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沉思的读书报告

《不合时宜的沉思:历史学对生活的利与弊》的读书报告

摘要:无论是正在生成的历史,还是已经形成的历史,如果当下的人们对历史的经验取舍有度,总是以生活的当下为主心,那么历史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总是有为现实服务的功效作用。但如果人们不能理智的看待历史,那么就会陷入像尼采所说的“过剩历史”的泥淖。不在好古和自我批判中丧失创造力,就在虚妄的膨胀中达到极端的自负,从而陷入内外分离的对立之中。于民族而言,对立使民族的统一性瓦解,只剩下机械的复制和呆板的模仿;于个体的发展而言,信仰和希望变得模糊,青年人变得没有家园归属感,,怀疑一切习俗和概念,在正在被削弱的人格的现代病之中苦苦挣扎。所以,历史于生活的当下,应以服务现实为目的,一个民族的本性和灵魂中的那种更高的统一性必须重新建立,这样才能在蜂拥而至的外来事物之中不致迷失自我。

关键词:尼采;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内外对立;现代病;民族统一性;软弱人格;非历史和超历史

尼采是十九世纪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巨星,其思想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和穿透力,开启了思考和评价的新方式。他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病”的思考。尼采自称是一个“颓废者”,但他身上活跃着青年的意志、革新的意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从《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一文中可见一斑。并主张以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文艺来治疗“现代病”。尼采的哲学思想,虽然存在过于绝对的不合

理之处,但他对历史于民族的发展的沉思,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依然有反思和指导作用,根据我们的需要取舍历史,服务当下,尼采的历史观无疑在今天依然有其鲜活的时代意义。

尼采认为历史学应该服务于生活并被生活的冲动所支配时,才愿意服务于它。

他在分析历史学给现代人带来的损害之点时指出:“无眠、反刍、历史感都有一个度,一到这个度,生存者就受到伤害,并最终走向毁灭,无论它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还是一种文化”①,并由此而指出“纪念的”历史虚构了类似,欺骗现实生活中的人,它让人们沉迷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自满中而失去了创造力,造成让“死人埋葬活人”②的悲剧。“好古的”历史则在一个狭隘的视域“自私自满地围绕着他自己的中心旋转”③导致极端的自负。而“批判的”历史对于任何事物都进行批判和否定,以致动摇和否定他自己的第一性,从而导致只有“善的认识,而缺乏去做的能力”④。以上是尼采认为的三种历史学的现存状态及弊端。这三种弊端的起源在于过度或过量的历史而引发的,带给现代人的伤害是“人格的软弱”,民族统一性的丧失,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极其危险的。

尼采的历史学的观点虽然有过于绝对的地方,但也有其合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他对民族创造力保存的沉思的内容,对我国的现状有反思和指导的时代意义。尼采分析并指出现代人的最独特的特①

② 第141页。 第158页。

③ 第162页。

④ 第165页。

征是:“一种没有外表与之相应的内心,一种没有内心与之相应的外

⑤表的奇特对立。”这种内外的极端不平衡下产生了“软弱人格”即“人

们在外表上将最终变得更为马虎,更为随便,并把内容与形式之间令人忧虑的鸿沟扩大,直到对野蛮毫无感觉,只要记忆总是被重新刺激,只要总是有新的值得知道的事物重新涌出来,这些事物就能够被整齐

⑥的码放在那个记忆的匣子里。”个人的人格削弱导致民族整体发展的

停滞,因为信仰和希望变得模糊,民族感觉的统一性失去了,尼采为德意志民族只剩“粗劣的复制”而忧心忡忡时,结合当下的现状,又何尝不是我国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整个民族缺乏的是一种内在中坚的可塑性和一种统一的价值取向。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生活,“在蜂拥而入的外来事物中失去了自己”。尼采生活的时代是德意志民族从法国脱离却仍然在模仿法国的生活方式的时代,尼采批判当时的德国历史学家用过剩的历史诱导青年模仿他者的文化、习俗、宗教而丧失自己民族的创造性,而我国的当下,与当时的德国社会又是何其的相似,我们只是在不断地复制模仿外来文化,效仿外国民族的价值观。当西方返归自然时,我们却在大肆的拆除自己的文明遗迹,复制西方一栋又一栋的没有个性的、冷冰冰的高楼大厦。我们复制好莱坞影视,我们仿造苹果平板电脑,我们有着中国人的面孔而内心却正在西洋化„„总而言之,复制和模仿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并以庞大的“中国制造”沾沾自喜。 ⑤

