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5)V01.21No.3223
文章编号:1006—4710(2005)03—0223—04
3-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程祥,黄玉美,高峰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对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求解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并联机器人中的多个被动关节是
影响其刚度和精度的主要原因,进行了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被动R、S关节的静力学求解,以作
为设计高刚度的被动关节的依据;然后基于Lagrange方法及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一、二阶影响
系数,建立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逆解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拉格朗日方法
中图分类号:TP242.3文献标识码:A
MechanicsAnalysisofthe3一PRSParallelRobot
CHENGXiang。HUANGYu-mei,GAOFeng
(SchoolofMachineryandPrecisionInstrument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mechanicssolutionto3一PRSparallelrobot.Witnanaimatthe
factthatmulti—passivejointsusedinparallelrobotsarethemainfactorsoffectingtheirstiffness
andprecision,thestaticssolutionofthepassiveRandSjointsofthe3-PRSparallelrobotisob—
tainedasthebasefordesigningthepassivejointswithhighstiffness;andthen,thedynamics
modelofthemachenismisestablishedonthebasisofLagrangemethodaswellastheoneorder
andtwoorderinfluencingcoefficientsof3-PRSparallelrobot;andthedynamicsinversesolu—
tioncomputationsimulationiScarriedout.Theresultsindicatethevalidityofthismodel.
Keywords:parallelrobot;dynamics;lagrangemethod
并联机构力学建模包括静力学建模和动力学建模,静力学建模对于指导并联机构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机构动力学是机构控制器设计和动态仿真的基础。3-PRS并联机构的静力学是研究其在承受外力负载或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的操作状态。它主要是研究机构各构件和末端执行器上受到各种广义外力作用时的静平衡问题,也就是作用力在各坐标系间的相互等效转换口]。相互等效转换原则使两个力系在力学上等效,等效原理可采用静力平衡或虚功原理,本文是用静力平衡原理来进行分析的,借用串联机器人已经成熟的静力学求解方法由动平台的受力求出被动S和R关节的受力。
目前,国内外对并联机构动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刚体动力学逆问题上[2],主要涉及给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反求伺服电机的驱动力,是并联机器人动力分析、整机动态设计、动力学尺度综合、控制器参数整定和伺服电机选配的理论基础[3 ̄5]。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牛顿一欧拉法、拉格朗日法、凯恩法、广义达朗贝尔法以及最dx--乘法等。每一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是各种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都依据具有最快的计算速度,满足具体不同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控制要求。本文中应用的拉格朗日方法具有比其他方法较强的分析特性,并且可以得到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口],结合3一PRS并联机构的一阶影响系数和二阶影响系数推导出了其动力学模型。
