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例1、例2, 第31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

动物园要进行有趣的口算比赛,看看都有哪些题目。(课件出示 教材上的情境图。)12+25=25+12=

500+300=300+500=30+20=20+30=

1200+650=650+1200=

小松鼠怎么算得这么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点评:以问题“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引入,引起学生急于探

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识体系 教学例1。

(1)算一算:根据刚才的情境图,先自己算一算。

(2)议一议:小组讨论交流: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它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计算方法一样吗?说一说:小组汇报。

学生回答,课件呈现:12+25=37 25+12=37 500+300=800

300+500=800 30+20=50 20+30=50

1200+650=1850 650+1200=1850

引导学生回答:小松鼠的方法是只算左边一列,右边一列就不用算了。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用算了?

学生回答:因为加数都一样,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

教师要再次追问:位置交换了,和就真的不变吗?

当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教师提示: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板书: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加法题,都有两个加数。理一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完整: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提问:像这样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真的不变吗?请在小组内举例验证。学生验证后发现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这时板书课题:加法运 算律。抽象概括。

提问:既然和不变,那么我们可以用等号把两个式子连在一起吗?引导学生写出:12+25=25+12

500+300=300+500

提问:像这样的式子多吗?能写完吗?可是,如果我想写完怎么办?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实现我的愿望?

学生思考后教师提示:我们能用字母来代替这些数吗?怎样代替呢? 学生会出现多种表示方式,教师继续提示:在一个算式中,每个数只能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总结得出:如12+25=25+12中,12用a 表示,25用6表示,替 换得出:a+6=6+a。(黑板板书)

小结:我们用文字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但如果我们用刚才总结得出的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就简单多了,请看着a+6=6+a,说说加法交换律。这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法,

学生记一记。2教学例2

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的前提是两个数相加,那如果是三个数相加呢,和还会相等吗?

出示例2 3个年级共有多少学生?信息呈现三年级有89人,二 年级有86人,一年级有114人。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问:要求3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9+86+114算一算:学生呈现最多的计算方法:(9+86)+114=175+114=289(人)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算法,教师引导: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得出:9+(86+114)

=89+200=289(人)

议一议:对比两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

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第一个算式是先把前面两个 数相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都是一样的。

教师:既然和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号来连接吗?引导 学生写出:(89+86)+114=89+(86+114)板书)

教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如:(3+4)+5=3+(4+5)„„ 归纳得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抽象概括:(89+86)+114=89+(86+114) (3+4)+5=3+(4+5)

提问:像这样的式子还有很多,我们能例举完吗?能不能也用字 母表示这样的式子呢?引导学生得出:(+6)+^=^+(+^),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学生记忆加法结合律。)反馈:我们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究竟有什么用?请算一算下面两道题:(153+315)+85,153+(315+85)。

分两组同学算,第1组算前面一道,第2组算后面一道。这时出现冲突,第1组的同学不愿意了,觉得这样不公平。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公平?学生回答:因为后面一个算式简便,315+85=200,能够凑成整百数,我们能很快口算出来。 教师及时肯定:对,像这样能凑成整十数、整百数的,我们叫作凑 整(板书:凑整)。看来,利用加法结合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这就是我们学习加法结合律带给我

们的好处。

三、小试牛刀,巩固新知识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四、总结梳理,形成学法

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新朋友?认识这些新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请把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五、作业:练习七第1题。

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例3, 第32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七第2〜6题。【教 学目标】

加深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板书:加法交换律:a + 6 = 6 +a 加法结合律:(a+6)+c=a + (+ c) 我们学习了这些新朋友有什么好处?(能进行简便运算。)现在 我考考你们,看你们对昨天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练习。 (1)填空。 360 + 279=( ) + 360 125+( )=79 + 125 58 + 25 + 42 = 58+( ) + 25 368 + 274 + 126 = 368+( + )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2 + 69 + 31 168 + 32 + 246 152 + 227 + 173 385 + 15 + 87 + 13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全班订正。

[点评:以复习引入,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与 运用。] 二、探索新知识 我们知道,加法结合律能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如果加法交换律 和加法结合律都同时使用,能使我们的计算简便吗? 教学例3。

出示教科书第31页例3的情境图:3个班为残疾儿童捐款,一班 捐了 113元,二班捐了 96元,三班捐了 87元。 理解题意: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算一算:要求3个班一共捐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113 + 96+87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计算出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2个算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板演。 汇报算法:讨论板演的同学的计算情况。 113 + 96 + 87 113 + 96 + 87 = 209 + 87 =113 + 87 + 96 =296(元) =200 + 96 =296( 元 )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和都一样,但第2种算法简便一些。

归纳、概括:第2个算式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它把96和 87交换了位置,然后再先算113 + 87 = 200,这样就凑整了,所以计算 起来就简便了。板书:凑整。 这道题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律?

