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2014—15学年下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浚县一中高二历史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其中,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60分。考查内容为历史选修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技能。从总体上来讲,这套试卷不愧是一套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试题评价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总体来说难度系数不太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第2、3、5、6、7、8、9、10、11、12、13、15、16、20等题。这些题目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得分率较高,有利于鼓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信心。
2、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的21题为必做题,出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该题以梭伦改革和商鞅改革的的对比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二者共同涉及的问题,指出二者对问题处理方式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点影响。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力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存在问题
1、选择题
(1)正答率低于60%的为9个小题。 (2)读不懂材料。
(3)被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所迷惑,把握不住材料的主旨。
(4)基础知识和历史特征掌握不牢,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材料解析题
(1)第21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11.83分,难度适中;第22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8.75分,第23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8.84分,此两题应较难。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出现明显错误。 (3)审题不清。
(4)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差。 (5)答题不规范,甚至先后顺序颠倒。 (6)字迹潦草、模糊。 五、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围绕课标要求,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新课程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跨度大,而且知识间往往是分散的,这就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因此要帮助学生加强必修和选修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选修一的时候可以把经济史、政治史和思想史相联系,以此类推,注意加强学生在掌握好分散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减少解题的阻力。
2、围绕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在狠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
3、创设和选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精题、好题,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习题训练,以最少的习题达到最好的效果。尤其是非选择题的训练,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会学生答题的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专业术语的运用。要力求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主要在课堂上。而且课本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头绪较繁杂,因此,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知识引导者的作用,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浚县一中高二历史组 2015年7月12日
鹤壁市2014—15学年下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浚县一中高二历史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其中,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60分。考查内容为历史选修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技能。从总体上来讲,这套试卷不愧是一套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试题评价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总体来说难度系数不太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第2、3、5、6、7、8、9、10、11、12、13、15、16、20等题。这些题目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得分率较高,有利于鼓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信心。
2、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的21题为必做题,出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该题以梭伦改革和商鞅改革的的对比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二者共同涉及的问题,指出二者对问题处理方式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点影响。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力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存在问题
1、选择题
(1)正答率低于60%的为9个小题。 (2)读不懂材料。
(3)被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所迷惑,把握不住材料的主旨。
(4)基础知识和历史特征掌握不牢,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材料解析题
(1)第21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11.83分,难度适中;第22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8.75分,第23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8.84分,此两题应较难。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出现明显错误。 (3)审题不清。
(4)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差。 (5)答题不规范,甚至先后顺序颠倒。 (6)字迹潦草、模糊。 五、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围绕课标要求,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新课程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跨度大,而且知识间往往是分散的,这就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因此要帮助学生加强必修和选修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选修一的时候可以把经济史、政治史和思想史相联系,以此类推,注意加强学生在掌握好分散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减少解题的阻力。
2、围绕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在狠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
3、创设和选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精题、好题,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习题训练,以最少的习题达到最好的效果。尤其是非选择题的训练,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会学生答题的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专业术语的运用。要力求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主要在课堂上。而且课本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头绪较繁杂,因此,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知识引导者的作用,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浚县一中高二历史组 201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