本研究所研制开发的3一PRS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主轴头机构由成120。分布的三个分支构成,各分支均由移动关节只、回转关节Rf、定长杆厶及球关节Si组成,其中只关节为主动关
收稿日期:2005—03—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75069)。
作者简介:程祥(1975一),男“【J东宁阳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机械CAD、机器人及机构学。E—mail:CX—mf@tom.corn。
万 方数据
224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第21卷第3期节,R及5,关节为被动关节。定、动平台的坐标系分别如图中≥:oo和
∑O。,∑O。在∑O。下的表示为。Tc,末端执行器参考点M在∑O。,
下的表示为orM。
1静力学求解
3-PRS并联机构的每一个分支都相当于~个串联机器人,因此在
求解S关节受力时,可以对每一个分支利用串联机器人的原理写出受
力方程,然后联立三个分支的方程,使之与动平台所受力相平衡,进而
解出三个S关节的各自受力。
乏:0M坐标系在s关节下的坐标转换矩阵为‘TM,则s关节在
≥:0M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矩阵为:图1
Fig.13-PRS并联机器人简图3-PRSparallelrobot‰,一严喙‘L01
式中,MRs;为旋转矩阵;M^为位置向量。设MSsi=[MPs,X3・[M霞薯],则:
JMS,2|_岷j‰ij
单分支的力平衡关系可以表示为:rRs.0]
MR。一JMSi。风j(2)
其中,MFsi为第i个S关节所承受的力Fs。折算到∑0M坐标系下的力。
Fsi—pxsiFysiFzSiMxsiMYsiMzS了(幻
实际上,由S关节与R关节的特点以及图2可使式(3)写为:
Fs.一EoFys,Fzs。0003T(4)
图2给定动平台所受力FM,式(5)组成6个方程,共含有6个未知数,
因此由式(5)即可以求出各个S关节所受的力:3-PRS并联机构第i分支R。、Si关节坐标示意图RiandSiFig.2joints’coordinates
of3-PRSoftheithbranch
FM一∑MFs;
由图2可以方便地得到R关节的受力:
FRi=Eo—FYsi—Fzsi
算例
长L----0.3FYsiL(5)003n(∞3-PRS并联机构参数如下:动平台外接圆半径r=O.1113.,定平台外接圆半径R=0.152m,杆m。动平台绕X和Y转角分别是:0x=200,a,=20。。∑OM的Z值为ZM----0.5m时,表1为计
表1被动R与S,关节的受力求解
Tab.1ForcebearingofthepassiveRi算结果(其中FM表示作用在动平台上的广义力)。and&joints由表1可以看出,单个关节所受的力可以达到所施加力的10倍以上,且局部坐标系中Z方向受力总万方数据
程祥等: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225是大于y方向受力,这对于Ri关节和S。关节的旋转轴将产生大的弯曲变形,因此应该在不影响关节刚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旋转轴的长度。另一方面这对于各个分支的定长杆来说将主要承受拉压力,因此说明2动力学建模
动力学分析分为正解和逆解分析。已知机构各主动关节上的广义驱动力随时间(或位形)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解驱动器提供给主动关节随时间(或位形)变化的广义驱动力,称为逆解问题。动力学逆解问题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因此本文仅求解3-PRS并联机构的逆解。
曩+丁拿+砖+硪一0(7)
式中,曩为系统惯性力折算到广义坐标上的力;砖为系统外力折算到广义坐标上的力;硝为阻尼摩擦折算到广义坐标上的力,在建模过程中这一项被忽略以避免迭代计算;砰为独立广义坐标的驱动力。利用此动力学方程,在已知运动时可求出驱动力为动力学逆解,当已知驱动力时可求出系统的运动为动力学正解。式中,硝:[d,。d坨d,3]T是主动关节的三个驱动力;Tq为外力和惯性力,Tq一∑∑砭c”+TH,其中,∑∑砭cr,代表3-PRS并联机器人的第r个分支、第尼个构件包括惯性力在内的6维作用力对广义坐标的等效力‘川,或p’=[G:]rp’风”,这里[G:]rp’为第r分支的构件k对独立广义坐标的一阶影响系数,F{订为
对构件足包括惯性力的6维作用力‘71;硝为动平台上包括惯性力的外力和外力矩对广义坐标的等效力,硝一[G掣]TFH,这里[G;]T为动平台对独立广义坐标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FH为动平台包括惯性力的外力
E订一一[醒]A一『w2癸帆]一,{;)
其中cJ2,=[1子,』:。];。i。O。—__—O。n、。。I。O。D、。T;朋m。=医‘,{;。耋。]
[,2]为构件是在基座坐标系下的6×6阶广义惯量张量,包括质量项[J,0。]和惯量项m。;厶为构件是的惯量张量;o风为大地坐标到构件是的质心坐标转换矩阵;A。为构件h的加速度;躁为构件愚关于原点为c且与固定参考系平行的坐标系的3阶惯量矩阵,与[J2]有相似算法,此处略写;,{?为构件k的广义重力矢量;W。为构件是的角速度矢量;wf是构件h的角速度矢量组成的矩阵,
