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A 类笔记

说明:该笔记来源于川师大心理学教师王老师的辅导课,王老师有多年的教育心理学阅卷经验,对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非常熟悉,经她辅导的学生考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请大家将以下列出的考点在教材上标注,再结合练习题,可轻松掌握各考点,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是儿童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既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儿童改造原来的某种图式,使新遇见的事物或事件得以在某种方式上适合于这个图式。或者,他创造或选取某种新的图式,使新事物或事件能够嵌入其间

广义:学习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狭义:特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次级强化(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继起强化物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典型例子是言语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他人‘包括同伴和文学作品、影戏、电视中的人物’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象)和自我强化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垂直/水平:难易不同/相同的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个词的意义,弄清一个科学的概念等。【2010.4,名词解释】理解水平:字面、解释、批判性、创造性

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组织

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分为: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

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2010.4,名词解释】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也称为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一般而论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狭义: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方式。其主要特征:(一致性)和(持久性)。最著名的认知风格是:(场依存)(场独立)

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活动水平+指向性

设法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学生施行帮助,着眼于具体的学生,着眼于学生个体

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体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课堂心理气氛:积极、消极、对抗。教师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有主导作用。影响心理气氛因素:教师的教学、课堂的领导方

式、校风与班风、师生的人际关系、班级的规模

个班)的学习者

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

会的能力的过程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也称为学生集体,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如:班级、学生会

如:团伙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易受到期望影响

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的周围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

【2010年4月:记忆恢复P229 智力技能P281 创造性思维P303】

二、简答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社会化是„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校教育总是要通过塑造或改变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服务于社会和个人。

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2、情感依赖性3、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4、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男生(5-7)较女生(3人内,

2人组合多)大,而且男女生混合的群体较少见 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要讲方式方法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

、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2、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1、启动功能,目标对行动有着“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启动作用2、导向功能,目标通过对活动的各方面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教学3

、激励功能,学和教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取决于学生对目标的期望4、聚合功能,把单个学生聚合起来,从事共同学习活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

、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杂情境中使用抽象观念、原理、法则、理论、概念和方法的能力)分析(培养学生将整体分解成各种因素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将部分整合成合理或新颖的整体)评价(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质量作出判断的能力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1、教学要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强调学生的自由创造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反对奖惩、强化等观念,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调调交往。由于个人内心世界是私密和不可真知的,必须通过多交往来消除隔阂4、强调发展价值观。人本主义强调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主张根据其特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1、宽大误差: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2、光环效应: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地受到对这个学生总的印象的影响3、集中趋势:教师自觉地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4、逻辑误差: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些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5、对比误差:教师有对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学习给予较低评价的一种误差6、邻近误差:相对邻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1、加速制教学策略2、充实制教学策略(水平充实,垂直充实)3、特

殊班级制教学策略(固定特殊班级制,弹性特殊班级制)

原则:正常的对待方式(尽可能用一种与其他学生类似的方式对待特殊学生)、正确的态度(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消除对特殊学生的恐惧和无知)、积极的评价(评价特殊学生的优点和缺陷,并将这些信息用于对待特殊学生的指导)、主动的操作(在利用特殊学生长处的

基础上去帮助他们学习);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复式教学、程序教学

1、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也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①他们不但应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各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②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执业行为规

范,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为人师表”2、教师职业的个性化,要求教师爱护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也对其日常生活、智力、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关心,而且教师的关怀还应包括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现实甚至终极的关怀,教师应是向学生提供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这些是教师的职责

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1、几乎所有学生(90%以上,智力低下者除外)都能掌握90%以上学习材料的目标,其区别仅仅是所花费时间有长有短2、一般地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测验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提出用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综合总结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测验方法

1、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2、共同要素论,桑代克,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3、概括化理论,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4、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迁移概括化理论中的另一元素,他们认为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一般训练的根本东西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1、主义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首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其次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最后要强调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5、过度学习。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

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6记忆术

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理论,也称为压抑理论,

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得出的理论,他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1、动作技能:是以有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如:写字、做体操、操作理化实验,连续性(舞蹈、弹琴)/非连续性(射箭、按电钮),操纵工具(打字、驾车、做木工活)/不操纵工具(唱歌、练拳)2、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如:阅读、心算、实验设计。一般(分析、观察)/专门(下围棋、速算)

【2010年

4月,名词解释考了—智力技能】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表现在速度加快和准确性的提高上2、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这“高原”就是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在高原之后,又可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练习中期的一定阶段,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3、练习成

