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2011级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
于晨
41112226
从《“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这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一些内
容及老师课上对于国家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的一些讲解,加之上网查询一些论文报刊后,我总结出以下几个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任务异常艰巨
农业基础薄弱,比较利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条件恶化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的增长作用在逐步下降,在近年的GDP增长率中,10%外经济发展的冲击,其出路令人担忧。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
间内,这一特征会更加强化,,会促进包括投资品和新型消费品在内的重化工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的风险加大,以及重化工业本身的“自膨胀”特点。“投资带动投资”的性质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当前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
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20%~35%之间。同时,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的时期,基本上是经济出现景气回落的时期。由此可见,第三产
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
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率会趋于稳定,在进入较高收入水平后则明显上升,率接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时,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偏低,率差距不断扩大。降,工业从业绝对人数减少,有一部分转向了第三产业。
工业并存,另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东、中、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大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化阻碍了地区优这种现象在各省内不同地市产业发展这样,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差距影响到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
六.产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
题依然突出,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目前,我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
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大量使用化学物质的现代农业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源头,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但到目前为止,尚存在上述的大量问题。为寻找解决结构问题的思路,非常有必要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政府行为偏差是产业结构问题形成的核心原因
从一般情况来讲,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市场市场竞争的结果。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市场的有效性,一个良好的环境。但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建国以来通过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基础。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工农之间的壁垒,这种体制完全扔掉了市场,使产业发展畸形,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产业结构的转,政府行为在这方面无疑包括两点:
(1
,其一,,一方面造成在此情,企业市场份额扩张受阻,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同时,,投资限制管理导致大规模不经济企业产生。资金,效益好的企业不能筹集足够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国有企业借助行政权力分割市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排斥竞争,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和行政垄断,阻碍了其他企业扩大市场的动力,削弱了市场对产业结构的推进作用。其二,改革以来对企业和地方的放权让利,使国家对资源的支配数量及范围大大减小。地方决策权扩大加上地方财政在一定范围内的独立,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什么赚钱就向什么行业投资,盲目追求利润及个别人利益,
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与重复投资。其三,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对此的制定一方面受政府制定者主观的影响,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必定会产生产业结构政策偏差。另一方面,产业政策本身是市场调节与政府控制共同作用而运行的,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毫无疑问,产业政策在运行中会受到部门的利益及各地方利益的左右,使很多需靠市场来操作的政策,变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政策,甚至变成个别领导的个人行为,自然会产生不良结果。
(2)国有资本投资结构没能体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虽然在很多场合支持主导产业发展,量小,产业政策缺乏约束力,这一点,述,我国在农业方面,走向高级化,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并不是这样。支出中的比例是逐渐减少的,,我国在教育领域投资太少,教育支出在
(二)
:首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联
系通道不顺畅,目前,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资,造成,以支持知识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央与一方面减弱了中央财政对资本使用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地方,而且即使形成积累,,大都按照本地区财政收人增长的要求进行投资,使地方的投资结构严重偏离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的要求。最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变。国有企业的产业退出存在大量障碍,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困难。
(三)粗放式经营方式阻碍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我国虽然进入以能源和原材料为基础的重化工发展阶段,但经济质量型增长
并未占主导地位。传统体制遗留下的粗放式经营依然存在。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加快发展的过渡准备阶段,三
次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与升级。我国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策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构的战略调整要在巩固第一产业的同时,产业,并对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行政策倾斜,另外,产业结构
三是进行制度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企业、
财税、金融等项改革,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制度环境。实现各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落实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
【1.我国产业结构问题形成、原因及调整思路【D】.河北大学.2000.
【2】丁辉关.“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11
案例分析
2011级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
于晨
41112226
从《“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这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一些内
容及老师课上对于国家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的一些讲解,加之上网查询一些论文报刊后,我总结出以下几个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任务异常艰巨
农业基础薄弱,比较利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条件恶化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的增长作用在逐步下降,在近年的GDP增长率中,10%外经济发展的冲击,其出路令人担忧。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
间内,这一特征会更加强化,,会促进包括投资品和新型消费品在内的重化工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的风险加大,以及重化工业本身的“自膨胀”特点。“投资带动投资”的性质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当前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
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20%~35%之间。同时,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的时期,基本上是经济出现景气回落的时期。由此可见,第三产
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
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率会趋于稳定,在进入较高收入水平后则明显上升,率接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时,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偏低,率差距不断扩大。降,工业从业绝对人数减少,有一部分转向了第三产业。
工业并存,另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东、中、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大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化阻碍了地区优这种现象在各省内不同地市产业发展这样,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差距影响到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
六.产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
题依然突出,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目前,我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
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大量使用化学物质的现代农业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源头,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但到目前为止,尚存在上述的大量问题。为寻找解决结构问题的思路,非常有必要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政府行为偏差是产业结构问题形成的核心原因
从一般情况来讲,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市场市场竞争的结果。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市场的有效性,一个良好的环境。但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建国以来通过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基础。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工农之间的壁垒,这种体制完全扔掉了市场,使产业发展畸形,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产业结构的转,政府行为在这方面无疑包括两点:
(1
,其一,,一方面造成在此情,企业市场份额扩张受阻,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同时,,投资限制管理导致大规模不经济企业产生。资金,效益好的企业不能筹集足够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国有企业借助行政权力分割市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排斥竞争,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和行政垄断,阻碍了其他企业扩大市场的动力,削弱了市场对产业结构的推进作用。其二,改革以来对企业和地方的放权让利,使国家对资源的支配数量及范围大大减小。地方决策权扩大加上地方财政在一定范围内的独立,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什么赚钱就向什么行业投资,盲目追求利润及个别人利益,
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与重复投资。其三,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对此的制定一方面受政府制定者主观的影响,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必定会产生产业结构政策偏差。另一方面,产业政策本身是市场调节与政府控制共同作用而运行的,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毫无疑问,产业政策在运行中会受到部门的利益及各地方利益的左右,使很多需靠市场来操作的政策,变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政策,甚至变成个别领导的个人行为,自然会产生不良结果。
(2)国有资本投资结构没能体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虽然在很多场合支持主导产业发展,量小,产业政策缺乏约束力,这一点,述,我国在农业方面,走向高级化,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并不是这样。支出中的比例是逐渐减少的,,我国在教育领域投资太少,教育支出在
(二)
:首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联
系通道不顺畅,目前,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资,造成,以支持知识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央与一方面减弱了中央财政对资本使用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地方,而且即使形成积累,,大都按照本地区财政收人增长的要求进行投资,使地方的投资结构严重偏离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的要求。最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变。国有企业的产业退出存在大量障碍,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困难。
(三)粗放式经营方式阻碍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我国虽然进入以能源和原材料为基础的重化工发展阶段,但经济质量型增长
并未占主导地位。传统体制遗留下的粗放式经营依然存在。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加快发展的过渡准备阶段,三
次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与升级。我国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策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构的战略调整要在巩固第一产业的同时,产业,并对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行政策倾斜,另外,产业结构
三是进行制度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企业、
财税、金融等项改革,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制度环境。实现各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落实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
【1.我国产业结构问题形成、原因及调整思路【D】.河北大学.2000.
【2】丁辉关.“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