LⅣ,矾oj
另外肛一嘲AH_[川孕眠]_,hg
其中各项与上述F{订中各项有相似的定义。
将上述各式代人式(8)可得驱动力如式(9),完成动力学逆解:
式中,r“、L、n、rs分别表示动平台h、主动关节组件p、定长杆件组件L以及球关节组件S对独立广义坐标的等效力,Th=A1^g+A2Fh+A3Mh,Tp—A4,pg+AsB+A6Mp,丁L=A7,i,g+A8FL+A9ML,Ts=A10,Sg+A。。Fs+A,。Ms。A,(i=1,2,…,12)为3-PRS并联机器人与位姿相关的矩阵,,口。表示重力矢量,如表示惯万 方数据
226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第21卷第3期性力矢量,MD表示惯性矩矢量。
3动力学仿真
3-PRS并联机构参数取r=0.1rll,L=0.3ITI,R一0.152m,初始条件取以=0,以一0,Z。=O.5m。在
o/s),无外力作用下按照如下条件进行仿真:动力学仿真条件分别为:①动平台绕X轴做%一20・sint
绕y轴做o)y一---0(。/s),Vz=
0(m/s)的运动;②动平台绕
X轴做%=0
做倒,=20sinto/s),绕y轴o/s),Vz=0
(m/s)的运动。①和②条件
下的仿真结果分别如图3中
(a)和(b)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动
平台仅绕X轴转动时,第一
分支驱动力波动最大,第二
分支波动较大,第三分支波
动最小。动平台仅绕y轴转
符,因此也反证了动力学建模的正确性。
4Fig.3t/s(a)条件①的仿真结果图33-PR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仿真Dynamicsimulationofthe3-PRSparallelrobot动时,第一分支驱动力波动最大,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波动相同。这与3-PRS并联机器人的构造特性相结 语
并联机构的速度、刚度以及精度有望达到串联机构的数倍,但是在目前,仅在速度方面达到了人们的期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并联机器人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关节,本文分析了被动关节的静态受力状况,对高刚度被动关节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用拉格朗日方法结合3-PRS并联机器人的一、二阶影响系数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为3一PRS并联机器人研究奠定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13胡明,蔡光起(HuMing,CaiGuang—qi).一种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静力学计算(Statics
robot)[J1.机械设计与制造(MachineryDesign&Manufacture),1998(1):27~28.
[2]杨建新,郁鼎文,王立平,等(YangJian—xin,Yuding—wen,Wang
theresearchofparallelLi—ping,etcalculationofa3DOFparallela1).并联机床研究现状与展望(Progressinmachinet001)[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MachineryDesign&ManufactureEngineering),2002,31(3):10~15.
[3]CodoureyAlain.Dynamic
trol[A].IEEEInterConfmodelingandonmassmatrixevaluationoftheDELTAparallelrobotforaxesdeeouplingcon-IntelligentRobotsandSystemsl'C].USA."IEEEPiscatawayNJ,1996.1211~1218.
[4]HoneggerM,Codourey
InterA,BurdetE.Adaptivecontrolofthehexaglide,a6dofparallelmanipulator[A].Proe—IEEEConfonRoboticsandAutomation[C].USA:IEEEPiscatawayNJ,1997.543~548.
on[5]MohammadRS,SeptimiuES.Nonlinearcontrolofhydraulicrobots[J].IEEETransRoboticsandAutomation,
2000,17(2):173~182.
[6]王树庭(WangShu—ting).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Kinematics
出版社(XidianUniversityPress),1988.
