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板栗_农间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_韦宏民

第32卷经 济 林 研 究151物,是我国重要特产优良干果树种之一,也是我分别按 0~20、20~40 cm分层采集土层混合样品,国栽培驯化最早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同时也是山用四分法剔除多余土壤,最终约采集0.5 kg的混合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1-4]。广西东兰县种植样品带回实验室,弃除砾石、草根等杂物,风干、板栗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13 过筛后备用。同时用环刀(体积100 cm3)采集原万hm 2,产品畅销全国13个省(市、地区),是状土壤,供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使用。

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并于2001年被国2.2 土壤样品分析

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板栗之乡”的称号。农林复土壤pH 值用电位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合经营系统是一种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用K 2Cr 2O 7容量法测定;全N 含量用H 2SO 4+催化农业和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同一剂消煮+凯氏定氮法测定;水解N 含量用碱解扩时期或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由于在充分利用生散法测定;速效P 含量用(H 2SO 4+HCl)双酸浸提后,态空间、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K 含量采用NH 4Ac 浸生命力,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提后,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有效硼含量用热水广泛的应用[5-6]。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浸提-姜黄素比色法测定。以上测定方法参照《中提高经济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在适宜的立地条件[10]。

下进行板栗幼林农林复合经营(如板栗-农作物混2.3 作)已成为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其经营长短结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以短养长目标的重要技术措施[7-9]。文中以广西东兰县4种板栗-农间作模式(板栗-玉米、板栗-

花生、板栗-黄豆和板栗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密度和孔隙状况见表11可以看出,板栗林不同混作模式土壤~1.40 g/cm3之间,并均表现出随土1 试验地概况0~20 cm)

20~40 cm)土壤,不同

混作模式根据土壤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07°05′~107°43′E 、板栗纯林、板栗-玉米、板栗-花生或板栗-黄豆,其中后三者之间土壤密度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孔隙气温20.1 状况是土体构造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着土壤的通粉砂岩夹岩、气、透水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总孔隙度越高,说明土壤越疏松,土壤结构及通透性较好。从表12008年中可以看出,板栗林下4种经营模式不同土层总孔3隙度在46.37%~54.04%之间,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保留密度为5002,于2011年和2012年分在7.08%~13.60%之间,并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别与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连续混作2茬,混作时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不同混作模式按照土壤总孔隙均于树桩周围1 m左右留空。试验地位于山坡下部,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板坡度10°~12°,土壤类型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赤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米、板栗纯林。红壤,土壤厚度在60 cm 以上。3.2 土壤水分状况

2 试验方法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基本因素,它参与土壤

中物质的代谢与转化,并在母岩风化和土壤形成中

2.1 标准地设置及土壤样品采集起重要作用。其中土壤持水量是评价森林土壤水源

于2012年9月在试验区内按照板栗-玉米、板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土壤最大(饱和)持栗-花生和板栗纯林(对照)3种模式分别设置3块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田间)持水量。不同板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20 m×20 m 标准地,在每块样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地各设置3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均离树桩1.5 m以上),看出,板栗林下2种混作模式土壤最大持水量、非

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

152韦宏民,等: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期

表 1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密度和孔隙状况

Table 1 Soil density and pore space condition in different chestnut-crop intercropping patterns

间作模式深度密度毛管孔度非毛管孔度总孔隙度Intercropping patternSoil depth /cmDensity /(g·cm–3) Capillary porosity /%Non-capillary porosity /%Total porosity /%

板栗纯林0~201.20±0.0640.80±1.639.62±1.9450.42±3.46Pure chestnut stand20~401.40±0.0539.29±1.067.08±1.1946.37±1.51板栗-黄豆0~201.08±.0.0841.38±1.1310.35±1.2953.73±0.62Chestnut-soybean 20~401.35±0.0939.86±1.557.57±0.7647.43±1.05板栗-玉米0~201.13±0.0541.32±2.0411.36±1.5552.68±2.06Chestnut-maize 20~401.36±0.0940.79±1.837.52±0.8448.31±1.10板栗-花生0~201.11±0.0740.44±1.7713.60±2.1454.04±3.24Chestnut-peanut 20~401.33±0.0840.58±2.207.38±0.9747.96±1.25

表 2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水分状况

Table 2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chestnut-crop intercropping patterns

间作模式深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Intercropping patternSoil depth /cmMax. water-holding capacity /%capacity /% Field water-holding capacity /%