绩的起伏现象。在各种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一般可以看到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而快,时而慢,这就是起伏现象

1、压抑,当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而突然经历到痛苦的、不愉快的和产生焦虑的情境后,倾向于忘却这些情境以求得心情舒畅,维持心理平衡2、投射,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3、回归,当学生为自己所不能处理的情感压倒时,所表现出的忽然回到原来发展水平,从而感到心情舒畅而不受这种情绪的干扰4、移置,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过程5、认同,是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阿Q 精神,白日梦和追星族

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达到那个目的的某种动力,它是学生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的的内部原因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效度:指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2、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计算信度方法:再测法、复本法、分半法3、难度:指一套测验中试题的难易程度,是用来进行题目分析和评价试题的主要指标4、区分度:测验题目对考试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5、可用性:测验在解释学生的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多大用处

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也称为自然观察法)、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传统认为只与教育机构有关,只是青少年和儿童的事,是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现代认为参与者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教育所达到的应包括态度、行为方式、信念、价值体系、技能和知识经验等各个方面。

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和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成人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虚假乃至错误的2、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正常发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为忽视,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积极正常发挥3、学校教育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动机4、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

1、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2、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该内容也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方式出题】

1、情绪学习,实验和经验都表明,学生对于学习、课堂、教师、学校和社会的许多情绪反应倾向是通过条件反射,尤其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形成的2、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课堂或学校规则的遵循,学生练习或作业正确反应倾向,很多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3、程序教学,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更有效地呈现

与学习教材

1、“建立实质性联系”,其含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2、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的,这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为主观强加的关系

1、确定目标2、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3、小步子学习,每步学习都进行测验,达到掌握后再进入下一步4、及时反馈,既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反馈5、矫正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3、连锁4、言语联想学习5、多重识别学习

6、概念学习7、原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

1、活动的定向阶段,预先熟悉任务,构成关于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为活动本身和结果定向的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模像火图标等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直接依赖于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智力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5、内部言语阶段,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的阶段,最终阶段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经过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练习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减弱)

技能学习、

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诊断功能(2)反馈与鞭策功能(3)管理功能(4)教育心理功能

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3)

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独创性(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2010年4月:怎样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P288】

三、论述

学习迁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和调整有关影响因素,就能够促使正迁移产生,防止负迁移出现,应注意: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首先应突出重点,以若干能够基本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其次,应尽

量以浅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最后,还应尽量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对原则原理概括化是学习迁移发生的根本原因,概括化水平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因而提高概括水平对促进迁移避免干扰极为重要。从促使学生迁移的角度看,理解与熟练所学习的内容同等重要。一般说来,教学应首先重视理解,然后不断地复习以期熟练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课外活动应尽量与课内学习相配合,课内学习要有充分应用于课外的机会。教各种原理或原则时,多举例说明,尤应让学生试行自求例证。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方面,首先应帮助学生克服功能固着现象,即误认某些事物仅有若干有限用途,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比较的方法。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首先表现在信心,紧张程度,斗志等方面。如果充满信心,镇定自若,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就会顺利实现迁移,反之,缺乏信心,过分紧张,恐惧,意志脆弱,注意力涣散等都会造成迁移的障碍。其次表现在应用知识经验方面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可以促进迁移,也可以产生干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2010.4,论述题】

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知识的丰富性、正确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理解的水平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必须依赖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感性材料不足,虽经思维,学生也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联系、关系。如:实物直观,言语直观。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从对事物的感性概括深入到理性概括。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变式就是变化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中小学生常把重复感知的事物特点当成本质特点,所以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应尽可能选取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多种事物,以尽可能突出那些隐蔽的但能反映本质的特征,防止学生不适当地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或内涵。有了变式的材料和事例,还要让学生比较它们,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事例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和本质的特点,通过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区别各种变式事例中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异。4、通过语言明确解释概念和原理的内容。根据概括的结果得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后,要通过定义表达的精确含义,以简明、确切的语言把原理的内容清楚地表述并确定下来。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运用概念与原理,也就是学生对概念与原理的具体化过程,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它们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例如:语文课使学生应用概念进行组词,造句,改错,词义辨析等。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要是知识系统化,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概念体系,教师应当按一定的知识顺序,循序渐进地讲授,并使学生正确地、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概念,切切实实地打好知识基础。还应该有小结,并要求、指导学生编列提纲、分类图解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7、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指导形成理解能力是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学法指导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学习体系。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主动性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得到表扬、避免责难而解决问题,就容易缺乏持久性,遇难而退;而出于求知、好奇、兴趣等解决问题,则较易形成能力并坚持不懈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或提供学生解决问题不应超越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过难,不易于学生理解,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丧失信心和兴趣。反之,问题过于浅显,学生缺少“发现”的乐趣,也不利于培养能力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妨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往往在于他们不能