[73黄真,孔令富,方跃法(Huang
ofparallelrobotZhen,KongLing—fu,Fanganddynamicsofrobots)[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Yue—fa).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Theoryandcontrolmechanism)I-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Beijing:ChinaMachinePress),1997.119~125.(责任编辑陈洁)
万方数据
3-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程祥, 黄玉美, 高峰, CHENG Xiang, HUANG Yu-mei, GAO Feng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21(3)1次
参考文献(7条)
1. 胡明;蔡光起 一种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静力学计算 1998(01)
2. 杨建新;郁鼎文;王立平 并联机床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2(03)
3. Codourey Alain Dynamic modeling and mass matrix evaluation of the DELTA parallel robot for axesdecoupling control[外文会议] 1996
4. Honegger M;Codourey A;Burdet E Adaptive control of the hexaglide,a 6 dof parallel manipulator[外文会议] 1997
5. Mohammad R S;Septimiu E S Nonlinear control of hydraulic robots[外文期刊] 2000(02)
6. 王树庭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 1988
7. 黄真;孔令富;方跃法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 1997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黄俊杰. 陈素燕. 赵俊伟. Huang Jun-jie. Chen Su-yan. Zhao Jun-wei 3-PRS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分析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制造工程2008(10)
2. 王立华 3-RRR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学位论文]2011
3. 夏广岚. 胡晓平. 赵国福. 李兵. XIA Guang-lan. HU Xiao-ping. ZHAO Guo-fu. LI Bing 3-PRS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2)
4. 韩朝晖. HAN Zhao-hui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优化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装备制造技术2007(11)
5. 莫贤. 陈文家. 陈淑艳. MO Xian. CHEN Wen-jia. CHEN Shu-yan 一种3-PRS并联机器人的姿态空间分析[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3)
6. 胡晓平. 李兵. 赵万生. HU Xiao-ping. LI Bing. ZHAO Wan-sheng 基于3-PRS-PP的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研究[期刊论文]-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5)
7. 雷天民. 胡宝宏. 王建农. 陈治明. 余明斌. 马剑平. Lei Tianmin. Hu Baohong. Wang Jiannong. Chen Zhiming. Yu Mingbin . Ma Jianping 多晶3C-SiC薄层的淀积生长及结构性能分析[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8,14(4)
8. 李王英. 徐尤南. 刘治强. 聂鹏程. LI Wang-ying. XU You-nan. LIU Zhi-qiang. NIE Peng-cheng 3-PRS型三足并联机器人位置逆解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师2008(3)
9. 仵彦卿. WU Yan-qing 估计地下水流系统分布型确定性-随机性参数的耦合算法[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16(2)
引证文献(1条)
1. 韩旭炤. 黄玉美. 陈纯. 马斌良. 徐宏伟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解析[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algdxxb200503001.aspx
~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5)V01.21No.3223
文章编号:1006—4710(2005)03—0223—04
3-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程祥,黄玉美,高峰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对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求解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并联机器人中的多个被动关节是
影响其刚度和精度的主要原因,进行了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被动R、S关节的静力学求解,以作
为设计高刚度的被动关节的依据;然后基于Lagrange方法及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一、二阶影响
系数,建立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逆解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拉格朗日方法
中图分类号:TP242.3文献标识码:A
MechanicsAnalysisofthe3一PRSParallelRobot
CHENGXiang。HUANGYu-mei,GAOFeng
(SchoolofMachineryandPrecisionInstrument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mechanicssolutionto3一PRSparallelrobot.Witnanaimatthe
factthatmulti—passivejointsusedinparallelrobotsarethemainfactorsoffectingtheirstiffness
andprecision,thestaticssolutionofthepassiveRandSjointsofthe3-PRSparallelrobotisob—
tainedasthebasefordesigningthepassivejointswithhighstiffness;andthen,thedynamics
modelofthemachenismisestablishedonthebasisofLagrangemethodaswellastheoneorder
andtwoorderinfluencingcoefficientsof3-PRSparallelrobot;andthedynamicsinversesolu—
tioncomputationsimulationiScarriedout.Theresultsindicatethevalidityofthismodel.
