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山教案

《五花山》教学设计

新桥学校 司徒碧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五花山”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

体,并仿写片段。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颜色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四人小组讨论,通过仿写片段,体会“联想”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继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2. 引导学生抓住颜色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3. 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美丽的山吗?指生答。

在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山之后,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 起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座山,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起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美丽的五花山。

二、初读课文

2、请同学们翻到书本137页,[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 子多读几遍,并思考:五花山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五花山颜色特点的 词语。

过渡: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相信这些生字词也难不倒你们。谁来试试?

[出示]:

涂过 染绿 熟透

秋霜 一簇簇 紫绒幕布

嫩嫩的 淡淡的 浓浓的

(这个“绒”是翘舌音,确实比较难读,请大家再读一遍)

(生反馈时指导朗读,

预设一:生读得不好

“嫩嫩的”这个词语你读得很准,谁能把嫩嫩的感觉读出来了?

预设二:生读得好

“嫩嫩的”这个词语你读得很准,还把“嫩嫩”的感觉读出来了

后面两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字词已经过关了,刚刚老师提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你找到这个最能概括五花山颜色特点 的词语了吗?(五颜六色)是呀,五颜六色这个词最能概括颜色的特点,圈五颜六色 板书

3.那“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到底都有哪些颜色呢?圈出相关词语。

请同学们认真校对,圈对的同学请举手,圈错的请马上改正。

4.为什么这座山叫做五花山呢?请同学们看着填空自己说一说。

(1)[出示]填空:

家乡的山,风景如画;

春天,她是淡淡的(绿色),还带有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她是浓浓的(绿色)。

秋天,她不再是一种颜色,

有(金黄色),有(杏黄色),有(火红色),

有(紫红),还有(翠绿)。

如此梦幻的色彩,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幅画卷。

她就是——五花山

(2)指生回答。你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颜色。

原来,五花山春、夏、秋这三个季节的颜色各不相同,所以才叫做五花山。板书

(3)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优美的文字吧。

同学们,五花山的颜色可真多啊。

三、品五花山秋天之美

现在我们知道五花山颜色最丰富的季节是——秋天。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五花山。

1.这么多颜色中,最先出场的是(金黄色)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到金黄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金黄色联想到阳光了(师划联想部分),为什么会这样想?

(2)是呀,这就是联想。

(3)谁能读出这耀眼的金黄色。指生读。朗读指导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所有的”和“集中”这两个词,把阳光读得多么耀眼和灿烂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耀眼的金黄色。

2.总结学法

同学们,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话的呢?

我们先用横线画出了作者联想的部分。 板书 划

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板书

最后我们读一读,读出这种颜色的特点。 板书 读

我们接下来也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它颜色。

请大家听清楚要求。

(1) 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联想的地方。

(2) 选择其中一种颜色,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想。

(3) 小组内读一读,读出这种颜色的特点。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交流反馈

(1)预设一: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小组回答。师划联想部分

(因为熟透的杏和梨都是这种颜色)

看到这熟透的杏、梨,你想做什么?(摘下,吃掉)秋天的杏黄色给人一种诱人、甜美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甜美诱人的杏黄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生读得好。

你把“挂满了”读得可真好呀!圈“挂满”

从你的朗读中我想到了一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看着这满山的杏黄色你们又想到了哪些4字词语呢?指生答。

看,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

[出示]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齐读

(2

)预设二: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小组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呀?

预设一:火苗的颜色也是火红色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火苗,这可是在跳跃的火苗,为什么是想到了跳跃的火苗? 树林被风一吹,跳起舞来,所以看起来很像跳跃的火苗。

圈“跳跃”“跳起”

预设二:火苗的颜色也是火红色的,树林被风一吹摇动的样子很像跳跃的火苗。 这里作者不仅展开了想象力,还用了动作的词语写出了树林的动态美呢!

你能读出这跳跃的火红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跳起”和“跳跃”这两个词,把跳跃的火苗读得真美丽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温暖热烈的火红色。

(3)预设三: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小组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紫绒幕布就是挂在舞台上的紫色绒布,和窗帘相比,这幕布拉起来可有点沉呀! 为什么会作者会这样想?

预设一:颜色相同。

为什么,作者不联想到葡萄呢?这紫绒幕布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觉?

(浓)是呀,这浓浓的紫色,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预设二:颜色相同,都给人一种非常庄重的感觉。

你能读出这庄重的紫红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紫红紫红”这个词,把浓浓的紫红色读出来了!圈紫红紫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庄重的紫红色。

(4)预设四:

只有翠绿的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小组交流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深秋时节,松柏像一位战士一样傲然挺立,你觉得他怎样?(坚强、勇敢)

你能读出这松柏的坚强吗?

指生读。你突出了“不怕秋霜”,把勇敢的翠绿读出来了。

评价 是呀,与其他树木相比,松柏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勇敢的松柏吧!