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本身,或不能将面临的问题置于便于联系适当原理、原则的情境之中。因而,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指导与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往往需要深思熟虑,学生在时间匆促的压力下,很难进行透彻的思维,结果只好草率作答。教师也应允许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有适当的自由,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陈述问题的性质、使用的有关原理原则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可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以用于今后解决类似问题,还可以组织专门的评讲,或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验证方式分析和验证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与发散思维的关系最密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问题1、发展发散思维。可以通过教学有意识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例如,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创造性思维虽然同发散思维关系最为密切,但是也有赖于聚合思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就是要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进行正确地选择,以利于完成创造思维的整个过程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他们不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而且勤奋、自由和幽默,教师应保护和培养学生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哪怕是“不合常规”,也要尊重,避免立即否定或嘲讽。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避免事事苛求一致,要求整齐划一常常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行为方式的形成总的来说是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影响的结果。所谓优良和不良也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和规范。从心理学角度,的确可以根据教育要求和其他需要,利用一些策略和技术,设法巩固人们赞许的学生行为方式或使人们期待的行为出现,而防止或消除人们不想见到的行为方式的出现。巩固和增加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地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尽量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一经出现,尽量制止这些行为的继续;加强对与不良行为相反的优良行为的倡导;不良行为的发生应该受到适度的惩罚。教师帮助学生防止不良行为出现的技巧:了解内情,教师应试图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重叠,教师不能只顾预防一个问题行为的发生,而不管可能连带出现的其他问题行为;持续不断,教师应维持一种连续的教育步调;平和,教师的教育应像小河流水一样持续不断、平静、实在而又有力;利用小组开展教育,教师应有通过向全小组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小组集体力量,促使每个学生卷入和参与、注意和警觉的能力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学习目的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将祖国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2)学习目的教育还包括揭示各种学科、各种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使他们将当前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生活和理想联系起来(3)注意避免陷入将社会需要与个人目的的绝对分离的误区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确定性是动机的根源”,当学生得到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新颖的、奇特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激起解决认知不确定性的动机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有关,因此,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激

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结合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教师只简单告知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或错误,这只是一种消极反馈,还应该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找出矫正方法,这才是一种积极反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反馈水平,学会自我调节(2)评定的过程与结果,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肯定的评定会增强学习动机,否定的评定,引起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2)奖惩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不论组织得多么巧妙,奖惩都只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标,更不是学习的全部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提高学生对学习关注的严肃程度8、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如:使用口头或书面表扬;公正地测验并评分

直观教学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一下感知的规律: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知觉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感知的目的任务,由于目的任务的不同,对同一个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运用直观教学和进行实验的目的任务,而对学生提出感知的目的、要求,使学生的感知有明确的方向,以提高学生感知的效果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绘制挂图时,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和图形,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根据这个规律,为了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语言的讲解正确地结合起来,一般可分三种形式:先直观后讲解;边直观边讲解;先讲解后直观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语的讲解和直观材料的运用都必须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使用直观教材和举例说明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加强学习态度教育6、多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因此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学生留心听,而且要学生用眼睛看,必要时可以用手摸或用鼻子嗅。【2010.4,论述题】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因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的目的是否明确,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应该看什么,儿童才会注意到事物的重要方面,使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观察的目的、任务。否则将“走马观花,一无所得”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准备愈充分,观察也愈全面和深入。所以教师在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参观前,必须使学生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有一般的了解,才能提高观察的效果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首先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的良好习惯;其次要训练学生有条不紊地按顺序进行全面观察的技能和方法;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抓重点,能从不显著而且初看起来不太重要的现象中抓住反映事物本质或变化规律的关键情节;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启发、培养主动观察的好形式,是发展学生观察力行之有效的途径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才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使学生用多种感官接触客观事物,以增强观察的结果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调整和总结。在观察进行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观察

结果时,要指导学生用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将观察的结果加以总结,或写成文字材料