Keywords:parallelrobot;dynamics;lagrangemethod
并联机构力学建模包括静力学建模和动力学建模,静力学建模对于指导并联机构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机构动力学是机构控制器设计和动态仿真的基础。3-PRS并联机构的静力学是研究其在承受外力负载或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的操作状态。它主要是研究机构各构件和末端执行器上受到各种广义外力作用时的静平衡问题,也就是作用力在各坐标系间的相互等效转换口]。相互等效转换原则使两个力系在力学上等效,等效原理可采用静力平衡或虚功原理,本文是用静力平衡原理来进行分析的,借用串联机器人已经成熟的静力学求解方法由动平台的受力求出被动S和R关节的受力。
目前,国内外对并联机构动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刚体动力学逆问题上[2],主要涉及给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反求伺服电机的驱动力,是并联机器人动力分析、整机动态设计、动力学尺度综合、控制器参数整定和伺服电机选配的理论基础[3 ̄5]。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牛顿一欧拉法、拉格朗日法、凯恩法、广义达朗贝尔法以及最dx--乘法等。每一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是各种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都依据具有最快的计算速度,满足具体不同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控制要求。本文中应用的拉格朗日方法具有比其他方法较强的分析特性,并且可以得到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口],结合3一PRS并联机构的一阶影响系数和二阶影响系数推导出了其动力学模型。
本研究所研制开发的3一PRS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主轴头机构由成120。分布的三个分支构成,各分支均由移动关节只、回转关节Rf、定长杆厶及球关节Si组成,其中只关节为主动关
收稿日期:2005—03—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75069)。
作者简介:程祥(1975一),男“【J东宁阳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机械CAD、机器人及机构学。E—mail:CX—mf@tom.corn。
万 方数据
224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第21卷第3期节,R及5,关节为被动关节。定、动平台的坐标系分别如图中≥:oo和
∑O。,∑O。在∑O。下的表示为。Tc,末端执行器参考点M在∑O。,
下的表示为orM。
1静力学求解
3-PRS并联机构的每一个分支都相当于~个串联机器人,因此在
求解S关节受力时,可以对每一个分支利用串联机器人的原理写出受
力方程,然后联立三个分支的方程,使之与动平台所受力相平衡,进而
解出三个S关节的各自受力。
乏:0M坐标系在s关节下的坐标转换矩阵为‘TM,则s关节在
≥:0M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矩阵为:图1
Fig.13-PRS并联机器人简图3-PRSparallelrobot‰,一严喙‘L01
式中,MRs;为旋转矩阵;M^为位置向量。设MSsi=[MPs,X3・[M霞薯],则:
JMS,2|_岷j‰ij
单分支的力平衡关系可以表示为:rRs.0]
MR。一JMSi。风j(2)
其中,MFsi为第i个S关节所承受的力Fs。折算到∑0M坐标系下的力。
Fsi—pxsiFysiFzSiMxsiMYsiMzS了(幻
实际上,由S关节与R关节的特点以及图2可使式(3)写为:
Fs.一EoFys,Fzs。0003T(4)
图2给定动平台所受力FM,式(5)组成6个方程,共含有6个未知数,
因此由式(5)即可以求出各个S关节所受的力:3-PRS并联机构第i分支R。、Si关节坐标示意图RiandSiFig.2joints’coordinates
of3-PRSoftheithbranch
FM一∑MFs;
由图2可以方便地得到R关节的受力:
FRi=Eo—FYsi—Fzsi
算例
长L----0.3FYsiL(5)003n(∞3-PRS并联机构参数如下:动平台外接圆半径r=O.1113.,定平台外接圆半径R=0.152m,杆m。动平台绕X和Y转角分别是:0x=200,a,=20。。∑OM的Z值为ZM----0.5m时,表1为计
表1被动R与S,关节的受力求解
Tab.1ForcebearingofthepassiveRi算结果(其中FM表示作用在动平台上的广义力)。and&joints由表1可以看出,单个关节所受的力可以达到所施加力的10倍以上,且局部坐标系中Z方向受力总万方数据
程祥等:3一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225是大于y方向受力,这对于Ri关节和S。关节的旋转轴将产生大的弯曲变形,因此应该在不影响关节刚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旋转轴的长度。另一方面这对于各个分支的定长杆来说将主要承受拉压力,因此说明2动力学建模
