷的既定次序,要通览全卷,根据自己的实际,采取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的由易到难的策略;先做那些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较好,语言、题型熟悉的题目,再啃那些题型生、背景新、思维力度大的题目先熟后生策略。

二、认真审读清楚题意,并善于把题目条件与结论具体化、明显化

事实上,高考时不可能个个考生全做全对得满分,为了区别其答题理解的深与浅、解决得多与少,高考试题每年都制定了比较规范严格的评分标准,各题的评分标准是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分段给分,考生只要答出了这些知识点(即得分点)就给分,答得越多就给得越多,进而累计得分就越高。有鉴于此,为了给今年参加高考应试的考生提供比较切实可行的临场多得分,少丢分策略,现以上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作一粗浅的分析介绍。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审题是为了弄清楚题目要求解决什么矛盾,从而启示、明确从何处入手,向何方前进。可有一些考生,拿到试题,未领会题意,就匆匆下笔,急于作答,结果或是未明究竟瞎撞一阵而碰壁,或是错用(添加、看漏、变更等)条件而致误。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一而再,再而三地读 (默读)、记 (默记)、想 (联想)、化 (转化),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答题形式、数据要求等方面真正搞清

弄懂,特别是要弄清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条件和结论之间与哪些知识有联系。

在阅读、观察、探索、转化数学问题时,应尽可能的使其条件与结论的叙述清晰、具体、明确。如果问题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则不妨画个图;如果问题的表述隐晦,关系复杂,则不妨引入适当的符号,以帮助发现和显化问题的实质与关键。

三、精心广泛联想,及时将问题等价转换

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路探求与解决,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对问题条件与结论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联想有关定义、定理、熟知的命题,常用的证法等。以便通过不断改变命题的叙述方式与形式,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或信息,打通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隧道。

如读到已知两定点F1(- ,0),F2( ,0),满足条件的点P 的轨迹是曲线E ,我们应该联想起双曲线的定义,进而等价转换成曲线E 是某双曲线的一支,于是画出示意图后,就容易把E 的方程求出来。

做立体几何时,通过结合题目的文字和图形(特别是所求的结果)的互补互译的阅读理解,我们头脑中应尽可能多的浮现出线面角、面面角、点面距离的定义和图标,进而启示着我们在图形上去找到(常常是作出)这些目标量,然后加以论证和计算。

四、分解分步,各个击破将一个大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

有些高考解答题,整体难度或陌生感较大,考场上一时做不完满,但决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与方法一片茫然。这时,我们不妨将原问题进行分解分步,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部分或步骤,然后解决我们有所想法的部分或步骤,各个击破,分类合围,因为当我们在解决个体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其相邻的部分的求解有所启发和诱导,力争突破全题,纵即或不能全题解决,但也可最大限度地演算推导几步,并且可将解决的程度表达出来,这样,虽然题目的最后结果没有得出来,但步骤分却积攒了不少。

有些题表上已自然分成了互有关联的两三个小问题,这类题往往前面的问简单,且为后面的问的基础,答好了前面的问题将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所以考生解答此类计算题时,应按其排列顺序,先做前面的问,再做后面的问即从前做到后。

然而当遇到有二三问的证明题时,答题得分策略就不尽相同了,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先做自己最熟悉上手的问,第一问做不出来时,可利用其结果而跳步去解答第二问或第三问。

此外,还有尝试逆推,正难则反;以退为进,分类合围等重要的分段得分策略,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上面介绍的高考应试得分策略,也是数学上的解题策略,因而同时具有得分与解题的双重功能;退可分段得分,进可全题解决。我们寄希望于考生从积极的方面运用这些策略,力争全题解决。


相关文章

  • 高三数学高分策略
  • 2011年高三数学高分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景亮 2010年起广东省开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其中高考数学试题要求体现符合新教材的理念:强化素养淡化专精:强化能力淡化知识:强化 ...查看


  • 模拟考后高三家长会发言稿
  • 模拟考后高三家长会发言稿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3 15:23: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9254 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这次会议.现在高三年级全体同学已经进入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在这最关键的时刻 ...查看


  • 高考最高分:高三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
  • 高考最高分:高三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 语文:作文题目要从小处着眼 语文重在积累,我的建议是,每天把自己容易写错的字词.名句摘录起来,时间一久,有很明显的提高. 写作文方面,一定切忌从大处着眼,避免"假大空".我的建议是,从 ...查看


  • 高三备考发言稿
  • 高三备考发言稿 一:高考分析 考纲分析 (1)对知识要求的分析: 数学科的考试内容以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为主,对知识的考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并且高一级的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2)对能力要求 ...查看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建议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 这段时间高三文科复习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 ...查看


  • 2018高三考生:新高三该怎么对待第一轮复习?
  • 2018高三考生:新高三该怎么对待第一轮复习? 2017高考备考马上就要到来,正在高二的你们也即将步入一轮复习为明年的高考做 准备了,一轮复习是高中最有一次全面学习高中所有知识点的机会,如果把握不住,后果极其严重.目前阶段是基础知识的地毯式 ...查看


  • 高考状元学习法方法篇
  • 方法篇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充实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走向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高中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关于高中学习,没有人会否认方法的重要性.正如2007年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科学的学习方 ...查看


  • 高三新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复习计划
  • 不管是刚刚进入高三还是已经进入到最后一轮的冲刺阶段,如何保证持续高效的复习状态成为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能够有一定的规划和总结,并随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1.分阶段进度安排 在刚刚成为" ...查看


  • 2015年 2016年沈阳市重点高中高考大数据
  • 2015年 20中100人 120中85人 实验北校(不包括北校南读)30人. 31中37人 4中25人 1中29人 5中3人 27中17人 回中3人 铁中6人 同泽7人 11中8人 各校高考成绩: 东北育才: 东北育才高考快讯一: 2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