1、认知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几乎同时发生的三种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学校中儿童发展要依赖(师生相互作用),(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3、重视学习过程。教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习情境,让他们了解学习的过程或探索方法。教师不必告诉学生现成的规则、概念,而要让学生参与归纳的过程去发展这次哦规则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要使事物之间有意义联系起来去进行理解。强调结构能使学生较易理解原理原则,易于记忆和易于产生迁移,所谓“领悟”,就是新结构的发现或新关系的建立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思维是以仔细定好的步骤进行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的激发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而不是那些外部因素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适合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基本结构,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用根据儿童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来进行的教学形式,只要设计出这样的教学形式,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8、强调信息提取。学生在储存信息的同时,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储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9、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良好的课堂管理,首先教师应自行纠正其对教室管理所持的误解和管理上的弊端,其次,教师应尽量以民主领导的方式管教学生,培养学生自动、自发、与自律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尽量减少造成纪律问题的因素,最后,教师应该具备处理不良行为的知识与技能,期使管理效能执着而持久。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积极指导明确的教学目的,合理地教材难度,充分的学习材料,良好的教学法,与有效教师的教导态度等,教师的慎用增强原则,至于消极的管理技术,应以“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为原则,只要学生知过必改,教师大可不必“兴师问罪”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教导学生应该遵行的良好教师行为,可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纪律问题,良好行为的培养,须长期的训练,直到习惯成自然为止,待学生均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后,则多奖励,少惩罚便是自然而然的教室管理趋势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若师生能共同制定彼此遵循的教室常规,学生既然参与规则的制定,一则乐于接受与遵守,一则不愿违反自定的规约,同时,由于师生的彼此妥协,使可容忍的行为限度增大,学生不致有动辄犯过之虑,其言行亦不至因时刻紧张而呆滞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民主式领导可以加重学生的自决与自决所附随的责任感,同时使每个成员对其团队荣誉的维持与增进具有义务感。因此,采取民主式领导的教室秩序,乃是班级全体学生彼此折中和妥协的结果,乃是学生学习如何同舟共济、群居共处的合作结果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应逐渐有他律转而自律。欲由他律专为自律,教师应该逐渐加重学生行为控制的认知功能,简言之,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行为控制的需要与理由,让学生有机会评判其行为的良莠,并令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去作最佳的处理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过重和过轻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学生的不当期望与压力,过苛的行为要求,乏味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练习,不公平的对待校内刺激,应当设法移除或减少,以利教室秩序的维持

四、填空或选择,改错常考知识点

“掌握学习②”《教育目标分类①》

“认知发现学习”

“有意义言语学习”“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社会测量法

,场独立感兴趣的学科(数学、自然科学)

人和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错误说或试误说。

、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的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关系人员、学者和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物 “一对多”式交往

1、价值性2、可能性3、低耗性4、丰富性5、就高性

1、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

评审2、情感,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3、心因动作,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

头-尾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

近末梢梯度: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

观能动因素

0-2)思维准备(2-7)思维(7-11)抽象思维(11-15)

3阶段6时期,前习俗(惩罚与服从的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习俗

(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后习俗(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遍的道理原则倾向)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

、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效果律

1、小步子逻辑序列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

、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010.4,填空题】

1、可利用性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3、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

、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合理地组织复习

的策略,根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检验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对照)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

、能否正确地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三方面考察,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

1、认知需要2、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3

、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2010.4,填空题】

、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产生的核心内容。

师而努力学习,有些学生不愿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场独立;戈登. 帕斯克:整体性策略+系列性策略;吉尔福: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杰罗姆. 卡根:冲动型思维+

反省型思维;卡尔. 荣格:内倾+外倾 4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

展教学评价)8环节:学习需要的分析(首要环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中心环节)、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

PSI 系统,也称为“凯勒计划”

,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2010.4,填空题】

/负迁移,方向:顺向/逆向迁移,难度差异:垂直/水平迁移(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加涅提出垂直和水平的分类。

/内在;内容性质:正确/错误;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间接的长远的/

直接的短近的。

/无意)

教育心理学A 类笔记

说明:该笔记来源于川师大心理学教师王老师的辅导课,王老师有多年的教育心理学阅卷经验,对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非常熟悉,经她辅导的学生考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请大家将以下列出的考点在教材上标注,再结合练习题,可轻松掌握各考点,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是儿童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既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儿童改造原来的某种图式,使新遇见的事物或事件得以在某种方式上适合于这个图式。或者,他创造或选取某种新的图式,使新事物或事件能够嵌入其间

广义:学习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狭义:特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次级强化(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继起强化物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典型例子是言语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他人‘包括同伴和文学作品、影戏、电视中的人物’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象)和自我强化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垂直/水平:难易不同/相同的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个词的意义,弄清一个科学的概念等。【2010.4,名词解释】理解水平:字面、解释、批判性、创造性

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组织

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分为: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

