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的具体表现及归类
田尾巴小学 徐贤
错别字现象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三年的教书生涯中深刻认识到了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严重性。为进一步搞好识字写字教学,减少学生书写错误,我在教书的过程中经常注意小学生出错的字并把它们记下来,以便对小学生错别字的情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作业本中比较典型的错别字单独列出并将其进行分类,为避免交叉重复归类,把错别字划分为错字和别字两大类,然后在错字和别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细致划的分。
一、小学生错字的表现及归类
在小学生作业中发现的错字各式各样,甚至一个规范的汉字能被学生写出几种不同的错误形式,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错字容易出现在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常见的错字有以下几种类型:
A 笔画错误类
1. 添减笔画型:添减笔画致错的字和正字极为相似,是指多添一笔或少写一笔是错字。
例如:添笔: 辰---- 武----
减笔: 舞---- 醒----西+星 低----亻+氏
2. 篡改笔画型:凭习惯、想象随意篡改笔形、笔画。
例如:侧---把“贝”写成“见”
毁---把“工”写成“土”
志---把“士”写成“土”
虎---把“虍”中的横构写成横
B 偏旁部件错误类
1. 篡改部件型:把正确汉字的部件成另一个已学过的部件。
例如:歌---哥+攵 游--氵+方+攵 捡----扌+金 顾---
2. 部件组合错误型
在合体字的部件之间组合方式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上下组合和左右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最容易被学生混淆或颠倒。
例如:落--- 满--- 薄---- 融---- 够--- 院 ---- 琴----
二、小学生别字表现及归类
根据平时观察的结果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别字问题比较严重,随着识字数量的不断增多,大量同音、近音、形近字出现并互相干扰,学生用错字的现象也就频繁发生了。
C 汉字的音形互相干扰致错类
1. 音同(近)误用型(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字形不相同)
这种类型的别字在学生书写中表现为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代替正字,造成使用的错误。
例如:在----再 公园----公圆 艰苦----坚苦 姿势----姿式 喜鹊----喜雀 戴红领巾----带红领巾
2. 形近误用型(读音不同,字形相近)
这种类型的别字是指正字与用错的字读音不相同,但由于正字中的某个部件与学生学过的某个部件相似或正字与另一个字极其相近而造成的混用。
例如:捡柴----捡紫 已经----己经 花朵----花杂 换----挽
兔子----免子 今天----令天
3. 音形都相近混用型(声母和韵母相同并且字形相近)
这种类型的别字是指正字与用错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有相近,学生在使用时常常记忆不清或者分不清该用那一个字,造成混用的结果。音形都相近而造成的别字在小学生别字类型中占较大的比重,这些字在学生组词、造句、作文中常常生混用。
例如:篮---篮 侯---候 记---纪 辛---幸 姿---资 辩---辨 密---蜜
D受词语搭配因素和语境因素的影响致错类
1. 冒名顶替型
冒名顶替是指学生书写一些词汇(构成这个词汇的其中的一个语素与另一个语素搭配成词,且使用频繁,搭配紧凑)时,常常会用另一个字进行冒名顶替。
例如:“冒险”写成“冒危”
“嘱咐”写成“嘱吩”
“模仿”写成“模佛”
三、不规范字
不规范字是指指写得歪歪扭扭,结构不紧凑,笔画连接不到位,笔画、部件比例失调。
例如:人---- 化----亻+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尤其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知汉字的常识、构字规律,善于识别和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而且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善于把字理和学生心理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错别字现象的发生。
小学生错别字的具体表现及归类
田尾巴小学 徐贤
错别字现象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三年的教书生涯中深刻认识到了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严重性。为进一步搞好识字写字教学,减少学生书写错误,我在教书的过程中经常注意小学生出错的字并把它们记下来,以便对小学生错别字的情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作业本中比较典型的错别字单独列出并将其进行分类,为避免交叉重复归类,把错别字划分为错字和别字两大类,然后在错字和别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细致划的分。
一、小学生错字的表现及归类
在小学生作业中发现的错字各式各样,甚至一个规范的汉字能被学生写出几种不同的错误形式,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错字容易出现在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常见的错字有以下几种类型:
A 笔画错误类
1. 添减笔画型:添减笔画致错的字和正字极为相似,是指多添一笔或少写一笔是错字。
例如:添笔: 辰---- 武----
减笔: 舞---- 醒----西+星 低----亻+氏
2. 篡改笔画型:凭习惯、想象随意篡改笔形、笔画。
例如:侧---把“贝”写成“见”
毁---把“工”写成“土”
志---把“士”写成“土”
虎---把“虍”中的横构写成横
B 偏旁部件错误类
1. 篡改部件型:把正确汉字的部件成另一个已学过的部件。
例如:歌---哥+攵 游--氵+方+攵 捡----扌+金 顾---
2. 部件组合错误型
在合体字的部件之间组合方式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上下组合和左右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最容易被学生混淆或颠倒。
例如:落--- 满--- 薄---- 融---- 够--- 院 ---- 琴----
二、小学生别字表现及归类
根据平时观察的结果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别字问题比较严重,随着识字数量的不断增多,大量同音、近音、形近字出现并互相干扰,学生用错字的现象也就频繁发生了。
C 汉字的音形互相干扰致错类
1. 音同(近)误用型(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字形不相同)
这种类型的别字在学生书写中表现为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代替正字,造成使用的错误。
例如:在----再 公园----公圆 艰苦----坚苦 姿势----姿式 喜鹊----喜雀 戴红领巾----带红领巾
2. 形近误用型(读音不同,字形相近)
这种类型的别字是指正字与用错的字读音不相同,但由于正字中的某个部件与学生学过的某个部件相似或正字与另一个字极其相近而造成的混用。
例如:捡柴----捡紫 已经----己经 花朵----花杂 换----挽
兔子----免子 今天----令天
3. 音形都相近混用型(声母和韵母相同并且字形相近)
这种类型的别字是指正字与用错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有相近,学生在使用时常常记忆不清或者分不清该用那一个字,造成混用的结果。音形都相近而造成的别字在小学生别字类型中占较大的比重,这些字在学生组词、造句、作文中常常生混用。
例如:篮---篮 侯---候 记---纪 辛---幸 姿---资 辩---辨 密---蜜
D受词语搭配因素和语境因素的影响致错类
1. 冒名顶替型
冒名顶替是指学生书写一些词汇(构成这个词汇的其中的一个语素与另一个语素搭配成词,且使用频繁,搭配紧凑)时,常常会用另一个字进行冒名顶替。
例如:“冒险”写成“冒危”
“嘱咐”写成“嘱吩”
“模仿”写成“模佛”
三、不规范字
不规范字是指指写得歪歪扭扭,结构不紧凑,笔画连接不到位,笔画、部件比例失调。
例如:人---- 化----亻+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尤其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知汉字的常识、构字规律,善于识别和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而且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善于把字理和学生心理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错别字现象的发生。