板栗纯林0~2041.84±4.8233.86±30.64±1.85Pure chestnut stand20~4033.07±1.05 25.38±2.47板栗-黄豆0~2050.21±3.54±32.68±3.06Chestnut-soybean 20~4035.05±3.253.1426.94±2.63板栗-玉米0~2046.79±3.55±1.28 32.04±4.06Chestnut-maize 20~4035.57±3.115.54±0.4027.16±1.62 板栗-花生0~2048.86±5.80±12.30±2.39 31.82±2.82 Chestnut-peanut 20~4036.20±3.215.57±0.61 27.80±3.75 3中可以看出,不同混作模式土壤pH 值在~5.25 之间,并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pH4.5~

3.3 土壤pH 值5.5),与相近区域的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土壤基本

土壤pH 一致[11],总体上较适宜板栗林的生长。而同一层-pH 值见次不同混作模式土壤pH 值的差异均不明显。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化学性质

间作模式有机质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Intercropping Hydrolyzable Available K patternpH valuepH Organic matter 全氮含量全磷含量

content Total N contentTotal P content

-1) /(g·kg-1) /(g·kg-1/(g·kg) /(mg·kgN contentAvailable P

-1) /(mg·kgcontent -1) /(mg·kgcontent -1)

板栗纯林0~204.82±0.1423.54±2.160.83±0.070.20±0.05105.7±12.11.63±0.2441.36±7.08Pure chestnut stand20~405.20±0.0811.27±1.080.52±0.050.14±0.0352.6±10.60.79±0.1024.72±5.16板栗-黄豆0~204.65±0.1023.94±3.081.02±0.110.25±0.07135.4±10.72.56±0.3050.32±8.06Chestnut-soybean 20~405.16±0.1212.85±0.940.64±0.050.16±0.0556.7±9.31.92±0.1536.13±6.80板栗-玉米0~204.76±0.0723.02±2.820.94±0.100.22±0.04116.4±17.02.64±0.7845.85±8.66Chestnut-maize 20~405.08±0.0512.67±1.530.60±0.080.18±0.0449.8±8.71.52±0.5625.60±4.30板栗-花生0~204.70±0.1024.27±2.071.06±0.120.25±0.05127.6±15.44.04±1.0556.87±10.47Chestnut-peanut 20~405.25±0.1113.20±2.310.67±0.070.16±0.0360.8±9.032.07±0.8330.54±5.04

3.4 土壤有机质含量壤养分分级标准[12],均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而受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见表3。表层土壤有机物质聚集的影响,各模式林地表层土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间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壤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在表层土壤,为11.27~24.27 g/kg。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土不同模式按照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

第32卷经 济 林 研 究153为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纯林、板栗-玉米等间作模式土壤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非米,但在下层土壤为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则均有所增加,土壤持水性栗-玉米、板栗纯林,其原因可能是虽然板栗玉米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多数混作可以通过玉米秸秆回归土壤的方式提高林地土也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板栗间种经济作物有利于壤有机质含量,但由于其分解时间较长,短期内分改善土壤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养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还不足以补充因混作过程中耕作水平,使土壤更适合于板栗林的生长。土壤而导致表层土壤向下层土壤转移的有机质量。由于受当地栗园主要建立在红壤丘陵山地上的

3.5 土壤氮素含量影响,东兰县板栗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氮素含量见表3。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不高,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从表3中可以看出,虽然东兰县板栗林3种混作普查暂行技术规程,均属于中、低下水平,表明其模式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在0.83~1.06 g/kg之间,N 、P 、K 均较缺乏,土壤性质总体上表现为酸、粘、土壤水解氮含量为105.7~127.6 mg/kg,不同模瘦和容易板结。因此,应注重和加强对板栗林地的式按照氮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板栗-营养管理。根据东兰县板栗的立地条件,结合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米、板栗纯林,表明N 、P 、K 复合肥料,尤混作模式氮素含量均较纯林模式高。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不论是表层土壤还是下层土壤,不同间作模式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中等及以下水平。因此,在该板栗林经营过程中,对改善土壤结构状况,适当施加氮肥是满足板栗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3.6 土壤磷、钾素含量

不同板栗-3。从表3, 杨 柳, 石卓功, 等. 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坚果内在[J].经济林研究,2012,30(4):9-13. 熊 欢, 郭素娟, 李广会, 等. 不同叶苞比对板栗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52-57. [3] 李广会, 郭素娟, 邹 锋, 等. 板栗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回归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 32(9): 41-46. 4[4] 佘远国, 章承林, 白 涛, 等. 修剪对板栗生长与结果的影

响[J]. 经济林研究,2013,31(1):156-160.

