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山前的是( )

A.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答案 B

解析 洪积扇平原位于山前。

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

A.黄河三角洲

C.黄土高原

答案 D

解析 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两条河流交汇处

B.河流发源地

C.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D.河口位置

答案 B

解析 河流的发源地大多处于山区,不利于城市的建设。

4.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B.崇明岛 D.河谷 B.洪积扇平原 D.角峰

河流示意图

A.①③⑤

C.②③⑥

答案 A

解析 在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在平直的河道,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

5.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B.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C.三角洲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

D.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搬运作用为堆积输送了大量物质。

读下面“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6~8题。 B.①④⑤ D.②④⑥

6.图中甲处为( )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洪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7.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由大到小

8.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入海口处形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向海洋扩展

答案 6.A 7.B 8.D

解析 甲处河流在山前形成洪积平原。从甲—乙—丙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黄河三角洲向海洋不断延伸。潮流作用强,

不利于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B.河流的两岸都能形成城市

C.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河平原

D.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多数分布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答案 A

解析 亚马孙平原自然条件恶劣,城市数量很少。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河流对河岸的作用主要是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凹岸是侵蚀作用,对凸岸是堆积作用。第11题,乙图中T岸侵蚀,

P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剖面线①③。

12.有关崇明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

B.崇明岛主要是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C.崇明岛有可能成为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D.崇明岛面积逐渐增大,在不久的将来会和南侧大陆相连 答案 D

解析 崇明岛面积逐渐增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未来将和北岸相连。

13.下面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

A.亚马孙河流域

C.黄河流域

答案 A

解析 聚落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上述四个流域中,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故城市稀少。

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B.泰晤士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14.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 )

A.①③附近

C.②③附近

答案 C

解析 河流主航道是指其河道最深的地方,②位于河流的右侧,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易被侵蚀,河道较深;③位于河曲凹岸,易被侵蚀,河道较深。

15.受自然因素影响,该河段运量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答案 D

解析 该河段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运量最小。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夏季 D.冬季 B.②④附近 D.①④附近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型。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0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17.读下列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____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______ 和__________两类地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条件对A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200 平原 山区 (2)沿河流及交通线分布 平原居民点多,山区少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故居民点分布多 (3)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发育。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地貌均是由河流的________作用形成的,其中甲地是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________因素的影响,沿河道的地下可能会找到丰富的________资源。

(3)乙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若需打井灌溉,则在图中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较合理。

答案 (1)堆积 冲积扇 山谷口 (2)断层 地下水 (3)种植 C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山前的是( )

A.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答案 B

解析 洪积扇平原位于山前。

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

A.黄河三角洲

C.黄土高原

答案 D

解析 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两条河流交汇处

B.河流发源地

C.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D.河口位置

答案 B

解析 河流的发源地大多处于山区,不利于城市的建设。

4.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B.崇明岛 D.河谷 B.洪积扇平原 D.角峰

河流示意图

A.①③⑤

C.②③⑥

答案 A

解析 在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在平直的河道,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

5.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B.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C.三角洲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

D.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搬运作用为堆积输送了大量物质。

读下面“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6~8题。 B.①④⑤ D.②④⑥

6.图中甲处为( )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洪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7.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由大到小

8.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入海口处形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向海洋扩展

答案 6.A 7.B 8.D

解析 甲处河流在山前形成洪积平原。从甲—乙—丙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黄河三角洲向海洋不断延伸。潮流作用强,

不利于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B.河流的两岸都能形成城市

C.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河平原

D.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多数分布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答案 A

解析 亚马孙平原自然条件恶劣,城市数量很少。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河流对河岸的作用主要是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凹岸是侵蚀作用,对凸岸是堆积作用。第11题,乙图中T岸侵蚀,

P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剖面线①③。

12.有关崇明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

B.崇明岛主要是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C.崇明岛有可能成为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D.崇明岛面积逐渐增大,在不久的将来会和南侧大陆相连 答案 D

解析 崇明岛面积逐渐增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未来将和北岸相连。

13.下面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

A.亚马孙河流域

C.黄河流域

答案 A

解析 聚落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上述四个流域中,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故城市稀少。

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B.泰晤士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14.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 )

A.①③附近

C.②③附近

答案 C

解析 河流主航道是指其河道最深的地方,②位于河流的右侧,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易被侵蚀,河道较深;③位于河曲凹岸,易被侵蚀,河道较深。

15.受自然因素影响,该河段运量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答案 D

解析 该河段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运量最小。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夏季 D.冬季 B.②④附近 D.①④附近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型。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0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17.读下列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____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______ 和__________两类地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条件对A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200 平原 山区 (2)沿河流及交通线分布 平原居民点多,山区少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故居民点分布多 (3)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发育。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地貌均是由河流的________作用形成的,其中甲地是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________因素的影响,沿河道的地下可能会找到丰富的________资源。

(3)乙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若需打井灌溉,则在图中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较合理。

答案 (1)堆积 冲积扇 山谷口 (2)断层 地下水 (3)种植 C


相关文章

  •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
  • 4.3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 课程题目: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 ◆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 ...查看


  •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三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材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出自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三章第四节,本课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以河流地貌的发育来说明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它采用总分的形式,先总写河流地貌的发育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
  •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四章知识结构 营 造 地 表 形 态 的 力 量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表现形式水平运动⇒断裂带.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地势起伏.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下.高温.高压能 ...查看


  •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谢红虹([1**********])05地理科学1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 ...查看


  • 必修三地理第二单元试题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 第二章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 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饿实际情况确定荒漠化的范畴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 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 ...查看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全集
  • 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 绥阳中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 目 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1]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