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指标分析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或者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经济成果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展现给大家,对于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不仅能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可以有效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所以有效的财务报表解读是投资者及企业各个相关人员的主要需求。

  本文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做简单介绍,并提出其缺陷和局限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报告 指标分析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财务报告及分析方法概述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分为年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

  二、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及其他应收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利息、其他应付款。

  流动比率就表明企业的短期债务可以由能很快变成现金的资产来偿还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流动比率过低,则说明其可能没有如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而过高的话也会表明其流动资产占用太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最理想的比值应该维持在2左右,这样企业有两倍的资金来保障债务的偿还,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

  该比率在评价企业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时是非常有用的,但它也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原因如下:

  第一,流动资产中包括应收帐款和存货。应收帐款可能会造成坏账,而存货有积压的可能。所以,以流动比率衡量一个企业偿债能力是有局限的。

  第二,行业所属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零售行业,可能流动比率就要小些。

  第三,角度不同。站在债权人的角度一定是越大越好,因为可以保证债务的清偿。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则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情况。而企业想举债的话要平衡债权人及自身。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国际上认为指标为3最为合适,长期来看的话,指标大于1企业才相对稳定。但是该指标仍然有其局限性:

  ①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不能反映企业对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②使用该指标时,还应注意非付现费用问题。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并不需要现金支付,需从企业当期利润中扣除。因而,有些企业即使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情况下,也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

  2、营运能力分析(资产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

  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或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跨年度连续反映;

  3、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值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影响资产利润率的有两个因素,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想要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不仅要增加销售,降低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还要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销售利润率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销售利润率中包含了财务费用及投资收益的影响,而这些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另外,在多元的企业中很难分清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单纯以主营业务收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全面。

  三、试论指标分析方法改进

  随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必须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但追求传统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业绩衡量指标以克服上述传统指标的缺陷。

  (一)引入经济附加值的意义

  第一,该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第二,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利用经济增加值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

  第三,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不鼓励企业以牺牲长期业绩为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经济增加值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剔除了可能存在人为操纵的各种因素,并使公司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了经济增加值作为价值创造尺度的计算精度。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经济增加值:指扣除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总投入×资本加权平均成本率

  该指标强调公司的资本成本。指标越大,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有效。同时还可比较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年增长率,据以判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每股平均经济增加值:指每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每股经济增加值=年经济增加值/年末普通股股数

  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值指标,不便于企业间比较,而每股经济增加值可用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

  3、有效资本收益率:指单位资本投入产生的经济增加值。

  有效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债务资本总额)该指标实际上等于资本回报率与加权资本成本率之差,即它反映了企业的“超额”回报率。4、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指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该指标是站在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价值的变动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三)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优点

  1、改变监管者和市场投资者的观点

  选择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公司需要一种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以确保管理者可以保障企业正常为股东创造价值,怎样能使企业的绩效衡量方案同时满足市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方式,激励管理者积极地寻找价值创造型的投资,避免价值毁灭型投资,同时有效地管理现存的资产。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种“前瞻性”的评价法,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价和管理者薪酬等方面。经济增加值的长处之一就是将绩效衡量和资本市场评估联系在一起,以保证管理方面的业绩可以用与公司财务原理相一致的方式计量且得到补偿。

  2、更深入地研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最优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方式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采用。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手段的逐步丰富,经济增加值还会被逐步完善和发展。

  3、经营决策应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

  摒弃短视行为,做好可行性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企业治理有良好的作用。但它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本成本的计量

  要计算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如何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是计算的关键所在。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资本成本应该是在股东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自由流动时形成的。在行政垄断、投资方向受约束和市场发育不完全的领域,将难以形成合理的资本成本,使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会发生较大的偏差。

