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
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
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千百万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
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
木(克里米亚) 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
高涨一次欠,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
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的主张? 其中心论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的什么事件? 其内容属于哪方面? 并指出其根本目的。
(3)从材料三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
(4)分别指出以上改革的性质、结果和影响。
[分析] 本题对古今中外改革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要求从古今中外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得
出一般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对现代社会改革起借鉴意义,注意历史的“史鉴”功能。设问(1)
要求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中心论点”进行再认和再现。学生往往不能从中体炼出“中
心论点”。设问(2)有三层,学生很容易忽视其中的1-2层,第三层回答的是“根本”目的
大力,应该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设问(3)考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
从材料三中提取出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要注意从联系材料多角度回答。设问(4)考察综
合分析和比较能力,要求在前三问基础上对中国的戊戌变法、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
治维新的性质、结果和影响进行对比回答,如果前面几位回答不出,这问也就无从作答了。
[答案] :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其中心论点是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
(2)日本明治维新。经济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暴露了
俄国的腐败、落后和无能;③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4)性质: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俄国的农奴制改
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是在经过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
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中国的戊戌变法
失败了,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影响:中国的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
50分) 。
26.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中期的俄国、日本最具典型
特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相同历史背景。
(2)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试结合“解放法令”和明治政府的有关措施分别简要说明。
(3)1904—1908年俄日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交战。这次战争与两国改革有什么必然联系?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 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 ——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2 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3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4 史学界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2、3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
(3)根据材料1、2、3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你认为材料4中的“特殊意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全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谈谈你对材料4中观点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阅读图1、2、3
图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图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安徽凤阳小岗村被喻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 “包干到户”的第一年(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1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979年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包产至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由于把生产队的统一经营与家庭的分户经营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今的小岗村又在试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200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小岗村,允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10月13日《中国网》
(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与图2有何联系?
(2)图2所示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简要叙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4)据材料三,说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天的“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分析: A 项不是对经济产生的作用,B 项不符合美国情况,D 项是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C 项是共同的作用。
2、答案:D
解析:此题为否定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在熟悉罗斯福新政和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可知 A 、 B 、 C 项为共同点, D 项为不同点,故 D 项为正确答案。
3.答案B
分析:“文明开化”为日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但效忠天皇,也提倡了封建的忠君思想。
4.答案B
解析:注意逆向思维“错误”的,废除农业税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5.答案D.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一贯的,不能体现与时俱进。
6.答案C.
解析:考查考生联系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
7.答案B.
解析:中西比较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
8.答案:D
解析:农民个体私有制、大搞人民公社提法不妥,A 、B 不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家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C 不选。农民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殿,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故选D 。
9.答案D
解析:A 项是目的,不是原因;B 、C 项不是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进一步要求废除封建束缚,引起了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出现。因此,最根本的原因应选D 。
10.答案A
解析:B 、C 不是最重要的使命,D 项不符合美国的历史,只有A 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11.答案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全国改革。
12.答案C
分析:从四个情景的标题和场景可以看出,其共同主题是反映了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13.答案C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同,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因此C 项不正确。
14.答案B
解析: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个近代化国家。
15.答案C
解析:提炼材料内容较易分析得出答案。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A 、 B 、 C 三项是两个政策所具有的共同目的,可以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采用军事和行政命令来发展经济,强迫劳动,强行分配产品,取消了商品流通;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17.答案C
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和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都为追求效率,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是不公平的。
1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和教材来分析解决。
19.答案A
解析: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指的是经济基础的改革。
20. 答案:D
解析:要注意图的标题所反映的时代“魏晋”。魏晋统治者吸收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改革。①③说法与魏晋时期的改革实际不符合。
21. 答案D 。
分析:要注意逆向思维“不包括”,容易错选A 、B 、C 三个题肢。明朝的一条鞭法没有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A 、B 、D 都正确。
22. 答案A
解析:④是孝文帝改革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一项措施,与题干内容无关。
23. 答案:C
解析:主要是商鞅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即“与时俱进”。
24. 答案:B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洋务运动目的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因为仅局限于学习、引进科技方面,而缺乏政治上、制度上的保证。我们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关系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5.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采用的也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D 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解题思路:
本题对俄、日两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两次改革作了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鉴别等能力。第(1)问先回忆两国改革的背景,再从中找出相同的历史背景;第(2)问主要回答两国改革内容中,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措施;第(3)问实际是回答日俄战争的目的。
参考答案:
(1)欧洲工业文明的冲击;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2)俄国:废除农奴制,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贵族地主掠夺大量赎金。积累了资金。日本:废藩置县,统一国内市场;“四民平等”提供更多劳动力;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7. 解题思路:
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本题侧重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鸦片战争昭示中国人: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战胜不了资本主义的,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任务是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在此。戊戌变法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近代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材料一中,康有为从“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 三权分立学说)入手,主张 “皇上则为元首” (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材料二反映康有为想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材料三三“大借洋款”,即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从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两不敢(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第(4)问的“特殊意义”和“全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理由”可以直接答出,而对材料4观点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的设问,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
(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4)“特殊意义”是指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全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理由:主张学习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对材料4观点的认识:①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进步的和爱国的。②提出拯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维新派和顽固势力进行论战,促进思想解放。④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冲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⑤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8.解题思路:
本题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等时事热点为载体,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意义、影响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评价及认识等知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想、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目标。第一问难点是图1与图2的联系。第二问属于知识再现和再认。第三问考查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第四问要求综合与分析相结合,先综合,后分析。第五问要求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参考答案: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
(4)成效:粮食大幅度增产,改善了农民生活和粮食供应。原因:明确了农民生产的责任和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天的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4567软件园 , 网址:http://www.4567.cn
二、非选择题
13.(2011•无锡模拟)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根据以下材料,完成对日本历史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
文化视为当然 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古代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的名称。[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2)日本在19世纪中期“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的改革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来源:www.shulihua.net]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从日本历史的发展中,你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哪些?
14.(2010•毕节中考) 历史探究。
材料一 研读历史,纵横中外古今。
学好历史,知兴衰而明智。
解放思想,敢为开路先锋。
改革开放,再创中华辉煌。
[古人的足迹]
材料二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商鞅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活动。
[中国的崛起]
材料三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胡锦涛2008年4月12日的演讲
材料四
材料五
请回答:
(1)简要说明商鞅变法起到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2)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来源:www.shulihua.net]
(3)说说小岗村、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15.(2011•芜湖中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www.shulihua.net]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 ;而农民一文钱也不用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 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其中建立县制对其影响最大,所以选A 。
2. 【解析】选A 。前秦的统治瓦解后,北方地区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北魏统 一黄河流域后,经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3. 【解析】选B 。日本大化 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有条件的将土地分封;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明治维新主要是向欧美学习。
4. 【解析】选B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近代化探索,虽然失败了,但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A 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C 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5. 【解析】选A 。距2011年150周年是在1861年,再结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可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6. 【解析】选B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故选B 。
7. 【解析】选A 。“1921年”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备选项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921年、1936年、1953年 和1985年,其中只有新经济政策符合题意。
8. 【解析】选A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科技立国战略是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政策;法西斯专政与德意日有关;斯大林模式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9. 【解析】选A 。商鞅变法使秦国进入封建社会;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选A 。[来源:www.shulihua.net]
10. 【解析】选B 。亚 历山大领导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巩固政权和新经济政策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链接上述史实辨析备选项,B 项正确。亚历山大和列宁领导下的改革或革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改变国家性质,却是导致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 、D 两项不正确。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故C 项不正确。
11. 【解析】选D 。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为克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纷纷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改革不仅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所以D 项符合题意。
12.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1997年,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从时间上分析,这种变化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解析】日本古代历史上学习中国进行了大化改新,近代史上学习欧美在1868年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据以上分析链接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回答第(1)、(2)题。根据第(3)题的时间限制,链接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回答问题。通过日本崛起的过程,使我们看到应该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科技文化,并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科教兴国战略等,据此回答第(4)题,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答案:(1)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科技立国战略。
(4)言之有理即可。
14. 【解析】解答第(1)题,要从对秦国和对中国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2)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3)题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可知小岗村喜获丰收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深圳是我国首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经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2)图一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图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图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图四深圳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扩大了 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意思相近即可)
15. 【解析】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分别考查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第(3)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体现成功的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可。
答案:(1)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废 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①改革是社会前进 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②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③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国国情。(答出第①点,②③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例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