5. 秋天的五花山颜色可真多,那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所以这一段是总分段式。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秋天的五花山,老师读总起句(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跳起”和“跳跃”这两个词,把跳跃的火苗读得真美丽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温暖热烈的火红色。

(3)预设三: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小组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紫绒幕布就是挂在舞台上的紫色绒布,和窗帘相比,这幕布拉起来可有点沉呀! 为什么会作者会这样想?

预设一:颜色相同。

为什么,作者不联想到葡萄呢?这紫绒幕布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觉?

(浓)是呀,这浓浓的紫色,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预设二:颜色相同,都给人一种非常庄重的感觉。

你能读出这庄重的紫红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紫红紫红”这个词,把浓浓的紫红色读出来了!圈紫红紫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庄重的紫红色。

(4)预设四:

只有翠绿的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小组交流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深秋时节,松柏像一位战士一样傲然挺立,你觉得他怎样?(坚强、勇敢)

你能读出这松柏的坚强吗?

指生读。你突出了“不怕秋霜”,把勇敢的翠绿读出来了。

评价 是呀,与其他树木相比,松柏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勇敢的松柏吧!

5. 秋天的五花山颜色可真多,那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所以这一段是总分段式。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秋天的五花山,老师读总起句(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同学们读分述部分,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秋天的美丽吧!

四、拓展练习

(1)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选择一种先自己说一说。

(2) 小组交流,组长选择最好的一句写下来。

(提示:可以选择课文里的词,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指生说。 银杏叶变成了( ),

枫叶变成了( ),

白杨叶还是( ),

黄栌叶变成了( ),

词语超市:

熟透的杏和梨 火苗 棕熊

巧克力 手掌 小船„„

指生答,师评价指导。

同学们,你们看有了我们的想象力,单调的景物就变得生动起来。

五、总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大自然时时处处在展示着自己的美,希望 每一位同学能和作者一样,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五花山

春 划

五颜六色夏 说

秋 读

《五花山》教学设计

新桥学校 司徒碧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五花山”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

体,并仿写片段。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颜色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四人小组讨论,通过仿写片段,体会“联想”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继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2. 引导学生抓住颜色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3. 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美丽的山吗?指生答。

在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山之后,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 起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座山,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起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美丽的五花山。

二、初读课文

2、请同学们翻到书本137页,[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 子多读几遍,并思考:五花山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五花山颜色特点的 词语。

过渡: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相信这些生字词也难不倒你们。谁来试试?

[出示]:

涂过 染绿 熟透

秋霜 一簇簇 紫绒幕布

嫩嫩的 淡淡的 浓浓的

(这个“绒”是翘舌音,确实比较难读,请大家再读一遍)

(生反馈时指导朗读,

预设一:生读得不好

“嫩嫩的”这个词语你读得很准,谁能把嫩嫩的感觉读出来了?

预设二:生读得好

“嫩嫩的”这个词语你读得很准,还把“嫩嫩”的感觉读出来了

后面两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字词已经过关了,刚刚老师提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你找到这个最能概括五花山颜色特点 的词语了吗?(五颜六色)是呀,五颜六色这个词最能概括颜色的特点,圈五颜六色 板书

3.那“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到底都有哪些颜色呢?圈出相关词语。

请同学们认真校对,圈对的同学请举手,圈错的请马上改正。

4.为什么这座山叫做五花山呢?请同学们看着填空自己说一说。

(1)[出示]填空:

家乡的山,风景如画;

春天,她是淡淡的(绿色),还带有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她是浓浓的(绿色)。

秋天,她不再是一种颜色,

有(金黄色),有(杏黄色),有(火红色),

有(紫红),还有(翠绿)。

如此梦幻的色彩,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幅画卷。

她就是——五花山

(2)指生回答。你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颜色。

原来,五花山春、夏、秋这三个季节的颜色各不相同,所以才叫做五花山。板书

(3)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优美的文字吧。

同学们,五花山的颜色可真多啊。

三、品五花山秋天之美

现在我们知道五花山颜色最丰富的季节是——秋天。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五花山。

1.这么多颜色中,最先出场的是(金黄色)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到金黄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金黄色联想到阳光了(师划联想部分),为什么会这样想?

(2)是呀,这就是联想。

(3)谁能读出这耀眼的金黄色。指生读。朗读指导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所有的”和“集中”这两个词,把阳光读得多么耀眼和灿烂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耀眼的金黄色。

2.总结学法

同学们,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话的呢?

我们先用横线画出了作者联想的部分。 板书 划

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板书

最后我们读一读,读出这种颜色的特点。 板书 读

我们接下来也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它颜色。

请大家听清楚要求。

(1) 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联想的地方。

(2) 选择其中一种颜色,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想。

(3) 小组内读一读,读出这种颜色的特点。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交流反馈

(1)预设一: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小组回答。师划联想部分

(因为熟透的杏和梨都是这种颜色)

看到这熟透的杏、梨,你想做什么?(摘下,吃掉)秋天的杏黄色给人一种诱人、甜美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甜美诱人的杏黄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生读得好。

你把“挂满了”读得可真好呀!圈“挂满”

从你的朗读中我想到了一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看着这满山的杏黄色你们又想到了哪些4字词语呢?指生答。

看,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

[出示]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齐读

(2

)预设二: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小组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呀?