总结:在一道计算题中,为了使我们的计算简便,我们可以同时 用几种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灵活运用。

在计算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或结合 律来

简便计算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显示):

① 265 + 337 + 35 ② 274 + 68 + 59 ③ 108 + 213 + 92 ④ 457 + 288 + 346

在这些题中,哪些可以简便运算?哪些不能简便运算? 学生通过观察,会选择①③。

在这些算式里,有的可以简算,有的不可以简算,这给你以后的 学习有什么启发?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观察计算题中数的特点,如果能凑整,就能 进行简便计算。

小结: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不要盲目拿起笔就开始做题,要先 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简算的要简算,这就是解题的灵活性。 二、巩固运用 课堂活动第2题。 要求:(1) 先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

(2)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简算和为什么不可以简算。

教师抽问= 120 + 170 + 280为什么可以简算,是怎样简算的?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要求:(1) 先观察每个算式中各数的特点,然后再动笔。 ()注意书写的格式正确。 全班订正。 完成练习七第5题。 要求:

(1) 观察数的特征,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把正确答案填在表里。 抽问:武龙家合计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为什么? 四、 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我们前面学习的都是3个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如果是4个数 相加,或者更多的数相加,你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出来吗? 五、 作业

完成练习七第3、4、6题。

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例1、例2, 第31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

动物园要进行有趣的口算比赛,看看都有哪些题目。(课件出示 教材上的情境图。)12+25=25+12=

500+300=300+500=30+20=20+30=

1200+650=650+1200=

小松鼠怎么算得这么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点评:以问题“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引入,引起学生急于探

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识体系 教学例1。

(1)算一算:根据刚才的情境图,先自己算一算。

(2)议一议:小组讨论交流: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它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计算方法一样吗?说一说:小组汇报。

学生回答,课件呈现:12+25=37 25+12=37 500+300=800

300+500=800 30+20=50 20+30=50

1200+650=1850 650+1200=1850

引导学生回答:小松鼠的方法是只算左边一列,右边一列就不用算了。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用算了?

学生回答:因为加数都一样,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

教师要再次追问:位置交换了,和就真的不变吗?

当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教师提示: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板书: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加法题,都有两个加数。理一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完整: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提问:像这样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真的不变吗?请在小组内举例验证。学生验证后发现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这时板书课题:加法运 算律。抽象概括。

提问:既然和不变,那么我们可以用等号把两个式子连在一起吗?引导学生写出:12+25=25+12

500+300=300+500

提问:像这样的式子多吗?能写完吗?可是,如果我想写完怎么办?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实现我的愿望?

学生思考后教师提示:我们能用字母来代替这些数吗?怎样代替呢? 学生会出现多种表示方式,教师继续提示:在一个算式中,每个数只能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总结得出:如12+25=25+12中,12用a 表示,25用6表示,替 换得出:a+6=6+a。(黑板板书)

小结:我们用文字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但如果我们用刚才总结得出的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就简单多了,请看着a+6=6+a,说说加法交换律。这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法,

学生记一记。2教学例2

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的前提是两个数相加,那如果是三个数相加呢,和还会相等吗?

出示例2 3个年级共有多少学生?信息呈现三年级有89人,二 年级有86人,一年级有114人。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问:要求3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9+86+114算一算:学生呈现最多的计算方法:(9+86)+114=175+114=289(人)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算法,教师引导: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得出:9+(86+114)

=89+200=289(人)

议一议:对比两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

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第一个算式是先把前面两个 数相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都是一样的。

教师:既然和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号来连接吗?引导 学生写出:(89+86)+114=89+(86+114)板书)

教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如:(3+4)+5=3+(4+5)„„ 归纳得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抽象概括:(89+86)+114=89+(86+114) (3+4)+5=3+(4+5)

提问:像这样的式子还有很多,我们能例举完吗?能不能也用字 母表示这样的式子呢?引导学生得出:(+6)+^=^+(+^),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学生记忆加法结合律。)反馈:我们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究竟有什么用?请算一算下面两道题:(153+315)+85,153+(315+85)。

