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作文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耿红桥 2010.5.26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老师出题(一厢情愿)——学生写作(被动应付)——老师批阅(愚公移山)——老师评讲(孤掌难鸣)。如此低效的循环往复,学生被动应付,谈“写”色变;老师也疲于奔命,成为拼命移“山”的愚公,然而今天移走明天又来,学生对老师的付出大多不屑一顾,结果“两败俱累”,收效甚微。
一直想学一学优秀教师的作文教学,这次终于有了机会,在中心校的安排下,观摩秦皇岛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本次活动分两天举行,第一天是作文指导课,第二天是作文讲评课,所有参赛教师都以全新的理念、科学的设计、到位的指导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从教师的设计来看,我大致理出了作文教学指导课和讲评课的思路:
1、指导课 启发谈话,趣味导入——揭示主题,理清思路——赏析例文,讲解方法——口头创作,动笔成文(整理片段)——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2、讲评课 直接导入,直奔话题——讲评亮点,积累方法(题目、标点、修辞、细节等)——寻找不足,分析原因(共性的问题,重点训练的项目,代表性)——全班交流,反馈提高。
总结这次的收获,我想从以下方面谈一谈。
一、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乐于写作。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点,学生的写作应该首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心中充满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情,并且能够实话实说,少一些老套的写作规范,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话语来写。我们总是过多地想给学生改作文,其实反倒让学生的作文失去了他们少年的天真、幼稚的话语,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以后确实应该注意的。
二、在作文的写法上,教给学生方法,即:让学生体会事务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学生作文之所以老套,缺乏创新是一方面,但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也让学生墨守成规进入这种盲流中。理会事物的丰富多彩,即事物内部相关联的内在关系,这样开发学生思维联想空间,体会事物内部关联是很有必要的。其中讲述树上有几只鸟和电扇的故事很具有典型性。这些将在我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将着重培养学生开发联想思维能力。
三、批阅评改换位审视。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以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来交换批阅,遵循“自测”“自评”的原则。在批
阅要求和方法上可提出四点要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分到总,并做到分步实施,逐步综合(具体要求和步骤略)。每周增加一个步骤,这样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由寻找错别字到文章结构,从标点符号到语言表达,由眉批到总批,学生对文章的评判水平不断提高(评语字数由150字到500字不等),在评阅他文的过程中,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从而使批阅程序得以优化。
四、信息反馈相互渗透。学生批阅他人的作文在标明错别字、病句,写眉批、总批打上分数(评分标准略),并署名后,即可将作文本交给作者,要求各位随即订正错别字、病句,并对批阅和评语不解之处向批阅者咨询,这整个的过程就是“自馈”。学生平时对老师批阅的作文基本只看分数,不太顾及其他;而面对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学批阅的作文,同学们特别在意,交流积极,讨论热烈,他们甚至会为一个标点的用法争持不下来请老师明断。这样,在争论中不仅会对批阅中反馈的信息相互渗透,而且会使批阅者更加投入,一丝不苟。这就为作文写作和批阅的良性循环,优化写作程序创造了主观条件。使交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作文的载体,还必须充分发挥老师导的作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所谓“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老师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交流的空间就会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其作文效果也就不言而愈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作文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耿红桥 2010.5.26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老师出题(一厢情愿)——学生写作(被动应付)——老师批阅(愚公移山)——老师评讲(孤掌难鸣)。如此低效的循环往复,学生被动应付,谈“写”色变;老师也疲于奔命,成为拼命移“山”的愚公,然而今天移走明天又来,学生对老师的付出大多不屑一顾,结果“两败俱累”,收效甚微。
一直想学一学优秀教师的作文教学,这次终于有了机会,在中心校的安排下,观摩秦皇岛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本次活动分两天举行,第一天是作文指导课,第二天是作文讲评课,所有参赛教师都以全新的理念、科学的设计、到位的指导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从教师的设计来看,我大致理出了作文教学指导课和讲评课的思路:
1、指导课 启发谈话,趣味导入——揭示主题,理清思路——赏析例文,讲解方法——口头创作,动笔成文(整理片段)——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2、讲评课 直接导入,直奔话题——讲评亮点,积累方法(题目、标点、修辞、细节等)——寻找不足,分析原因(共性的问题,重点训练的项目,代表性)——全班交流,反馈提高。
总结这次的收获,我想从以下方面谈一谈。
一、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乐于写作。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点,学生的写作应该首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心中充满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情,并且能够实话实说,少一些老套的写作规范,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话语来写。我们总是过多地想给学生改作文,其实反倒让学生的作文失去了他们少年的天真、幼稚的话语,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以后确实应该注意的。
二、在作文的写法上,教给学生方法,即:让学生体会事务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学生作文之所以老套,缺乏创新是一方面,但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也让学生墨守成规进入这种盲流中。理会事物的丰富多彩,即事物内部相关联的内在关系,这样开发学生思维联想空间,体会事物内部关联是很有必要的。其中讲述树上有几只鸟和电扇的故事很具有典型性。这些将在我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将着重培养学生开发联想思维能力。
三、批阅评改换位审视。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以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来交换批阅,遵循“自测”“自评”的原则。在批
阅要求和方法上可提出四点要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分到总,并做到分步实施,逐步综合(具体要求和步骤略)。每周增加一个步骤,这样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由寻找错别字到文章结构,从标点符号到语言表达,由眉批到总批,学生对文章的评判水平不断提高(评语字数由150字到500字不等),在评阅他文的过程中,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从而使批阅程序得以优化。
四、信息反馈相互渗透。学生批阅他人的作文在标明错别字、病句,写眉批、总批打上分数(评分标准略),并署名后,即可将作文本交给作者,要求各位随即订正错别字、病句,并对批阅和评语不解之处向批阅者咨询,这整个的过程就是“自馈”。学生平时对老师批阅的作文基本只看分数,不太顾及其他;而面对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学批阅的作文,同学们特别在意,交流积极,讨论热烈,他们甚至会为一个标点的用法争持不下来请老师明断。这样,在争论中不仅会对批阅中反馈的信息相互渗透,而且会使批阅者更加投入,一丝不苟。这就为作文写作和批阅的良性循环,优化写作程序创造了主观条件。使交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作文的载体,还必须充分发挥老师导的作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所谓“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老师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交流的空间就会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其作文效果也就不言而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