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二版)2015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选择了最合适的择案规则,即现行的"一票否决制"。

2.一项政策只会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带来积极的、直接的导向作用。

3.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法律。

4.政策评估(后评估)是为了检验政策目的是否达到而进行的评估,因此并不适宜考量价值因素。

5."教育代用券"也是一种政府治理工具。

附:参考答案

1.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选择了最合适的择案规则,即现行的"一票否决制"。 解答:

正确。

一票否决规则,即全体一致原则,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必须意见完全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择方案,如果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就不能通过。

全体一致原则表现出以下两点特征:(1)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2)决策者中没有人因最终的方案选择而利益受损,即决策者都能由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出的决定一般都是影响重大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因此须保证做出的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2.一项政策只会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带来积极的、直接的导向作用。

解答:

错误。

政策的导向功能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表现方式;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题中理解具有片面性。

3.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法律。

解答:

正确。

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法律,即政策的法律化。

所谓政策法律化,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政策性内容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保障。

4.政策评估(后评估)是为了检验政策目的是否达到而进行的评估,因此并不适宜考量价值因素。

解答:

错误。

评估的功能不仅仅是检验制定的目的是否达到,还有: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以上这些评估目的都不仅是客观上的"是"与"否",也包括了主观上的"好"与"坏"。

所谓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结果和政

策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

5、"教育代用券"也是一种政府治理工具。

解答:

正确。

政府治理工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物品或服务;提供此种物品或服务的媒介;提供系统,即参与提供物品和服务的组织体系;制度。

而教育代用券是符合政府治理工具的这四个层次的:

第一,教育代用券是政府提供的一种物品,对公民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二,教育代用券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服务,它是通过"票券"的方式来提供的。 第三,教育权通常由政府机构来发放,但是教育服务的提供可能并不仅仅依赖于政府。也就是说,提供教育券以及教育券所代表的教育服务,可能是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尤其是私人教育组织)。

第四,教育券暗含着参与教育服务提供的组织系统之间的互动规则:这就是政府机构负责筹措资金,并用代用券的方式将其直接发放给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公立教育机构和私人教育组织)从服务对象那里以服务换取代用券,然后凭代用券从政府那里获取某种资源。也就是说,在教育服务的提供上,政府是决策者,而服务组织是生产者。

二、论述题

1.请结合一项政策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描述。

2.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集中体现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请分别就这两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功能进行分析。

3.请论述非官方参与者对政策制定所起到的作用。

4.试分析下面这句话"良政好过不成熟的民主"。

5.请总结"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程序。

6.有一种说法认为:好的公共政策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政策。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请解释原因。

附:参考答案

1.请结合一项政策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描述。

解答:

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也被称为政策的过程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生命周期理论(过程模型)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2)社会问题的确认。

(3)政策议程的建立。

(4)政策规划。

(5)政策方案的执行。

(6)执行效果的评估。

(7)政策调整与改变。

(8)政策的终结。

总而言之,生命周期模型实际上是把政策过程视为一种政治行为的生命过程加以描述的,将政策赋予生命并分解为简单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但这种方法仍不失为我

们分析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的一种好方法。

需结合具体政策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集中体现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请分别就这两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功能进行分析。

解答: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人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而社会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政策对利益的分配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往往是一部分人从中获得了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却不能从中获取利益或损失了原有的利益。

调控功能的体现--东西部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通过西部大开发进行平衡。

分配功能--通过教育、医疗等政策进行利益分配的倾斜。

3.请论述非官方参与者对政策制定所起到的作用。

解答:

非官方参与者包括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1)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

(2)政党

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3)公民个人

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是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二是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三是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四是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五是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六是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4)大众传媒

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

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

(5)思想库。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4.试分析下面这句话"良政好过不成熟的民主"。

解答:

这是个有争议的命题,鼓励畅所欲言。下面是一些参考观点:

政治改革的重点在于改进政府治理,提高政府运营效率;民主化是一个缓慢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民主化主要表现为高层党内民主和基层的乡村选举。这种政治改革造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破坏性影响较小,最终也对国家有利。这样做具有极大好处,能继续享受快速经济

发展和更好的社会发展(如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育一个更大的中产阶层群体),还将最终完成自己民主化的目标。

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像中国这样的多样性大国搞西方自由民主式的激进政治转型,根本不切实际。