动力学分析分为正解和逆解分析。已知机构各主动关节上的广义驱动力随时间(或位形)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解驱动器提供给主动关节随时间(或位形)变化的广义驱动力,称为逆解问题。动力学逆解问题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因此本文仅求解3-PRS并联机构的逆解。
曩+丁拿+砖+硪一0(7)
式中,曩为系统惯性力折算到广义坐标上的力;砖为系统外力折算到广义坐标上的力;硝为阻尼摩擦折算到广义坐标上的力,在建模过程中这一项被忽略以避免迭代计算;砰为独立广义坐标的驱动力。利用此动力学方程,在已知运动时可求出驱动力为动力学逆解,当已知驱动力时可求出系统的运动为动力学正解。式中,硝:[d,。d坨d,3]T是主动关节的三个驱动力;Tq为外力和惯性力,Tq一∑∑砭c”+TH,其中,∑∑砭cr,代表3-PRS并联机器人的第r个分支、第尼个构件包括惯性力在内的6维作用力对广义坐标的等效力‘川,或p’=[G:]rp’风”,这里[G:]rp’为第r分支的构件k对独立广义坐标的一阶影响系数,F{订为
对构件足包括惯性力的6维作用力‘71;硝为动平台上包括惯性力的外力和外力矩对广义坐标的等效力,硝一[G掣]TFH,这里[G;]T为动平台对独立广义坐标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FH为动平台包括惯性力的外力
E订一一[醒]A一『w2癸帆]一,{;)
其中cJ2,=[1子,』:。];。i。O。—__—O。n、。。I。O。D、。T;朋m。=医‘,{;。耋。]
[,2]为构件是在基座坐标系下的6×6阶广义惯量张量,包括质量项[J,0。]和惯量项m。;厶为构件是的惯量张量;o风为大地坐标到构件是的质心坐标转换矩阵;A。为构件h的加速度;躁为构件愚关于原点为c且与固定参考系平行的坐标系的3阶惯量矩阵,与[J2]有相似算法,此处略写;,{?为构件k的广义重力矢量;W。为构件是的角速度矢量;wf是构件h的角速度矢量组成的矩阵,
LⅣ,矾oj
另外肛一嘲AH_[川孕眠]_,hg
其中各项与上述F{订中各项有相似的定义。
将上述各式代人式(8)可得驱动力如式(9),完成动力学逆解:
式中,r“、L、n、rs分别表示动平台h、主动关节组件p、定长杆件组件L以及球关节组件S对独立广义坐标的等效力,Th=A1^g+A2Fh+A3Mh,Tp—A4,pg+AsB+A6Mp,丁L=A7,i,g+A8FL+A9ML,Ts=A10,Sg+A。。Fs+A,。Ms。A,(i=1,2,…,12)为3-PRS并联机器人与位姿相关的矩阵,,口。表示重力矢量,如表示惯万 方数据
226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第21卷第3期性力矢量,MD表示惯性矩矢量。
3动力学仿真
3-PRS并联机构参数取r=0.1rll,L=0.3ITI,R一0.152m,初始条件取以=0,以一0,Z。=O.5m。在
o/s),无外力作用下按照如下条件进行仿真:动力学仿真条件分别为:①动平台绕X轴做%一20・sint
绕y轴做o)y一---0(。/s),Vz=
0(m/s)的运动;②动平台绕
X轴做%=0
做倒,=20sinto/s),绕y轴o/s),Vz=0
(m/s)的运动。①和②条件
下的仿真结果分别如图3中
(a)和(b)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动
平台仅绕X轴转动时,第一
分支驱动力波动最大,第二
分支波动较大,第三分支波
动最小。动平台仅绕y轴转
符,因此也反证了动力学建模的正确性。
4Fig.3t/s(a)条件①的仿真结果图33-PR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仿真Dynamicsimulationofthe3-PRSparallelrobot动时,第一分支驱动力波动最大,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波动相同。这与3-PRS并联机器人的构造特性相结 语
并联机构的速度、刚度以及精度有望达到串联机构的数倍,但是在目前,仅在速度方面达到了人们的期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并联机器人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关节,本文分析了被动关节的静态受力状况,对高刚度被动关节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用拉格朗日方法结合3-PRS并联机器人的一、二阶影响系数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为3一PRS并联机器人研究奠定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13胡明,蔡光起(HuMing,CaiGuang—qi).一种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静力学计算(Statics
robot)[J1.机械设计与制造(MachineryDesign&Manufacture),1998(1):27~28.