[5] 李文华, 赖世登. 当代复合农林业[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 1-81, 117-221. 黄豆、板栗-玉米、[6] 周泽胜. 对核桃实行果粮间作效益的调查[J].经济林研究, 1997, 15(2): 50-51. 也均较低,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7] 林锦仪, 刘寿强. 肉桂薏苡复合经营模式结构与生物量的研多属于低含量水平。有效性磷、钾元素的缺乏可能究[J].经济林研究, 2000, 18(1):34-35. 影响当地板栗林木正常生长,因此适当施加磷、钾[8] 唐光旭, 徐禄朝. 乌桕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J].经济林研究, 1997, 15(1):51-52.

肥并提高其有效性是满足板栗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并[9] 李 云, 黄永芳, 叶小萍, 等. 油茶幼林间种大豆对土壤养分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含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2):54-59. 4 结论与讨论[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 林业标准汇编(三)[S]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0~40 cm)[11] 黄承标, 邓绍林, 黄 宇, 等. 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地土壤理化密度在1.08~1.40 g/cm3之间,土壤总孔隙度为性质现状与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2007, 36 (3) :29 – 34.50.42%~54.04%,其中毛管孔隙度为39.29%~[12]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M]. 北京: 农业出

版社,1992:111 –112.

41.32%,非毛管孔隙度为7.08%~13.60%。与纯林模式相比,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本文编校:闻 丽]

第32卷经 济 林 研 究151物,是我国重要特产优良干果树种之一,也是我分别按 0~20、20~40 cm分层采集土层混合样品,国栽培驯化最早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同时也是山用四分法剔除多余土壤,最终约采集0.5 kg的混合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1-4]。广西东兰县种植样品带回实验室,弃除砾石、草根等杂物,风干、板栗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13 过筛后备用。同时用环刀(体积100 cm3)采集原万hm 2,产品畅销全国13个省(市、地区),是状土壤,供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使用。

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并于2001年被国2.2 土壤样品分析

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板栗之乡”的称号。农林复土壤pH 值用电位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合经营系统是一种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用K 2Cr 2O 7容量法测定;全N 含量用H 2SO 4+催化农业和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同一剂消煮+凯氏定氮法测定;水解N 含量用碱解扩时期或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由于在充分利用生散法测定;速效P 含量用(H 2SO 4+HCl)双酸浸提后,态空间、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K 含量采用NH 4Ac 浸生命力,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提后,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有效硼含量用热水广泛的应用[5-6]。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浸提-姜黄素比色法测定。以上测定方法参照《中提高经济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在适宜的立地条件[10]。

下进行板栗幼林农林复合经营(如板栗-农作物混2.3 作)已成为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其经营长短结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以短养长目标的重要技术措施[7-9]。文中以广西东兰县4种板栗-农间作模式(板栗-玉米、板栗-

花生、板栗-黄豆和板栗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密度和孔隙状况见表11可以看出,板栗林不同混作模式土壤~1.40 g/cm3之间,并均表现出随土1 试验地概况0~20 cm)

20~40 cm)土壤,不同

混作模式根据土壤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07°05′~107°43′E 、板栗纯林、板栗-玉米、板栗-花生或板栗-黄豆,其中后三者之间土壤密度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孔隙气温20.1 状况是土体构造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着土壤的通粉砂岩夹岩、气、透水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总孔隙度越高,说明土壤越疏松,土壤结构及通透性较好。从表12008年中可以看出,板栗林下4种经营模式不同土层总孔3隙度在46.37%~54.04%之间,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保留密度为5002,于2011年和2012年分在7.08%~13.60%之间,并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别与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连续混作2茬,混作时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不同混作模式按照土壤总孔隙均于树桩周围1 m左右留空。试验地位于山坡下部,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板坡度10°~12°,土壤类型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赤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米、板栗纯林。红壤,土壤厚度在60 cm 以上。3.2 土壤水分状况

2 试验方法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基本因素,它参与土壤

中物质的代谢与转化,并在母岩风化和土壤形成中

2.1 标准地设置及土壤样品采集起重要作用。其中土壤持水量是评价森林土壤水源

于2012年9月在试验区内按照板栗-玉米、板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土壤最大(饱和)持栗-花生和板栗纯林(对照)3种模式分别设置3块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田间)持水量。不同板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20 m×20 m 标准地,在每块样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地各设置3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均离树桩1.5 m以上),看出,板栗林下2种混作模式土壤最大持水量、非

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

152韦宏民,等: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期

表 1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密度和孔隙状况

Table 1 Soil density and pore space condition in different chestnut-crop intercropping patterns

间作模式深度密度毛管孔度非毛管孔度总孔隙度Intercropping patternSoil depth /cmDensity /(g·cm–3) Capillary porosity /%Non-capillary porosity /%Total porosity /%