所有成功的经济体迟早都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完成经济腾飞后,国内政治力量和社会变革就会加速推进国家向更民主的体制发展。道理很简单,经济发展提高了收入,也会产生受过更好教育的中产阶层,他们希望在社会政策和政治进程中提高话语权,从而播下了可持续民主发展的种子。所有国家都会通过先经济后政治的道路实现民主。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直接挑战和首要问题就是集中精力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政府治理,而不是搞自由民主。良好的治理主要涉及制度建设,不仅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能为未来实现民主打下基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改进政府治理不能替代民主的最终目标;事实上,它能为发展出色的民主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5.请总结"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程序。

解答: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几点原则:(1)排除批评(Criticism is ruled out)。(2)欢迎畅所欲言("Free wheeling"is welcomed)。(3)观点多多益善(Quantity is wanted)。

(4)合并与改进 (Combin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sought)。此外,头脑风暴法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较大团体为宜(6~12人),团体太小,效果不好;做好观点意见的笔录,即使是看似毫无价值的观点;特定时段集中关注一个特定的问题,以便有更好的思维共振的效果;遵循判断置后原则,对观点的评估要在产生理念阶段之后进行,因为观点提供者会将此视为批评。因此,应该由另外一些人在随后的讨论会上对头脑风暴法产生的观点进行筛选。但在实践中发现,参与者不进行相互间观点的评价和批评是非常困难的。一些人认为,持不同意见的人不能即时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非一件好事,推迟的判断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头脑风暴法产生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多于有利因素。正因为存在这些不同的看法,奥斯本本人也告诫人们,要避免对这项技术不切实际地加以吹嘘的情况。

德尔菲法:第一轮:把意见征询表寄给专家小组的成员,请他们填写意见。预测工作小组收回调查表后,进行初步的统计和计算,发现具有共识性的意见和看法。第二轮:将第一轮得到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意见再反馈给每位专家,要求他们以此为参考,重新填写意见。如果某一专家做出的第二轮预测仍与多数人的意见不符,则要求他陈述理由,说明为什么他的意见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意见。预测工作小组收到调查表后,就要根据新的数据重新进行统计和计算。第三轮:将第二轮统计结果及某些专家的陈述理由告之每位专家,请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的预测。一般来讲,经过三轮或四轮调查后,专家意见将会比较集中,这时就可以把最后一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视作专家小组的意见。

6.有一种说法认为:好的公共政策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政策。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请解释原因。

解答:

该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政策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因此,称政策放之四海皆准的说法是错误的。

(应加以扩充并举例)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河北省元氏县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地区之一。据该县苏阳乡车汪沟村的村民介绍,2002年年初他们这里推行退耕还林,如果农户种树苗,验收合格后每亩地每年可领取20元钱和150公斤粮食。车汪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旱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连生活用水都要到附近的村庄去拉。如今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让村民十分高兴。当年全村有37户共150多亩地都种上了树苗。还有不少村民抱着观望的态度,如果国家的政策真的能落实,大伙儿的积极性肯定会更高。2002年退耕还林户按时领取了上半年的粮食补助,但农户们始终没能见到下半年的补助。

因为一直没有领到2002年下半年的退耕还林粮款补助,该村37家参加退耕还林农户,如今只剩了8家,其余的重新种上了庄稼。不少村民谈起此事都很无奈:"要是能按时给钱,现在村里种树的肯定挺多。"

苏阳乡乡长王春平说,2002年下半年的补偿款,是在2003年1月才由县林业局发到乡里。而他们发现,有25户退耕还林户的树苗都死光了。其他户因气候问题和管理不善而达不到规定标准,不是亩数不够就是成活率不够。在2003年秋季的时候乡里曾动员村里这些退耕还林户对死去的树苗进行补栽,但响应号召的寥寥无几。他承认,补助没能及时发放确实影响了农户种树的积极性。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政策执行活动需要的相关条件。

案例二

北京市政府去年起草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草案)在征集意见时,由于246条市民意见中大多数持反对态度,该规章推迟出台,列入今年立法调研项目。这意味着,一部本可以在2004年出台的政府规章暂时搁浅,等待调研结论。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称,该规章最早要到2006年才能启动立法。负责起草该规章的市政府法制办法制三处处长坦言,这在北京市政府的立法史上还是首次。