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2010.4,名词解释】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也称为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一般而论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狭义: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方式。其主要特征:(一致性)和(持久性)。最著名的认知风格是:(场依存)(场独立)

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活动水平+指向性

设法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学生施行帮助,着眼于具体的学生,着眼于学生个体

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体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课堂心理气氛:积极、消极、对抗。教师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有主导作用。影响心理气氛因素:教师的教学、课堂的领导方

式、校风与班风、师生的人际关系、班级的规模

个班)的学习者

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

会的能力的过程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也称为学生集体,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如:班级、学生会

如:团伙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易受到期望影响

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的周围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

【2010年4月:记忆恢复P229 智力技能P281 创造性思维P303】

二、简答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社会化是„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校教育总是要通过塑造或改变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服务于社会和个人。

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2、情感依赖性3、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4、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男生(5-7)较女生(3人内,

2人组合多)大,而且男女生混合的群体较少见 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要讲方式方法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

、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2、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1、启动功能,目标对行动有着“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启动作用2、导向功能,目标通过对活动的各方面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教学3

、激励功能,学和教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取决于学生对目标的期望4、聚合功能,把单个学生聚合起来,从事共同学习活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

、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杂情境中使用抽象观念、原理、法则、理论、概念和方法的能力)分析(培养学生将整体分解成各种因素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将部分整合成合理或新颖的整体)评价(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质量作出判断的能力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1、教学要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强调学生的自由创造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反对奖惩、强化等观念,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调调交往。由于个人内心世界是私密和不可真知的,必须通过多交往来消除隔阂4、强调发展价值观。人本主义强调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主张根据其特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1、宽大误差: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2、光环效应: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地受到对这个学生总的印象的影响3、集中趋势:教师自觉地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4、逻辑误差: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些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5、对比误差:教师有对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学习给予较低评价的一种误差6、邻近误差:相对邻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1、加速制教学策略2、充实制教学策略(水平充实,垂直充实)3、特

殊班级制教学策略(固定特殊班级制,弹性特殊班级制)

原则:正常的对待方式(尽可能用一种与其他学生类似的方式对待特殊学生)、正确的态度(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消除对特殊学生的恐惧和无知)、积极的评价(评价特殊学生的优点和缺陷,并将这些信息用于对待特殊学生的指导)、主动的操作(在利用特殊学生长处的

基础上去帮助他们学习);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复式教学、程序教学

1、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也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①他们不但应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各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②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执业行为规

范,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为人师表”2、教师职业的个性化,要求教师爱护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也对其日常生活、智力、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关心,而且教师的关怀还应包括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现实甚至终极的关怀,教师应是向学生提供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这些是教师的职责

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1、几乎所有学生(90%以上,智力低下者除外)都能掌握90%以上学习材料的目标,其区别仅仅是所花费时间有长有短2、一般地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测验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提出用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综合总结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测验方法

1、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2、共同要素论,桑代克,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3、概括化理论,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4、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迁移概括化理论中的另一元素,他们认为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一般训练的根本东西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1、主义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首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其次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最后要强调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5、过度学习。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

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6记忆术

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理论,也称为压抑理论,

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得出的理论,他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1、动作技能:是以有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如:写字、做体操、操作理化实验,连续性(舞蹈、弹琴)/非连续性(射箭、按电钮),操纵工具(打字、驾车、做木工活)/不操纵工具(唱歌、练拳)2、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如:阅读、心算、实验设计。一般(分析、观察)/专门(下围棋、速算)

【2010年

4月,名词解释考了—智力技能】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表现在速度加快和准确性的提高上2、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这“高原”就是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在高原之后,又可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练习中期的一定阶段,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3、练习成

绩的起伏现象。在各种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一般可以看到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而快,时而慢,这就是起伏现象

1、压抑,当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而突然经历到痛苦的、不愉快的和产生焦虑的情境后,倾向于忘却这些情境以求得心情舒畅,维持心理平衡2、投射,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3、回归,当学生为自己所不能处理的情感压倒时,所表现出的忽然回到原来发展水平,从而感到心情舒畅而不受这种情绪的干扰4、移置,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过程5、认同,是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阿Q 精神,白日梦和追星族

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达到那个目的的某种动力,它是学生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的的内部原因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效度:指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2、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计算信度方法:再测法、复本法、分半法3、难度:指一套测验中试题的难易程度,是用来进行题目分析和评价试题的主要指标4、区分度:测验题目对考试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5、可用性:测验在解释学生的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多大用处

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也称为自然观察法)、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传统认为只与教育机构有关,只是青少年和儿童的事,是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现代认为参与者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教育所达到的应包括态度、行为方式、信念、价值体系、技能和知识经验等各个方面。