  2、适用范围的局限

  虽然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般认为经济增加值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它不能适用于诸如金融企业、周期性企业、新成立的企业以及资源开发等类型的企业。金融企业对法定资本金有特殊要求,同时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 资产将高估资产成本,导致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的扭曲。同时,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的公司必须是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和周期性的企业由于利润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该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的扭曲。对于资源开发企业而言,无论是否发现矿藏,经济附加值都将勘探费用与机器设备一样进行资本化处理,但问题在于资本化费用未必与勘探价值相关联,造成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 模型测算出的数值与企业实际不符。

  3、会计利润的真实性

  保证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数值的真实性,必须以真实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当存在虚假的会计利润时,该模型的运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4、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增加已投入运营资产的效率;当项目收益大于成本时追加投资,扩大经营;当项目收益小于成本时,抽回项目资本。以上只是从财务指导方面影响企业经营。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非财务因素没有反映,而这些非财务性因素,如产品、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对企业绩效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信息披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终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将有积极意义,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四、总结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是对现在的评价和对未来的预测。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管理经营者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还能指导其正确管理企业走向更健康的方向。传统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当今会存在其局限性,但利用目前的体系加以修改仍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晨辉:“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财会纵横》,2005年第06期

  [2]邵明:“论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式”,《科技资讯》,2007年14期。

  [3]徐洁:“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03期

  [4]李雪梅:“潜议财务报表分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张艳霞:“现代企业会计报表的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6]张玉荣:“试论财务会计报告的功能”,《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2卷第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或者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经济成果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展现给大家,对于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不仅能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可以有效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所以有效的财务报表解读是投资者及企业各个相关人员的主要需求。

  本文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做简单介绍,并提出其缺陷和局限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报告 指标分析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财务报告及分析方法概述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分为年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

  二、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及其他应收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利息、其他应付款。

  流动比率就表明企业的短期债务可以由能很快变成现金的资产来偿还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流动比率过低,则说明其可能没有如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而过高的话也会表明其流动资产占用太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最理想的比值应该维持在2左右,这样企业有两倍的资金来保障债务的偿还,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

  该比率在评价企业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时是非常有用的,但它也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原因如下:

  第一,流动资产中包括应收帐款和存货。应收帐款可能会造成坏账,而存货有积压的可能。所以,以流动比率衡量一个企业偿债能力是有局限的。

  第二,行业所属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零售行业,可能流动比率就要小些。

  第三,角度不同。站在债权人的角度一定是越大越好,因为可以保证债务的清偿。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则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情况。而企业想举债的话要平衡债权人及自身。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国际上认为指标为3最为合适,长期来看的话,指标大于1企业才相对稳定。但是该指标仍然有其局限性:

  ①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不能反映企业对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②使用该指标时,还应注意非付现费用问题。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并不需要现金支付,需从企业当期利润中扣除。因而,有些企业即使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情况下,也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

  2、营运能力分析(资产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

  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或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跨年度连续反映;

  3、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值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影响资产利润率的有两个因素,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想要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不仅要增加销售,降低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还要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销售利润率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销售利润率中包含了财务费用及投资收益的影响,而这些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另外,在多元的企业中很难分清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单纯以主营业务收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全面。

  三、试论指标分析方法改进

  随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必须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但追求传统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业绩衡量指标以克服上述传统指标的缺陷。

  (一)引入经济附加值的意义

  第一,该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第二,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利用经济增加值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

  第三,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不鼓励企业以牺牲长期业绩为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经济增加值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剔除了可能存在人为操纵的各种因素,并使公司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了经济增加值作为价值创造尺度的计算精度。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经济增加值:指扣除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总投入×资本加权平均成本率

  该指标强调公司的资本成本。指标越大,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有效。同时还可比较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年增长率,据以判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每股平均经济增加值:指每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每股经济增加值=年经济增加值/年末普通股股数

  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值指标,不便于企业间比较,而每股经济增加值可用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

  3、有效资本收益率:指单位资本投入产生的经济增加值。

  有效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债务资本总额)该指标实际上等于资本回报率与加权资本成本率之差,即它反映了企业的“超额”回报率。4、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指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该指标是站在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价值的变动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三)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优点