市政府法制办宣传处处长介绍,从2004年3月1日开始,市政府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和首都之窗网站就《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在随后收到的总共246条意见中,除部分对该草案表示支持外,绝大部分的市民持反对态度。市民反对意见主要是针对草案规定的登记备案、治安管理责任的划分、房租确定方式中的指导租金,以及房屋租赁管理部门过多、拖欠房租的处理方法等。"该处长表示,这么多意见中大多都有道理,反映出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在提高,对政府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在公共决策活动中,公民参与有何重要性?你认为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决策机制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附:参考答案

案例一:

解答:

政策执行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必要的政策资源,涉及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该材料中村民对于种树的积极性下降甚至退林还耕的行为多是由于经费不到位。

2.顺从的目标群体,其中包括政策执行成本对于目标群体的影响。材料中由于缺乏补贴款的支持,退耕还林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成本就转嫁到村民身上,这样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遵从的行为成为必然。

3.正确的执行策略。该村领导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只是生硬地按照规定行事,无疑阻碍了政策执行进程。

4.胜任的执行队伍。

5.有效地沟通。

考生需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案例二:

解答:

公民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它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物,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并反映普通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行为。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公民参与缺乏健全的体制和程序保障;

2.公民参与缺乏足够的知情权;

3.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不够畅通;

4.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法制不够完备等方面。

考生可自行发挥。

《公共政策导论》(第二版)2015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选择了最合适的择案规则,即现行的"一票否决制"。

2.一项政策只会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带来积极的、直接的导向作用。

3.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法律。

4.政策评估(后评估)是为了检验政策目的是否达到而进行的评估,因此并不适宜考量价值因素。

5."教育代用券"也是一种政府治理工具。

附:参考答案

1.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选择了最合适的择案规则,即现行的"一票否决制"。 解答:

正确。

一票否决规则,即全体一致原则,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必须意见完全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择方案,如果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就不能通过。

全体一致原则表现出以下两点特征:(1)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2)决策者中没有人因最终的方案选择而利益受损,即决策者都能由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出的决定一般都是影响重大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因此须保证做出的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2.一项政策只会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带来积极的、直接的导向作用。

解答:

错误。

政策的导向功能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表现方式;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题中理解具有片面性。

3.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法律。

解答:

正确。

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法律,即政策的法律化。

所谓政策法律化,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政策性内容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保障。

4.政策评估(后评估)是为了检验政策目的是否达到而进行的评估,因此并不适宜考量价值因素。

解答:

错误。

评估的功能不仅仅是检验制定的目的是否达到,还有: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以上这些评估目的都不仅是客观上的"是"与"否",也包括了主观上的"好"与"坏"。

所谓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结果和政

策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

5、"教育代用券"也是一种政府治理工具。

解答:

正确。

政府治理工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物品或服务;提供此种物品或服务的媒介;提供系统,即参与提供物品和服务的组织体系;制度。

而教育代用券是符合政府治理工具的这四个层次的:

第一,教育代用券是政府提供的一种物品,对公民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二,教育代用券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服务,它是通过"票券"的方式来提供的。 第三,教育权通常由政府机构来发放,但是教育服务的提供可能并不仅仅依赖于政府。也就是说,提供教育券以及教育券所代表的教育服务,可能是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尤其是私人教育组织)。

第四,教育券暗含着参与教育服务提供的组织系统之间的互动规则:这就是政府机构负责筹措资金,并用代用券的方式将其直接发放给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公立教育机构和私人教育组织)从服务对象那里以服务换取代用券,然后凭代用券从政府那里获取某种资源。也就是说,在教育服务的提供上,政府是决策者,而服务组织是生产者。

二、论述题

1.请结合一项政策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描述。

2.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集中体现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请分别就这两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功能进行分析。

3.请论述非官方参与者对政策制定所起到的作用。

4.试分析下面这句话"良政好过不成熟的民主"。

5.请总结"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程序。

6.有一种说法认为:好的公共政策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政策。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请解释原因。

附:参考答案

1.请结合一项政策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描述。

解答:

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也被称为政策的过程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生命周期理论(过程模型)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2)社会问题的确认。

(3)政策议程的建立。

(4)政策规划。

(5)政策方案的执行。

(6)执行效果的评估。

(7)政策调整与改变。

(8)政策的终结。

总而言之,生命周期模型实际上是把政策过程视为一种政治行为的生命过程加以描述的,将政策赋予生命并分解为简单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但这种方法仍不失为我

们分析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的一种好方法。

需结合具体政策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集中体现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请分别就这两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功能进行分析。