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和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成人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虚假乃至错误的2、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正常发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为忽视,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积极正常发挥3、学校教育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动机4、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

1、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2、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该内容也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方式出题】

1、情绪学习,实验和经验都表明,学生对于学习、课堂、教师、学校和社会的许多情绪反应倾向是通过条件反射,尤其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形成的2、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课堂或学校规则的遵循,学生练习或作业正确反应倾向,很多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3、程序教学,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更有效地呈现

与学习教材

1、“建立实质性联系”,其含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2、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的,这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为主观强加的关系

1、确定目标2、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3、小步子学习,每步学习都进行测验,达到掌握后再进入下一步4、及时反馈,既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反馈5、矫正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3、连锁4、言语联想学习5、多重识别学习

6、概念学习7、原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

1、活动的定向阶段,预先熟悉任务,构成关于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为活动本身和结果定向的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模像火图标等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直接依赖于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智力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5、内部言语阶段,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的阶段,最终阶段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经过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练习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减弱)

技能学习、

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诊断功能(2)反馈与鞭策功能(3)管理功能(4)教育心理功能

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3)

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独创性(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2010年4月:怎样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P288】

三、论述

学习迁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和调整有关影响因素,就能够促使正迁移产生,防止负迁移出现,应注意: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首先应突出重点,以若干能够基本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其次,应尽

量以浅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最后,还应尽量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对原则原理概括化是学习迁移发生的根本原因,概括化水平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因而提高概括水平对促进迁移避免干扰极为重要。从促使学生迁移的角度看,理解与熟练所学习的内容同等重要。一般说来,教学应首先重视理解,然后不断地复习以期熟练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课外活动应尽量与课内学习相配合,课内学习要有充分应用于课外的机会。教各种原理或原则时,多举例说明,尤应让学生试行自求例证。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方面,首先应帮助学生克服功能固着现象,即误认某些事物仅有若干有限用途,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比较的方法。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首先表现在信心,紧张程度,斗志等方面。如果充满信心,镇定自若,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就会顺利实现迁移,反之,缺乏信心,过分紧张,恐惧,意志脆弱,注意力涣散等都会造成迁移的障碍。其次表现在应用知识经验方面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可以促进迁移,也可以产生干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2010.4,论述题】

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知识的丰富性、正确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理解的水平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必须依赖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感性材料不足,虽经思维,学生也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联系、关系。如:实物直观,言语直观。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从对事物的感性概括深入到理性概括。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变式就是变化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中小学生常把重复感知的事物特点当成本质特点,所以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应尽可能选取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多种事物,以尽可能突出那些隐蔽的但能反映本质的特征,防止学生不适当地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或内涵。有了变式的材料和事例,还要让学生比较它们,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事例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和本质的特点,通过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区别各种变式事例中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异。4、通过语言明确解释概念和原理的内容。根据概括的结果得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后,要通过定义表达的精确含义,以简明、确切的语言把原理的内容清楚地表述并确定下来。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运用概念与原理,也就是学生对概念与原理的具体化过程,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它们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例如:语文课使学生应用概念进行组词,造句,改错,词义辨析等。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要是知识系统化,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概念体系,教师应当按一定的知识顺序,循序渐进地讲授,并使学生正确地、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概念,切切实实地打好知识基础。还应该有小结,并要求、指导学生编列提纲、分类图解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7、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指导形成理解能力是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学法指导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学习体系。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主动性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得到表扬、避免责难而解决问题,就容易缺乏持久性,遇难而退;而出于求知、好奇、兴趣等解决问题,则较易形成能力并坚持不懈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或提供学生解决问题不应超越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过难,不易于学生理解,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丧失信心和兴趣。反之,问题过于浅显,学生缺少“发现”的乐趣,也不利于培养能力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妨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往往在于他们不能

