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

第9课《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颔联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检测】

1.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2.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2.“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赏析】

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爱国志士陆游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诗歌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检测】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首联)

2.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 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 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赏析】

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首句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后主被俘,陈朝灭亡。)诗人在船中听到亡国之音,自然会想道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陈后主的灭亡。在这国运衰微的年头,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里欣赏这亡国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

的忧患?诗人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这两句是形象是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检测】

1.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 和冷寂(悲凉)的景象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诗歌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后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言名句。

【检测】

1.《过零丁洋》中,与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出了作者境况的危苦。

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第9课《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颔联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检测】

1.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2.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2.“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赏析】

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爱国志士陆游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诗歌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检测】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首联)

2.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 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 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赏析】

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首句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后主被俘,陈朝灭亡。)诗人在船中听到亡国之音,自然会想道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陈后主的灭亡。在这国运衰微的年头,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里欣赏这亡国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

的忧患?诗人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这两句是形象是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检测】

1.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 和冷寂(悲凉)的景象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诗歌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后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言名句。

【检测】

1.《过零丁洋》中,与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出了作者境况的危苦。

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相关文章

  • 苏教语文八年级上古诗四首
  • 九.古诗四首 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 了解诗人生平,查找诗人的写作背景: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4.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_[古诗四首]导学案陶新玉
  • 第八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四首古诗.2.体会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培养鉴赏古诗能力.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 ...查看


  • 9.古诗四首
  • 九课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 ...查看


  • [古诗四首]群文阅读教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 教学设计的模式 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 设计理念 抛弃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力求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学会取舍,学会放弃.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语文组 李丹 课程元素: 科目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总课时: 70课时 日期:2015年9月------2016年1月 一.课程简介: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新课 ...查看


  •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师中心力荐) | 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朋友 | 点此发表评论「共0条」 oldwolf于2001-11-13发 重庆四十九中学 夏永 年 级:高 二 科 目:语 文 教 师:夏 永 时 间:二○○一年八月 路 ...查看


  • (部编)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目录
  • 2016年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目录 七年级上册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 ...查看


  • 2013最新上海高中语文课文篇目
  • 上海高中语文课文篇目(高一) (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2.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第二单元 美好亲情 4.边城(节选1.13章) 沈从文 5.合欢 ...查看


  • 轻叩诗歌大门
  •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 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上洞坪小学 骆发友 一.教材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上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