  1、改变监管者和市场投资者的观点

  选择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公司需要一种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以确保管理者可以保障企业正常为股东创造价值,怎样能使企业的绩效衡量方案同时满足市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方式,激励管理者积极地寻找价值创造型的投资,避免价值毁灭型投资,同时有效地管理现存的资产。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种“前瞻性”的评价法,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价和管理者薪酬等方面。经济增加值的长处之一就是将绩效衡量和资本市场评估联系在一起,以保证管理方面的业绩可以用与公司财务原理相一致的方式计量且得到补偿。

  2、更深入地研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最优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方式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采用。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手段的逐步丰富,经济增加值还会被逐步完善和发展。

  3、经营决策应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

  摒弃短视行为,做好可行性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企业治理有良好的作用。但它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本成本的计量

  要计算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如何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是计算的关键所在。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资本成本应该是在股东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自由流动时形成的。在行政垄断、投资方向受约束和市场发育不完全的领域,将难以形成合理的资本成本,使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会发生较大的偏差。

  2、适用范围的局限

  虽然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般认为经济增加值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它不能适用于诸如金融企业、周期性企业、新成立的企业以及资源开发等类型的企业。金融企业对法定资本金有特殊要求,同时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 资产将高估资产成本,导致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的扭曲。同时,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的公司必须是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和周期性的企业由于利润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该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的扭曲。对于资源开发企业而言,无论是否发现矿藏,经济附加值都将勘探费用与机器设备一样进行资本化处理,但问题在于资本化费用未必与勘探价值相关联,造成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 模型测算出的数值与企业实际不符。

  3、会计利润的真实性

  保证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数值的真实性,必须以真实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当存在虚假的会计利润时,该模型的运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4、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增加已投入运营资产的效率;当项目收益大于成本时追加投资,扩大经营;当项目收益小于成本时,抽回项目资本。以上只是从财务指导方面影响企业经营。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非财务因素没有反映,而这些非财务性因素,如产品、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对企业绩效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信息披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终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将有积极意义,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四、总结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是对现在的评价和对未来的预测。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管理经营者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还能指导其正确管理企业走向更健康的方向。传统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当今会存在其局限性,但利用目前的体系加以修改仍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晨辉:“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财会纵横》,2005年第06期

  [2]邵明:“论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式”,《科技资讯》,2007年14期。

  [3]徐洁:“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03期

  [4]李雪梅:“潜议财务报表分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张艳霞:“现代企业会计报表的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6]张玉荣:“试论财务会计报告的功能”,《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2卷第2期。


相关文章

  •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本题纲只作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参考方向,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选择本提纲之外的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原则: 1.选题要符合专业方向: 2.题目不应该太大: 3.以应用研 ...查看


  • 财务指标体系探讨
  • 湖南商学院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莫月晴 080420021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0801 陈四清 教授 2011 年 3 月 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指 ...查看


  •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模型探讨
  • 财务报告与分析FINANCEREPORTANDANALYSIS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模型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 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反映了股东权益的剩余报酬,用以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其弥补了每股税 ...查看


  • 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系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一. 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类 1. 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 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4. 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 5.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6.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查看


  • 2012会计论文题目
  •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 1. 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2. 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3. 关于会计本质.职能.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探讨 4.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探讨 5.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 6. 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7. 论会计目标 ...查看


  • 2015年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选题2015 年会计系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一. 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类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查看


  •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 1
  •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预警模式探讨 姓 名: 黄佩欣 专 业: 财务管理 指导老师: 谭宗宪 2014年 5 月 15 日 诚信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文 ...查看


  •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
  • 广西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 课题: 预警模式探讨 姓 名: 黄佩欣 学 号: 061040334 班 级: 0610403 专 业: 指导老师: 谭宗宪 内容摘要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现行财务预警模式存在的缺陷,然后论述了 ...查看


  •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 1
  • 会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财务会计信息效率的实证分析 3.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影响 4.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基于**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5.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核心能力的综合评价 6.公司治理理论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