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慷慨与小气

其实这是很多数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我们全家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是大方好客的人,为什么孩子特别小气?比如小朋友一起玩,我把给宝宝买的新玩具给其他的孩子玩时或把宝宝的饮料给其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喝时,平时性格随和的宝宝就会不可遏制的大哭大闹,怎么劝都不管用,只有把给别的孩子的东西要回到宝宝手里,宝宝才会停止哭闹,有时真让我们大人既丢脸又束手无策。”    孩子从2岁半到四岁是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会逐渐变得自私,特别爱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真正形成对“我”的正确概念,有时真正属于他的奶瓶,你逗他说“给我喝一口行不行”,他会干脆地拒绝说:“是我的”;有时看到商场货架上的食品和玩具,他也会毫无道理地认为:“是我的”;有时父母陪宝宝玩时,你想帮助孩子完成了某个你认为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的动作时,他会立即一边强烈地拒绝,一边还大喊着:“我自己、我自己”。其实孩子是没有错的,所有这些行为都是由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这个现象在2岁半至3岁的孩子身上特别明显。

虽然孩子的生命和人格是个逐渐成长的过程,这过程需要成人的等待和帮助,但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是个不完整意义上的“人”了,就已经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必要的需求了。

在成人的世界里,当你把价值不菲的水晶花瓶送给了某人,它的实际所有权就已经属于他人了,新主人用任何方式来处理这只花瓶,作为购买者的你是无权干涉的。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但我们又对自己挚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爱的方式里是否少了起码的对“人”的尊重?任何人给孩子买的玩具,从送给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是属于孩子的了,他有权决定是否给其他的小朋友玩,给与不给都是对的;也有权满怀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看看究竟是什么构造,父母是不应该因为孩子把玩具拆了个乱七八糟而责骂孩子的,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哪一位没经历过童年时期充满稚趣的科学实践,这时父母的鼓励和宽容才是对孩子最可贵的慷慨之爱。大多的父母却想当然地认为,玩具是我出钱买的、是我的朋友送的,我让孩子给谁玩孩子就应该听我的指挥。成人把礼物送给朋友后就不会再随意处置那件礼物了,难道给了孩子的东西就想要就要、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吗?

孩子究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天使还是我们的附庸?从来我都认为孩子是高贵的,纯洁的,是上天派来修正成人的,如果我们的无礼、粗暴、无知、自以为是无意中伤害了可爱的孩子,那无异于毁坏了上天送给我们的最最宝贵的珍宝!

理论上每个孩子都有那么一段比较自私和自我的时期,但我也见过特例。早年我曾经疯狂地搜集过发条玩具,这些年已经很少有厂家再生产了。有次在朋友的家里意外地发现朋友女儿的手里居然攥着个发条南瓜,就是那种一上发条南瓜的舌头就左右舔嘴的可笑玩具,我惊喜地问朋友:“你是在哪里买到的,这种玩具已经好多年没有人卖了”。朋友说是她的先生去德国出差时买的,看我那么喜欢,朋友又转头对女儿说:“阿姨特别喜欢这个南瓜,宝宝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南瓜送给阿姨啊?”朋友的女儿当时是2岁8个月,正是一般孩子比较自我的时期,她居然令人惊奇的想了一下后同意了,虽然我肯定不会要一个孩子的“心头好”,但我依然抱起那个不同寻常的小姑娘转了好几圈。我是发自内心地为我的朋友高兴,她对孩子的尊重使她的女儿真正懂得了分享是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她就会成为别人的阳光――这样的生命才最能闪耀人性的光辉啊!

当我问朋友怎么把女儿教育的这么好时,朋友笑说:“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我的宝宝也很普通,从怀孕开始,我就在想,我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我不在乎我的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漂亮,也不在乎是男是女,我只要他是个健康和快乐的人就足够了。所以生了女儿以后,我一直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她,凡事和她商量,让她有权决定关于自己的一切。比如:有次我陪女儿在楼下玩儿,邻居家的小朋友跑了过来,我就问女儿:‘宝宝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巧克力给小哥哥吃?’女儿记得邻居的小男孩儿有次在电梯里故意推过她,就果断地拒绝说:‘不给哥哥吃’,遇到这种情况,我是绝对不会强迫女儿的,她给与不给都是她的自由,东西是她的,她有决定权,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是宽厚的,我更希望她是懂得思考和判断的。有段时间当我发现她变得有些霸道和自私时,我就特意准备了两份孩子爱吃的零食分给女儿和自己,然后一起到小区的草坪去野餐,看到周围跑来跑去的孩子,我就故意把我的那份食品让其他的孩子共同分享,看到我们这边嘻嘻哈哈吃得格外开心,女儿又羡慕又嫉妒地望着我,终于她忍不住跑过来问我:‘妈妈,你不要把你的零食分给别人好不好?’我说:‘这是我自己的那份,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已经有一份了,妈妈不管你,你也不要管妈妈好吗?’女儿听到我的话当时委屈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如此往复几次以后,女儿自己发现了,每次我和她一到游乐场,那些我给过食物的孩子都会跑到我身边来打招呼问好,还会把他们的新玩具拿给我看,女儿也慢慢开始主动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别的孩子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朋友是个天才的教育家,她懂得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懂得让孩子自己发现分享的快乐,从此以后不用强迫,不要说教,她的女儿自然变成了爱分享的孩子。

