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语境下,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新常态。谨防陷入思想短路、决策失语、工作失策的窘境,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措施,在引领新常态上率先破题。
引领新增长,把握消费趋势、
衡定投资方向、培育出口优势
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求总体偏弱,通缩预期上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稳增长”提到首位,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速度评判发展好坏,新常态语境下的稳增长绝不是对过去单纯追求增速的重复。各地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要适时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放大新优势、形成新亮点,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由模仿型排浪式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升级”是当前的一个大课题,“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正在成为过去式,爆发式的大宗消费的热潮进入尾声,必须把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主流趋势,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对于地方来说,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还需要时间,必须久久为功、绵绵发力。一方面,从供给端发力,培育消费新热点,大力培育移动互联网、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模式。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施策,以改革促消费,扩大消费政策要从直接刺激政策转向以完善消费环境为主的间接刺激政策,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瞄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2015年各地不能再搞大规模、无序化刺激性投资,而要创新投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调整和修订已有的投资政策,不断完善本地区重大投资工程包,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由规模性增长向质量型转变,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高端创新型产业,不断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3D打印、机器人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的研发投入。预计今后研发投入将计入GDP,这部分投入将会直接提高GDP增速,各地要及时着手调整投资策略。
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目前,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这与建设自贸区和新丝绸之路相呼应。接下来,各地要加快改善投资环境,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借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新做法,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进行品牌战略、搭建服务网络等,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特别是要研究本地区相对过剩产能走出去问题,这也是区域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之一。
引领新市场,机制要活、
创新要实、政策要宽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这一判断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为未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空间十分广阔,高端制造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大量涌现,网络经济前途无量。而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是以体制机制的调整为着力点,具体路径是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
机制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所谓“活”,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各地要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应用受益的主角;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的创新制度设计;深化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与小众市场的兴起,长尾经济的空间逐步拓展,范围经济将成为潮流。政府的政策也要紧跟创新,不仅要注重鼓励规模化、大企业生产,而且要逐渐转向鼓励小众市场、小企业生产,充分体现政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有序转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避免产业在空间上的简单平移;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使之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颠覆性力量;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培育新增长点创造更加宽松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基本方式方法有两条,一是开放、开放、再开放;二是紧紧依靠市场力量,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引领新改革,开列清单、
备好工具、转化成果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引领新常态的开路先锋,2015年是改革攻坚期,要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在前期准备已经较为充分的领域迅速展开。以关联性强、串联面广的“穿针引线式举措”为抓手,寻求以点带面的“势如劈竹效果”,使改革新红利更多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狠抓改革攻坚,备好工具箱、搭建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放”上下功夫,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市场更多自主权;在“破”上下功夫,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掣肘,改进不合时宜甚至是阻碍发展的规定和做法;在“立”上下功夫,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守。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务实推进各种清单、审批通用目录的制定,创新经济形势分析机制,强化经济运行预测监测和政策预研储备,同时要搞好工作布局,设计好平台、路径、抓手,确保战略、规划、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要以转化为目标,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强化议题的谋划塑造设置。
狠抓改革攻坚,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明年是深化改革的“第二季”。从今年的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已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尤其是在中央层面,已经连续召开七次深改小组会议,推出25项重大改革文件=但从地方情况看,进展参差不齐、力度强弱不一,区域间落差很大:个别地方不会改、不敢改、不善改的情况仍有存在。尤其是在顶层设计和基层的良性互动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什么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习总书记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说明中指出,群众普遍关
注的焦点,莫过于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实实在在回应人民群众的公平关切。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2015年的改革,必须加大改革的社会参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
在新常态语境下,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新常态。谨防陷入思想短路、决策失语、工作失策的窘境,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措施,在引领新常态上率先破题。
引领新增长,把握消费趋势、
衡定投资方向、培育出口优势
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求总体偏弱,通缩预期上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稳增长”提到首位,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速度评判发展好坏,新常态语境下的稳增长绝不是对过去单纯追求增速的重复。各地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要适时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放大新优势、形成新亮点,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由模仿型排浪式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升级”是当前的一个大课题,“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正在成为过去式,爆发式的大宗消费的热潮进入尾声,必须把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主流趋势,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对于地方来说,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还需要时间,必须久久为功、绵绵发力。一方面,从供给端发力,培育消费新热点,大力培育移动互联网、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模式。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施策,以改革促消费,扩大消费政策要从直接刺激政策转向以完善消费环境为主的间接刺激政策,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瞄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2015年各地不能再搞大规模、无序化刺激性投资,而要创新投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调整和修订已有的投资政策,不断完善本地区重大投资工程包,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由规模性增长向质量型转变,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高端创新型产业,不断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3D打印、机器人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的研发投入。预计今后研发投入将计入GDP,这部分投入将会直接提高GDP增速,各地要及时着手调整投资策略。
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目前,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这与建设自贸区和新丝绸之路相呼应。接下来,各地要加快改善投资环境,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借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新做法,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进行品牌战略、搭建服务网络等,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特别是要研究本地区相对过剩产能走出去问题,这也是区域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之一。
引领新市场,机制要活、
创新要实、政策要宽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这一判断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为未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空间十分广阔,高端制造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大量涌现,网络经济前途无量。而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是以体制机制的调整为着力点,具体路径是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
机制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所谓“活”,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各地要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应用受益的主角;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的创新制度设计;深化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与小众市场的兴起,长尾经济的空间逐步拓展,范围经济将成为潮流。政府的政策也要紧跟创新,不仅要注重鼓励规模化、大企业生产,而且要逐渐转向鼓励小众市场、小企业生产,充分体现政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有序转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避免产业在空间上的简单平移;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使之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颠覆性力量;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培育新增长点创造更加宽松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基本方式方法有两条,一是开放、开放、再开放;二是紧紧依靠市场力量,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引领新改革,开列清单、
备好工具、转化成果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引领新常态的开路先锋,2015年是改革攻坚期,要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在前期准备已经较为充分的领域迅速展开。以关联性强、串联面广的“穿针引线式举措”为抓手,寻求以点带面的“势如劈竹效果”,使改革新红利更多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狠抓改革攻坚,备好工具箱、搭建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放”上下功夫,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市场更多自主权;在“破”上下功夫,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掣肘,改进不合时宜甚至是阻碍发展的规定和做法;在“立”上下功夫,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守。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务实推进各种清单、审批通用目录的制定,创新经济形势分析机制,强化经济运行预测监测和政策预研储备,同时要搞好工作布局,设计好平台、路径、抓手,确保战略、规划、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要以转化为目标,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强化议题的谋划塑造设置。
狠抓改革攻坚,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明年是深化改革的“第二季”。从今年的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已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尤其是在中央层面,已经连续召开七次深改小组会议,推出25项重大改革文件=但从地方情况看,进展参差不齐、力度强弱不一,区域间落差很大:个别地方不会改、不敢改、不善改的情况仍有存在。尤其是在顶层设计和基层的良性互动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什么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习总书记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说明中指出,群众普遍关
注的焦点,莫过于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实实在在回应人民群众的公平关切。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2015年的改革,必须加大改革的社会参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