⑥ 第167页。 第170页。

国家的创造力如此缺乏自主性,青年的生活也在民族统一内在价值观的颠覆下变得浮躁和无所适从,使尼采所说的具有“软弱人格”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身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只是由于我们外来的时代、风俗、艺术、哲学、宗教、知识填充了我们自己,成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⑦这是多么大的时代悲剧呀。在历史学的过量下,尼采认为“年轻人变得如此的没有家园,怀疑一切习俗和概念”⑧,这就意味着人民将丧失统一的信仰和价值观,对于其行为的内在束缚力就变得微不足道,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极其危险。我国当下的某些行为就折射出这种可怕的取向,如留日学生持刀伤害其母,跌倒老太讹诈搀扶她的中学生,女婴被车扎伤没人去救助等诸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的束缚力。

如何治疗这种历史病症?尼采给出的治病药方是——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并认为“一个民族的本性和灵魂中的那种更高的统一性必须重新建立,内与外之间的那道裂缝必须在急需之重锤下再消失”⑨,摆脱和摒弃一切过剩的历史,回到自己的真正需要,反对一味的随声附和、效仿和模仿。尼采的治病方法,如果从狭隘的观点出发必然导致狭隘的历史观和民族主义,但从建立统一的民族价值观的内在束缚力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和合理性。我赞同一个民族必须由其统一的价值信仰,并让其可塑性发挥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原初动力,而对于那些外国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技成果,可以适度借鉴,但不可过于依赖,不能让复制和模仿成为民族发展的支撑。 ⑦

⑧ 第169页。 第200页。

⑨ 第174页。

《不合时宜的沉思:历史学对生活的利与弊》的读书报告

摘要:无论是正在生成的历史,还是已经形成的历史,如果当下的人们对历史的经验取舍有度,总是以生活的当下为主心,那么历史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总是有为现实服务的功效作用。但如果人们不能理智的看待历史,那么就会陷入像尼采所说的“过剩历史”的泥淖。不在好古和自我批判中丧失创造力,就在虚妄的膨胀中达到极端的自负,从而陷入内外分离的对立之中。于民族而言,对立使民族的统一性瓦解,只剩下机械的复制和呆板的模仿;于个体的发展而言,信仰和希望变得模糊,青年人变得没有家园归属感,,怀疑一切习俗和概念,在正在被削弱的人格的现代病之中苦苦挣扎。所以,历史于生活的当下,应以服务现实为目的,一个民族的本性和灵魂中的那种更高的统一性必须重新建立,这样才能在蜂拥而至的外来事物之中不致迷失自我。

关键词:尼采;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内外对立;现代病;民族统一性;软弱人格;非历史和超历史

尼采是十九世纪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巨星,其思想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和穿透力,开启了思考和评价的新方式。他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病”的思考。尼采自称是一个“颓废者”,但他身上活跃着青年的意志、革新的意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从《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一文中可见一斑。并主张以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文艺来治疗“现代病”。尼采的哲学思想,虽然存在过于绝对的不合

理之处,但他对历史于民族的发展的沉思,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依然有反思和指导作用,根据我们的需要取舍历史,服务当下,尼采的历史观无疑在今天依然有其鲜活的时代意义。

尼采认为历史学应该服务于生活并被生活的冲动所支配时,才愿意服务于它。

他在分析历史学给现代人带来的损害之点时指出:“无眠、反刍、历史感都有一个度,一到这个度,生存者就受到伤害,并最终走向毁灭,无论它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还是一种文化”①,并由此而指出“纪念的”历史虚构了类似,欺骗现实生活中的人,它让人们沉迷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自满中而失去了创造力,造成让“死人埋葬活人”②的悲剧。“好古的”历史则在一个狭隘的视域“自私自满地围绕着他自己的中心旋转”③导致极端的自负。而“批判的”历史对于任何事物都进行批判和否定,以致动摇和否定他自己的第一性,从而导致只有“善的认识,而缺乏去做的能力”④。以上是尼采认为的三种历史学的现存状态及弊端。这三种弊端的起源在于过度或过量的历史而引发的,带给现代人的伤害是“人格的软弱”,民族统一性的丧失,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极其危险的。

尼采的历史学的观点虽然有过于绝对的地方,但也有其合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他对民族创造力保存的沉思的内容,对我国的现状有反思和指导的时代意义。尼采分析并指出现代人的最独特的特①

② 第141页。 第158页。

③ 第162页。

④ 第165页。

征是:“一种没有外表与之相应的内心,一种没有内心与之相应的外

⑤表的奇特对立。”这种内外的极端不平衡下产生了“软弱人格”即“人

们在外表上将最终变得更为马虎,更为随便,并把内容与形式之间令人忧虑的鸿沟扩大,直到对野蛮毫无感觉,只要记忆总是被重新刺激,只要总是有新的值得知道的事物重新涌出来,这些事物就能够被整齐