板栗纯林0~201.20±0.0640.80±1.639.62±1.9450.42±3.46Pure chestnut stand20~401.40±0.0539.29±1.067.08±1.1946.37±1.51板栗-黄豆0~201.08±.0.0841.38±1.1310.35±1.2953.73±0.62Chestnut-soybean 20~401.35±0.0939.86±1.557.57±0.7647.43±1.05板栗-玉米0~201.13±0.0541.32±2.0411.36±1.5552.68±2.06Chestnut-maize 20~401.36±0.0940.79±1.837.52±0.8448.31±1.10板栗-花生0~201.11±0.0740.44±1.7713.60±2.1454.04±3.24Chestnut-peanut 20~401.33±0.0840.58±2.207.38±0.9747.96±1.25

表 2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水分状况

Table 2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chestnut-crop intercropping patterns

间作模式深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Intercropping patternSoil depth /cmMax. water-holding capacity /%capacity /% Field water-holding capacity /%

板栗纯林0~2041.84±4.8233.86±30.64±1.85Pure chestnut stand20~4033.07±1.05 25.38±2.47板栗-黄豆0~2050.21±3.54±32.68±3.06Chestnut-soybean 20~4035.05±3.253.1426.94±2.63板栗-玉米0~2046.79±3.55±1.28 32.04±4.06Chestnut-maize 20~4035.57±3.115.54±0.4027.16±1.62 板栗-花生0~2048.86±5.80±12.30±2.39 31.82±2.82 Chestnut-peanut 20~4036.20±3.215.57±0.61 27.80±3.75 3中可以看出,不同混作模式土壤pH 值在~5.25 之间,并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pH4.5~

3.3 土壤pH 值5.5),与相近区域的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土壤基本

土壤pH 一致[11],总体上较适宜板栗林的生长。而同一层-pH 值见次不同混作模式土壤pH 值的差异均不明显。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化学性质

间作模式有机质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Intercropping Hydrolyzable Available K patternpH valuepH Organic matter 全氮含量全磷含量

content Total N contentTotal P content

-1) /(g·kg-1) /(g·kg-1/(g·kg) /(mg·kgN contentAvailable P

-1) /(mg·kgcontent -1) /(mg·kgcontent -1)

板栗纯林0~204.82±0.1423.54±2.160.83±0.070.20±0.05105.7±12.11.63±0.2441.36±7.08Pure chestnut stand20~405.20±0.0811.27±1.080.52±0.050.14±0.0352.6±10.60.79±0.1024.72±5.16板栗-黄豆0~204.65±0.1023.94±3.081.02±0.110.25±0.07135.4±10.72.56±0.3050.32±8.06Chestnut-soybean 20~405.16±0.1212.85±0.940.64±0.050.16±0.0556.7±9.31.92±0.1536.13±6.80板栗-玉米0~204.76±0.0723.02±2.820.94±0.100.22±0.04116.4±17.02.64±0.7845.85±8.66Chestnut-maize 20~405.08±0.0512.67±1.530.60±0.080.18±0.0449.8±8.71.52±0.5625.60±4.30板栗-花生0~204.70±0.1024.27±2.071.06±0.120.25±0.05127.6±15.44.04±1.0556.87±10.47Chestnut-peanut 20~405.25±0.1113.20±2.310.67±0.070.16±0.0360.8±9.032.07±0.8330.54±5.04

3.4 土壤有机质含量壤养分分级标准[12],均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而受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见表3。表层土壤有机物质聚集的影响,各模式林地表层土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间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壤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在表层土壤,为11.27~24.27 g/kg。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土不同模式按照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

第32卷经 济 林 研 究153为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纯林、板栗-玉米等间作模式土壤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非米,但在下层土壤为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则均有所增加,土壤持水性栗-玉米、板栗纯林,其原因可能是虽然板栗玉米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多数混作可以通过玉米秸秆回归土壤的方式提高林地土也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板栗间种经济作物有利于壤有机质含量,但由于其分解时间较长,短期内分改善土壤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养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还不足以补充因混作过程中耕作水平,使土壤更适合于板栗林的生长。土壤而导致表层土壤向下层土壤转移的有机质量。由于受当地栗园主要建立在红壤丘陵山地上的