预设一:火苗的颜色也是火红色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火苗,这可是在跳跃的火苗,为什么是想到了跳跃的火苗? 树林被风一吹,跳起舞来,所以看起来很像跳跃的火苗。

圈“跳跃”“跳起”

预设二:火苗的颜色也是火红色的,树林被风一吹摇动的样子很像跳跃的火苗。 这里作者不仅展开了想象力,还用了动作的词语写出了树林的动态美呢!

你能读出这跳跃的火红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跳起”和“跳跃”这两个词,把跳跃的火苗读得真美丽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温暖热烈的火红色。

(3)预设三: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小组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紫绒幕布就是挂在舞台上的紫色绒布,和窗帘相比,这幕布拉起来可有点沉呀! 为什么会作者会这样想?

预设一:颜色相同。

为什么,作者不联想到葡萄呢?这紫绒幕布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觉?

(浓)是呀,这浓浓的紫色,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预设二:颜色相同,都给人一种非常庄重的感觉。

你能读出这庄重的紫红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紫红紫红”这个词,把浓浓的紫红色读出来了!圈紫红紫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庄重的紫红色。

(4)预设四:

只有翠绿的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小组交流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深秋时节,松柏像一位战士一样傲然挺立,你觉得他怎样?(坚强、勇敢)

你能读出这松柏的坚强吗?

指生读。你突出了“不怕秋霜”,把勇敢的翠绿读出来了。

评价 是呀,与其他树木相比,松柏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勇敢的松柏吧!

5. 秋天的五花山颜色可真多,那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所以这一段是总分段式。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秋天的五花山,老师读总起句(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跳起”和“跳跃”这两个词,把跳跃的火苗读得真美丽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温暖热烈的火红色。

(3)预设三: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小组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紫绒幕布就是挂在舞台上的紫色绒布,和窗帘相比,这幕布拉起来可有点沉呀! 为什么会作者会这样想?

预设一:颜色相同。

为什么,作者不联想到葡萄呢?这紫绒幕布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觉?

(浓)是呀,这浓浓的紫色,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预设二:颜色相同,都给人一种非常庄重的感觉。

你能读出这庄重的紫红色吗?指生读。

预设一:指生1读,读得不好。

你读准了字音,声音也很响亮,但是感情还不够充分。

预设二:指生2读,读得很好。

你突出了“紫红紫红”这个词,把浓浓的紫红色读出来了!圈紫红紫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庄重的紫红色。

(4)预设四:

只有翠绿的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小组交流反馈 师划联想部分

深秋时节,松柏像一位战士一样傲然挺立,你觉得他怎样?(坚强、勇敢)

你能读出这松柏的坚强吗?

指生读。你突出了“不怕秋霜”,把勇敢的翠绿读出来了。

评价 是呀,与其他树木相比,松柏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勇敢的松柏吧!

5. 秋天的五花山颜色可真多,那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所以这一段是总分段式。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秋天的五花山,老师读总起句(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同学们读分述部分,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秋天的美丽吧!

四、拓展练习

(1)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选择一种先自己说一说。

(2) 小组交流,组长选择最好的一句写下来。

(提示:可以选择课文里的词,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指生说。 银杏叶变成了( ),

枫叶变成了( ),

白杨叶还是( ),

黄栌叶变成了( ),

词语超市:

熟透的杏和梨 火苗 棕熊

巧克力 手掌 小船„„

指生答,师评价指导。

同学们,你们看有了我们的想象力,单调的景物就变得生动起来。

五、总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大自然时时处处在展示着自己的美,希望 每一位同学能和作者一样,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五花山

春 划

五颜六色夏 说

秋 读


相关文章

  • 春到梅花山教案
  • 4.春到梅花山(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寒.还.尽.挨.片.发",认识新部首"宝盖头"和"提手旁",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 ...查看


  • 五花山教案资料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 ...查看


  • 原创作文教案[送礼物]_803121
  • 原创作文教案<送礼物>_803121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 803121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原创作文教案<送礼物>2009-12-09 12:10帮小 ...查看


  • [小闹钟]教案
  • <小闹钟>教案及反思 胡婉纳 作者:胡婉纳 时间:2012-04-24 08:18:26 <小闹钟>教学设计 胡婉纳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几何形体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 2.能够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钟面,初步学习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 第 八 单 元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 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 人的风采和 ...查看


  • 2015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 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五上八单元教案
  •  第八单元( 节 ) 25. 七律 长征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毛泽东的文学成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 个字 ...查看


  • 高二语文[药]教案
  • 高二语文<药>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一.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 5教时 1.导入 俗语说 ...查看


  •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12英语4班 黄冰雪 2012157415 一.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语文. 3.教学准备:课件. 二. 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