⑥的码放在那个记忆的匣子里。”个人的人格削弱导致民族整体发展的

停滞,因为信仰和希望变得模糊,民族感觉的统一性失去了,尼采为德意志民族只剩“粗劣的复制”而忧心忡忡时,结合当下的现状,又何尝不是我国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整个民族缺乏的是一种内在中坚的可塑性和一种统一的价值取向。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生活,“在蜂拥而入的外来事物中失去了自己”。尼采生活的时代是德意志民族从法国脱离却仍然在模仿法国的生活方式的时代,尼采批判当时的德国历史学家用过剩的历史诱导青年模仿他者的文化、习俗、宗教而丧失自己民族的创造性,而我国的当下,与当时的德国社会又是何其的相似,我们只是在不断地复制模仿外来文化,效仿外国民族的价值观。当西方返归自然时,我们却在大肆的拆除自己的文明遗迹,复制西方一栋又一栋的没有个性的、冷冰冰的高楼大厦。我们复制好莱坞影视,我们仿造苹果平板电脑,我们有着中国人的面孔而内心却正在西洋化„„总而言之,复制和模仿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并以庞大的“中国制造”沾沾自喜。 ⑤

⑥ 第167页。 第170页。

国家的创造力如此缺乏自主性,青年的生活也在民族统一内在价值观的颠覆下变得浮躁和无所适从,使尼采所说的具有“软弱人格”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身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只是由于我们外来的时代、风俗、艺术、哲学、宗教、知识填充了我们自己,成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⑦这是多么大的时代悲剧呀。在历史学的过量下,尼采认为“年轻人变得如此的没有家园,怀疑一切习俗和概念”⑧,这就意味着人民将丧失统一的信仰和价值观,对于其行为的内在束缚力就变得微不足道,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极其危险。我国当下的某些行为就折射出这种可怕的取向,如留日学生持刀伤害其母,跌倒老太讹诈搀扶她的中学生,女婴被车扎伤没人去救助等诸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的束缚力。

如何治疗这种历史病症?尼采给出的治病药方是——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并认为“一个民族的本性和灵魂中的那种更高的统一性必须重新建立,内与外之间的那道裂缝必须在急需之重锤下再消失”⑨,摆脱和摒弃一切过剩的历史,回到自己的真正需要,反对一味的随声附和、效仿和模仿。尼采的治病方法,如果从狭隘的观点出发必然导致狭隘的历史观和民族主义,但从建立统一的民族价值观的内在束缚力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和合理性。我赞同一个民族必须由其统一的价值信仰,并让其可塑性发挥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原初动力,而对于那些外国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技成果,可以适度借鉴,但不可过于依赖,不能让复制和模仿成为民族发展的支撑。 ⑦

⑧ 第169页。 第200页。

⑨ 第174页。


相关文章

  • 沉思录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2分) 小议读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 ...查看


  • 速度时代需要"慢阅读"
  • 速度时代需要"慢阅读" 当前,"慢阅读"正引起越来越多读书人的兴趣和共鸣.一些文化学者正在通过阅读实践.著述呼吁.阅读引导,告诉人们应该从那些违背阅读规律的追求速度.追求节省时间.匆忙无暇的" ...查看


  • 议论文阅读训练2
  • 议论文阅读训练(二) 班级 姓名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 ...查看


  • -沉思录读书笔记
  • <沉思录>读书笔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而会迷茫,时而会因为失败而变得暴躁,或者由于冲动无法冷静,这时我们需要沉思.在读完<沉思录>,我觉得我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指航的路标,为以后的人生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在读 ...查看


  • [沉思录]读书笔记00
  •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 ...查看


  •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报告卢星宇15120234
  • <上帝掷骰子吗?----混沌之数学> 读书报告 15120234卢星宇 c 组 我阅读的是<上帝掷骰子吗?----混沌之数学>--斯图尔特(潘涛译)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58-63页. 内容摘要:数学在19 ...查看


  •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1
  • 名著<格列佛游记> 1. 作者:斯威夫特,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 2. 主题:严厉地斥责与无情地揭露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和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 3. 主人公:格列佛 身份:格列佛是英国十八世纪的一名外科医 ...查看


  • [活着]读书报告
  • 只要活着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 ...查看


  • 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 日期:2012-04-23 作者:汪涌豪 来源:文汇报 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汪涌豪教授在上海中国电信学院的讲演 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换个角度,其实它离你的理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