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本身,或不能将面临的问题置于便于联系适当原理、原则的情境之中。因而,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指导与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往往需要深思熟虑,学生在时间匆促的压力下,很难进行透彻的思维,结果只好草率作答。教师也应允许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有适当的自由,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陈述问题的性质、使用的有关原理原则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可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以用于今后解决类似问题,还可以组织专门的评讲,或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验证方式分析和验证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与发散思维的关系最密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问题1、发展发散思维。可以通过教学有意识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例如,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创造性思维虽然同发散思维关系最为密切,但是也有赖于聚合思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就是要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进行正确地选择,以利于完成创造思维的整个过程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他们不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而且勤奋、自由和幽默,教师应保护和培养学生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哪怕是“不合常规”,也要尊重,避免立即否定或嘲讽。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避免事事苛求一致,要求整齐划一常常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行为方式的形成总的来说是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影响的结果。所谓优良和不良也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和规范。从心理学角度,的确可以根据教育要求和其他需要,利用一些策略和技术,设法巩固人们赞许的学生行为方式或使人们期待的行为出现,而防止或消除人们不想见到的行为方式的出现。巩固和增加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地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尽量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一经出现,尽量制止这些行为的继续;加强对与不良行为相反的优良行为的倡导;不良行为的发生应该受到适度的惩罚。教师帮助学生防止不良行为出现的技巧:了解内情,教师应试图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重叠,教师不能只顾预防一个问题行为的发生,而不管可能连带出现的其他问题行为;持续不断,教师应维持一种连续的教育步调;平和,教师的教育应像小河流水一样持续不断、平静、实在而又有力;利用小组开展教育,教师应有通过向全小组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小组集体力量,促使每个学生卷入和参与、注意和警觉的能力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学习目的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将祖国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2)学习目的教育还包括揭示各种学科、各种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使他们将当前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生活和理想联系起来(3)注意避免陷入将社会需要与个人目的的绝对分离的误区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确定性是动机的根源”,当学生得到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新颖的、奇特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激起解决认知不确定性的动机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有关,因此,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激

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结合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教师只简单告知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或错误,这只是一种消极反馈,还应该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找出矫正方法,这才是一种积极反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反馈水平,学会自我调节(2)评定的过程与结果,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肯定的评定会增强学习动机,否定的评定,引起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2)奖惩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不论组织得多么巧妙,奖惩都只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标,更不是学习的全部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提高学生对学习关注的严肃程度8、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如:使用口头或书面表扬;公正地测验并评分

直观教学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一下感知的规律: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知觉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感知的目的任务,由于目的任务的不同,对同一个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运用直观教学和进行实验的目的任务,而对学生提出感知的目的、要求,使学生的感知有明确的方向,以提高学生感知的效果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绘制挂图时,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和图形,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根据这个规律,为了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语言的讲解正确地结合起来,一般可分三种形式:先直观后讲解;边直观边讲解;先讲解后直观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语的讲解和直观材料的运用都必须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使用直观教材和举例说明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加强学习态度教育6、多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因此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学生留心听,而且要学生用眼睛看,必要时可以用手摸或用鼻子嗅。【2010.4,论述题】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因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的目的是否明确,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应该看什么,儿童才会注意到事物的重要方面,使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观察的目的、任务。否则将“走马观花,一无所得”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准备愈充分,观察也愈全面和深入。所以教师在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参观前,必须使学生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有一般的了解,才能提高观察的效果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首先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的良好习惯;其次要训练学生有条不紊地按顺序进行全面观察的技能和方法;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抓重点,能从不显著而且初看起来不太重要的现象中抓住反映事物本质或变化规律的关键情节;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启发、培养主动观察的好形式,是发展学生观察力行之有效的途径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才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使学生用多种感官接触客观事物,以增强观察的结果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调整和总结。在观察进行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观察

结果时,要指导学生用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将观察的结果加以总结,或写成文字材料

1、认知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几乎同时发生的三种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学校中儿童发展要依赖(师生相互作用),(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3、重视学习过程。教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习情境,让他们了解学习的过程或探索方法。教师不必告诉学生现成的规则、概念,而要让学生参与归纳的过程去发展这次哦规则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要使事物之间有意义联系起来去进行理解。强调结构能使学生较易理解原理原则,易于记忆和易于产生迁移,所谓“领悟”,就是新结构的发现或新关系的建立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思维是以仔细定好的步骤进行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的激发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而不是那些外部因素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适合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基本结构,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用根据儿童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来进行的教学形式,只要设计出这样的教学形式,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8、强调信息提取。学生在储存信息的同时,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储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9、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良好的课堂管理,首先教师应自行纠正其对教室管理所持的误解和管理上的弊端,其次,教师应尽量以民主领导的方式管教学生,培养学生自动、自发、与自律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尽量减少造成纪律问题的因素,最后,教师应该具备处理不良行为的知识与技能,期使管理效能执着而持久。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积极指导明确的教学目的,合理地教材难度,充分的学习材料,良好的教学法,与有效教师的教导态度等,教师的慎用增强原则,至于消极的管理技术,应以“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为原则,只要学生知过必改,教师大可不必“兴师问罪”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教导学生应该遵行的良好教师行为,可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纪律问题,良好行为的培养,须长期的训练,直到习惯成自然为止,待学生均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后,则多奖励,少惩罚便是自然而然的教室管理趋势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若师生能共同制定彼此遵循的教室常规,学生既然参与规则的制定,一则乐于接受与遵守,一则不愿违反自定的规约,同时,由于师生的彼此妥协,使可容忍的行为限度增大,学生不致有动辄犯过之虑,其言行亦不至因时刻紧张而呆滞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民主式领导可以加重学生的自决与自决所附随的责任感,同时使每个成员对其团队荣誉的维持与增进具有义务感。因此,采取民主式领导的教室秩序,乃是班级全体学生彼此折中和妥协的结果,乃是学生学习如何同舟共济、群居共处的合作结果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应逐渐有他律转而自律。欲由他律专为自律,教师应该逐渐加重学生行为控制的认知功能,简言之,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行为控制的需要与理由,让学生有机会评判其行为的良莠,并令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去作最佳的处理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过重和过轻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学生的不当期望与压力,过苛的行为要求,乏味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练习,不公平的对待校内刺激,应当设法移除或减少,以利教室秩序的维持