3.5 土壤氮素含量影响,东兰县板栗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氮素含量见表3。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不高,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从表3中可以看出,虽然东兰县板栗林3种混作普查暂行技术规程,均属于中、低下水平,表明其模式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在0.83~1.06 g/kg之间,N 、P 、K 均较缺乏,土壤性质总体上表现为酸、粘、土壤水解氮含量为105.7~127.6 mg/kg,不同模瘦和容易板结。因此,应注重和加强对板栗林地的式按照氮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板栗-营养管理。根据东兰县板栗的立地条件,结合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米、板栗纯林,表明N 、P 、K 复合肥料,尤混作模式氮素含量均较纯林模式高。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不论是表层土壤还是下层土壤,不同间作模式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中等及以下水平。因此,在该板栗林经营过程中,对改善土壤结构状况,适当施加氮肥是满足板栗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3.6 土壤磷、钾素含量

不同板栗-3。从表3, 杨 柳, 石卓功, 等. 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坚果内在[J].经济林研究,2012,30(4):9-13. 熊 欢, 郭素娟, 李广会, 等. 不同叶苞比对板栗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52-57. [3] 李广会, 郭素娟, 邹 锋, 等. 板栗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回归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 32(9): 41-46. 4[4] 佘远国, 章承林, 白 涛, 等. 修剪对板栗生长与结果的影

响[J]. 经济林研究,2013,31(1):156-160.

[5] 李文华, 赖世登. 当代复合农林业[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 1-81, 117-221. 黄豆、板栗-玉米、[6] 周泽胜. 对核桃实行果粮间作效益的调查[J].经济林研究, 1997, 15(2): 50-51. 也均较低,根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7] 林锦仪, 刘寿强. 肉桂薏苡复合经营模式结构与生物量的研多属于低含量水平。有效性磷、钾元素的缺乏可能究[J].经济林研究, 2000, 18(1):34-35. 影响当地板栗林木正常生长,因此适当施加磷、钾[8] 唐光旭, 徐禄朝. 乌桕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J].经济林研究, 1997, 15(1):51-52.

肥并提高其有效性是满足板栗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并[9] 李 云, 黄永芳, 叶小萍, 等. 油茶幼林间种大豆对土壤养分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含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2):54-59. 4 结论与讨论[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 林业标准汇编(三)[S]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0~40 cm)[11] 黄承标, 邓绍林, 黄 宇, 等. 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地土壤理化密度在1.08~1.40 g/cm3之间,土壤总孔隙度为性质现状与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2007, 36 (3) :29 – 34.50.42%~54.04%,其中毛管孔隙度为39.29%~[12]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M]. 北京: 农业出

版社,1992:111 –112.

41.32%,非毛管孔隙度为7.08%~13.60%。与纯林模式相比,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本文编校:闻 丽]


相关文章

  • 橘园生草,还能提升根系活力.促进梢枝生长?!
  • 以往,我国橘园多数采用传统的清耕法进行管理,即将橘园内的杂草通过中耕.人工或喷施除草剂的方式全部清除. 但该种管理方式常造成橘园生态防护功能低下,并加剧了橘园土肥水的流失(特别是坡地)和对化肥.农药的依赖,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柑橘种植成本 ...查看


  •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间作大豆的密度配置和品种选择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DTOPSIS 法综合评价玉米间作大豆的密度配置和品种选择 作者:刘艳昆 阎旭东 徐玉鹏 岳明强 刘振敏 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 要:本试验在2行 ...查看


  • 不同农业用地对土壤中氮影响的研究进展
  •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32卷 第12期 2010年12月 不同农业用地对土壤中氮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丽莎 1, 2 * 陈志良 1# 肖举强 2 (1.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730070; 2.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 ...查看


  • 高海拔有机茶园创建及田间管理技术规范
  • 绪 论 茶树原产于我国的云贵高原,人工栽培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利用野生茶树的叶子作为药料,逐渐形成为人民普遍喜爱的饮料.据记载,饮茶有益思.少卧.利尿.轻身.明目.止渴.消食.防病和治病的功能.经近代生物学和医学 ...查看


  • 园艺植物栽培学
  • 栽培学 一:绪论 园艺:园艺植物生产的技艺,只要是栽培管理技术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长发育.栽培管理.贮运加工或造型造景等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在我过园艺学是一级学科. 园艺植物栽培学: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研 ...查看


  • 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 <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 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 ...查看


  •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韭菜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 2012年25卷5期 西南农业聋报 VoL25 Nn5 SouthwestChinaJournalofA伊-icultma]Sciences 1751 文章编号:1001-4829(2012)05-1751-05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韭菜酸性土 ...查看


  • 生草提高山核桃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 第29卷 第20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20 2013年 10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Oct. 2013 1 ...查看


  •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天意酵业
  • 天意酵业 tyjiaoxiangren没有人不想远离化学品的危险,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天意酵业,用微生物来为您打造有机.健康的生活. 精彩内容 1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微生物生物量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库的一小部分,但它存储的都是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