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
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千百万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
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
木(克里米亚) 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
高涨一次欠,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
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的主张? 其中心论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的什么事件? 其内容属于哪方面? 并指出其根本目的。
(3)从材料三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
(4)分别指出以上改革的性质、结果和影响。
[分析] 本题对古今中外改革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要求从古今中外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得
出一般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对现代社会改革起借鉴意义,注意历史的“史鉴”功能。设问(1)
要求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中心论点”进行再认和再现。学生往往不能从中体炼出“中
心论点”。设问(2)有三层,学生很容易忽视其中的1-2层,第三层回答的是“根本”目的
大力,应该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设问(3)考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
从材料三中提取出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要注意从联系材料多角度回答。设问(4)考察综
合分析和比较能力,要求在前三问基础上对中国的戊戌变法、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
治维新的性质、结果和影响进行对比回答,如果前面几位回答不出,这问也就无从作答了。
[答案] :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其中心论点是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
(2)日本明治维新。经济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暴露了
俄国的腐败、落后和无能;③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4)性质: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俄国的农奴制改
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是在经过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
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中国的戊戌变法
失败了,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影响:中国的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
50分) 。
26.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中期的俄国、日本最具典型
特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相同历史背景。
(2)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试结合“解放法令”和明治政府的有关措施分别简要说明。
(3)1904—1908年俄日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交战。这次战争与两国改革有什么必然联系?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 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 ——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2 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3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4 史学界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2、3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
(3)根据材料1、2、3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你认为材料4中的“特殊意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全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谈谈你对材料4中观点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阅读图1、2、3
图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图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安徽凤阳小岗村被喻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 “包干到户”的第一年(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1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979年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包产至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由于把生产队的统一经营与家庭的分户经营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今的小岗村又在试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200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小岗村,允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10月13日《中国网》
(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与图2有何联系?
(2)图2所示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简要叙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4)据材料三,说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天的“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分析: A 项不是对经济产生的作用,B 项不符合美国情况,D 项是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C 项是共同的作用。
2、答案:D
解析:此题为否定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在熟悉罗斯福新政和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可知 A 、 B 、 C 项为共同点, D 项为不同点,故 D 项为正确答案。
3.答案B
分析:“文明开化”为日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但效忠天皇,也提倡了封建的忠君思想。
4.答案B
解析:注意逆向思维“错误”的,废除农业税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5.答案D.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一贯的,不能体现与时俱进。
6.答案C.
解析:考查考生联系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
7.答案B.
解析:中西比较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
8.答案:D
解析:农民个体私有制、大搞人民公社提法不妥,A 、B 不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家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C 不选。农民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殿,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故选D 。
9.答案D
解析:A 项是目的,不是原因;B 、C 项不是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进一步要求废除封建束缚,引起了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出现。因此,最根本的原因应选D 。
10.答案A
解析:B 、C 不是最重要的使命,D 项不符合美国的历史,只有A 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11.答案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全国改革。
12.答案C
分析:从四个情景的标题和场景可以看出,其共同主题是反映了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13.答案C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同,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因此C 项不正确。
14.答案B
解析: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个近代化国家。
15.答案C
解析:提炼材料内容较易分析得出答案。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A 、 B 、 C 三项是两个政策所具有的共同目的,可以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采用军事和行政命令来发展经济,强迫劳动,强行分配产品,取消了商品流通;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17.答案C
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和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都为追求效率,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是不公平的。
1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和教材来分析解决。
19.答案A
解析: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指的是经济基础的改革。
20. 答案:D
解析:要注意图的标题所反映的时代“魏晋”。魏晋统治者吸收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改革。①③说法与魏晋时期的改革实际不符合。
21. 答案D 。
分析:要注意逆向思维“不包括”,容易错选A 、B 、C 三个题肢。明朝的一条鞭法没有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A 、B 、D 都正确。
22. 答案A
解析:④是孝文帝改革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一项措施,与题干内容无关。
23. 答案:C
解析:主要是商鞅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即“与时俱进”。
24. 答案:B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洋务运动目的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因为仅局限于学习、引进科技方面,而缺乏政治上、制度上的保证。我们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关系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5.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采用的也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D 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解题思路:
本题对俄、日两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两次改革作了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鉴别等能力。第(1)问先回忆两国改革的背景,再从中找出相同的历史背景;第(2)问主要回答两国改革内容中,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措施;第(3)问实际是回答日俄战争的目的。
参考答案:
(1)欧洲工业文明的冲击;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2)俄国:废除农奴制,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贵族地主掠夺大量赎金。积累了资金。日本:废藩置县,统一国内市场;“四民平等”提供更多劳动力;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7. 解题思路:
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本题侧重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鸦片战争昭示中国人: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战胜不了资本主义的,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任务是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在此。戊戌变法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近代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材料一中,康有为从“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 三权分立学说)入手,主张 “皇上则为元首” (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材料二反映康有为想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材料三三“大借洋款”,即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从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两不敢(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第(4)问的“特殊意义”和“全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理由”可以直接答出,而对材料4观点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的设问,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
(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4)“特殊意义”是指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全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理由:主张学习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对材料4观点的认识:①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进步的和爱国的。②提出拯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维新派和顽固势力进行论战,促进思想解放。④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冲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⑤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8.解题思路:
本题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等时事热点为载体,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意义、影响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评价及认识等知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想、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目标。第一问难点是图1与图2的联系。第二问属于知识再现和再认。第三问考查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第四问要求综合与分析相结合,先综合,后分析。第五问要求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参考答案: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
(4)成效:粮食大幅度增产,改善了农民生活和粮食供应。原因:明确了农民生产的责任和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天的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4567软件园 , 网址:http://www.4567.cn
二、非选择题
13.(2011•无锡模拟)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根据以下材料,完成对日本历史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
文化视为当然 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古代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的名称。[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2)日本在19世纪中期“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的改革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来源:www.shulihua.net]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从日本历史的发展中,你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哪些?
14.(2010•毕节中考) 历史探究。
材料一 研读历史,纵横中外古今。
学好历史,知兴衰而明智。
解放思想,敢为开路先锋。
改革开放,再创中华辉煌。
[古人的足迹]
材料二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商鞅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活动。
[中国的崛起]
材料三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胡锦涛2008年4月12日的演讲
材料四
材料五
请回答:
(1)简要说明商鞅变法起到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2)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来源:www.shulihua.net]
(3)说说小岗村、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15.(2011•芜湖中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www.shulihua.net]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 ;而农民一文钱也不用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 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其中建立县制对其影响最大,所以选A 。
2. 【解析】选A 。前秦的统治瓦解后,北方地区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北魏统 一黄河流域后,经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3. 【解析】选B 。日本大化 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有条件的将土地分封;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明治维新主要是向欧美学习。
4. 【解析】选B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近代化探索,虽然失败了,但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A 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C 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5. 【解析】选A 。距2011年150周年是在1861年,再结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可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6. 【解析】选B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故选B 。
7. 【解析】选A 。“1921年”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备选项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921年、1936年、1953年 和1985年,其中只有新经济政策符合题意。
8. 【解析】选A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科技立国战略是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政策;法西斯专政与德意日有关;斯大林模式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9. 【解析】选A 。商鞅变法使秦国进入封建社会;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选A 。[来源:www.shulihua.net]
10. 【解析】选B 。亚 历山大领导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巩固政权和新经济政策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链接上述史实辨析备选项,B 项正确。亚历山大和列宁领导下的改革或革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改变国家性质,却是导致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 、D 两项不正确。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故C 项不正确。
11. 【解析】选D 。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为克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纷纷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改革不仅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所以D 项符合题意。
12.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1997年,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从时间上分析,这种变化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解析】日本古代历史上学习中国进行了大化改新,近代史上学习欧美在1868年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据以上分析链接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回答第(1)、(2)题。根据第(3)题的时间限制,链接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回答问题。通过日本崛起的过程,使我们看到应该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科技文化,并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科教兴国战略等,据此回答第(4)题,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答案:(1)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科技立国战略。
(4)言之有理即可。
14. 【解析】解答第(1)题,要从对秦国和对中国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2)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3)题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可知小岗村喜获丰收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深圳是我国首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经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2)图一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图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图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图四深圳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扩大了 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意思相近即可)
15. 【解析】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分别考查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第(3)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体现成功的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可。
答案:(1)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废 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①改革是社会前进 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②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③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国国情。(答出第①点,②③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