[2]杨建新,郁鼎文,王立平,等(YangJian—xin,Yuding—wen,Wang
theresearchofparallelLi—ping,etcalculationofa3DOFparallela1).并联机床研究现状与展望(Progressinmachinet001)[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MachineryDesign&ManufactureEngineering),2002,31(3):10~15.
[3]CodoureyAlain.Dynamic
trol[A].IEEEInterConfmodelingandonmassmatrixevaluationoftheDELTAparallelrobotforaxesdeeouplingcon-IntelligentRobotsandSystemsl'C].USA."IEEEPiscatawayNJ,1996.1211~1218.
[4]HoneggerM,Codourey
InterA,BurdetE.Adaptivecontrolofthehexaglide,a6dofparallelmanipulator[A].Proe—IEEEConfonRoboticsandAutomation[C].USA:IEEEPiscatawayNJ,1997.543~548.
on[5]MohammadRS,SeptimiuES.Nonlinearcontrolofhydraulicrobots[J].IEEETransRoboticsandAutomation,
2000,17(2):173~182.
[6]王树庭(WangShu—ting).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Kinematics
出版社(XidianUniversityPress),1988.
[73黄真,孔令富,方跃法(Huang
ofparallelrobotZhen,KongLing—fu,Fanganddynamicsofrobots)[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Yue—fa).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Theoryandcontrolmechanism)I-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Beijing:ChinaMachinePress),1997.119~125.(责任编辑陈洁)
万方数据
3-PRS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程祥, 黄玉美, 高峰, CHENG Xiang, HUANG Yu-mei, GAO Feng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21(3)1次
参考文献(7条)
1. 胡明;蔡光起 一种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静力学计算 1998(01)
2. 杨建新;郁鼎文;王立平 并联机床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2(03)
3. Codourey Alain Dynamic modeling and mass matrix evaluation of the DELTA parallel robot for axesdecoupling control[外文会议] 1996
4. Honegger M;Codourey A;Burdet E Adaptive control of the hexaglide,a 6 dof parallel manipulator[外文会议] 1997
5. Mohammad R S;Septimiu E S Nonlinear control of hydraulic robots[外文期刊] 2000(02)
6. 王树庭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 1988
7. 黄真;孔令富;方跃法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 1997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黄俊杰. 陈素燕. 赵俊伟. Huang Jun-jie. Chen Su-yan. Zhao Jun-wei 3-PRS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分析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制造工程2008(10)
2. 王立华 3-RRR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学位论文]2011
3. 夏广岚. 胡晓平. 赵国福. 李兵. XIA Guang-lan. HU Xiao-ping. ZHAO Guo-fu. LI Bing 3-PRS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2)
4. 韩朝晖. HAN Zhao-hui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优化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装备制造技术2007(11)
5. 莫贤. 陈文家. 陈淑艳. MO Xian. CHEN Wen-jia. CHEN Shu-yan 一种3-PRS并联机器人的姿态空间分析[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3)
6. 胡晓平. 李兵. 赵万生. HU Xiao-ping. LI Bing. ZHAO Wan-sheng 基于3-PRS-PP的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研究[期刊论文]-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5)
7. 雷天民. 胡宝宏. 王建农. 陈治明. 余明斌. 马剑平. Lei Tianmin. Hu Baohong. Wang Jiannong. Chen Zhiming. Yu Mingbin . Ma Jianping 多晶3C-SiC薄层的淀积生长及结构性能分析[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8,14(4)
8. 李王英. 徐尤南. 刘治强. 聂鹏程. LI Wang-ying. XU You-nan. LIU Zhi-qiang. NIE Peng-cheng 3-PRS型三足并联机器人位置逆解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师2008(3)
9. 仵彦卿. WU Yan-qing 估计地下水流系统分布型确定性-随机性参数的耦合算法[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16(2)
引证文献(1条)
1. 韩旭炤. 黄玉美. 陈纯. 马斌良. 徐宏伟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解析[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algdxxb200503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