凡是能带来心理满足的行为,人类都会自发去做的。

真正的慷慨是在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够体会到心灵的愉悦,用尊重、理解和身体力行的合适方法,是不难帮助孩子成长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人间天使的。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商业社会里,我们经常做着无原则的妥协,有时我们的辛苦钱并不愿意平白送给别人,但各种利益的驱使又使你不得不就范,表面上我们是多么的慷慨大方,事实上我们又是多么的心有不甘。孩子给机会让我们来看清真实的自己,我们要感谢这些天使才对。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请从尊重孩子开始,像尊重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一样尊重孩子,给他自由,给他发现自己的机会,那么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任何美好品格都将不再是梦想。

其实这是很多数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我们全家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是大方好客的人,为什么孩子特别小气?比如小朋友一起玩,我把给宝宝买的新玩具给其他的孩子玩时或把宝宝的饮料给其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喝时,平时性格随和的宝宝就会不可遏制的大哭大闹,怎么劝都不管用,只有把给别的孩子的东西要回到宝宝手里,宝宝才会停止哭闹,有时真让我们大人既丢脸又束手无策。”    孩子从2岁半到四岁是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会逐渐变得自私,特别爱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真正形成对“我”的正确概念,有时真正属于他的奶瓶,你逗他说“给我喝一口行不行”,他会干脆地拒绝说:“是我的”;有时看到商场货架上的食品和玩具,他也会毫无道理地认为:“是我的”;有时父母陪宝宝玩时,你想帮助孩子完成了某个你认为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的动作时,他会立即一边强烈地拒绝,一边还大喊着:“我自己、我自己”。其实孩子是没有错的,所有这些行为都是由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这个现象在2岁半至3岁的孩子身上特别明显。

虽然孩子的生命和人格是个逐渐成长的过程,这过程需要成人的等待和帮助,但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是个不完整意义上的“人”了,就已经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必要的需求了。

在成人的世界里,当你把价值不菲的水晶花瓶送给了某人,它的实际所有权就已经属于他人了,新主人用任何方式来处理这只花瓶,作为购买者的你是无权干涉的。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但我们又对自己挚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爱的方式里是否少了起码的对“人”的尊重?任何人给孩子买的玩具,从送给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是属于孩子的了,他有权决定是否给其他的小朋友玩,给与不给都是对的;也有权满怀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看看究竟是什么构造,父母是不应该因为孩子把玩具拆了个乱七八糟而责骂孩子的,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哪一位没经历过童年时期充满稚趣的科学实践,这时父母的鼓励和宽容才是对孩子最可贵的慷慨之爱。大多的父母却想当然地认为,玩具是我出钱买的、是我的朋友送的,我让孩子给谁玩孩子就应该听我的指挥。成人把礼物送给朋友后就不会再随意处置那件礼物了,难道给了孩子的东西就想要就要、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吗?

孩子究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天使还是我们的附庸?从来我都认为孩子是高贵的,纯洁的,是上天派来修正成人的,如果我们的无礼、粗暴、无知、自以为是无意中伤害了可爱的孩子,那无异于毁坏了上天送给我们的最最宝贵的珍宝!

理论上每个孩子都有那么一段比较自私和自我的时期,但我也见过特例。早年我曾经疯狂地搜集过发条玩具,这些年已经很少有厂家再生产了。有次在朋友的家里意外地发现朋友女儿的手里居然攥着个发条南瓜,就是那种一上发条南瓜的舌头就左右舔嘴的可笑玩具,我惊喜地问朋友:“你是在哪里买到的,这种玩具已经好多年没有人卖了”。朋友说是她的先生去德国出差时买的,看我那么喜欢,朋友又转头对女儿说:“阿姨特别喜欢这个南瓜,宝宝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南瓜送给阿姨啊?”朋友的女儿当时是2岁8个月,正是一般孩子比较自我的时期,她居然令人惊奇的想了一下后同意了,虽然我肯定不会要一个孩子的“心头好”,但我依然抱起那个不同寻常的小姑娘转了好几圈。我是发自内心地为我的朋友高兴,她对孩子的尊重使她的女儿真正懂得了分享是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她就会成为别人的阳光――这样的生命才最能闪耀人性的光辉啊!