解答: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人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而社会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政策对利益的分配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往往是一部分人从中获得了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却不能从中获取利益或损失了原有的利益。

调控功能的体现--东西部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通过西部大开发进行平衡。

分配功能--通过教育、医疗等政策进行利益分配的倾斜。

3.请论述非官方参与者对政策制定所起到的作用。

解答:

非官方参与者包括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1)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

(2)政党

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3)公民个人

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是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二是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三是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四是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五是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六是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4)大众传媒

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

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

(5)思想库。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4.试分析下面这句话"良政好过不成熟的民主"。

解答:

这是个有争议的命题,鼓励畅所欲言。下面是一些参考观点:

政治改革的重点在于改进政府治理,提高政府运营效率;民主化是一个缓慢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民主化主要表现为高层党内民主和基层的乡村选举。这种政治改革造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破坏性影响较小,最终也对国家有利。这样做具有极大好处,能继续享受快速经济

发展和更好的社会发展(如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育一个更大的中产阶层群体),还将最终完成自己民主化的目标。

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像中国这样的多样性大国搞西方自由民主式的激进政治转型,根本不切实际。

所有成功的经济体迟早都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完成经济腾飞后,国内政治力量和社会变革就会加速推进国家向更民主的体制发展。道理很简单,经济发展提高了收入,也会产生受过更好教育的中产阶层,他们希望在社会政策和政治进程中提高话语权,从而播下了可持续民主发展的种子。所有国家都会通过先经济后政治的道路实现民主。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直接挑战和首要问题就是集中精力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政府治理,而不是搞自由民主。良好的治理主要涉及制度建设,不仅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能为未来实现民主打下基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改进政府治理不能替代民主的最终目标;事实上,它能为发展出色的民主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5.请总结"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程序。

解答: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几点原则:(1)排除批评(Criticism is ruled out)。(2)欢迎畅所欲言("Free wheeling"is welcomed)。(3)观点多多益善(Quantity is wanted)。

(4)合并与改进 (Combin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sought)。此外,头脑风暴法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较大团体为宜(6~12人),团体太小,效果不好;做好观点意见的笔录,即使是看似毫无价值的观点;特定时段集中关注一个特定的问题,以便有更好的思维共振的效果;遵循判断置后原则,对观点的评估要在产生理念阶段之后进行,因为观点提供者会将此视为批评。因此,应该由另外一些人在随后的讨论会上对头脑风暴法产生的观点进行筛选。但在实践中发现,参与者不进行相互间观点的评价和批评是非常困难的。一些人认为,持不同意见的人不能即时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非一件好事,推迟的判断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头脑风暴法产生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多于有利因素。正因为存在这些不同的看法,奥斯本本人也告诫人们,要避免对这项技术不切实际地加以吹嘘的情况。

德尔菲法:第一轮:把意见征询表寄给专家小组的成员,请他们填写意见。预测工作小组收回调查表后,进行初步的统计和计算,发现具有共识性的意见和看法。第二轮:将第一轮得到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意见再反馈给每位专家,要求他们以此为参考,重新填写意见。如果某一专家做出的第二轮预测仍与多数人的意见不符,则要求他陈述理由,说明为什么他的意见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意见。预测工作小组收到调查表后,就要根据新的数据重新进行统计和计算。第三轮:将第二轮统计结果及某些专家的陈述理由告之每位专家,请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的预测。一般来讲,经过三轮或四轮调查后,专家意见将会比较集中,这时就可以把最后一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视作专家小组的意见。

6.有一种说法认为:好的公共政策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政策。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请解释原因。

解答:

该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政策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因此,称政策放之四海皆准的说法是错误的。

(应加以扩充并举例)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河北省元氏县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地区之一。据该县苏阳乡车汪沟村的村民介绍,2002年年初他们这里推行退耕还林,如果农户种树苗,验收合格后每亩地每年可领取20元钱和150公斤粮食。车汪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旱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连生活用水都要到附近的村庄去拉。如今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让村民十分高兴。当年全村有37户共150多亩地都种上了树苗。还有不少村民抱着观望的态度,如果国家的政策真的能落实,大伙儿的积极性肯定会更高。2002年退耕还林户按时领取了上半年的粮食补助,但农户们始终没能见到下半年的补助。