四、填空或选择,改错常考知识点

“掌握学习②”《教育目标分类①》

“认知发现学习”

“有意义言语学习”“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社会测量法

,场独立感兴趣的学科(数学、自然科学)

人和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错误说或试误说。

、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的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关系人员、学者和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物 “一对多”式交往

1、价值性2、可能性3、低耗性4、丰富性5、就高性

1、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

评审2、情感,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3、心因动作,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

头-尾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

近末梢梯度: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

观能动因素

0-2)思维准备(2-7)思维(7-11)抽象思维(11-15)

3阶段6时期,前习俗(惩罚与服从的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习俗

(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后习俗(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遍的道理原则倾向)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

、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效果律

1、小步子逻辑序列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

、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010.4,填空题】

1、可利用性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3、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

、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合理地组织复习

的策略,根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检验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对照)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

、能否正确地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三方面考察,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

1、认知需要2、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3

、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2010.4,填空题】

、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产生的核心内容。

师而努力学习,有些学生不愿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场独立;戈登. 帕斯克:整体性策略+系列性策略;吉尔福: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杰罗姆. 卡根:冲动型思维+

反省型思维;卡尔. 荣格:内倾+外倾 4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

展教学评价)8环节:学习需要的分析(首要环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中心环节)、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

PSI 系统,也称为“凯勒计划”

,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2010.4,填空题】

/负迁移,方向:顺向/逆向迁移,难度差异:垂直/水平迁移(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加涅提出垂直和水平的分类。

/内在;内容性质:正确/错误;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间接的长远的/

直接的短近的。

/无意)


相关文章

  • 校本研修结题报告范文
  • [导读]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浙江杭州建德新安江第二初中(311600) 邵振云 [摘要]"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 ...查看


  • 教育学参考书目
  •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即北师大招生目录上指定的11本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两本: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和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 中国教育史两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 ...查看


  • 333教育综合考研如何整理笔记
  • 333教育综合考研如何整理笔记 本文系统介绍333教育综合考研难度,就业方向,学费介绍,333教育综合考研参考书,333教育综合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333教育综合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 ...查看


  • 品牌笔记本电脑校园营销推广策划书
  • 品牌笔记本电脑校园营销推广策划书 目录 一. 市场分析 . ................................... 4 (一) 营销环境分析 ............................ 4 (二) 自我分析 . ...查看


  • 党员笔记精选
  • 2015党员党课学习笔记精选(一) 学习时间:9月27日下午4:50 学习地点:学校阶梯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 学习内容:市民主路小学 文明服务标兵 评选条件 1.坚持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 ...查看


  •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名著读书笔记,教育读书笔记,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的文章.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 ...查看


  •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1.5月13日学习笔记: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师德 ...查看


  • [读书笔记]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
  • 书名: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应用丛书) 作者:祝智庭 读书时间:XX年12月 一内容简介:<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重点介绍了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利用方法对因特网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和因特网教育资源的相关法律知识.具体内容如下图: ...查看


  • 三年级读书笔记大全100字
  • 读书笔记大全100字 女生贾梅读书笔记(一) 女生贾梅是一个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热心肠的小女孩,她与伙伴经历了一段段酸甜苦辣的成长>故事,她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有趣. 像坚持给爸爸戒烟,为了看演唱会娇小姐却坚持到饭店打工挣钱买门票,和 ...查看


  •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
  •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