当我问朋友怎么把女儿教育的这么好时,朋友笑说:“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我的宝宝也很普通,从怀孕开始,我就在想,我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我不在乎我的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漂亮,也不在乎是男是女,我只要他是个健康和快乐的人就足够了。所以生了女儿以后,我一直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她,凡事和她商量,让她有权决定关于自己的一切。比如:有次我陪女儿在楼下玩儿,邻居家的小朋友跑了过来,我就问女儿:‘宝宝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巧克力给小哥哥吃?’女儿记得邻居的小男孩儿有次在电梯里故意推过她,就果断地拒绝说:‘不给哥哥吃’,遇到这种情况,我是绝对不会强迫女儿的,她给与不给都是她的自由,东西是她的,她有决定权,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是宽厚的,我更希望她是懂得思考和判断的。有段时间当我发现她变得有些霸道和自私时,我就特意准备了两份孩子爱吃的零食分给女儿和自己,然后一起到小区的草坪去野餐,看到周围跑来跑去的孩子,我就故意把我的那份食品让其他的孩子共同分享,看到我们这边嘻嘻哈哈吃得格外开心,女儿又羡慕又嫉妒地望着我,终于她忍不住跑过来问我:‘妈妈,你不要把你的零食分给别人好不好?’我说:‘这是我自己的那份,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已经有一份了,妈妈不管你,你也不要管妈妈好吗?’女儿听到我的话当时委屈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如此往复几次以后,女儿自己发现了,每次我和她一到游乐场,那些我给过食物的孩子都会跑到我身边来打招呼问好,还会把他们的新玩具拿给我看,女儿也慢慢开始主动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别的孩子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朋友是个天才的教育家,她懂得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懂得让孩子自己发现分享的快乐,从此以后不用强迫,不要说教,她的女儿自然变成了爱分享的孩子。

凡是能带来心理满足的行为,人类都会自发去做的。

真正的慷慨是在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够体会到心灵的愉悦,用尊重、理解和身体力行的合适方法,是不难帮助孩子成长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人间天使的。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商业社会里,我们经常做着无原则的妥协,有时我们的辛苦钱并不愿意平白送给别人,但各种利益的驱使又使你不得不就范,表面上我们是多么的慷慨大方,事实上我们又是多么的心有不甘。孩子给机会让我们来看清真实的自己,我们要感谢这些天使才对。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请从尊重孩子开始,像尊重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一样尊重孩子,给他自由,给他发现自己的机会,那么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任何美好品格都将不再是梦想。


相关文章

  •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矢 D.移情 2.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美国心理学家研究 ...查看


  • 一年级数学家长会发言稿
  •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们好! 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这既是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很多家长虽然我们很少见面,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孩子.为了让所有的小朋友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班 ...查看


  • 孩子对父母的评价与启示
  • 去年,我到10所幼儿园对536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了"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从幼儿的回答里,我们得到了一些教育启示. ●在这些幼儿中有16位的回答竟是"一个都不喜欢!"因为&quo ...查看


  • 十二生肖详解
  • 子鼠 性格能力 鼠年生的人性格的魔力就像沃尔.迪斯尼笔下的米老鼠一样为人们普遍喜爱和了解.他可能很坦率,并很诚实,可是他的友好举动往往使你感到很拘谨. 属鼠的人容易相处,工作努力,生活节俭,除非他非常喜欢的人,他是不会慷慨解囊的.所以,假如 ...查看


  • 英文中"小气"的表达
  • 1.Money means everything to her. 她视钱如命. 如果money means everything to her, 那在她眼里,也就没有什么更重要了,但是:Money isn't everything.(钱不是 ...查看


  • 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家庭教育
  •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昨天晚上看到了一篇家长报告,汗颜无语,内心充满了敬佩.该孩子已经被清华大学录取,在大学表现突出,功课好,能力强,兴趣广泛.他详细介绍了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取得优异成绩与家庭教育出色密不可分. 他在博 ...查看


  • 十二生肖性格
  • 十二生肖性格 属鼠人的性格特点 出生时辰对属鼠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影响.在晚上出生的属鼠人要比在白天出生的属鼠人显得更热情.更容易激动.  鼠的本性使属鼠人对一切事情无孔不入,能够很好地保守自己的秘密,但你却是探听别人秘密的专家.属鼠人使用 ...查看


  • 人要懂得做人处事的哲学
  • 人生要懂的做人处事学问 二0一五年五月--张志涛 喝酒出友人,跳舞出情人,赌博出仇人,炒股出疯人,忽悠出名人,实干出庸人,短信出智人,读书出傻人,作官出富人,勤劳出穷人. 高不高大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胸怀一定要大. 有些事,看不到难过, ...查看


  • 这样的做法顾及了你的"颜面",伤害了孩子的心
  • 不要试探孩子的爱 一些家长总是喜欢跟宝宝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宝宝,把你的好吃的给妈妈吃一口吧?"如果宝宝同意了,有的家长会说"宝宝真乖,你吃吧,妈妈不吃":如果不给,则说"你怎么这么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