因为一直没有领到2002年下半年的退耕还林粮款补助,该村37家参加退耕还林农户,如今只剩了8家,其余的重新种上了庄稼。不少村民谈起此事都很无奈:"要是能按时给钱,现在村里种树的肯定挺多。"

苏阳乡乡长王春平说,2002年下半年的补偿款,是在2003年1月才由县林业局发到乡里。而他们发现,有25户退耕还林户的树苗都死光了。其他户因气候问题和管理不善而达不到规定标准,不是亩数不够就是成活率不够。在2003年秋季的时候乡里曾动员村里这些退耕还林户对死去的树苗进行补栽,但响应号召的寥寥无几。他承认,补助没能及时发放确实影响了农户种树的积极性。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政策执行活动需要的相关条件。

案例二

北京市政府去年起草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草案)在征集意见时,由于246条市民意见中大多数持反对态度,该规章推迟出台,列入今年立法调研项目。这意味着,一部本可以在2004年出台的政府规章暂时搁浅,等待调研结论。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称,该规章最早要到2006年才能启动立法。负责起草该规章的市政府法制办法制三处处长坦言,这在北京市政府的立法史上还是首次。

市政府法制办宣传处处长介绍,从2004年3月1日开始,市政府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和首都之窗网站就《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在随后收到的总共246条意见中,除部分对该草案表示支持外,绝大部分的市民持反对态度。市民反对意见主要是针对草案规定的登记备案、治安管理责任的划分、房租确定方式中的指导租金,以及房屋租赁管理部门过多、拖欠房租的处理方法等。"该处长表示,这么多意见中大多都有道理,反映出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在提高,对政府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在公共决策活动中,公民参与有何重要性?你认为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决策机制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附:参考答案

案例一:

解答:

政策执行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必要的政策资源,涉及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该材料中村民对于种树的积极性下降甚至退林还耕的行为多是由于经费不到位。

2.顺从的目标群体,其中包括政策执行成本对于目标群体的影响。材料中由于缺乏补贴款的支持,退耕还林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成本就转嫁到村民身上,这样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遵从的行为成为必然。

3.正确的执行策略。该村领导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只是生硬地按照规定行事,无疑阻碍了政策执行进程。

4.胜任的执行队伍。

5.有效地沟通。

考生需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案例二:

解答:

公民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它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物,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并反映普通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行为。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公民参与缺乏健全的体制和程序保障;

2.公民参与缺乏足够的知情权;

3.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不够畅通;

4.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法制不够完备等方面。

考生可自行发挥。


相关文章

  • [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康信恩
  • <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 兰大 MPA2013级春季班 康信恩 在课任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阅读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通过联想记忆法,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以为是晦涩难懂的教材著作,并且意外地发现了不少的共鸣,也不得 ...查看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9社会政策之社会政策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目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9社会政策之社会政策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9社会政策之社会政策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9社 ...查看


  • 2014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考研笔记
  •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 ...查看


  • 公共政策导论 1
  •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 ...查看


  • 临床医学导论社会实践指导手册
  •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导论社会实践培养手册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学 系: 学习时间:20 16 年 月- 月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务处制 目 录 1.社会实践课的目的与意义 2.社会实践课内容与形式 3.社会实践课要 ...查看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 政策分析是针对政策制定过程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创造知识的活动. 有效地阐明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方法论是指一整套创造.批判.评估和交流政策相关知识的标准.规则和程序. 批判性复合主义:可信性(而非确定性),相关性 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 ...查看


  • 安徽大学经济学学科导论期末论文
  • 经济学学科导论小结 年级:****级 专业:经济学类 班级:经济*班 姓名:*** 学号:******** 我在今年的高考中以文科***分的成绩考入了安徽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本专业包含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实行大类招 ...查看


  • 工商管理导论论文
  • 明确前行的方向,坚定前行的步伐 --工商管理学导论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20 年 月 日 明确前行的方向,坚定前行的步伐 --工商管理学导论论文 Part1:对专业的认识: 对于工商管理类,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有大体的了解.工商管理 ...查看


  •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论文
  •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题 目: 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分析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任课教师: 二O一二 年 十二 月 十二 日 提升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摘要: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 ...查看


  • 金融学导论作业2
  • 1.(1)您任期的目标是什么? 通货膨胀控制在2%左右,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但在任期内出现过高失业率.股票市场几近崩溃.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问题. (2)在您的任期中,经济状况有什么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冲击? 股票市场动荡,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