分两组同学算,第1组算前面一道,第2组算后面一道。这时出现冲突,第1组的同学不愿意了,觉得这样不公平。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公平?学生回答:因为后面一个算式简便,315+85=200,能够凑成整百数,我们能很快口算出来。 教师及时肯定:对,像这样能凑成整十数、整百数的,我们叫作凑 整(板书:凑整)。看来,利用加法结合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这就是我们学习加法结合律带给我

们的好处。

三、小试牛刀,巩固新知识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四、总结梳理,形成学法

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新朋友?认识这些新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请把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五、作业:练习七第1题。

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例3, 第32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七第2〜6题。【教 学目标】

加深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板书:加法交换律:a + 6 = 6 +a 加法结合律:(a+6)+c=a + (+ c) 我们学习了这些新朋友有什么好处?(能进行简便运算。)现在 我考考你们,看你们对昨天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练习。 (1)填空。 360 + 279=( ) + 360 125+( )=79 + 125 58 + 25 + 42 = 58+( ) + 25 368 + 274 + 126 = 368+( + )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2 + 69 + 31 168 + 32 + 246 152 + 227 + 173 385 + 15 + 87 + 13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全班订正。

[点评:以复习引入,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与 运用。] 二、探索新知识 我们知道,加法结合律能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如果加法交换律 和加法结合律都同时使用,能使我们的计算简便吗? 教学例3。

出示教科书第31页例3的情境图:3个班为残疾儿童捐款,一班 捐了 113元,二班捐了 96元,三班捐了 87元。 理解题意: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算一算:要求3个班一共捐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113 + 96+87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计算出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2个算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板演。 汇报算法:讨论板演的同学的计算情况。 113 + 96 + 87 113 + 96 + 87 = 209 + 87 =113 + 87 + 96 =296(元) =200 + 96 =296( 元 )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和都一样,但第2种算法简便一些。

归纳、概括:第2个算式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它把96和 87交换了位置,然后再先算113 + 87 = 200,这样就凑整了,所以计算 起来就简便了。板书:凑整。 这道题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律?

总结:在一道计算题中,为了使我们的计算简便,我们可以同时 用几种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灵活运用。

在计算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或结合 律来

简便计算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显示):

① 265 + 337 + 35 ② 274 + 68 + 59 ③ 108 + 213 + 92 ④ 457 + 288 + 346

在这些题中,哪些可以简便运算?哪些不能简便运算? 学生通过观察,会选择①③。

在这些算式里,有的可以简算,有的不可以简算,这给你以后的 学习有什么启发?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观察计算题中数的特点,如果能凑整,就能 进行简便计算。

小结: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不要盲目拿起笔就开始做题,要先 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简算的要简算,这就是解题的灵活性。 二、巩固运用 课堂活动第2题。 要求:(1) 先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

(2)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简算和为什么不可以简算。

教师抽问= 120 + 170 + 280为什么可以简算,是怎样简算的?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要求:(1) 先观察每个算式中各数的特点,然后再动笔。 ()注意书写的格式正确。 全班订正。 完成练习七第5题。 要求:

(1) 观察数的特征,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把正确答案填在表里。 抽问:武龙家合计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为什么? 四、 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我们前面学习的都是3个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如果是4个数 相加,或者更多的数相加,你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出来吗? 五、 作业

完成练习七第3、4、6题。


相关文章

  • 有理数的加减法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内容简介 1.<有理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三节. 2.本节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首先通过实例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查看


  •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学习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过程: 复习提 ...查看


  •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
  • 加法的运算律 震泽实验小学 沈一平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例题."想想做做",练习九1~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 ...查看


  •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及加法运算律]
  • 加减法的关系及加法运算律 1.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查看


  • 四上数学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复备)
  •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单元核心素养: 本单元对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方面进行培养. 1.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 ...查看


  • 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_数的运算知识点
  • 数的运算知识点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 ...查看


  • 教学中的运算定律分析
  • 邗江区实验小学领导干部工作随笔 第8周 秦仕祥 对加法运算律的教材分析及教学思考 一.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 加法交换律就是两个数相加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保持不变.如:计算23+45是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是这样的,因为23+45表示把2 ...查看


  • 加法交换律
  •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3页至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 ...查看


  • [有理数加法运算]说课稿
  • <有理数加法运算>说课稿 课题:有理数加法运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115初等教育一班的卓伟润!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加法运算!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想: 说课人:卓伟润 一.教 ...查看


  • 小数加减法重难点突破
  •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王 虹 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方法,如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计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