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反思。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反思。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叙事研究论文 。
他们的特点分别为:
1)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3)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
4)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1)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2)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经验总结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研究方法。今天,经验总结仍然是教育科研,特别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通过对自己从事的经验活动进行回顾、反省、分析、思考,认识和发现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或他人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教育经验总结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把所“经历”过的、所“体验”到的东西加工成反映一定原则、规律的精神产品。经过这一番加工,使经验产生质的飞跃。(3)教育实验研究报告:(1)对研究背景、对象、变量、假设的交代。(2)说明实验效果的数据资料。如果缺乏充分具体的数据,可以以许多事实来说明效果。(3)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在实验报告中,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往往
是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把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代。也可以以较主要的篇幅详细地介绍过程、方法。(4)研究结论与理论的思考。
5)学位论文: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6)叙事研究报告:(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一、课前反思。针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较好效果的各种设想,处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进行反思。课前反思既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激活教师思维的好方式。
二、课中反思。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作用,可强化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课后反思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教学规律,教学本质的认识。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四、对比反思。如果我们留心思考,同样的教学内容,上第一遍与第二遍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效果绝不会完全相同。即使一个老师上两个班级的课,讲授相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认真查看、思考、比较每一遍、每一个班级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汲取经验,改进不足,更有力于提高教师思辩能力和科研水平。
常用的三种形式是反思日记、教学后记、案例研究。
反思日记:我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我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我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
教学后记:我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我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案例研究: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我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我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我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
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和论述,这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事物的本质。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是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参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也可以反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反思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指五个方面:
1.指向教学,即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
2.指向学生发展,即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
3.指向教师发展,即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
4.指向教育改革,
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5.指向人际关系,如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
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以前我对写教学反思的认识不够,这正是受习惯性思维和教学低期望的阻抗, 还有传统的教学习惯等的制约。现在逐渐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便加强理论学习,掌握
了一定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王老师的做法非常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她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方法,体验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找到测量桌子的工具就是尺子。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充分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主动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
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答: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教育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而如今的教育似乎特别善于制造自卑者。尽管教师、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恨铁不成钢”、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做的效果又如何呢?
陶校长育人方法的独到之处,也再次深深感悟到批评确实也是一门艺术。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和方法。如对于个性倔强的学生,应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对于热情浮躁的学生,则适当应泼点理智的冷水。
批评时,教师的态度要诚恳,尽量采取个别面谈的形式。批评不仅可以是教师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更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之处,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改正的建议。有时,批评还可以是旁敲侧击,只要学生本人心领神会即可,不必小题大作。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身上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去挖掘、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使之在这一点上得到成功,获得宝贵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其成为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
孩子犯错都有各自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父母关系不和或家长教育不当;有的是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如上述故事中的男孩;还有的是头脑简单、不辨是非、轻信盲从。总之,绝大多数学生的品质还是善良的。我们应该多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妄下断言。
总之,我们应以陶校长为榜样,以一颗真诚的心,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不足,师生之间就会其乐融融无比,这不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境界吗?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小学数学教育反思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三、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反思。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反思。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叙事研究论文 。
他们的特点分别为:
1)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3)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
4)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1)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2)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经验总结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研究方法。今天,经验总结仍然是教育科研,特别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通过对自己从事的经验活动进行回顾、反省、分析、思考,认识和发现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或他人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教育经验总结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把所“经历”过的、所“体验”到的东西加工成反映一定原则、规律的精神产品。经过这一番加工,使经验产生质的飞跃。(3)教育实验研究报告:(1)对研究背景、对象、变量、假设的交代。(2)说明实验效果的数据资料。如果缺乏充分具体的数据,可以以许多事实来说明效果。(3)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在实验报告中,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往往
是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把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代。也可以以较主要的篇幅详细地介绍过程、方法。(4)研究结论与理论的思考。
5)学位论文: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6)叙事研究报告:(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一、课前反思。针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较好效果的各种设想,处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进行反思。课前反思既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激活教师思维的好方式。
二、课中反思。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作用,可强化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课后反思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教学规律,教学本质的认识。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四、对比反思。如果我们留心思考,同样的教学内容,上第一遍与第二遍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效果绝不会完全相同。即使一个老师上两个班级的课,讲授相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认真查看、思考、比较每一遍、每一个班级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汲取经验,改进不足,更有力于提高教师思辩能力和科研水平。
常用的三种形式是反思日记、教学后记、案例研究。
反思日记:我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我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我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
教学后记:我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我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案例研究: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我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我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我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
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和论述,这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事物的本质。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是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参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也可以反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反思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指五个方面:
1.指向教学,即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
2.指向学生发展,即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
3.指向教师发展,即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
4.指向教育改革,
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5.指向人际关系,如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
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以前我对写教学反思的认识不够,这正是受习惯性思维和教学低期望的阻抗, 还有传统的教学习惯等的制约。现在逐渐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便加强理论学习,掌握
了一定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王老师的做法非常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她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方法,体验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找到测量桌子的工具就是尺子。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充分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主动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
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答: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教育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而如今的教育似乎特别善于制造自卑者。尽管教师、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恨铁不成钢”、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做的效果又如何呢?
陶校长育人方法的独到之处,也再次深深感悟到批评确实也是一门艺术。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和方法。如对于个性倔强的学生,应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对于热情浮躁的学生,则适当应泼点理智的冷水。
批评时,教师的态度要诚恳,尽量采取个别面谈的形式。批评不仅可以是教师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更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之处,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改正的建议。有时,批评还可以是旁敲侧击,只要学生本人心领神会即可,不必小题大作。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身上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去挖掘、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使之在这一点上得到成功,获得宝贵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其成为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
孩子犯错都有各自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父母关系不和或家长教育不当;有的是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如上述故事中的男孩;还有的是头脑简单、不辨是非、轻信盲从。总之,绝大多数学生的品质还是善良的。我们应该多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妄下断言。
总之,我们应以陶校长为榜样,以一颗真诚的心,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不足,师生之间就会其乐融融无比,这不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境界吗?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小学数学教育反思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三、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